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科普】急性焦慮症突然發作該怎麼辦?

2021-01-11 騰訊網

急性焦慮症(即驚恐發作)通常是毫無預兆的發生,患者在當前的環境下可能會面臨失控,突然出現強烈的恐懼感,甚至會有心臟病突發的感覺。

發作時患者突然覺得胸悶氣短,或呼吸困難,即將窒息死去,有人感覺這關過不去就會瘋了,渾身出汗、四肢無力,甚至動彈不得。沒親身經歷過的人,很難理解那是怎樣的一種感覺。

那麼急性焦慮症發作該怎麼辦?

01

深呼吸

在驚恐發作時,人通常會覺得呼吸困難,這時候最佳方法就是調整呼吸。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努力呼吸可以讓你放鬆身心,克服恐慌的心理。

集中注意力,感覺空氣從你的口鼻進入到了氣管,多呼吸幾次,努力的察覺其他伴隨著呼吸的感覺。這樣能幫助你降低血壓、放鬆肌肉,讓你平靜下來。

試著數四下呼入,保持3下,然後數4下呼出。每分鐘內保持你的呼吸次數在8次或以下能幫助你立即減輕焦慮程度。

02

平時適當增加體育運動

運動能促進大腦多巴胺和內啡肽的分泌,而這兩種物質能使人感到輕鬆愉悅。不過要注意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強度太大的運動也會帶來心慌、胸悶的感覺,可能會引發焦慮體驗,所以儘量選擇自己喜歡的輕運動方式。

03

察覺急性焦慮的身體症狀

急性焦慮是突發的沒有規律可循,可能前一秒你的心情還十分的正常,下一秒可能就會難受的要死,急性焦慮症的一些症狀和心臟病十分相似,很多人會把它認作是心臟病,急性焦慮症的症狀包括;

心跳加劇,呼吸急促,呼吸變得困難;

身體忽冷忽熱,打冷顫或感覺身體搖晃;

頭疼、胸疼、腹痛、胸悶;

大汗淋漓、震顫、步態不穩、手腳麻木;

感覺自己的喉嚨有東西在堵著。

04

練習肌肉放鬆法

在這個過程中你拉緊然後放鬆全身上下所有的肌肉,把肌肉拉緊後放鬆能改變你的精神狀態,有助於緩解你的身心。保持肌肉緊繃5s~10s才鬆開,在這個過程中才能得到最大的放鬆效果。

小貼士

急性焦慮症驚恐發作很難受,我們在自己積極的應對的同時,一定要尋求專業幫助。急性焦慮症是焦慮症的一種,必須要去精神科積極診斷治療,在專業醫生指導下合理用藥,避免病情反覆發作。

抑鬱症、焦慮症、失眠症

雙相情感障礙、心理問題等

諮詢、治療 別糾結

相關焦點

  • 【健康科普】焦慮症的急性發作
    【健康科普】焦慮症的急性發作 2020-12-02 17: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焦慮心跳快怎麼辦,急性焦慮症發作怎麼緩解
    焦慮心跳快怎麼辦,急性焦慮症發作怎麼緩解?我們每個人都知道什麼是焦慮:在你面臨一次重要的考試以前,在你第一次和某位姑娘約會之前,在你的老闆大發脾氣的時候,在你知道孩子得了某種疾病的時候,你都會感到焦慮。焦慮心跳快怎麼辦,急性焦慮症發作怎麼緩解?
  • 新冠疫情期間,哮喘急性發作時該怎麼辦?
    原創 掌健識 上海市醫學會健康科普基地做健康的傳播者,一路同行,一起成長2020年5月5日是第22個世界哮喘日。據WHO估計,世界上大約有2.35億人罹患哮喘,我國的哮喘患者較10年前有大幅增長。哮喘是一種常見的呼吸道疾病,被世界醫學界公認為四大頑疾之一,被列為十大死亡原因之最。
  • 我們關節疼痛急性發作,該怎麼辦?
    在人們的通常印象中,關節炎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然而事實上,關節炎也會急性發作,原因是什麼呢?關節炎急性發作的誘因主要有以下三點:一、勞累長期低頭工作(伏案工作、長期對著電腦)或娛樂,勞作。當關節見軟組織,壓力大大高於正常體位,關節軟組織會加速勞損,頸後肌肉及韌帶超時負荷,頸椎病就容易急性發作。
  • 常見心理問題|焦慮症的表現
    焦慮症又稱為焦慮性神經症,是神經類症狀中最常見的一類,是以焦慮情緒體驗為主要特徵,可分為廣泛性焦慮症和急性焦慮症(又稱驚恐發作)。廣泛性焦慮症狀:表現為在無明確客觀對象下的緊張情緒,與現實情境不符的過分擔憂、緊張、害怕、恐懼、憂慮的心理症狀。伴隨著植物神經症狀,頭暈、胸悶、心悸、呼吸急促。口乾、尿頻、出汗、顫抖、坐立不安等軀體症狀。
  • 痛風急性發作腳趾腫痛怎麼辦?
    痛風急性發作腳趾腫痛怎麼辦? 時間:2020-12-09 16:03 成都風溼醫院 痛風主要是因為嘌呤代謝紊亂導致尿酸過高在關節處積累,導致痛風關節炎。痛風有時候是經常發生在關節處的,特別是腳趾的地方,那麼,痛風急性發作腳趾腫痛怎麼辦?
  • 常常有這5種行為,心血管疾病或會急性發作!弄不好命就沒了
    眾所周知,心腦血管疾病的危害程度高,出現了心腦血管疾病之後沒有通過合理的方式進行改善,有可能會讓身體健康受影響。因此,發現了心腦血管疾病應該通過好習慣的養成來降低身體傷害。那麼,心腦血管疾病是否容易急性發作呢?
  • 焦慮症有哪些明顯的症狀?應該如何治療
    2.急性焦慮發作(驚恐發作,驚恐障礙) (1)死亡或失去控制的感覺在正常的日常生活中,患者與正常人幾乎相同一旦發作(某些患者有特定的觸發情況,例如封閉的空間等),患者就會突然感到極度恐懼,並感到接近死亡或失去控制感。 (2)自主出現神經系統的症狀,如胸悶,心慌,呼吸困難,出汗和全身發抖。 (3)通常持續幾分鐘到幾小時,發作突然開始,在發作期間意識清醒。
  • 心理壓力大,緊張不安,非常焦慮,怎麼辦?
    但現在的崗位又的確需要處理大量的文件,這讓林先生更加焦慮、無助,不知道該怎麼辦,想換工作又感到糾結,因為其他同事的工作量也差不多,別人都可以勝任,自己打退堂鼓,這讓他很難接受。 深受折磨的林先生最終選擇進行心理諮詢來了解自己到底怎麼了,該如何調整才能回歸正常。
  • 或是急性青光眼發作
    眼科名醫談葛堅:中山眼科中心青光眼科教授、眼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名譽主任、廣東省醫師協會眼科學分會主委頭痛、嘔吐……遇到這種情況,不少中老年朋友會以為是著涼感冒或是急性腸胃炎,他們萬萬沒想到,這也可能是急性青光眼發作的緊急警報信號!
  • 任何人都會突然毫無緣由發作的疾病!快來預防!
    癲癇是種什麼樣的疾病?如果身邊有人突發癲癇,你知道該怎麼辦嗎?讓我們一起來預防下癲癇的病因、症狀、治療方案等等... 一、疾病概述 癲癇(epilepsy)是一種表現為反覆癲癇發作的慢性腦部疾病,會突然毫無緣由的發作,任何年齡段的人都均可發病
  • 心理疾病如焦慮症和抑鬱症,它們是精神病嗎?
    焦慮症抑鬱症這種心理疾病,是精神病嗎?相信很多朋友都有誤解!通常我們所說的精神病包括精神分裂症、偏執性精神病、器質性精神病等失去自制力的幾大類疾病。可以這樣說,精神病人發作的時候認知和行為會出現絕對紊亂,他們會失去自我控制的能力,這稱為精神病。通常意義上的精神病不包括強迫症、焦慮症、抑鬱症,為什麼?抑鬱症、焦慮症患者想要攻擊這個人的時候,他會有很多想法的,比如不道德、被指責、會受到法律的制裁,他們的行為可控可自制,只是克制的時候會非常痛苦,這是核心差異。
  • 焦慮症十個表現 焦慮症十個表現軀體障礙症
    焦慮症十個表現兒童焦慮症的主要表現是焦慮情緒、不安行為和自主神經系統功能紊亂。不同年齡的患兒表現各異。根據起病形式、臨床特點和病程臨床上可分為驚恐發作與廣泛性焦慮症。驚恐發作為急性焦慮發作,發作時間短,表現為突然出現強烈的緊張、恐懼、煩躁不安,常伴有明顯的自主神經系統功能紊亂。廣泛性焦慮症為廣泛持久性焦慮,焦慮程度較輕,但持續時間長,患兒上課緊張、怕被老師提問、怕成績不好等,也有自主神經系統功能紊亂表現。根據發病原因和臨床特徵分為分離性焦慮、過度焦慮反應和社交性焦慮。
  • 心悸焦慮症如何緩解 焦慮症的心悸會自愈嗎
    心悸焦慮症 如何緩解焦慮症,顧名思義就是對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表現得異常焦慮的一種疾病,其實,焦慮只是焦慮症一個較為明顯的症狀,對於焦慮症,其表現症狀是多種多樣的,為了讓大家對焦慮症有進一步的認識,下面為大家詳細介紹焦慮症的表現症狀。症狀一:軀體不適症狀。
  • 一個焦慮症患者的自述
    任何疾病的產生都有其原因,作為心理障礙當中的焦慮症也不例外,焦慮症形成的原因複雜且多樣,究其根源,無非來自於生物性因素、心理性因素與社會性因素三方面。大學畢業踏入工作已有半年的周女士,向精神科醫師闡述道:「有個周末在家做家務時,突然感到心跳加速,呼吸急促,莫名地恐懼不安,整個人都顫抖了起來,不知所措,就好像大難臨頭一般,那一刻感覺自己快要死了,真的好痛苦。」
  • 廣州失眠焦慮症醫院 焦慮症病因有哪些
    廣州失眠焦慮症醫院 焦慮症病因有哪些?這些原因導致焦慮症   1.環境誘因  在眾多誘發焦慮症的原因中大因素就是環境。令人感到有壓力的生活事件及失落感都有可能誘發焦慮症,比方說喪偶(尤其老年喪偶,幾乎八、九成的人會得病)、離婚、丟掉工作、財務危機、失去健康等。
  • 焦慮症的5個具體表現
    核心提示:焦慮症,又稱為焦慮性神經症,是神經症這一大類疾病中常見的一種,以焦慮情緒體驗為主要特徵。可分為慢性焦慮(廣泛性焦慮)和急性焦慮發作(驚恐障礙)兩種形式。南昌安康醫院焦慮症主要表現為:無明確客觀對象的緊張擔心,坐立不安,還有植物神經症狀(心悸、手抖、出汗、尿頻等)。
  • 哮喘急性發作時如何處理
    哮喘是一種呼吸系統疾病,有些患者屬天生的,有些患者是後天導致。無論是哪種原因引起的哮喘,都必須提高警惕。哮喘患者必須隨身攜帶相關藥物,以免疾病突然發作。輕度哮喘不用特別恐慌,只需保持良好心態,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調理即可。
  • 【疾病科普】「焦慮」離焦慮症,到底有多遠?
    流行病學數據顯示,80%-90%的焦慮症患者發病年齡在35歲以前,高峰年齡在10-25歲,總的來說就是年輕人多焦慮。 臨床上,焦慮症可分為驚恐障礙、廣泛性焦慮和社交焦慮/社交恐懼三種表現形式:
  • 【科普】頭暈眼花,要小心青光眼發作
    【科普】頭暈眼花,要小心青光眼發作 2020-10-14 21: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