當攝像頭裝進孩子的房間:毀掉一個孩子最快的方式,24小時管他

2020-12-17 興智家庭教育官方

最近,一位媽媽在女兒房間裝監控,引起大量網友討論。

這位媽媽安裝監控主要是為了監督女兒的學習,一旦發現女兒沒有認真學習,她就會通過攝像頭的對講功能直接跟孩子喊話:

「怎麼又在看動畫片?」

「坐正一點。」

「你又在看什麼書?」

無獨有偶,一條「兒子報警,稱被父親用攝像頭監控」的新聞也進入大家的視野。

民警到達現場後,父親還質問兒子:「你有多少隱私?」

雖然這兩位家長都是打著「為孩子好」的旗號,但這種方式與「馴獸」有什麼區別呢?

很難想像,被父母監控的孩子,面對父母的時候是什麼樣的心態呢?還會真正的喜歡學習嗎?

在這樣無死角的監控之下,還有很多的父母表示認同:

「平時不監督孩子學習,等到下班時間就來不及了啊。」「孩子不督促就不好好學習呀。」「學校減負,壓力不都到家長這裡來了,可不就要這麼監督。」

能夠理解父母想要孩子現在有一個好的基礎,將來可以過的輕鬆一點。

然而,父母給孩子裝監控,不僅忽視了孩子的人權,還剝奪了孩子成長的機會。

1

監控的背後,是孩子尊嚴的剝奪

看到評論區有很多網友回憶自己被監控經歷。

其中有一條留言印象深刻:

我根本不知道那是什麼時候裝的,有一天屋子裡沒有開燈,突然看到一個藍色的燈,才發現自己被監控了。

還有人說:現在想到監控就會很害怕,因為監控會說話,有的時候還會被嚇一跳。

相信大部分父母裝監控是想要借用科技的力量,監督孩子學習,讓孩子有一個好的成績。

可他們忽視了一個問題,藉助外力真的可以幫助孩子提高學習嗎?

如果剝奪孩子的時間和空間,要求孩子時刻做一個「完美的人」,這對孩子的成長會有多大的影響。

時時刻刻都想著有人在看自己,要麼變成一個時刻虛偽的人,不敢表露出自己的真實樣子。

要麼就是討厭自己的父母,和父母對著來,不信任父母。

要麼就是隱忍自己的不滿,包裹著謊言的外衣,任由父母擺布。

他們忘記了,這種教育的背後,限制孩子自由的同時,還剝奪了孩子的尊嚴。

之前《奇葩說》有一期的辯題是「如果能為你的孩子一鍵定製完美的人生,你會按下按鍵嗎?」

有人說,肯定按啊,既然能給孩子一個完美的人生,為什麼要讓孩子受苦呢?

「可是你給孩子完美的人生是孩子想要的嗎?」

黃執中在辯論的時候說:「什麼是完美的人生?那就是在人生的時時刻刻,永遠都盡有可能的保有最多的選擇權利。」

父母的監視,只會讓孩子失去選擇權,丟掉內在驅動力

2

被24小時監控的孩子,最後怎麼樣了

不可否認,有些在父母嚴格監視下的孩子,獲得了一些成功,但他們的內心深處,有著永遠無法填補的黑洞。

孩子被死死的管住,會失去很多體驗生活的感覺,適應社會的能力。

電視劇《黑鏡》第四季,就講述了一個孩子被母親24小時監視的生活。

單親媽媽害怕女兒走失,自女兒年幼,便在她腦內植入程序。

從此之後,不管女兒在哪裡,看到什麼,媽媽都了如指掌。同時,媽媽不想女兒受到不好事情的影響,特地把女兒世界中不好的東西打上馬賽克。

街上的惡犬,同伴受傷之後的血液,親人去世,在女兒眼中都是模糊的一片。

女兒被徹底隔絕在了「負面情緒」之外,也被隔絕在真實世界之外。

長大之後,女兒才發現,自己被剝奪了很多的權利。

為了看到血液是什麼樣子的,不惜割破自己的手指、自殘,甚至主動接近危險。

看到女兒情緒失控,媽媽才不得不把「監控系統」關掉,但這時女兒已經適應不了這個真實的世界。

沒過多久,媽媽忍不住想看下女兒幹嘛,卻震驚的看到女兒墮落的生活。

無所事事,濫交,吸毒……

母女兩爆發爭吵,女兒把平板狠狠的砸在媽媽臉上,直至砸壞,甩門而出。

故事的結尾,母親絕望地哭喊「我做這一切都是為了你啊。」

她從不與女兒溝通,只會操控。

不教給女兒愛的能力,也不教給女兒辨別是非的能力。

有研究表明,家長控制欲過強,對孩子造成的負面影響,與痛失至親對人們產生的負面影響相近。

3

學會放手,是每個父母的必須課

裝攝像頭監視孩子讀書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和孩子的「暴力」溝通,而像知心姐姐或鄰家大哥哥一樣跟孩子談心,那麼就是「非暴力」溝通。

哪種效果對孩子成長影響更好,是顯而易見的。

何炅曾在一個節目中說過:「你得多不會教育孩子,才會用監控的方式。」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孩子的問題也不是一天造就的。

大多數不當教育的背後,都隱藏著父母對孩子的不信任和不尊重,不相信孩子能夠自己過好自己的人生。

還有一種原因是,人生無法重來,父母在孩子失敗之後,不能給孩子一個很好的託底。

先有獨立的父母,才有獨立的孩子。

每個孩子,都是在不斷的試錯中成長,不論是父母還是孩子,沒有人是天生完美的,我們要接受自己和孩子的不足,也要接納孩子的選擇。

所以學會放手,是每一個父母的必修課。

父母子女一場,終究是短短的數十年。

希望每一個父母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少一點幹涉和控制,多一點鼓勵和信任。

因為,每一個孩子都有「成為自己」的選擇和權利。

相關焦點

  • 毀掉一個孩子最快的方式,就是讓他過得「太舒服」
    所以說毀掉一個孩子最快的方式,就是讓孩子過得「太舒服」。說起這個話題,我便不由得想起了我同事家的孩子,她這個孩子7歲的,連橘子皮都不會剝。我這位同事是個大忙人,平時工作量大還經常出差交流,老公比她還忙,所以就把孩子放到了孩子他奶那裡。
  • 毀掉一個孩子,就是管他,使勁管他
    什麼叫「管」孩子:幼兒園放學了,娃又要在外面買零食。你突然想起最近已經吃過兩次外頭的零食了,今天不能再讓他吃了,跟娃提出NO之後,迎來一陣哭鬧。娃在看電視,一不留神,又離電視機很近。你平和地跟他說,我們說好一周只能在外面買兩次零食,這周你的次數已經用完了,我們一起遵守規定好嗎?媽媽回家給你做水果沙拉。然後娃欣然答應。娃在看電視,一不留神,又離電視很近。你走過去拉他到客廳最遠的地方,說,我們約定好的,超過茶几的位置看電視,你需要站在這個角落看10分鐘,才能回到沙發上。
  • 毀掉一個孩子最隱蔽的方式,就是不停地誇他「你是最棒的」!
    經常誇讚孩子,的確可以給他帶來自信,但不分青紅皂白地誇,最終受傷害的將會成為孩子。想毀掉一個孩子,就不停地誇他主持人金星,在《金星秀》中分享過這樣一個故事:她有一位朋友,是大學教授,特別崇尚國外的教育方式,認為「好孩子是誇出來的」。所以,平日裡把「你是最棒的」當作了口頭禪,不停地誇讚孩子。
  • 拋棄一個孩子最快的辦法,就是讓他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過暑假
    一、拋棄一個孩子最快的辦法就是讓他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度過暑假暑期來臨,如何安排孩子的暑假生活,成為每一個家長最為關心的話題。俗話說得好:「在孩子的一生中,每一次虛度的假期,都是通往平庸生活的一道滑梯。」假如讓孩子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度過暑假,就不會有人願意進步成長。由於貪玩是孩子的天性,不費力的感覺,真舒服。
  • 如何全面徹底的毀掉一個孩子?推薦3個最快,最有效的方法
    生活中如何做能毀掉一個孩子?如果你有孩子,你想要毀掉他,那麼就請做好這5件事情,肯定不會讓家長們失望的。而對於孩子來說,最讓他信任的人其實就是自己的父母,最起碼在他們小的時候,你們就是他們最相信的人,而你們如果不斷的用語言暴力來打擊他,就會讓孩子產生自卑的心理,甚至是拒絕走入社會,因為孩子們也覺得自己可能真的不行。第三件事情:把孩子寵上天現在的孩子簡直太幸福了,好幾代的人疼愛著。
  • 洗手間也裝攝像頭?浙江一女孩抑鬱了……
    「平時只有爸爸管得住他,他一個人在家更是沒法保證能否自覺完成作業。」楊女士說,於是,他們夫妻二人就想到了在小果的書桌前安裝一個監控。這個監控,楊女士可以通過手機遠程操控,進行360度的旋轉,還能與在家的小果進行語音對話。「這樣我和他爸爸在上班時也能看到他是不是在認真完成作業,同時也不用擔心他一個人在家的安全問題。」楊女士說。一開始,這個監控對於小果來說,的確很有威懾力。
  • 奧斯卡獲獎電影《房間》:非法囚禁!毀掉的不只是五歲孩子的童年
    2016年1月15日在愛爾蘭上映的犯罪劇情片《房間》,看似平白無奇的片名卻隱含著一個令人辛酸的故事:一個女孩被鄰居囚禁在小棚屋長達7年之久,在此期間她遭到強暴和欺凌,還生下一個小孩傑克。母子倆相依為命,在棚屋裡不足十平方米的房間裡經歷了五年不見天日的生活。
  • 爸爸在兒子房間安攝像頭,當真是父母用心良苦,還是滿足佔有欲?
    但是,有的家長卻將攝像頭當成了監視器,就算自己不能陪伴在孩子身邊,那自己也可以通過攝像頭來監控孩子,卻忘記了孩子是否能接受。爸爸在兒子房間安攝像頭,當真是父母用心良苦,還是滿足佔有欲?小強(化名)是一個剛上初中的學生,由於上了初中之後學習開始緊張,而小強的成績在小學只有中上,初中之後下滑的嚴重。所以,為了監督兒子的學習,爸爸在就小強的房間安裝了一個家庭攝像頭,這個攝像頭將小強的房間無死角的照了進去。
  • 短跑名將張培萌被妻子控訴家暴:毀掉一個女人最快的方式,是家暴
    ,張培萌帶人前往家中搶走了孩子,並毆打了嶽母等人。關於搶奪孩子一事,張培萌方稱先是女方張漠寒趁張培萌熟睡,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帶走了女兒。而張培萌作為孩子在哈爾濱的唯一監護人,在將孩子帶回北京的整個過程中,沒有傷到任何人。
  • 比毒品成癮更能毀掉孩子的,是垃圾快樂成癮
    有數據顯示:◆短視頻85%的用戶在24歲以下,基本以95後、00後為主。◆拍攝者中,小學生竟然佔了很大比例。我們的孩子,甘願淪為碎片娛樂的俘虜,讓無節制的感官享受淹沒自己。天天拿個手機拍拍拍,完全不學習了,我讓他去看書,他還嫌我煩,讓我不要管他。這位家長的煩惱,也是大多數家長的煩惱。多少家長,之前把「手機」當保姆,直接用手機哄孩子,如今罵「手機」有害,導致孩子不愛學習。
  • 少兒編程:我們在教孩子如何把大象裝進冰箱
    在美國,蘋果公司創始人賈伯斯曾說過,這個國家的每個人都應該學會計算機編程,因為它能教會你如何思考;歐巴馬曾多次為「編程一小時」活動站臺;川普的外孫女、伊萬卡的女兒Arabella也在學習編程;紐約大學教授戴安·拉維奇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表示:兒童編程正改變著孩子思考的方式,它讓孩子學習到了如何思考,如何用編程的思維去解決實際問題。
  • 李天一入獄已有6年:毀掉一個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對他百依百順
    父母對於孩子的影響是耳濡目染的,也是最具有深刻意義的。如果把每個孩子的出生比作為一張白紙,那麼父母便是在這張白紙上書寫著墨的關鍵所在。孩子在父母耳濡目染的行為影響下,逐漸形成自己的人格。就像李天一入獄六年,如今近況慘烈:毀掉一個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對他百依百順。
  • 李天一入獄已有7年,毀掉一個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對他百依百順
    人的一生中影響其成長的因素是很多的,每個孩子出生時都猶如一張白紙,後天的教育為這張白紙畫上濃墨重彩,而家庭教育,就是整個教育過程中至關重要並且是最早產生作用的一個環節。孩子就好像是父母的一面鏡子,父母的言行、三觀都會在孩子身上體現。
  • 孩子把房間弄亂了,利用破窗教育,培養孩子的創造力
    01孩子把房間弄亂了,苦口婆心也不長記性朵朵的媽媽就是一個家庭主婦,每天她都會按時的清理家裡面的每一個房間。可是只要自己一出家門回到家後,她都會發現朵朵都會毫不意外地再次把房間弄亂。不僅地上全是垃圾,而且出門之前整理要好的很多物品都會再次被朵朵放到各種各樣的地方。朵朵的媽媽每次見到這樣的場景都會非常的崩潰,所以每一次他都會忍不住像朵朵發脾氣,並且還三番五次的提醒朵朵下一次不能再犯這樣的錯誤。可是朵朵每次在聽我媽媽的批評以後,過不了幾天又會犯同樣的錯誤。
  • 一位家長的感慨:毀掉一個孩子就給他一部手機,這句話說的太對了
    這位家長在他的日誌中寫道:毀掉一個孩子就給他一部智慧型手機。這句話真是說得太對了。這位網友的兒子中考,是重點中學裸分狀元,提前被省重點高中重點班錄取。全家人都非常高興,心想著給孩子什麼獎勵。孩子也飄了,好傢夥,可逮到機會了,他要買新手機。
  • 「我優秀懂事的女兒,被我親手掐死了」,毀掉一個孩子,只需要做這件事
    因為,林老師想用這種方式讓林慧屈服,讓她從今往後都在自己的控制下生活。然而他不知道,正是因為自己對孩子的控制欲,將孩子推向墮落的深淵。無家可歸的林慧很被騙進風月場所工作,直到林老師在掃黃打非的新聞裡,看到了身著一襲紅裙的女兒,並親手結束了女兒的生命。
  • 毀掉專注力等於毀掉孩子的學習,家長該如何修復孩子的專注力?
    比如:孩子在學習的時候,專注力不強的孩子會有比較多的想法當其中的某一個想法——「玩手機」變得越來越強烈的時候,他的專注力在推動學習這個行為方面就會越來越弱,最後乾脆跑開。這個時候,即便孩子依然坐在桌前呈現出一副學習的狀態,但內心早已跑到九霄雲外了。相當一部分家長覺得自己的孩子很努力,每天學習的時間很長,但成績總是提升不了大致都是因為這方面的原因。
  • 豆瓣8.8《告白》:如何用「讚美」毀掉一個孩子
    告白,本身靠的便是表述,傳遞的是一個人的世界觀與價值觀,從每個人的告白裡,我們不僅可以了解到他/她的認知與思維方式,也可以了解到他/她如何從自己的角度去詮釋他人的言語。正如前文提到的,「對於同一件事,因角度不同,看法天差地別的情況在這世上比比皆是」,同樣的,同一句話,表達者與接受者之間也可能存在著天差地別的理解,這種差異,有時便會變成一把「殺人利器」,在談笑間,毀掉一個人。對於孩子來說,家庭與學校是最重要的生活環境,家長、老師、同伴是最重要的社交對象,他們對於孩子的評價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 「你跟一個6歲孩子較什麼勁?」忽略教養,毀掉的是孩子的一生
    「慣子如殺子」,一味的偏袒和護短,看上去好像保護孩子,但這背後的巨大代價,早就刻進了孩子的人生軌跡。讓人氣憤的是,熊孩子家長的態度是毫無愧疚之意,一邊強調孩子還小,一邊責怪物業沒有做好看管工作。有的還大言不慚:「買得起車,還付不起維修費嗎?」總結來說,家長的意思是:刮車的孩子沒有錯,沒管好孩子的家長也沒有錯,錯的是車主和物業,他們不背這鍋。
  • 「我媽媽是騙子」:毀掉一個孩子,騙他兩次就夠了
    演員鄧超就是一個信守承諾的父親,他重視與孩子的每一個承諾,無論大小,從不敷衍。答應了孩子的家長會、運動會他從不缺席。有一次胳膊骨折了,他吊著胳膊去參加了兒子的運動會。答應了去等等和小花班裡講故事,鄧超就精心挑選繪本,甚至還備起了課。他重視與孩子的約定,哪怕只是去講一個故事,也從來不敷衍。答應給小花妹妹扎辮子,鄧超就很認真地詢問網友,哪裡可以學扎辮子。即便女兒再小的願望,鄧超都願意去守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