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
你還記得自己有多久沒回家了嗎?
像小編一樣上大學的朋友們已經半年沒回家了吧,更何況那些打工的,出國的等等。從疫情在家待到迫不及待的想要開學,到現在離家半年,到極度渴望再回到那最普通,最簡陋的的小村莊。
我的家,沒有多麼的豪華,甚至沒有宿舍條件好,但是它卻是我走出在外,最牽掛的地方。
回首2020
2020這一年,是一個多災多難的一年,又是讓國人自豪的一年。前者有著新冠疫情席捲全球,對中國,對世界造成了極大的損失,對人類醫療系統發起最大的挑戰;後者彰顯了我國正確的決策,雷霆般的處理手段,更有無數醫患工作者的前僕後繼,讓中國儘快的走出疫情的陰影。
不得不感嘆中國目前的偉大,強盛。
自從去年放寒假到家,一場轟轟烈烈的抗疫戰役也拉開序幕,無能為力做出什麼貢獻的我這個當代大學生,只能老老實實待在家裡默默祝福前線的戰士們。
也從那開始,我就在待了一個寒假,原本準備著過年走親戚迎接親戚的吃的用地,也都自己消化了。我相信許多學生甚至家長都盼著開學,但是沒有!原本定的春季開學時間一拖再拖,最後直接通知:「準備做好秋季第二學期開學的打算。」就這樣在家上了一學期網課。
也就這樣,在家從一月多一直待到了九月中旬。
長大後對家的想法,也有了改變
在小時候,家對我來說:每天出去跑著玩跑累了就要回家了;上學放學了,路上玩了一會就要回家了;每天吃的地方,睡的地方,爸媽姐姐都在的地方叫「我的家」。
中學以後,家對我來說:是每次在學校一個月只能回去23個小時的地方;是無論在學校宿舍睡多久,回去才能睡得最安穩的地方;是我作文裡面,最不喜歡描述的地方。爸媽還在,姐弟仨只能卻不常在了。
到了大學,家對我來說:成了只有冬夏,沒有春秋的地方;是不經意間,情不自禁地回憶起一些畫面的地方;成了做夢,夢到最多的地方。
只是現在,只剩爸媽在家,回家也成了奢望,但無論什麼時候,那都是我們姐弟仨最魂牽夢縈的地方!
防控為首,全力配合
時至今日,也不得不說,疫情依然威脅著人民的安全。去年春節前幾個星期,從緋聞所思的封城,到浩浩蕩蕩的封國,最後得到的結果,無疑證明了這是正確的決策。我相信去年春節大多數人都沒有走親訪友,很可能就是村裡一些人小聚一下。
去年的「封村封路」起到了極大的作用,那麼疫情依舊嚴峻的今年年末,會有什麼應對預案呢?
張伯禮院士表示:「可以不回家的暫時就先不要回,如此既避免擁擠,也避免了可能存在的交叉感染問題。」
不少網友表示:「我想回家了。」是啊,漂泊在外的遊子,最牽掛的無疑就是自己的家了,背井離鄉那麼長時間,無論經歷了什麼委屈,不快,傷心等等,到了有親人等待的那個家,一切都將煙消雲散。
我也渴望回家,我相信許多在外的遊子都跟我一樣,但是也不得不贊同張伯禮院士的話。春運的極大客運量,對疫情真的是增大了許多風險,甚至引起疫情進一步反彈。不過最後還是看國家的政策吧,要是真的有必要,一切當以大局為重,自己管好自己。
無論是否要回家,保護措施也要做到位,勤洗手,勤通風,戴口罩等,能避免的風險就不要讓它發生,哪怕是0.01%。
共勉!#回家過年#
最後還是想問一句:朋友們,你想回家嗎?反正我是想。
幫小編點個關注,感激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