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微子第十八18.7原文及翻譯

2020-12-14 95國學

論語微子第十八18.7原文及翻譯

論語

「原文」:子路從而後,遇丈人,以杖荷蓧①。子路問曰:「子見夫子乎?」丈人曰:「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為夫子?」植②其杖而芸③。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殺雞為黍④而食⑤之。見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隱者也。」使子路反見之。至,則行矣。子路曰:「不仕無義。長幼之節,不可廢也;君臣之義,如之何其廢之?欲潔其身,而亂大倫?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注」:①蓧(diào):古代耘田所用的竹器。②植:插立。③芸:通「耘」,除草。④黍(shǔ):黏小米。⑤食(sì):拿東西給人吃。

本段的意思及翻譯

子路跟隨孔子遊歷而落在了後面,遇到一個老人,用拐杖挑著除草的工具。子路問道:「您看到我的老師了嗎?」老人說:「四肢不勞動,五穀也不能分辨,我怎麼知道誰是你的老師呢?」說完,他便把拐杖插在地上開始除草。子路拱著手恭敬地站在一旁。老人留子路到他家住宿,殺雞煮小米飯給他吃,並介紹會見了他的兩個兒子。第二天,子路趕上孔子,把這件事告訴了孔子。孔子說:「這是個隱士啊。」就讓子路帶路返回去拜見那位老人。到了那裡,老人已經走了。子路說:「不做官不合乎大義。長幼之間的秩序既然不能廢棄,君臣之間的禮儀又怎麼能廢棄呢?只是為了潔身自好,卻破壞了重要的君臣關係?君子為國家做事,只是為了推行正道大義啊。至於道無法行得通,早就知道了。」

「解讀」:這一章的要點在於子路在後段中所說的話,歸結起來有四個方面:第一,不做官是不合乎大義的;第二,不能因為自己要潔身自好而破壞君臣之間的倫常關係,這是儒家反對的;第三,君子做官的目的在於「行義以達其道」,努力推行正道大義,施惠於天下;第四,至於君子的政治理想很難實現,這一點早已得知,也可以說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吧。這些當然也是孔子的思想。

以上就是微子第十八18.7的原文及翻譯,歡迎交流指正。

相關焦點

  • 論語季氏第十六16.2原文及翻譯
    論語季氏第十六16.2原文及翻譯論語「原文」:孔子曰:「天下有道,則禮樂徵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則禮樂徵伐自諸侯出。「本段的意思及翻譯」:孔子說:「國家政治清明的時候,製作禮樂和出兵打仗等國家大事都由天子決定;國家政治昏暗的時候,製作禮樂和出兵打仗等事宜由諸侯決定。
  • 論語為政第二2.16、2.17、2.18原文及翻譯
    論語為政第二2.16原文及翻譯「原文」:第三種譯法則體現了儒家和而不同的氣度。論語為政第二2.17原文及翻譯「原文」:子曰:「由①,誨女②知之乎!「本段的意思及翻譯」:孔子說:「仲由,我告訴你什麼是『求知』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真正的知!」「解讀」:真正的知,實始於無知。學無涯而知有涯,承認無知的存在,也就預示著永遠前進的可能。
  • 打開論語大門的鑰匙——《微子篇》略說
    《微子篇》共十一章,我們逐章分析。18.1.微子去之,箕子為之奴,比幹諫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本章提及三個歷史人物,分別是比幹、箕子、微子。一般認為,《明夷》的初九「君子於行,三日不食」、六二「夷於左股,用拯馬壯」、六四「入於左腹…於出門庭」等爻辭描寫的都是微子離去時的場景,而六五「箕子之明夷」則明寫箕子。所以《易經·明夷》的順序就是微子、箕子、比幹。
  • 論語子路第十三13.14、13.16、13.17原文及翻譯
    論語論語子路第十三13.14原文及翻譯「原文」中華經典論語子路第十三13.16原文及翻譯「原文」經典誦讀論語子路第十三13.17原文及翻譯「原文」「本段的意思及翻譯」:子夏做莒父的總管,向孔子詢問如何施政。孔子說:「不要圖快,更不要貪求眼前的小利。急於求成,反而達不到目的;貪求眼前的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 論語季氏第十六16.4、16.5、16.6原文及翻譯
    論語季氏第十六16.4原文及翻譯「原文」: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①,友多聞,益矣。論語季氏第十六16.5原文及翻譯「原文」:孔子曰:「益者三樂①,損者三樂。樂節②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益矣。樂驕樂,樂佚③遊,樂晏樂④,損矣。」「注」:①樂:喜好,愛好。
  • 論語子路第十三13.24、13.25、13.26原文及翻譯
    論語論語子路第十三13.24原文及翻譯「原文」:「本段的意思及翻譯」:子貢問孔子說:「同鄉的人們都稱讚他,這個人怎麼樣?」孔子說:「還不能肯定。」子貢又問孔子說:「同鄉的人們都憎恨他,這個人怎麼樣?」孔子說:「這也不能肯定。這些都不如他同鄉的人中有德望的人稱讚他,有惡行的人憎恨他。」
  • 論語憲問第十四14.26、14.27、14.28、14.29原文及翻譯
    論語憲問第十四14.26原文及翻譯「原文」: 蘧伯玉①使人於孔子,孔子與之坐而問焉。曰:「夫子何為?」對曰:「夫子欲寡其過而未能也。」論語憲問第十四14.27原文及翻譯「原文」: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 論語公冶長第五5.7、5.8、5.9原文及翻譯
    論語公冶長第五5.7原文及翻譯「原文」:子曰:「道不行,乘桴①浮於海,從②我者,其由與!」子路聞之喜。子曰:「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論語公冶長第五5.8原文及翻譯「原文」:孟武伯問:「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問。子曰:「由也,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①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
  • 論語公冶長第五5.10原文及翻譯
    論語公冶長第五5.10原文及翻譯「原文」:宰予晝寢①,子曰:「朽木不可雕②也,糞土③之牆不可杇④也。「本段的意思及翻譯」:宰予大白天睡覺。孔子說:「腐爛的木頭無法雕刻,糞土築的牆壁無法粉刷。對於宰予,還有什麼可以說呢?」孔子又說:「先前我對人,聽了他的話便相信他的行為;現在我對待別人,聽取他的話之外,還要觀察他的行為。是宰予使我改變了。」
  • 論語公冶長第五5.20原文及翻譯
    論語公冶長第五5.20原文及翻譯「原文」:季文子①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②,斯③可矣。」「本段的意思及翻譯」:季文子每做一件事都要思考三次才行動。孔子聽到後說:「只需再次思考,就可以去做了。」「解讀」:季文子在當時以行事謹慎而聞名,「三思而後行」即時人對季文子的評價。孔子一般都強調謹言慎行,這裡可能因季文子太過慎重而影響行事,故有此說。
  • 論語裡仁第四4.19、4.20、4.21原文及翻譯
    論語裡仁第四4.19原文及翻譯「原文」:子曰:「父母在,不遠遊①,遊必有方②。」「本段的意思及翻譯」:孔子說:「父母在世,子女不宜到遠方遊歷。不得已要出遠門,也一定要有確定的處所、時間和去向。」論語裡仁第四4.20原文及翻譯「原文」:子曰:「三年①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注」:①三年:泛指多年。
  • 論語雍也第六6.1、6.2、6.3原文及翻譯
    論語雍也第六6.1原文及翻譯「原文」:子曰:「雍①也可使南面②。」「本段的意思及翻譯」:孔子說:「冉雍啊,可以承擔治理國家的重任。」「解讀」:古代,坐北朝南是最好的,因此也以這個方向的位置最為尊貴,不論天子、諸侯卿大夫,當作為長官出現的時候,總是南面而坐的。
  • 論語為政第二2.22、2.23、2.24原文及翻譯
    論語為政第二2.22原文及翻譯「原文」: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①,小車無②,其何以行之哉?」「注」:①(ní):古代牛拉的大車車轅前端與車衡銜接處的銷釘。大車,即牛車。論語為政第二2.23原文及翻譯「原文」:子張問:「十世①可知也?」
  • 論語雍也第六6.28、6.29、6.30原文及翻譯
    論語雍也第六6.28原文及翻譯「原文」:子見南子①,子路不說②。夫子矢③之曰:「予所否④者,天厭之!天厭之!」「本段的意思及翻譯」:孔子拜會了南子,子路很不高興。孔子發誓說:「如果我做了不正當的事情,就讓上天譴責我吧!讓上天譴責我吧!」「解讀」:據說南子是一個淫亂的妾婦、一個不道德的人,但孔子卻拜而不避。所以平日很親近孔子的學生子路都有意見了,孔子被逼得無法解釋,只好對天發誓以表白自己。
  • 論語為政第二2.4、2.5、2.6原文及翻譯
    論語為政第二2.4原文及翻譯「原文」:子曰:「吾十有①五而志於學②,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③,五十而知天命④,六十而耳順⑤,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⑥。」「注」:①有:通「又」。論語為政第二2.5原文及翻譯「原文」:孟懿子①問孝,子曰:「無違。」
  • 【論語】微子篇 第一篇
    【原文】 微子(1)去之,箕子(2)為之奴,比幹(3)諫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 論語十二章原文及翻譯註釋 論語經典名句賞析大意
    論語十二章原文及翻譯註釋 論語經典名句賞析大意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論語》中,俯拾皆是座右銘。《論語》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暑假裡,陪孩子讀讀這些名句,重溫先賢智慧。
  • 《論語子路篇》論語講師群(第326課 13.20)
    在孟子,不能不說這種分類法是受《論語》本章的啟發。反過來,以孟子的分類為背景,對學習《論語》本章,有幫助。《論語》中的「士」字,散見於十四章,除18.2章與19.19章用於「士師」(典獄官)這一官職外,從其他十二章中見,在春秋末年,「士」已經從農工商中分化出來,成了一種新的職業。
  • 這五十個日常應用的成語,都出自《論語》
    《論語》是四書五經之一,儒家的重要經典之一,是兩千年來讀書求學的必修課程,雖然僅僅一萬兩千字,但出自《論語》的成語竟達數百個之多,即使你沒讀過《論語》,但這些成語,你肯定很多都聽過、見過。下面我們就列舉五十個出自《論語》的日常成語:一,朝聞夕死。——《論語.裡仁》釋義:假如早上能聽聞到真理,就算晚上去死也心甘情願。比喻人對真理的追求非常迫切。
  • 中國歷史人物:微子啟
    ,子姓,名啟,世稱微子、微子啟,後因避漢景帝劉啟之諱,改稱微子開。微子啟為宋國(今河南商丘)開國遠祖,第一代國君,死後葬於宋國故地,今商丘市睢陽區,建有微子祠。相傳微子啟為華姓、花姓、宋姓、墨姓的先祖,《論語》中稱微子、箕子、比幹為「殷三仁」。  關於微子的身世, 也即微子與紂的關係, 典籍所載有如下三種說法:  (1)紂之同母庶兄。《呂氏春秋·當務》:「紂之同母三人,其長曰微子啟,其次曰中衍,其次曰受德。受德乃紂也,甚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