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區分平仄,讓你更懂詩詞,想學就來

2021-01-13 網易

  學會區分平仄,讓你更懂詩詞,想學就來

  文/成長新視點

  平仄,是中國古典詩詞中的韻律,也就是聲調。在現代漢語中,普通話有四個聲調,分別是陰平、陽平、上聲、去聲等「四聲」,也就是常說的第一、二、三、四聲。古典詩詞中的平仄,分別對應的是一二聲和三四聲。

  

  學會區分平仄,對於現代人來說,就是要懂字的拼音聲調,即一聲平、二聲揚、三聲拐彎、四聲降,用韻母對照就是ā、á、ǎ、à。

  一、什麼是平仄。

  為了更好地區分平仄,需要先知道什麼是「四聲」。在中古時期,漢字也有四個聲調,分別是平聲、上聲、去聲、入聲,也簡稱「四聲」。在古代,平聲是平調,上聲是升調,去聲是降調,入聲是短調。

  

  明朝釋真空的《玉鑰匙歌訣》曰:平聲平道莫低昂,上聲高呼猛烈強,去聲分明哀遠道,入聲短促急收藏。

  古代漢語中的四聲,和現代漢語中的四個聲調,並不相同,對比如下:

  古代「平聲」,在普通話中被分解為陰平及陽平(第一聲、第二聲);

  古代「上聲」,在普通話中一部分仍是上聲(第三聲),一部分變為去聲(第四聲);

  古代「去聲」,保持為普通話中的去聲(第四聲);

  古代「入聲」,普通話中已不存在,被分別給了(第一、二、三、四聲)。

  

  平仄,是古典詩詞格律中的一個術語。在古詩詞中,詩人們把四聲分為平仄兩大類,平就是平聲,仄就是上去入三聲。仄,按字義解釋,就是不平的意思。

  二、平仄在詩詞中的使用。

  在古代,平聲的字,是聲音高且平而長,從頭到尾不升不降;仄聲的字,讀音不平,有上升下降和短促拐彎,這樣就形成了兩大類型。

  

  為此,古人在詩詞創作中,為了使詩詞讀起來,給人有抑揚頓挫、婉轉悠揚和變化多姿的韻律美感,就會讓這兩類聲調在詩詞中交錯使用,使聲調多樣化。平仄在詩詞中的使用,主要有兩種表現形式和特點。

  1.平仄在本句中的交替。

  2.平仄在對句中的對立。這種平仄的規則,在律詩表現的尤其明顯。

  以毛主席七律《長徵》詩第五、六句:「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為例。這兩句詩的平仄分別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一是在本句上,每兩個字為一個節奏。平起句,平平後面接著是仄仄,仄仄後面跟著的是平平,最後一個又是仄。仄起句,仄仄後面接著是平平,平平後面跟著的是仄仄,最後一個又是平。這就是平仄的交替。

  二是在對句上,「金沙」對「大渡」,是平平對仄仄,「水拍」對「橋橫」,是仄仄對平平,「雲崖」對「鐵索」,是平平對仄仄,「暖」對「寒」,是仄對平。這就是平仄的對立。

  

  尤其值得點出的是,這個對句末尾的「暖」和「寒」兩個字,為一對反義詞,是詩人精心設計的兩個感情穴位。「暖」字溫馨喜悅,表現詩人戰勝困難後的激動;「寒」字冷峻嚴酷,傳遞的是詩人九死一生後的回味。

  「暖」和「寒」兩個形容詞,既是精神的巨變,又是感情的裂變,也是韻律的轉變,給人一種跌宕起伏、張馳有致的無窮情感變化在裡面。

  

  三、古典詩詞的平仄格式。

  在古典詩詞中,無論是五絕、七絕、七律,都有其固定的韻律格式,概括起來就是兩句口訣和三句話。

  1.兩句口訣,即「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

  2.三句話:第一,一句之內平仄相間;第二,兩句之間平仄相對;第三,上下句之間平仄相粘,相粘就是二四六字的平仄保持銜接一致。

  

  例,杜甫的七絕《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為例。在這首詩中,第二句的行、鷺、青,與第三句的含、嶺、秋,正好是平仄平,與平仄平。這就是相粘。

  結語。

  作為現代人,對於古詩詞的平仄,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看詩詞中每個字的韻母聲調,也就是普通話的四聲,不需要去考慮古代的四聲,否則容易糊塗。

  

  
清楚了古代詩詞的平仄關係和使用規則,對于欣賞詩詞和創作詩詞,就會有很大的幫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學會區分平仄,讓你更懂詩詞
    學會區分平仄,讓你更懂詩詞文/@成長新視點平仄,是中國古典詩詞中的韻律,也就是聲調。在現代漢語中,普通話有四個聲調,分別是陰平、陽平、上聲、去聲等「四聲」,也就是常說的第一、二、三、四聲。古典詩詞中的平仄,分別對應的是一二聲和三四聲。
  • 格律詩詞和對聯,絕對不能離開平仄韻律,是這樣嗎?
    有朋友提問:格律詩詞和對聯,絕對不能離開平仄韻律,是這樣嗎?有人說,平仄韻律是格律詩詞和對聯的基本規則,絕對不能忽視和否定,那種寫格律詩詞和對聯可以不用管平仄的說法是無知的表現;平仄過時了,為了意境可以不顧平仄韻律的說法都是不對的。對這個問題,你怎麼看?
  • 詩詞中的平仄,和現代漢語拼音中四聲是怎樣對應和區分的?
    這裡說詩詞中的平仄,自然是指古詩詞中的平仄。古音平仄古詩詞的平仄是根據古代漢字發音簡化出來的。古詩詞以唐詩宋詞為代表,而唐宋之後的古詩依舊按照古音韻來創作,所以發音就以宋末《平水韻》為準。但是我們今天創作律詩,就完全可以使用新韻,把「一」字作平聲來處理。其實使用古韻平仄和今韻平仄來寫格律詩,都是沒有問題的。問題是不要在一首格律詩中同時出現今古韻。
  • 寫古詩詞,是與時俱進創新,還是墨守成規嚴格遵循平仄格律?
    明明就是說遵守平仄格律是老古董,要創新地來寫古詩詞嘛。這讓人怎麼回答呢?說要守規則,那就是墨守成規,就只能迎合著你說要創新、要與時俱進了?先不說回答是否觀點正確,這個提問就很雞賊。然後問題補充就是在自問自答了。這都把問題解決了,還提問幹嘛?這是來找附和來了嗎?雖然你的觀點看上去很正氣、合大勢,可也未必正確啊。
  • 對賞析古詩詞來說,平仄其實根本不重要
    只怕要讓很多朋友失望,作為一個平仄知識傳播者,我在這裡告訴你: 在古詩詞這個大概念中,平仄遠沒我們想像的那麼重要。 就好像相聲中長期掛在口中的「說學逗唱四門基本功」,你說重要嗎?誰都知道,但又有誰真正在乎?
  • 現在的四聲是普通話的調值,能解釋古詩的平仄嗎?
    大部分專家都會回答,現在的四聲調值無法解釋古詩的平仄,因為普通話分一二三四聲,而古詩平仄細分為「平、上、去、入」,而且這其中是不對應的,入聲字在普通話中消失了。 專家說得沒錯。 不過,我倒不這麼認為。 我認為現代人學詩詞倒是不妨從普通話音調劃分入手,來學會區分詩詞用字的平仄,熟悉近體詩格律。
  • 【隴南詩詞】2020學會動態:熱烈祝賀兩當縣詩詞學會成立
    賀兩當詩詞學會成立楊想生仙蹤循玉洞,紅色續基因。穀雨雲屏外,詩聲蕩隴秦。賀兩當詩詞學會成立張安定四月花開適結緣,廣香河畔聚詩賢。字斟句酌探平仄,喜贊而今盛世篇。熱烈祝賀兩當詩詞學會成立尹競平春風情染廣香河,細雨無聲眷戀歌。紅土地前平仄起,招來墨客盡琢磨。賀兩當詩詞協會成立(新韻)趙雲四月雲屏百卉妍,文人雅士聚詩壇。丹心一片揚國粹,禮讚家鄉譜新篇。
  • 聯海行舟手記之對聯的平仄
    自古以來,詩詞、駢文、曲賦,直至對聯,要想使文字讀起來能夠抑揚頓挫,憑的就是平仄運用得當,以使詞句聽起來有一種跌宕起伏的韻味。如果平仄在句中有諧地交替,就能使聲調多樣化,而不至於單調。古人所謂「聲調鏗鏘」,雖然有很多講究,但是平仄的運用便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那麼,什麼是平仄?
  • 寫詩入門第一講:漢字平仄的劃分,平水韻與普通話的區別
    應許多詩詞愛好者的建議,詩巷特開設了這門《詩、詞、聯寫作精講,帶你快速入門》課程。那麼今天開設的這門課程是將三者合在一起而「成套」,這樣就可以更加方便那些想系統學習詩詞聯寫作的朋友,滿足他們「通過一門課,掌握三種文體」的期望。
  • 在當今的詩詞創作中我們還要固守平仄格律一成不變地去創作嗎?
    當下,我們不光是讀讀詩,背背詞了,我們要繼承發揚詩詞文化,不斷地去進行詩詞創作。那麼問題來了,在詩詞創作過程中,我們是否一成不變地按詩詞格律平仄去創作呢?我是高中時學習並創作了一些詩詞作品,在高中的詩詞創作中,有時候會遇到很多問題。比如填詞時,偶爾有個別字不合乎平仄格律要求,但是換字換詞使意思變了或者是找不到其他的合適字詞來填,合乎詞牌格律要求。
  • 詩詞格律.第一章字的四聲和平仄
    我國是詩的國度,有豐富的詩歌遺產,詩詞中的精華是一座巨大的營養庫。想要從這座營養庫中吸收養分,就必須學習一些關於詩的知識,才能傳承中華傳統古詩詞文化,為現在的文化事業添磚加瓦。 我國的詩歌,在"五四"運動以前,一直流行的是舊體詩形式。
  • 什麼是「平仄」,如何辨別平仄?
    在詩詞中,不同聲調的字一般不能押韻,如雲「關」與「貫」不能通押。知道了什麼是四聲,平仄就好懂了。平仄是詩詞格律的一個術語:詩人們把四聲分為平仄兩大類,平就是平聲,仄就是上去入三聲。仄,按字義解釋,就是不平的意思。憑什麼來分平仄兩大類呢?
  • 梅河口詩詞楹聯學會成立十周年詩記
    十年來,學會秉承「吸收並團結詩聯愛好者、支持者、工作者自願參加」,堅持以詩為本,以人為本,由當年的18名會員,發展到目前在冊近50名會員的民間文化組織。十年來,學會得到省詩詞學會、通化詩詞學會、佟江詩社等詩詞組織和領導的大力支持,同時也得到梅河口市政協、宣傳部、文聯、作協等部門領導的呵護與幫助,在此一併表示感謝!
  • 當代人學習古代詩詞的意義何在?學詩詞從來不是無用功!
    蘇軾有一句鼓勵朋友的話,現在傳的特別廣泛,我想也足以回答這個問題。「腹有詩書氣自華」我想現在學習古代詩詞的人,其實大部分並不帶有什麼特別明確的目的和意義,因為學習詩詞這個行為在這個追求現實的社會沒有什麼現實意義。
  • 格律詩第一講:我們為什麼要學習平仄格律
    我這裡有你需要的知識,同時每天都有變化,這是我唯一可以留住朋友的東西。但是最近很多長期關注的朋友,包括一些熟人,我們私下聊天的時候,談到是否知道如何寫近體格律詩了?朋友們給的反饋卻還是似是而非。大概都是一個意思,讀了文章,當時知道了一點格律知識,但是隨後就忘了,想寫詩的時候無法提筆。
  • 詩詞從0入門④:格律,什麼是句內平仄交替,簡單易懂,值得收藏
    詩詞從0入門④:格律,什麼是句內平仄交替前面的章節,主要講了押韻與平仄,這是寫詩的基礎內容,非常簡單易學,沒有看到的同學,可以返回專欄查看。接下來的章節,我們講一些格律詩的提高篇內容,也非常簡單易學,學會了後面關于格律的這幾個章節,大家所寫的詩,就可以算作格律詩啦,雖然簡單,大家也要集中注意力喲。一、格律格律——近體詩(格律詩)的寫作規則。自南北朝時期逐漸產生,在初唐時期定型,成熟於中晚唐時期,格律對寫詩有著十分嚴謹的要求,對字句的字數、平仄、押韻和對仗等方面,都有嚴格的規定。
  • 推薦10本學詩詞必讀書本,讓你更懂詩詞寫作
    讀了這十本書,能讓你更懂詩詞!(學詩必備)詩歌是古代文明的結晶,格律詩是其瑰寶。我們從小就在詩歌的氛圍中成長,對詩歌有一種天生的熱愛。然而,也有很多人喜歡詩歌,但詩歌押韻的概念卻很模糊。《詩詞格律》簡介:這本書是王力寫的。書中提到的詩詞和律例,大多是前人研究的成果,有些是作者自己的見解。這本書的重點是規則,而不是選集。《詩韻》有一個總的目的,就是把詩韻描寫得簡明扼要,作為告訴讀者的基本知識。2.
  • 皛玊說詩詞:掌握四個標準格式,快速學會七絕詩
    因為它精湛短小,贏得了古今詩詞愛好者的喜愛。尤其是在群星璀璨的唐代,更是把七言絕句推向更新的發展高度,成為了唐詩中的精華。在唐以後,由於聲韻格律的運用,語言風格的創造,手法技巧的革新都逐步趨向完善。所以,現代的我們如果想作七絕詩,原則上就必須按照嚴格的格式和規則來寫。個人認為,只有熟練掌握七絕的四個標準格式,才能快速學會作七絕詩。
  • 仄聲七律平仄舊詩泰國驚鴻
    仄聲七律平仄舊詩泰國驚鴻李晶輕摩佛殿人妖睹,酒綠燈紅不夜府。美食多多口味香,嬌姝色色性情鼓。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會員、中國現代作家協會會員、中華文藝理事、中國楹聯學會中宣盛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理事、人民藝宣網特約文藝評論員、丹江文學社紙刊副主編、河北省臨漳縣詩詞楹聯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詩作散見於多種國家級媒體,百餘首詩詞收錄多種國家出版社出版的詩詞合集;多次獲全國文學創作大賽獎項。本文由李晶非馬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 【詩詞微塾】平仄節奏之體式特徵
    詩詞微塾 詩詞微塾 平仄節奏之體式特徵 近體詩有絕句與律詩兩大體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