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季氏第十六16.2原文及翻譯
論語
「原文」:孔子曰:「天下有道,則禮樂徵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則禮樂徵伐自諸侯出。自諸侯出,蓋十世希①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②執國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則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
「注」:①希:通「稀」,很少。②陪臣:大夫的家臣。
「本段的意思及翻譯」:
孔子說:「國家政治清明的時候,製作禮樂和出兵打仗等國家大事都由天子決定;國家政治昏暗的時候,製作禮樂和出兵打仗等事宜由諸侯決定。由諸侯執掌國家大事,大概十世之內很少有不喪失政權的;如果國家大事由大夫決定,五代之內很少有不喪失政權的;如果是由大夫的家臣把持國家政權,傳到三代很少有不丟掉政權的。國家政治清明,那麼政權就不在大夫手中。國家政治清明,老百姓也就不會議論紛紛了。」
「解讀」:大概是孔子針對當時的現實情況,作出的總結。在孔子看來,最理想的治理情況是由聖明的天子實施「有道」的政治,這樣國家才能長治久安,百姓才能安居樂業。
以上就是論語季氏第十六16.2原文及翻譯,歡迎交流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