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經》最後的咒語是什麼意思?能翻譯嗎

2021-01-08 普通人看世界

《心經》是學佛人都熟悉的經典,因為文字少,很適合背誦。《心經》最後,觀音菩薩說了一句咒語做總結: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這句話什麼意思呢?

有一種說法,說咒就只能譯音,不能譯意,知道是什麼意思就不靈了,這個說法是個誤解。為什麼呢?觀音菩薩當時給舍利弗說的這個咒,說的就是當時大家都聽得懂的印度話,直接就是說的這個咒的意思,不存在翻譯問題,根本就不存在譯音還是譯意的問題吧?觀音菩薩是直接說的就是那句話的意思,明白了吧?他說的那個話,舍利弗是直接能聽明白意思的,那這個咒對舍利弗就不靈了嗎?所以說人們後來的誤解太多了,那當時根本不存在翻譯問題,誰聽見都知道是什麼意思,那就全都無效了?譯音、譯意只是一個形式上的不同,應該是譯音更接近當時觀音菩薩的發聲,從這個意義上,沒有不能譯意的問題。

當時觀音菩薩對舍利弗說的就是印度話,舍利弗一聽就懂得。什麼意思呢?就是:去吧!去吧!到彼岸去吧!大家都到彼岸去吧!證得菩提。「揭諦揭諦」,去吧,去吧。「波羅揭諦」,波羅就是彼岸,到彼岸去吧。「波羅僧揭諦」,僧就是大眾,大家都到彼岸去吧。「菩提」就是覺,覺悟,智慧。「薩婆訶」,有的譯「娑訶」或者其它的字,都是各自認為更接近梵文發音的字,是什麼意思呢?就是:祝願成功!祝願什麼成功呢?祝願你證得菩提,祝願你證得菩提成功,也就是祝願你證得無上正等正覺,祝你早日成佛!

說這個般若咒是什麼意思?去吧去吧,到彼岸去吧。實際上你想,什麼意思?就是讓你別在這兒呆著了,到佛菩薩的彼岸去吧。就是剛才我們說有一句話,《心經》裡頭有一句話非常重要,就是讓你「遠離顛倒夢想」,夢想的彼岸是什麼?就是醒來嘛,就是一個勁兒地叫你趕緊醒來吧。只不過它是用一種詩一樣的語言,為了讓你很好記,念起來很慷慨激昂的,很有感情這種話來表達出來。

你看:去吧!去吧!說一個不夠嗎?不夠。為什麼呀?人們不願意去!人們老覺得這個地方真實,這個地方好,所以觀音菩薩就得反覆地召喚,就是因為知道眾生太頑固,所以觀音菩薩就只好給你一再警醒:去吧!去吧!苦口婆心:到彼岸去吧!別在這瞎折騰了,大家都到彼岸去吧!等於是四個重複。這說明什麼呢?說明人們很難信佛,很難正確地信佛,很難真的信佛,很難聽明白佛法的真實義,很難堅定地聽佛菩薩的話,很難下決心「遠離顛倒夢想」,立志成佛,很難真正地按照佛說的方法去做。

要是說起來,佛說的方法很簡單,就是告訴你:五蘊根本不存在,你這是一個夢,趕緊從夢中醒來吧!全部佛法就是這麼一個意思,很簡單,大道至簡。但是呢,很難相信,非常難相信。你看我們說的這些道理,我們現在這些人聽著,好像你說的這個道理很簡單,是不是?並不費多大力氣,幾個小時我們全聽明白了:五蘊皆空,一切如夢。實際上呢,你需要有多深厚的善根才能坐在這,才能接受,才能聽明白。你對比一下就知道了,有多少人根本就不信佛,多少人還在那說佛教是迷信,而且還認為自己很聰明,比佛教高明的不得了。你像這些人的善根,猴年馬月他才能慢慢地信佛,學佛,以至於最後學到你現在的程度,能聽懂《心經》的真實義了,知道依靠什麼成佛了。所以說學佛難,不是難在佛法的道理上,而是難在我們的障礙太深太厚,我們的顛倒夢想薰習的時間太長了,我們執著五蘊皆有的邪見太頑固了,只是難在這。所以佛菩薩的智慧就是因緣成熟才去度他,因緣不成熟那叫欲速則不達,你非要去度他非要弄擰了不行。

所以你看,本來咒應該儘量短一點兒,但是觀音菩薩卻在這連續四次重複一個意思:去吧,去吧,到彼岸去吧,大家都到彼岸去吧!反覆地使勁地重複這一句話,實際上就是強烈地給你形成一個警醒:就是讓你趕緊從夢裡醒來吧!別在夢裡瞎折騰了!最後一句好像不是重複:證得菩提。菩提是覺,什麼叫覺?覺就是覺悟,覺醒。悟,就是睡醒的意思。什麼叫覺悟?就是從夢中醒來。所以最後一句實際上仍然是在呼喚你從夢中醒來!等於說,這個「般若波羅蜜多咒」是用五句話反覆強調一個意思:趕緊從夢中醒來吧!意思很明確,很明白,很清楚,可是對我們眾生起不起作用呢?我們眾生聽不聽觀音菩薩的話呢?聽不聽佛說的話呢?這就要看我們個人的了。

覺醒的方法也很簡單,因為這個夢境並不是一種真實的存在,假的東西是完全可以破壞掉的,而實際上,假的東西也是很容易被破壞掉的,假的嘛,沒有真實的基礎支撐。那假的是靠什麼支撐呢?僅僅就是靠認假為真的人的信念支撐著,你不信它了,沒有邪見了,假的東西自然就支撐不住了,因為它本來就不存在,實際存在的只有你認為它一定存在的邪見。說我現在不信五蘊皆有了,我堅信五蘊皆空,那為什麼我還會做這個假夢呢?這是因為你前前生中薰習了很多不認為這是夢,反而認為這是真實的記憶,這些錯誤的記憶自然就會給你生起一個錯誤的假相,生起一個讓你誤以為這一切都是真實的夢。那你怎麼讓這個夢不生起呢?那就是破壞掉生起夢的原因——也就是破壞那些顛倒夢想的記憶,方法就是你多多地薰習新的般若正見的記憶,正見的記憶不但不會幫你生起這個騙你的夢,它還會破壞要生起這個夢的那些錯誤記憶發生作用,因為你如果老是告訴自己說這是夢,我要從夢中醒來,五蘊是沒有的,十八界是沒有的,大量地薰習這些正見、這個道理,這樣的種子的數量跟質量的綜合力量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它就會影響到那些生起夢的錯誤記憶的運轉機制,使它不能正常工作了,那就生不起夢境了,你自然就從夢中醒來了。

相關焦點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到底是一部經文還是咒語?你知道嗎?
    誦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好處是非常多的,比如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增長大智慧,福報,能去除貪、嗔、痴。小學生至大學生常誦增長記憶力,學業、事業、婚姻順利、心想事成,功德無量。我們平時念誦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時候一定要特別的認真,而且要長期念誦。但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經還是咒呢,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
  • 什麼是咒語,佛經中的咒為什麼不翻譯?
    其中,有關「咒語」部分,面對父親的發問,兒子回答說:咒語的意思是「保護著心的東西」——不是害怕心會遭遇什麼災難,而是擔心心會被幹擾,會混亂。念誦能夠幫助我們讓心的表層運動平息下來,讓我們更清楚地看到表層下的本質。
  • 學佛要讀《心經》嗎,《心經》在講什麼?
    《心經》是闡述大乘佛教的空和般若思想的經典,經文結構是佛與舍利弗之對談,其來源出於《大般若經》。《心經》可以說是般若經600卷的濃縮精華,《心經》最後的咒文則出自於《佛說陀羅尼集經》第三卷,也就是說《心經》是由般若經的精髓,外加密咒真言,合併在一起。
  • 心經,原來是玄奘西天取經時的護身咒語!
    般若經系列卷疊浩繁,其中,作為廣為流傳和熟知的佛教經典——《心經》提綱挈領,言簡義豐。「般若」在佛陀入滅後的幾個世紀裡,佛教部派分裂合併異常活躍,「一切有部」作為其中一支力量脫穎而出。他們還提出一個主張:法體恆有。意思就是現實世界是由一系列法構的,給萬物一個總稱叫做法,所有的一切都是永恆存在的。
  • 你真的了解《心經》嗎?
    也不然,因為唐代[般若波羅蜜多]的讀音是[巴尼亞巴拉咪達],這個音譯跟梵文的原因是相吻合的。懂得梵文的人,他不會念缽瑞,而是念『巴尼亞』。般若的基本含意是智慧,其所以不翻譯,是因為它雖然可以譯為智慧,但跟我們通常所謂的智慧,在程度上是有差距的。我們說某人很有智慧,那僅只是指他那六塵所積的表層意識。這裡的般若並不僅是指表層意識,而是指心的原態與共相。
  • 認識《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根據印順導師在〈心經講記〉裡的說法,在《般若經.學觀品》中,有與《心經》幾乎相同的文詞,而這些文句,卻是佛陀直接向舍利弗所說。《心經》本來並非獨立的經典,在玄奘大師翻譯的《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簡稱《大般若經》中,有部分文句與本經相同。可見由於《大般若經》多達六百卷,部帙龐大,古德為了易於受持,所以才將這最精要、最核心的部分摘錄出來,單獨流通。
  • 《心經》最後一句話給我們傳遞的是什麼?
    文/一隻孤獨的老鷹生活百味雜陳,世界其實很美好《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大家都多多少少接觸過,有的人能默誦,有的人會讀,有的人能理解其中的大意,的確常念此經心性會得到清淨,智慧能得到提高。在《心經》中的最後一句話,是這樣說的,「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最後這句話是一句咒,「咒」一般不會翻譯成漢語,而是直接用梵語來表示,這樣念出來才會更有力量,效果會更好,如八字大明咒,「唵嘛呢叭咪吽」,這些咒只有明白其中的意思念出來才會有功效,得到佛法的加持。如果只會念而不知其意,那麼就只有念誦的功德。
  • 歐陽詢書法《心經》
    他用筆從古隸中出,所以能凝重沉著,轉折處乾淨利落;結體緊結,方正渾穆,有一種極為森嚴的氣度,而在雍容大度中,又有險勁之趣。歐陽詢楷書法度之嚴謹,筆力之險峻,世所無匹,被稱為唐人楷書第一。此篇心經小楷雖可能是他人偽拓(歷來被當真跡,姑且視作歐陽詢作品),卻也別具趣味,於秀逸中有古樸,於古樸處見莊嚴,於莊嚴處出喜樂,落筆且工且拙,有凝神觀照,也得安逸自在。
  • 心經解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文翻譯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也叫做心經,它是佛門中的經典之一。這部經文是每個修行之人都會誦的一部經,它的每句經文都有很深的意思。為此,在修這部經時,師兄可以看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文翻譯,這樣能讓自己對這部經有一定的認識。
  • 《金剛經》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摩訶的意思是大,般若的意思是智慧,波羅蜜多是到彼岸。總體來說,就是大智慧到彼岸。彼岸是目的地,是極樂世界,到彼岸便是目的;大智慧則是手段,也就是說通過大智慧而到達彼岸極樂。大智慧與那小智慧不同,與我們所謂的聰明更加不同了。那麼大智慧到底是什麼呢?
  • 急急如律令英文怎麼翻譯 急急如律令是什麼意思完整版咒語
    #急急如律令怎麼翻譯#?】上映第24天,電影《哪吒》的票房突破40億,位居中國影史票房榜第四位!接下來,《哪吒》官宣將陸續在北美和澳洲上映。電影裡各種梗如何更好被國外觀眾理解?「申公公」「我命由我不由天」「沙子裡面進眼睛了」……  急急如律令網友翻譯匯總:  fastfast biu biu。
  • 《心經》最後一句咒 是什麼意思?
    《心經》裡的咒子「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受用無厭一切眾苦門 世間滿足深險罪業坑堅意遠離解脫安樂永 義樂廣大生起求加持即此清淨出離慧引起 正知正見大大不放逸聖教根本別別解脫戒 堅持修行能作求加持以上二頌是中士道修法。《心經》裡講的「揭諦揭諦」就是下士道修法,斷一切惡,修一切善。「揭諦揭諦」,就是斷煩惱證解脫。怎麼樣斷煩惱?
  • 《心經》中的「般若波羅蜜」,什麼意思?真懂的人並不多
    《心經》雖然只有260個字,但卻是大乘佛法當中,最重要的一部佛教典籍,《心經》的譯本很多,但流傳最廣的,還是玄奘法師所譯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現存的《心經》譯本:第一、法月所譯的《普遍智藏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第二、般若、利言等所譯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第三、智慧輪所譯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第四、法成所譯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第五、敦煌發現譯本《唐梵翻對字音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第六、宋代施護所譯的《聖佛母般若波羅蜜多經》。
  • 心經解釋:心經是什麼意思
    心經的內容是對空的多角度做出的解釋,也是一部引導我們能夠多角度思考問題的佛學經典,而且心經的思想也是對般若的智慧做出的解答,同時心經還是般若智慧精華的集合體,如果我們領悟了心經,就可以理解大部分佛學。即無上的菩提果位。
  • 咒語(陀羅尼)和手印,是什麼意思?
    也就是說,咒原本的意思,就是把某一些法的主要意思貫串起來,就能夠方便記住所要憶持的法,然後就能為人一一詳細的宣說;這整個貫串的偈頌就是咒,一般稱為咒語,也就是陀羅尼;梵文稱為嗢拕南,因此陀羅尼也就是咒,就是總持,它代表一部或多部經,一個或多個,乃至整體佛法的總綱;只要持咒而能憶念不忘失,當意識心緣於咒語中一法、一文或一義時,同時就攝持了一切法、一切文、一切義,就表示心中對這些經教或法義有總綱憶持的功德
  • 白洋小楷《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用《心經》印證書法
    【白洋小楷心經】【心經簡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又稱《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簡稱《般若心經》或《心經》,是般若經系列中一部言簡義豐、博大精深、提綱挈領、極為重要的經典,為大乘佛教出家及在家佛教徒日常背誦的佛經。現以唐代三藏法師玄奘譯本為最流行。 整段話的概略意思是「透過心量廣大的通達智慧,而超脫世俗困苦的根本途徑」。
  • 「咒語」可以隨便念嗎?普通人念了會怎樣?宗教文化中的3類咒語
    有很多人說,一些宗教秘法中的咒語具有通靈的作用,一般人不可以隨便亂念,真的是這樣嗎?如果我非要念會怎樣?首先我們將「咒語」大致分為三類,然後看看念誦它們的條件和作用就明白了。一、日常修持類這一類咒語常出現於佛家、道家的日常功課中。比如佛家經典《心經》中的「般若波羅蜜多咒」: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 大乘佛教經典《心經》是偽經麼?
    大乘佛教經典《心經》是釋迦牟尼所說的嗎?《心經》,《金剛經》可以說是大乘佛教最廣為流傳的經典了。大多數人接觸佛教也是最先看這兩本。然而,《心經》真的是釋迦牟尼所說嗎?看看《心經》說了些什麼。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先看般若波羅蜜多,梵語般若波羅蜜多的原文,是有「通過無上的智慧達到涅槃的彼岸」的意思。再深究一下,到底是什麼意思。則翻遍佛經,問遍大德,也沒有個確切的答案。
  • 遠離一切顛倒夢想,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這八個字究竟是什麼意思?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簡稱《心經》,現流傳最廣的版本是唐代三藏法師玄奘所翻譯的,全文僅二百六十字,是大乘佛教六百卷般若經中最短的一篇。《心經》雖然字數最短,但卻講明了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緣起性空的大智慧,可謂是文字簡略而涵義廣博。
  • 心經中的「波羅蜜多」到底是什麼意思?誰真正知道?
    宏海法師講述《心經》第二十課今天把這個般若大概給大家講清楚到底般若是什麼,就是智慧,就是解脫自在,就是關照的功夫。在日常生活中用的時候,觀空遣相,不著相、放下、看破等等這樣來理解,而且去運用。我們準備學三個課程的《心經》。今天我們一開始,還是從這個經題開始。上一次講到般若波羅蜜多,那麼我們今天就看一下,什麼叫波羅蜜多。波羅蜜多也是梵語,其實它的意思也是解釋這個般若的,一般情況下我們把它稱之到彼岸。但是這個波羅蜜多是倒裝句,波羅是彼岸的意思,相對我們生死的此岸,波羅,是到達涅盤解脫的彼岸,就是很自在,活得很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