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傳洪式太極拳 勤學苦練非等閒(九)

2021-02-19 日月新李傳洪式太極拳

桃李篇

榮豔桃李次第開,

滿園春色乘風來。

金秋碩果長幼序,

天罡名宿下雲臺。

編者按:說出心裡話,景義師兄自述。

張景義,文祖鎮石斑鳩人,李傳洪式太極拳排行第三十四弟子。

自幼吃苦耐勞,信義為本。早年(93年到95年7月)從事建築工程工作,辛苦實踐,生活體驗。1995年7月,應聘至東風煤礦工作。兢兢業業二十年,一直到2015年12月單位原因,成為「自由人」。

因長期井下工作環境的特殊性,身體受到一些影響,甚至可以說是健康遭到一定程度的傷害。

多方尋求緩解方法,偶然聽說練習太極對身體很好,懷著半信半疑的心態,盲目的了解著。同時,自己開始實施晨練計劃——早晨起來走路鍛鍊身體,一走就是四五個月。

2016年5月的一天,散步途經眼明泉腹地小廣場,偶遇吳海濤師兄(排行第三十三弟子),正在練習畫圈(實際是畫陰陽魚)。

好奇心促使我和吳師兄交流起來,才知道這正是我雖未刻意,但是也在默默尋覓的太極拳。雖然初次認識,我非常相信當時吳師兄說的師父宅心仁厚,授徒有方。

於是,在吳師兄的引薦下認識了李明新先生,並且非常認真地投入到太極拳的訓練中,加入了李傳洪式太極拳團隊。

俗話說得好:師訪徒三年,徒訪師三年。經過一年多的考驗,師父終於答應收我為徒了。2018年11月,我們幾個人同時拜李明新先生為師,成為李傳洪式太極拳的入門弟子,我排行在三十四位。

源於身體狀況的特殊性,我對師父教的晨練方法「採氣培元」情有獨鍾,受益匪淺。

這套功法能很好的調理身體和呼吸,藉助微信平臺,把老師教給我們的採氣基本功奉獻給大家:

預備式:

自然站立面向東

無極狀態預備中

第一節:

心靜體松意集中

採氣丹田把氣充

天陽地陰洗臟腑

氣歸丹田真氣足

第二節:

關節活動把筋松

大小關節開合中

自上而下螺旋走

畫魚六合穩不愁

第三節:

肌肉顫抖筋肉鬆

自上而下六合功

松肉意念方向有

六八輻射多方求

收功:

伸筋拔骨谷道功

氣歸丹田來收功

為了練手腕和腰的柔韌靈活度,最初兩年,每天晚上都堅持練棍。自己製作了幾根,有輕有重,刻苦練習。

總之,每天練習太極拳,對身體是有好處的!希望我們大家一起宣傳李傳洪式太極拳團隊,將太極發揚光大!!!

責任編輯:

王潤中

2020.9.5

相關焦點

  • 李傳洪式太極拳 和善袁公意志堅
    編者按:袁建新前輩,是資深太極拳愛好者。師父李明新先生常說:是其好友、拳友。為祝賀微信公眾號的開通,袁叔有感而發。袁建新,祖籍章丘相公鎮袁莊村。一直在山東交通廳水泥廠工作,現已退休,雖多愛好,唯以習拳為樂。
  • 李傳洪式太極拳 尚武鼎義志謙謙
    一陰一陽之謂道。太極,是對立物的相互依存,貫穿於一切事物的始終……太極的核心功法是可以運用於實戰的。李小龍研究截拳道時的太極訓練截拳道的標誌,也是一張太極圖所以,當看到師父李明新先生演練洪式太極拳時,就興奮的想到「可以吸收太極的功法,運用到搏擊賽場上
  • 和式太極拳「耍拳」論
    「耍拳」理論,是「和式太極拳」創始人和兆元首先提出來的。他在《耍拳論》中說:「太極拳用功之為『耍拳』,此是吾和式太極拳獨特之處。它取法老子自然之道,以柔克剛之論。」 和兆元「耍拳」理論,是和式太極拳有別於其他太極拳流派的一種拳術特有的方法論,頗有獨到見解。
  • 萬籟聲原式太極拳圖解
    自然門一代宗師萬籟聲老師1932年在長沙創辦國術訓練所時,首次公開發行了《原式太極拳圖解》(也稱為張三丰原式太極拳)。 茲以習太極拳術者之多,而習嫡派太極拳術者之少,不揣識淺技疏,妄加評騭,是蓋太極均發源於張三丰祖師,而後人多加刪削,遂致有新舊架之別,實則新架即源於舊架,特較舊架之身法高,手法簡,為易學耳,其行功旨則,固皆相同。餘所圖釋者,即系張家老式太極,原非本門,亦聊盡其所知,恐年湮遺忘,爰付梨梓,以備一欄,俾吾門修士,籍悉本門津梁,而於專長太極者,亦得有所攻錯,教其不逮,抑何幸焉。
  • 李經梧傳簡化太極拳24式網課學習
    簡化太極拳24式是由國家體委在1956年組織李經梧等太極專家汲取楊氏太極拳之精華簡編而成,李經梧先生在上世紀50年代末調入河北省醫療氣功醫院後積極推廣簡化太極拳,使其在全國得到廣泛性的傳播。簡化太極拳24式內容精煉,動作規範,能充分體現太極拳的運動特點。
  • 陳紹衝演練陳氏太極拳小架初層架第七式摟膝拗步、第八式初收
    歷經幾十年的勤學苦練和陳伯祥先生的悉心傳授,對家傳小架太極拳領悟頗深,深得小架拳精妙,受到陳伯祥先生的認可和讚許。曾多次應邀赴北京、四川、安徽、湖南、江西等地教拳,現為陳氏太極拳小架陳伯祥拳術研究會副會長。陳紹衝老師太極拳傳承關係譜:陳王庭—陳所樂—陳正如—陳節—陳功兆—陳有本—陳仲甡—陳鑫—陳克忠—陳伯祥—陳紹衝。
  • 都本偉會見臺灣薇閣基金會董事長李傳洪
    8月18日上午,葫蘆島市委書記都本偉在葫蘆島賓館會見了中國國民黨中央評委會主席、臺灣薇閣基金會董事長李傳洪先生一行。  近年來,李傳洪先生致力於兩岸推動傳統文化教育,最著名的便是在1993年設於臺灣的薇閣完全中學,而後又在國學大師南懷瑾的籌劃下,於2008年在江蘇太湖設立太湖大學堂與吳江太湖國際實驗學校。
  • 陳紹衝演練陳氏太極拳小架初層架第61式高探馬、第62式十字腳、第63式指襠錘
    陳紹衝老師介紹:陳紹衝,男,陳氏二十一世,陳氏太極拳第十一代傳人,1971年出生於陳氏太極拳發源地河南溫縣陳家溝,自小隨曾祖父陳氏太極拳小架
  • 李素美、李傳洪三十年協助南師推動文化復興|找尋南懷瑾「絕處逢生」的智慧基因
    這些響噹噹的名號背後,南懷瑾先生與太湖大學堂創校團隊李素美女士、李傳洪先生和郭姮妟校長的故事卻不為眾人知曉。循著南懷瑾先生的人生軌跡,李素美姐弟與南懷瑾先生的淵源和南先生的交代,便能有了答案。 1985年,南懷瑾先生因為政治原因避走美國,李傳洪鼎力支持,為南先生排憂解難。
  • 吳式太極拳宗師吳英華自傳---附正宗吳式太極拳視頻
    全套吳式太極長拳宗師87歲在太極拳大會表演的吳式慢拳片段吳式太極七星劍吳英華自傳 我生於1907年,北京人,滿族。祖父全佑、父吳鑑泉均為我國著名太極拳宗師,在清末創立了吳式太極拳流派,傳播海內外,為我國太極拳最為著名的流派之一。
  • 張三丰原式太極拳圖解
    猶憶曩撰拙著武術匯宗,內有太極拳泛論一則餘所圖釋者,即系張家老式太極,原非本門,亦聊盡其所知,恐年湮遺忘,爰付梨梓,以備一欄,俾吾門修士,籍悉本門津梁,而於專長太極者,亦得有所攻錯,教其不逮,抑何幸焉。
  • 【楊式太極拳85式】:傳統套路拳理溯源
    現代社會,人們的審美興趣多元化了,上述種種現象無可厚非。但必須清楚,從嚴格意義上講這些都不是傳統太極拳。只有符合拳理拳法的拳架才能稱之為傳統太極拳,也就是說拳理拳法是指導拳架套路的唯一準繩。但準繩並不完全等同於標準化或數位化的教條,否則就會千人一面。這就是為什麼不同流派的太極拳展現出了不同的風格、特點。這與他們對拳經、拳論、拳法和拳訣的理解、實踐和傳承息息相關。
  • 論太極拳與非太極拳之區別
    《論太極拳與非太極拳之區別》技擊術其實就分兩類:一類比的是看誰拳腳硬,看誰抗擊打,技擊特徵是針鋒相對地頂抗王宗嶽在《太極拳論》中描述太極拳技法特點時說:「隨曲就伸」,「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粘」,「粘即是走,走即是粘」,「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仰之則彌高,俯之則彌深,進之則愈長長,退之則愈促,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雖變化萬端,而理唯一貫」。這些話可以概括為:一點兒都不讓對手攻擊到我,亦即使對手對我的作用力為零。所以說:所謂太極拳就是不頂抗順勢而為的技擊術。
  • 釋延龍二十二式、二十八式混元太極拳拳譜與動作名稱
    混元太極自編創以來,歷經數代,傳承、發揚和創新已逾百年;混元太極是繼承和發揚中國佛、道、儒三家精髓的基礎上衍生發展而來的,是「混元」、和「太極」融合、發展、迭代創新的歷史產物;混元太極不單單是拳法,更是功和道的兼容體,包括「混元太極拳」、「混元太極功」和「混元太極道」三個層次,即混元太極主要拳法(十套)、主要樁法(九套)、主要器械(八套)、內功心法(三十六套)、
  • 武當太極拳,與武式太極拳,是什麼關係?
    他說:老師,武當太極拳,與武氏太極拳,是什麼關係?講真,第一次聽到這個問題,我驚訝了一下,心想:這兩者能有什麼關係?不都是太極拳嘛,只是門派不同而已,還能有什麼關係?但是細細一查證,發現兩者,多多少少,還是有聯繫的!下面,我們來講講兩者的異同點。
  • 簡化24式太極拳
    簡化24式太極拳 休閒益智 大小: 1.36M
  • 太極拳為什麼不實用
    據考證太極拳始於中國古代的唐朝,目前主要有陳式、楊式、吳式、武式、孫式、和式等,長期練習確實可以促進氣血流通、強身健體、延年益壽、防身制暴。太極拳的運動方式與常見的現代體育運動外表看差別很大,如果沒有傳承或名師指點只能達到活動筋骨氣血的效果,至於技擊即便是埋頭苦練幾十年實戰效果也會很差,對上幾個人也只有被KO的下場。那麼問題來了到底什麼樣的太極拳才有實戰能力?
  • 武式太極拳老架的十大特點
    是實現太極拳科學原理的工藝流程,這是武式太極拳老架總的特點,至於拳術、器械、內功、打手等技術內容的具體特點,可以簡單地概括為十個方面。是以武式太極拳老架進步必跟,退步必隨;進為進,退亦為進;在進退轉換的任一時空點上都無不得機得勢,隨時都可以將敵擊出或擊倒。
  • 談談楊式85式與88式太極拳
    式太極拳」,這兩套太極拳,特別是24式的推廣和普及,對中國太極拳的傳播和發展功不可沒。楊振基老師說:「雲手可雲三、五、七個,與倒攆猴式相對應。倒攆猴式是退,雲手是進,退多少步,進多少步」(《楊澄甫式太極拳》雲手「注意事項」)。88式的雲手、倒卷肱和野馬分鬃每式打3個,85式打5個,均屬可行,也不是「兩拳」的主要區別。
  • 24式太極拳 動圖演示 看一遍竟然就學會了
    它的理論依據可以追溯到《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及《易經》「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太極之道,因此,太極拳的理論是完美無缺的,是任何一種拳術理論都無法與其相比擬的,老幼皆宜!太極拳講求和諧與平衡,重內外兼修,以柔克剛。打太極的過程中有很多獨立的動作,它對調解人的平衡能力,可起到很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