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青少年觀看情緒電影過程中大腦反應與抑鬱症狀的關係

2020-12-14 腦科學君

本文轉載自:PHI課題組

編輯:謝舒琪

審校:楊志

抑鬱症,其特徵是情緒信息處理方式的改變。雖然抑鬱症狀的發病率在兒童和青少年時期急劇增加,但當前人們對抑鬱症神經生物學基礎的理解大多數來自於成年人對靜態情緒信息的反應的研究。抑鬱的大腦表型和自然情緒處理之間的關係,及其在發育過程中的方式,仍然缺少實驗證據。

青少年觀看情緒電影過程中大腦反應與抑鬱症狀的關係

作者:David C. Gruskin, Monica D. Rosenberg, Avram J. Holmes

01,回答什麼問題?

兒童和青少年在觀看視頻時的腦活動同步性與抑鬱嚴重程度、抑鬱量表項目剖析圖(profile)、情緒維度(效價、強度)的關係,及其涉及的腦區。並探討這些效應是否具有年齡組間差異。

02,如何回答?

1. 評估被試腦活動一致性的指標:

Functional typicality :針對每一個腦區,求每一個被試時間序列與其餘所有被試的時間序列的均值的相關。代表的含義:假設有一個正常群體,他們的某個指標一般是符合正態分布的,均值代表了這個數據集的期望,一個人與均值的相關,粗淺的可以理解為每個人與平均水平的距離;

2. 檢驗靜態ISC typicality與抑鬱量表總評分(MFQ-SR)、靜態ISC typicality與抑鬱量表項目剖析圖的關聯。分為全體樣本及兒童段、青少年段,分別檢驗;

3. 檢驗動態ISC typicality與情緒強度/愉悅度評分之間的關係與抑鬱症狀的關聯。分為全體樣本及兒童段、青少年段,分別檢驗。

圖1 典型性分析、動態典型性分析與成對相似性分析簡化圖

03,用什麼證據回答?

1. 青少年抑鬱症狀的嚴重程度與在觀看情緒電影時左眶額葉皮質、左海馬的功能典型性降低有關;

2. 情緒強度與ISC呈正相關,在電影中情感喚起更多的時刻,右前島、前扣帶回皮質等腦區大腦同步性更強;情緒效價與ISC呈負相關,尤其是在雙側dlPFC、前腦島;

3. 在電影中情緒喚起較低的時候,雙側前島葉、左側mPFC和右PCC的功能典型性與症狀嚴重性的關係更強烈(更消極);情緒效價與左ACC、dlPFC的功能典型性/症狀嚴重性關係的強度呈負相關;

4. 有相似抑鬱症狀的青少年,在觀看情緒電影時有更多相似的大腦反應,尤其是在右眶額皮質、右楔前葉、左側角回。

圖2 情緒電影內容的波動既影響ISC,也影響功能典型性與抑鬱症狀嚴重程度之間的關係

04,結論

1. 對情緒電影的非典型的大腦反應可能是在青春期出現的抑鬱症的功能標記;

2. 功能典型性與症狀嚴重度的關係對電影動態情感內容的敏感性與抑鬱症患者的情緒信息處理偏差的核心症狀是一致的。

05,主要問題

正、負情緒效價沒有分開討論,解釋不清某個腦區大腦同步性與情緒效價有顯著效應是與消極情緒有關,還是與積極情緒有關。

06,有什麼啟發?

1. 因為不能假設量表各題之間是獨立/正交的,所以使用曼哈頓距離而不是歐式距離。在文中有提到,曼哈頓距離適用於順序變量(ordinal and trinary data )

以及binary data;

2. 在選擇數據截斷窗時,因為要考慮自相關對回歸分析的影響,所以選擇hanning窗(移動平均自相關分析),此外在 fmri模型估計中也考慮時間的自相關性;

3.數據分布預期非正態時,不適合計算n-1的均值從而計算typicality。

比如患者的分布可能是非正態的,因此某個患者的typicality可能就不能用leave-one-out的方式在患者群體內計算,正常人的分布一般是正態的,可以通過正常人構建一個typical的分布,用於計算其他被試的typicality。

07,原文

Gruskin, D. C., Rosenberg, M. D., & Holmes, A. J. (2019). Relationships between depressive symptoms and brain responses during emotional movie viewing emerge in adolescence. NeuroImage, 116217.

doi:10.1016/j.neuroimage.2019.116217

相關焦點

  • 新突破:大腦膝下前扣帶皮層可能是導致抑鬱、焦慮症的病因之一
    事實上,我們還不完全了解哪些大腦區域與抑鬱症和焦慮症有關,以及不同症狀的人之間的大腦差異。了解這些差異是如何或為什麼發生的,這對於開發更好的治療方法至關重要。 有關認知和調節情緒的大腦部分活動不足,而其他參與情緒生成和身體內部功能的部分則過於活躍。 抑鬱症和焦慮症患者的大腦中表現過度活躍的一個關鍵區域是被認為參與情緒反應的膝下前扣帶回皮質(sgACC)。然而,神經影像學研究只顯示出相關性,而沒有告訴我們過度活動會導致任何指定症狀。但是有的新研究發現,過度激活sgACC會導致抑鬱和焦慮症狀,這一研究強調了其因果關係。
  • 復發性抑鬱造成大腦損傷 大腦海馬體被縮小
    新研究顯示,在患有復發性抑鬱的患者身上,關係到新記憶形成的大腦區域(海馬區)似乎縮小了。  Ian Hickie是雪梨大學大腦和思維研究所的共同負責人,領導了這項研究。該研究小組考察了來自美國、歐洲和澳大利亞的近9000人的神經。為了這個目的,他們分析了約1700例重度抑鬱症患者的大腦掃描圖片和醫療數據,以及未患抑鬱症的7200人的數據。
  • 秋季容易誘發抑鬱 人們要學會調整情緒
    過於感性的人,就容易沉浸在悲傷環境中,一直走不出來的話,很容易誘發抑鬱。所以說,秋季是容易誘發抑鬱的季節,人們要學會調整情緒,預防患上抑鬱症,尤其是正被抑鬱症困擾,或者說患過抑鬱症的人,要謹防病症發作。秋季抑鬱症為何頻發?
  • 抑鬱有哪些表現?抑鬱患者的大腦與正常人有什麼不同?
    同時,抑鬱症也即將成為人類僅次於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疾病,這場大腦的重感冒帶來的危害,甚至比糖尿病、癌症等生理疾病要嚴重得多。醫學上的抑鬱,主要包括三個特徵:首先是出現了十分反常、持續時間較長的情緒低谷,壓抑和絕望程度嚴重,往往很難自己恢復;其次,這些看似不高興的症狀已經對正常生活和工作學習造成的影響;最後,如果能夠排除近期受到過外界刺激或藥物、毒品的影響,以上症狀持續半年以上的話,就可以初步判斷為抑鬱症了。抑鬱症有哪些生理變化?
  • 抑鬱將我關進了大腦的牢籠,我是如何從抑鬱的痛苦中掙脫出來的?
    當我達到了不抗拒,不執著的內在狀態後,我從抑鬱中走了出來!01 抑鬱將我關進了大腦的牢籠我在抗擊抑鬱症期間,有這樣一個深刻的感受。就是很多之前發生過的不好的事情,不受控制的在大腦中湧現。起初我對這些不好的情緒是非常抗拒的,我嘗試著強迫自己不要去想這些不好的事情。但是我發現我越是強迫自己不去想的時候,大腦中湧現出來的負面情緒和不好的記憶就越多,我就越容易陷入到痛苦當中。
  • 治療抑鬱的瑜伽:5種能夠減緩抑鬱情緒、改善身體症狀的瑜伽體式
    生活中,總有些時候,你不想站起來面對這個世界。你只想睡一覺,把一切都拋在腦後。當抑鬱症在你的生活中佔有一席之地時,就會發生這種情況。抑鬱症是一種精神疾病,和其他疾病一樣需要通過各種方式來治療。瑜伽在大多數領域都能夠發揮一些作用,在治療抑鬱症方面也是非常有用的。
  • 癲癇與抑鬱之間有何關係?如何識別癲癇患者情緒的「陰影」
    癲癇的患者會出現抑鬱嗎?其實有不少癲癇患者會出現抑鬱的症狀,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而抑鬱的症狀還會影響癲癇的治療效果,那麼究竟是什麼因素導致這種痛苦?1、癲癇發作本身的因素,如致癇灶的部位、發作的類型、頻率等。
  • 抑鬱情緒和抑鬱症有什麼區別?如何改善這些症狀?
    在此,我希望大家記住,抑鬱症只有醫院及專業的心理諮詢機構才有資格診斷與治療,就抑鬱症患者中的中、重症而言,單純地依靠心理諮詢是不夠的。 事實上,我們常說的「我抑鬱了」和「抑鬱症」其實是兩個概念。 我們平時所說的「抑鬱」其實就是抑鬱情緒,抑鬱情緒指的是一個人在經歷了挫折、困難或者說是創傷性事件後,表現出來的一種情緒反應,是一種正常的心理反應。
  • 五篇頂刊文章聚焦抑鬱症的前沿進展|腦科學頂刊導讀67期
    >3,睪酮和海馬的發育變化對貧困與情緒失調和抑鬱的關係有中介作用4,瘦素通過由AKT/p300 HAT級聯介導的表觀遺傳修飾來調節Bdnf基因的外顯子特異性轉錄5,抑制mPFC中的GABA間神經元對於快速的抗抑鬱反應是充分和必要的
  • 抑鬱小鼠外周血和大腦之間端粒長度的反向變化
    最後,我們發現小鼠的POMCARHVTA環路的光抑制增加了小鼠的體重和食物攝入量,減少了小鼠在慢性約束應激下的抑鬱樣行為和快感缺失。因此,我們的研究結果確定了一種新型神經迴路,可調節應激反應中的進食和情緒。
  • 預防青少年抑鬱,學校是關鍵一環
    學校是青少年除了家以外待得時間最長的地方,校園環境也是誘發抑鬱情緒的要素之一。在預防和疏導青少年抑鬱情緒方面,學校應該注意什麼?國家衛健委提出的將抑鬱症篩查納入高中及高等院校學生健康體檢,能否真正為青少年患者帶來福音?記者就此展開了採訪。
  • 兒童心理名醫羅學榮專家團親臨六一兒科 助力孩子遠離情緒障礙
    青少年情緒障礙的病症特徵,與「壓力適應症候群」高度符合,通常包含抑鬱、躁狂、混合、快速循環等症狀,呈現出跌宕起伏、症狀複雜的「多相」。來自中國心理學會標準委「兒童心理障礙評估確診指導中心」基地-廣東六一兒童醫院神經心理髮育障礙診療科的譚主任表示,通常,患有情緒障礙的兒童青少年一般會部分或全部經歷三個階段——警戒期、抵抗期、衰減期,並體現出不同的病症特徵和病症程度。警戒期:孩子會出現身體機能下滑症狀,很快喪失活力,被診斷為抑鬱症,並伴隨焦慮、強迫、失眠等病症特徵。
  • 抑鬱症的科學:抗抑鬱藥物如何對大腦起作用?
    準確地找到哪一類藥物對自己有最好的效果,其實就是一個試錯的過程。因為我們大腦中特定神經化學物質的精確組成是未知的,所以在最終找到對自己有最好效果而且不會產生太多副作用的那種藥物之前,一般都需要嘗試好幾種藥物。抗抑鬱藥對大腦的影響。
  • 兒童雙相情感障礙的危險因素與症狀
    雙相情感障礙會引起情緒變化和其他症狀。它通常在成年期出現,但可以在兒童和青少年中發展得更早。 研究表明雙相情感障礙影響1-3%的青少年,尤其是青少年,因為它在兒童中有點罕見。由於許多原因很難診斷。
  • ...孩子抑鬱非小事|抑鬱症|孩子|青少年|北京大學第六醫院|曹慶久
    近年來,我國青少年抑鬱症發病率逐年上升,已成為威脅青少年健康成長的主要疾病之一。2017年《中國青少年發展報告》顯示,我國17歲以下青少年中,約有3000萬人受到各種情緒和行為困擾,抑鬱症發病率呈低齡化趨勢,抑鬱症已成為青少年自殺的主要危險因素。
  • 慢跑可以緩解壓力,改善情緒
    其中包括增加精神靈活性,信心,緩解壓力,以及情緒的提升跑步者高。慢跑和跑步是有氧心血管運動。這樣的活動會給大腦帶來更多的滋養血液,這可以幫助你更清楚地思考。它也釋放你的自然情緒-提升化合物。跑步帶來的挑戰也能幫助你更多地了解自己,讓你的生活中其他領域都能學到更多的東西。
  • 青少年頻發跳樓:5個孩子中就有1個抑鬱,怎麼能讓他們快樂起來?
    2、患病比例高 2012年中國香港1萬名初中生中,大約有57%的學生有抑鬱情況,其中15.3%為輕度抑鬱,14.3%為中度抑鬱,27.4%為重度抑鬱。 2012年,中國大陸25個地區2679名10-25歲青少年抑鬱比例為20.3%。也就是說大約5個孩子中有1個有抑鬱傾向。
  • 抑鬱:不全是大腦的問題
    你是否曾經因為下列的症狀被診斷為抑鬱: 幾乎每天的大部分時間都情緒低沉 對活動的興趣明顯減少 考慮在最初的精神病學評估中哪些因素沒有包括進去非常重要。精神病科的而醫生一般不會詢問你和你的兄弟姐妹,你的父母,你的祖父母目前的和過去的健康狀況以及曾經所患有的疾病。
  • 胃腸功能紊亂能引起抑鬱焦慮症嗎?有什麼樣的症狀?看專家的理解
    當然也有相關的學者將這種由腸道症狀向大腦的反饋稱作「腦腸軸」,這其實也就是說,壓力、焦慮的情緒通過神經傳到反饋給我們的大腦,大腦調節著腸道的蠕動和菌群,繼而出現腹痛、腹瀉等排便習慣性的改變。情緒和消化系統又是什麼關係呢?首先我們需要明確一個概念,所有的消化道疾病,都是屬於心身類的疾病,所表現出的軀體症狀同樣也會受到心理狀態以及負面情緒的影響。那麼既然說到胃腸功能紊亂的病因,比較常見的病因是飲食因素,疾病因素和精神因素。
  • 抑鬱低齡化、青少年患病率增高 如何讓孩子遠離「少年的煩惱」
    因此,家長在孩子抑鬱症的發現和早期識別中、在營造和諧和睦的家庭氛圍和改善親子關係中起關鍵作用。除了家庭小環境,兒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也與大環境的關愛與呵護息息相關。如何使青少年遠離抑鬱,已成為家長、學校、社會不可迴避的話題,這需要教育相關部門統籌社會資源,防患於未然,為兒童青少年創造一個寬鬆、溫馨、快樂的成長空間,孩子們才能遠離心結,向陽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