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碑文解讀

2021-02-08 希伯來語聖經學習

景教碑文原文

 

粵若。常然真寂。先先而無元。窅然靈虛。後後而妙有。總玄樞而造化。妙眾聖以元尊者。其唯我三一妙身無元真主阿羅訶歟。判十字以定四方。鼓元風而生二氣。暗空易而天地開。日月運而晝夜作。匠成萬物然立初人。別賜良和令鎮化海。渾元之性虛而不盈。素蕩之心本無希嗜。淚乎娑殫施妄。鉀飾純精。間平大於此是之中。隙冥同於彼非之內。是以三百六十五種。肩隨結轍。競織法羅。或指物以託宗。或空有以淪二。或禱祀以邀福。或伐善以矯人。智慮營營。恩情役役。茫然無得。煎迫轉燒。積昧亡途久迷休復。於是我三一分身景尊彌施訶。戢隱真威。同人出代。神天宣慶。室女誕聖。於大秦景宿告祥。波斯睹耀以來貢。圓甘四聖有說之舊法。理家國於大酞。設三一淨風無言之新教。陶良用於正信。制八鏡之度。煉塵成真。啟三常之門。開生滅死。懸景日以破暗府,魔妄於是乎悉摧。棹慈航以登明宮。含靈於是乎既濟。能事斯畢。亭午升真。經留二十七部。張元化以發靈關。法浴水風。滌浮華而潔虛白。印持十字。融四照以合無拘。擊木震仁惠之音。東禮趣生榮之路。存須所以有外行。削頂所以無內情。不畜臧獲。均貴賤於人。不聚貨財示罄遺於我。齋以伏識而成。戒以靜慎為固。七時禮讚。大庇存亡。七日一薦。洗心反素。真常之道。妙而難名。功用昭彰。強稱景教。惟道非聖不弘。聖非道不大。道聖符契。天下文明。太宗文皇帝。光華啟運。明聖臨人。大秦國有上德。日阿羅本。佔青雲而載真經。望風律以馳艱險。貞觀九祀至於長安。帝使宰臣房公玄齡總仗西郊賓迎入內。翻經書殿。問道禁闈。深知正真。特令傳授。貞觀十有二年秋七月。詔曰:「道無常名。聖無常體。隨方設教。密濟群生。大秦國大德阿羅本。遠將經象來獻上京。詳其教旨。玄妙無為。觀其元宗。生成立要。詞無繁說。理有忘筌。濟物利人,宜行天下。」所司即於京義寧坊造大秦寺。一所度僧廿一人。宗周德喪。青駕西升。巨唐道光。景風東扇。旋令有司將帝寫真轉模寺壁。天姿泛彩。英朗景門。聖跡騰祥。永輝法界。案西域圖記及漢魏史策。大秦國南統珊瑚之海。北極眾寶之山。西望仙境花林。東接長風弱水。其土出火浣布。返魂香,明月珠,夜光壁。俗無寇盜。人有樂康。法非景不行。主非德不立。土宇廣闊。文物昌明。高宗大帝。克恭纘祖。潤色真宗。而於諸州各置景寺,仍崇阿羅本為鎮國大法主。法流十道。國富元休。寺滿百城。家殷景福。聖歷年。釋子用壯。騰口於東周。先天末,下士大笑。訕謗於西鎬。有若僧首羅含,大德及烈,並金方貴緒,物外高僧。共振玄綱。俱維絕紐。玄宗至道皇帝。令寧國等五王親臨福寺建立壇場。法棟暫橈而更崇。道石時傾而復正。天寶初。令大將軍高力士送五聖寫真寺內安置。賜絹百匹。奉慶睿圖。龍髯雖遠。弓劍可攀。日角舒光。天顏咫尺。三載,大秦國有僧佶和。瞻星向化,望日朝尊。沼僧羅含僧普論等一七人。與大德佶和。於興慶官修功德。於是天題寺榜。額載龍書。寶裝璀翠。灼爍丹霞。睿扎宏空,騰凌激日。寵賚比南山峻極。沛澤與東海齊深。道無不可。所可可名。聖無不作。所作可述。肅宗文明皇帝。於靈武等五郡。重立景寺。元善資而福祚開。大慶臨而皇業建。代宗文武皇帝。恢張聖運。從事無為。每於降誕之辰。錫天香以告成功。頒御饌以光景眾。且幹以美利故能廣生。聖以體元故能亭毒。我建中聖神文武皇帝。披八政以默陡幽明。闡九疇以惟新景命。化通玄理。祝無愧心。至於方大而虛。專靜而恕。廣慈救眾苦。善貸被群生者。我修行之大猷。汲引之階漸也。若使風雨時。天下靜。人能理。物能清。存能昌。歿能樂。念生響應。情發自誠者。我景力能事之功用也。大施主金紫光祿大夫。同朔方節度副使。試殿中監。錫紫袈裟僧伊斯。和而好惠。聞道勤行。遠自王舍之城。聿來中夏。術高三代。藝博十全。始效節於丹庭。乃榮名於王帳。中書令汾陽郡王郭公子儀。初恐戎於朔方也。肅宗俾之從邁。雖見親於臥內。不自異於行間。為公爪牙。作軍耳目。能散祿賜。不積於家。獻臨思之頗黎。布辭憩之金罽。或仍其舊寺。或重廣法堂。崇飾廊宇。如翬斯飛。更效景門。依仁施利。每歲集四寺僧徒。虔事精供。備諸五旬。餵者來而飯之。寒者來而衣之。病者療而起之。死者葬而安之。清布達娑。未聞斯美。自衣景士。今見其人。願刻洪碑。以揚休烈。

 

詞曰:

 

  真主無元,湛寂常然。

  權輿匠化,起地立天。

  分身出代,救度無邊。

  日升暗滅,鹹證真玄。

  赫赫文皇,道襯前王。

  乘時撥亂,乾廓坤張。

  明明景教,言歸我唐。

  翻經建寺,存歿同航。

  百福偕作,萬邦之康。

  高宗纂祖,更築精宇。

  和宮敞明,遍滿中土。

  真道宣明,式封法正。

  人有樂康,物無災苦。

  玄宗啟聖,克修真正。

  御榜揚輝,天書蔚映。

  皇圖璀璨,率土高敬。

  庶績鹹熙,人賴其慶。

  肅宗來復,天威引駕。

  聖日舒晶,祥風掃夜。

  祚歸皇室,襖氛永謝。

  止沸定塵,造我區夏。

  代宗孝義,德合天地。

  開貸生成,物資美利。

  香以報功,仁以作施。

  暢谷來威,月窟畢萃。

  建中統極,聿修明德。

  武肅四溟,文清萬域。

  燭臨人隱,鏡觀物色。

  六合昭蘇,百蠻取則。

  道惟廣兮。應惟密強。

 

    名言兮三一。主能作兮臣能述。建豐碑兮頌元吉。

      

    大唐建中二年歲在作噩大簇月七日大耀森文日建立

    時法主僧寧恕知東方之景眾也

  朝議郎前行台州司士參軍呂秀巖書

    助撿挍試太常卿賜紫袈裟寺主僧業利

 

撿挍建立碑僧行通

  僧靈寶 僧內澄 僧光正

  僧和明 僧立本 僧法源

  僧審慎 僧寶靈 僧玄覽

  僧景通 老宿耶俱摩 僧明一

  僧保國 僧志堅 僧義濟

  僧玄德 僧利用 僧元□

  僧奉真 僧至德 僧和光

  僧景福 僧太和 僧崇德

  僧德建 僧去甚 僧廣德

  僧福壽 僧□□ 僧寶達

  僧□明 僧和吉 僧□□

  僧遙□ 僧日進 □□輪

  僧[這-言+(衣-〦)]和 僧崇敬 僧惠通

  僧□□ □居信 僧文貞

  僧文明 僧昭德 僧曜原

  僧仁□ 僧玄真 僧明泰

  僧利□ 僧敬德 僧元□

  僧幹□ 僧守一 僧光□

  僧聞順 僧普濟 僧凝□

  僧衝和 僧英德 僧靈德

  僧靈壽 僧還淳 □敬真

 

後一千七十九年鹹豐己未武林韓泰華來觀幸字畫完整重造碑亭覆焉惜故友吳子苾方伯不及同遊也為悵然久之。

 

 

 

 

 

景教碑文中文解讀

 

粵若。常然真寂。先先而無元。窅然靈虛。後後而妙有。奇妙真道,亙古不變,真實無聲,在萬有之先,無始無終,眼所不能見,自在永在。總玄樞而造化。妙眾聖以元尊者。其唯我三一妙身無元真主阿羅訶歟。創造宇宙萬物,至高至聖,三位一體,奇妙永恆的獨一真神。判十字以定四方。鼓元風而生二氣。判十字以定四極,賜聖靈以生二氣;暗空易而天地開。開天劈地,地不再空虛混鈍;日月運而晝夜作。日月運行,晝夜肇始;匠成萬物然立初人。萬物匠成,始造人類先祖;別賜良和令鎮化海。賜予上帝本來良善和熙之形象,令人管理天地萬物;渾元之性虛而不盈。素蕩之心本無希嗜。性情寬厚謙卑,單純樸素。淚乎娑殫施妄。鉀飾純精。間平大於此是之中。撒旦魔鬼的誘惑,敗壞了原初完美純潔的本性; 

 

隙冥同於彼非之內。是以三百六十五種。肩隨結轍。競織法羅。惡性漸長,善性漸微,自結365種羅網,紛然沓至;或指物以託宗。或空有以淪二。或禱祀以邀福。或伐善以矯人。誤以偶像為源頭,或將原初旨意化為烏有,或藉祈禱祭拜以求福祉,或假冒為善自傲於人。智慮營營。恩情役役。茫然無得。煎迫轉燒。積昧亡途久迷休復。營營役役,思慮愁煩,茫然無得,徒勞無功;久久迷途在愚昧之中,找尋不到原初路徑。

 

於是我三一分身景尊彌施訶。戢隱真威。同人出代。因此,三一真神派遣光明榮耀的聖子救主彌撒亞,降卑為人,來到人間。神天宣慶。室女誕聖。於大秦神差遣天使報佳音,宣告童女瑪麗亞懷孕生子於大秦(敘利亞)。景宿告祥。波斯睹耀以來貢。明星告祥,波斯博士見星象帶著禮物來朝拜聖子。圓甘四聖有說之舊法。理家國於大酞。二十四位聖者所著齊家治國之偉大古老的律法(舊約)因此而成全。設三一淨風無言之新教。陶良用於正信。祂建立三一真神之新教,聖靈默默指引;因信而稱義;制八鏡之度。煉塵成真。祂設定八方境界,點石成金,化腐朽為神奇。啟三常之門。開生滅死。祂開啟真理之門,引人出死入生。懸景日以破暗府,魔妄於是乎悉摧。祂將日光照耀黑夜,摧毀魔鬼的罪惡;棹慈航以登明宮。乘坐慈悲之舟登臨明亮殿宇;含靈於是乎既濟。能事斯畢。亭午升真。受聖靈恩膏,日清月朗,回歸真我。

 行施洗之禮,洗滌浮華,潔淨罪惡。

經留二十七部。留下二十四卷聖書(新約),張元化以發靈關。闡明原初之智慧,開啟靈魂之眼睛。法浴水風。滌浮華而潔虛白。印持十字。融四照以合無拘。以十字架為印記,萬民歸一。擊木震仁惠之音。東禮趣生榮之路。鼓瑟敬拜,恩惠之音遠揚;朝東而行,奔走生命榮美之路。存須所以有外行。削頂所以無內情。信徒留須以表明外在作為,理髮以象徵內在平靜,不畜臧獲。均貴賤於人。不聚貨財示罄遺於我。不蓄奴卑,不分貴賤,不聚貨財,有福同享,齋以伏識而成。戒以靜慎為固。禁食警醒,潔身自好,七時禮讚。大庇存亡。七日一薦。洗心反素。真常之道。一天七次禮讚,七日一次祭奠,洗滌心靈,回歸聖潔。

 

妙而難名。功用昭彰。強稱景教。 永恆真理之道,奇妙而難以命名。其功用昭彰,勉強稱之為景教。惟道非聖不弘。聖非道不大。道不聖不能彰顯,聖無道不能弘揚。道聖符契。天下文明。聖道契合,天下文明。

太宗文皇帝。光華啟運。明聖臨人。大秦國有上德。日阿羅本。唐代開國皇帝太宗年間,賢明的聖人大秦國主教阿羅本,從敘利亞來到中土。佔青雲而載真經。望風律以馳艱險。駕青雲,載真經,乘風破浪,不畏艱險,貞觀九祀至於長安。於公元635年(貞觀9年),抵達長安。帝使宰臣房公玄齡總仗西郊賓迎入內。太宗皇帝派遣宰相房公玄齡,帶宮內臣僕到西郊歡迎,迎入朝廷。翻經書殿。問道禁闈。邀請至皇帝藏書室,翻譯經典,皇帝在禁宮內親自問道。深知正真。特令傳授。深感此道之正義和真實,皇帝下令傳授與民。

 

貞觀十有二年秋七月。詔曰:貞觀十二年七月,皇帝詔令約:「道無常名。聖無常體。隨方設教。密濟群生。大秦國大德阿羅本。遠將經象來獻上京。詳其教旨。玄妙無為。觀其元宗。生成立要。詞無繁說。理有忘筌。濟物利人,宜行天下。」「聖道沒有恆定不變的名字,聖人沒有始終如一的身體。教化隨地域而設,為使眾生得益裨。德高望重的敘利亞主教阿羅本,攜帶經文和聖像,遠道而來,靖獻於京城。詳其教旨,玄妙自然,觀其元宗,源於真理。言辭清晰,道理雋永。濟物利人,宜行天下。」所司即於京義寧坊造大秦寺。一所度僧廿一人。於是,命令在京城義寧坊建造大秦寺(教堂)一所,由二十一位僧人管理。

 

宗周德喪。青駕西升。巨唐道光。景風東扇。周朝衰敗,老子去了西方,唐朝興起,基督的教導來到了東方。旋令有司將帝寫真轉模寺壁。天姿泛彩。英朗景門。太宗命畫皇帝肖像一幅,懸掛於寺廟之壁,天姿泛彩,滿室生輝。聖跡騰祥。永輝法界。聖光帶著祥和的氣象,永遠的光芒照亮了殿宇。

 

案西域圖記及漢魏史策。根據西域圖記和漢魏史策,大秦國南統珊瑚之海。大秦國南統珊瑚之海,北極眾寶之山。西望仙境花林。東接長風弱水。北極眾寶之山,西望仙境花令,東接長風若水。其土出火浣布。返魂香,明月珠,夜光壁。俗無寇盜。人有樂康。出產火棉布,返魂香,明月珠,夜光壁,夜不閉戶,人民康樂。法非景不行。主非德不立。土宇廣闊。文物昌明。律法非光明不能通行,君主非賢明不能堅立。疆土廣闊,文風昌明。

 

 

高宗大帝。克恭纘祖。潤色真宗。而於諸州各置景寺,仍崇阿羅本為鎮國大法主。高宗皇帝繼位,仰慕真道。於諸君建立景教寺,立阿羅本為鎮國大法主。法流十道。國富元休。大道暢通行於民間,國安民富。寺滿百城。家殷景福。景教寺遍布各城,家庭殷實而幸福。

 

 

聖歷年。釋子用壯。騰口於東周。聖歷年(公元699年),佛教得勢,佛教言語在東邊盛行。先天末,下士大笑。訕謗於西鎬。先天末(公元713年),卑鄙之徒在西邊譏笑誹謗。有若僧首羅含,大德及烈,並金方貴緒,物外高僧。共振玄綱。俱維絕紐。景教主持羅含,主教及烈,以及各城尊敬的高僧(教士)捨棄俗世的追求,同心合一,極力維護天道。玄宗至道皇帝。令寧國等五王親臨福寺建立壇場。玄宗皇帝名令寧國等五位郡主,親臨吉祥的景教寺廟,建立敬拜之所。法棟暫橈而更崇。道石時傾而復正。他重修了傾倒的法梁,重豎了廢棄的道石。

 

 

天寶初。令大將軍高力士送五聖寫真寺內安置。天寶初年(公元742年),玄宗至道皇帝令大將軍高力士送五皇畫像,安置於寺內。賜絹百匹。奉慶睿圖。並賜絹百匹,以示慶祝。龍髯雖遠。弓劍可攀。日角舒光。天顏咫尺。龍鬚雖遠,弓劍可攀,日角舒光,天顏咫尺。三載,大秦國有僧佶和。瞻星向化,望日朝尊。公元744年,大秦國僧侶潔和,望著這顆感化人心的星星(中國),監察如同日頭髮光的皇帝,來朝廷拜訪。沼僧羅含僧普論等一七人。與大德佶和。於興慶官修功德。皇帝差羅含、普論等一行七人,在興慶宮,與潔和主教做禮拜。於是天題寺榜。額載龍書。於是,皇帝在教堂題字立碑。寶裝璀翠。灼爍丹霞。睿扎宏空,騰凌激日。其光彩如翡翠霞光,其智慧如宏空光芒。寵賚比南山峻極。沛澤與東海齊深。美麗的饋贈高過南山,豐富的恩澤深於東海。道無不可。所可可名。聖無不作。所作可述。大道包容萬象,可行的均可命名。聖人無所不能,所作的便可述說。

 

 

肅宗文明皇帝。於靈武等五郡。重立景寺。肅宗文明皇帝在靈武等無郡重建景教寺,元善資而福祚開。大慶臨而皇業建。美善的福分臨到國土,帝業建立,普天慶賀。代宗文武皇帝。恢張聖運。從事無為。代宗文武皇帝大力推廣遵行聖道,崇尚自然無為。每於降誕之辰。錫天香以告成功。頒御饌以光景眾。聖誕之日,賜天香以宣告成功,發糧食以榮耀聖道。且幹以美利故能廣生。聖以體元故能亭毒。聖人活出聖道之美善,故聖道得以廣傳。

 

 

我建中聖神文武皇帝。披八政以默陡幽明。我們聖人般的文武皇帝設立了朝廷八個分部,以分幽暗與賢明。闡九疇以惟新景命。他分闢了九個類別,更新教義。化通玄理。祝無愧心。闡明玄理,無愧於心。至於方大而虛。專靜而恕。廣慈救眾苦。善貸被群生者。聖道寬廣,專靜而恕,救贖苦難,賜福大眾。我修行之大猷。汲引之階漸也。聖道紮根,漸漸推廣。若使風雨時。天下靜。人能理。若能使風調雨順,天下寧靜,人順道理,物能清。存能昌。歿能樂。物體潔淨,生活安寧,死者安樂,念生響應。情發自誠者。我景力能事之功用也。溝通融洽,情發自誠,此乃景教之功用啊。

 

 

 

大施主金紫光祿大夫。同朔方節度副使。試殿中監。大恩人伊斯僧,北方節度副使(Associated Secondary Military Commissioner for the Northern Region)、試殿中監(Examination-Palace Overseer),錫紫袈裟僧伊斯。和而好惠。聞道勤行。身著御賜金紫袈裟,性情溫和,虔誠躬行。遠自王舍之城。聿來中夏。他從王含之城(Rajagriha)來到中國,術高三代。藝博十全。睿智博學,多才多藝。始效節於丹庭。乃榮名於王帳。先效力於宮廷,後在疆場揚名。中書令汾陽郡王郭公子儀。初恐戎於朔方也。肅宗俾之從邁。中書令汾陽郡王郭子儀,起先在北領兵,後隨肅宗皇帝旅行。雖見親於臥內。不自異於行間。他雖為皇家內侍,路途中與他人等同。為公爪牙。作軍耳目。為肅宗之手足,軍中之耳目。能散祿賜。不積於家。獻臨思之頗黎。布辭憩之金罽。樂施善助。將御賜之珠寶以及黃金地毯獻上。或仍其舊寺。或重廣法堂。崇飾廊宇。如翬斯飛。不僅修繕舊堂,而且建設新堂。修飾殿堂,使廊宇輝煌。更效景門。依仁施利。在行為中彰顯躬行真道,依仁施利。每歲集四寺僧徒。虔事精供。備諸五旬。餵者來而飯之。寒者來而衣之。病者療而起之。死者葬而安之。每年召集各寺僧侶,靈修侍奉五十天,寒冷有衣穿,生病的得醫治,死者得以安葬。清布達娑。未聞斯美。最虔誠的佛教僧侶之中,如此美善聞所未聞。自衣景士。今見其人。願刻洪碑。以揚休烈。身穿白衣的景教信徒,見如此信德,願刻碑立傳,以紀念弘揚他們的德行。

 

 

 

 

 

詞曰:

 

  真主無元,湛寂常然。無始無終,亙古永恆的真神,無聲無息,無形無像,

  權輿匠化,起地立天。擁有教化和完善的權柄和能力,創造了萬物天地,

  分身出代,救度無邊。三一真神派遣聖子,降臨人間,施行無邊的拯救。

  日升暗滅,鹹證真玄。太陽升起,黑暗消失,見證真神的奧秘。

  赫赫文皇,道襯前王。太宗皇帝,榮耀輝煌,繼承前帝之道,

  乘時撥亂,乾廓坤張。平定亂象,天地乾坤擴大,

  明明景教,言歸我唐。光明的景教傳唐朝,

  翻經建寺,存歿同航。翻譯經典,建立教堂,生死有渡,

百福偕作,萬邦之康。百福皆作,萬邦康樂

 

  高宗纂祖,更築精宇。高宗繼位,修築聖殿,

 

 

 

 

 

 

 

 

  和宮敞明,遍滿中土。和諧寬敞明亮的宮殿遍滿中土。

  真道宣明,式封法正。真道宣明,封官正法,井然有條。

人有樂康,物無災苦。人民康樂,天下太平。

 

 

  玄宗啟聖,克修真正。玄宗登臨皇位,克己躬行,靈修正道,

  御榜揚輝,天書蔚映。御榜揚輝,天書蔚映,

  皇圖璀璨,率土高敬。皇圖璀璨,全國崇敬,

庶績鹹熙,人賴其慶。百業興旺,安居樂業。

 

 

  肅宗來復,天威引駕。肅宗繼位,治理國土帶著天威,

  聖日舒晶,祥風掃夜。如日頭般明亮舒展,和祥之風吹遍全地,

  祚歸皇室,襖氛永謝。皇室歸於安樂,肅殺之風永遠凋謝。

  止沸定塵,造我區夏。騷動叛亂止息,皇朝堅立。

 

 

  代宗孝義,德合天地。代宗孝順公義,德合天地。

  開貸生成,物資美利。開明慷慨,國富民強,

  香以報功,仁以作施。賞賜恩德,仁愛好施,

暢谷來威,月窟畢萃。如日輝煌,如月璀璨。

 

 

 

 

 

 

  建中統極,聿修明德。建宗統極之時,韋修明德,

  武肅四溟,文清萬域。武力平息四海,文章萬域清明,

  燭臨人隱,鏡觀物色。觀測人心,鏡觀萬物,

  六合昭蘇,百蠻取則。光照全地,百蠻景仰。

  道惟廣兮。應惟密強。真道何等寬廣!人之回應何等渺小!

 

    名言兮三一。主能作兮臣能述。建豐碑兮頌元吉。

 三一真神難以命名!

主的作為是應當稱頌的。

於是,建立豐碑,歌頌那自在永在的上帝。

 

 

 

    大唐建中二年歲在作噩大簇月七日大耀森文日建立

    時法主僧寧恕知東方之景眾也

朝議郎前行台州司士參軍呂秀巖書

建於大唐建中二年(公元781年),元月第七日,主日。

建立時,法主僧寧恕主管東方景教眾聖徒

朝議朗前行太司土參軍呂秀巖書

    

 

 

 

助撿挍試太常卿賜紫袈裟寺主僧業利

 

撿挍建立碑僧行通

  僧靈寶 僧內澄 僧光正

  僧和明 僧立本 僧法源

  僧審慎 僧寶靈 僧玄覽

  僧景通 老宿耶俱摩 僧明一

  僧保國 僧志堅 僧義濟

  僧玄德 僧利用 僧元□

  僧奉真 僧至德 僧和光

  僧景福 僧太和 僧崇德

  僧德建 僧去甚 僧廣德

  僧福壽 僧□□ 僧寶達

  僧□明 僧和吉 僧□□

  僧遙□ 僧日進 □□輪

  僧[這-言+(衣-〦)]和 僧崇敬 僧惠通

  僧□□ □居信 僧文貞

  僧文明 僧昭德 僧曜原

  僧仁□ 僧玄真 僧明泰

  僧利□ 僧敬德 僧元□

  僧幹□ 僧守一 僧光□

  僧聞順 僧普濟 僧凝□

  僧衝和 僧英德 僧靈德

  僧靈壽 僧還淳 □敬真

 

後一千七十九年鹹豐己未武林韓泰華來觀幸字畫完整重造碑亭覆焉惜故友吳子苾方伯不及同遊也為悵然久之。

 

 

 

 

 

相關焦點

  • 《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
    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國寶級文物),唐建中二年( 781年)景淨撰,呂秀巖(呂洞賓)書並題額。高279釐米,寬99釐米,明天啟年間陝西省長安縣崇壽寺出土,現藏西安碑林博物館。碑額上楷書「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額上三角處、蓮花座上刻十字架圖案。碑側及碑身下部刻有七十餘個敘利亞文字的景教僧名及其職稱。此碑是中外馳名的楷書碑石,保存完好,字跡清晰,書法秀麗,史料價值極高,是研究景教歷史及其在中國唐代傳播的情況以及中國古代與敘利亞、伊朗等的文化交流、友好往來的重要實物資料。
  • 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
    景教自貞觀九年(635年)傳入中國到會昌五年(845年)被禁止,在唐朝共流行210年。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記述了其中150年的歷史,是當今世界上考察景教傳入中國、流行及發展情況的唯一文獻。據有關資料記載,大秦景教碑在唐朝建中二年(781年)建成,並立於大秦寺。會昌五年(845年)滅佛時景教受到牽連,景教徒怕景教碑被人為破壞,於是將其深埋於大秦寺中。
  • 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的前世今生
    此碑碑高279釐米,額上三角處有蓮花座,上刻十字架,左右配以雲紋花草紋飾。形制由螭首、碑身、龜趺三部分構成,正面寫著「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並頌」,有楷書32行,行書62字,共1780個漢字,碑文分兩部分,第一部分為序文,首先簡略地介紹了景教的基本教義,然後敘述了該教在唐代146年的傳播史。碑文第二部分則是頌詞。有趣的是,石碑上還列有用敘利亞文寫成的人名及職銜,共記載了82個人,其中敘利亞教士77名。
  • 天下第一碑——記「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
    景教也就是基督教,唐初傳入中國,在唐太宗以及後來六位皇帝的大力支持下得以在中國廣為流傳。前後大約興盛了200多年,陝西省周至縣的大秦寺塔就是基督教第一次傳入中國的見證,也是全世界唯一存留的景教塔。而在中國西安碑林,還一塊著名的「大秦景教碑」,據考證,這碑正是在周至大秦寺裡修建和出土的,此碑和此塔的關係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其中的故事更是曲折離奇。
  • 陝西出土的國寶——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
    其中位於第二展室裡豎立著一塊「鎮館之寶」——《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鑑於該碑具有最早記錄基督教入華事跡的文獻價值(唐朝貞觀九年,公元635年),因此它也被丹麥探險家傅裡茨·何爾謨(FritzHalms)譽為「世界四大碑刻」,而在這四大名碑中,中國的「景教碑」位列之首!這是世界文物界的共識。為什麼?讓我們先看看另外三塊石碑。
  • 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的前世今生——附高清拓片
    《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以下簡稱「《景教碑》」)現珍藏於西安碑林博物館第二展室,系出土於明代的唐代碑石。
  • 中國之聲帶你探訪基督教東來的最早實物見證-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
    今天咱們去的地方是被譽為「書法淵藪、經史寶庫」的中國最大的石質博物館西安碑林,它本身就是國保單位,而且是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石刻類第1號)。我們要探訪的這件國寶是一通唐代的石碑——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
  • 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譯文)
    在「中華第一古都」西安的市中心豎立著一座有著
  • 世界四大名碑之一「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見證一段塵封歷史
    碑林是西安重要的文物保護單位,她不僅是全國收藏中國古代文化典籍刻石最早、最多的地方,也是歷代著名書法藝術珍品的薈萃之地,有著巨大的歷史和藝術價值。而在西安碑林第二室裡立著一通高 279釐米,寬99釐米,名叫「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的著名石碑,她與古埃及的羅塞塔碑、死海東岸摩押希伯來文碑以及北美阿茲特克授時碑並稱為「世界四大名碑」。
  • 《長安十二時辰》:伊斯的景教碑,是西安碑林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當然他還立志,要立一塊大秦景教碑,記錄景教在中國的發展情況。誠然,他做到了。這塊碑現在就藏於西安碑林博物館,是碑林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之一: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大秦景教中國流行碑 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是唐建中二年(唐德宗在位期間,並不是唐玄宗天寶年間哦),由波斯傳教士伊斯所立,最初藏於大秦寺內(大秦寺是對中國景教寺廟的通稱)。
  • 「景教碑」與梵蒂岡之緣報導之二:無愧天下第一碑
    中國綠髮會秘書長親手將天下第一碑——「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拓本捲軸,贈與天主教第266任教皇方濟各。一座高不過三米,寬不足一米的石碑,為何會有「天下第一碑」的美譽?中國綠髮會為何選擇此碑的拓本作為禮物贈與教皇方濟各?一時間,引起各方關注與猜測。
  • 與佛教同期進入中國的西方景教,唐太宗是怎樣對待的?
    我們還是回到鼎盛時期的大唐說起吧,這要從在1625年出土的一座石碑說起,讓景教進入中國的傳說成為有見證的事實,這座珍貴的石碑,今天仍然完好地保存在被譽為「六朝古都」的西安碑林裡。這塊碑文為「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裡面的「大秦」一詞,從我國的漢朝起,指的是東羅馬帝國,景教是基督教東方教會的一支。
  • 險被盜運出國的驚世國寶——景教碑歷險記(上)
    在西安碑林的第二展室中,立著一通高279釐米、寬99釐米的巨大石碑,這通碑名叫「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
  • 景教在華史
    來源/ www.AboutBible.net編輯排版 /隨手君(ID:suishouchuanfuyinjun)明熹宗天啟五年 (A.D.1625) ,在西安附近掘得一古碑,碑額書「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是景教在華傳播的記錄。
  • 景教碑的第二段傳奇歷史,可以再寫一本《古董局中局》
    書接前回,《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的樹立,可以說凝聚了自聶斯脫利被逐出君士坦丁堡以來,景教徒三百餘年的努力與夙願。從碑文可以看到,一代代傑出的教眾為景教的中國化、本土化付出了巨大的心血,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唐武宗會昌年間(841-846),對各大宗教進行了系統性的打擊和削弱,長安城佛教寺、僧遭到嚴厲打擊,摩尼、祆教與景教等植根於外來人群的宗教更是遭受滅頂之災。
  • 景教藝術在西域之發現
    這段史料明言從大秦國到洛陽的三千餘人均屬「沙門之外」。如果真是這樣,這將是記錄基督教入華的最早漢文史料。此後不久,在西域傳教的景教僧侶,在553-554年把蠶種成功地帶到拜佔廷,歐洲才開始有了自己的絲綢紡織業。唐代以前,景教僅在中國民間傳播,直到唐高宗時才得到中國官方認可。貞觀九年(635),波斯景教士阿羅本到長安傳教,得到唐太宗的賞識。
  • 最早傳入中國的基督教--景教
    漢地景教的名稱為教徒自己所取,唐建中二年(781)吐火羅人伊斯出資於長安義寧坊大秦寺立《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現存西安市碑林),內有「真常之道,妙而難名,功用昭彰,強稱景教」數語,可能是既取「基督」的諧音,又取光明輝煌的含義敦煌遺書中有《大秦景教三威蒙度贊》,也是景教在中國流傳的寶貴資料。
  • 王文鋒:景教是異端嗎?
    稍了解中國基督教歷史的人都知道,基督教在華有據可查的歷史起源是從唐朝開始的,即從唐朝貞觀九年(公元635年)開始。其依據是源自一塊於明朝天啟五年(公元1623年)挖掘出來的修建於唐建中二年(公元781年)名叫《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以下簡稱《景教碑》)的碑文。按這塊碑文記載,在唐太宗貞觀年間,曾有來自大秦國(古波斯)的名叫阿羅本的景教傳教士,沿著西域古國、經河西走廊來到京都長安。
  • 陰山汪古景教圖像的初步研究
    公元431年東方教會的教義被判為異端邪說,其信徒受到羅馬帝國的驅逐,就此開始向東方傳播,景教是基督教聶思脫裡派傳到中國的名稱。明代在西安附近周至縣發現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碑文記載了景教在中國流傳的經過。汪古之名始於金末,在漢文史籍中有汪古、汪古惕、雍古、雍古多、甕古、王孤等多種不同的譯寫。
  • 何新:中國現存最早的光明教——唐代的獨眼神刻碑
    西安碑林第二室裡立有一通石碑——《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國寶級文物)。唐建中二年( 781年)番僧景淨撰碑文,朝官呂秀巖(有雲此人即仙人呂洞賓)書文並題額。碑高 279釐米,寬99釐米。明天啟三年(1623年)出土於陝西。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是一座記述景教在唐代流傳情況的石碑。現藏西安碑林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