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一日無詩——讀唐之享《歲月詩痕》有感

2020-12-16 華聲在線

吳雙英

《歲月詩痕》,以古體絕句、律詩和詞牌的格式寫成,收錄有唐之享從少年到古稀之年近300首詩歌,作品題材十分豐富,內涵深廣。300首詩,寫盡50年歲月的悲喜滄桑,寫下9萬裡河山的舊貌新顏,寫出了一代教育工作者、改革推進者的靈魂日記,也寫下了一個共產黨員的忠誠擔當。這是一個幾乎與共和國同歲的人的心理變遷,也是一個古典詩詞創作者對時代的紀錄。

詩人寫第一首詩時,已是換了人間的新中國了,他深受湖湘先賢和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影響,不僅在事業上追隨他們的足跡,希望能為黨盡責、為民解難,而且在思想上也受到他們的影響。他赴京求學,寫下「天公幸重村夫子,盛世偏贏伯樂眸。筆賦雄文心底出,敢將鵬志寫雲頭。」他踏春鄉野,寫下《踏莎行》:「舜繼炎黃,唐承顏柳,文章道德根基厚。今朝四處卷春潮,蒼梧更見風華茂。」不管是公務繁忙,還是偶有閒暇,寫詩填詞都是作者最為稱心的事情。談到退下來的心境:「老樹新枝處處春,天高地闊長精神,雲煙一掃八千裡,賽似神仙一老人。」筆端流露的是真正的開心。他寫君山賞荷:「出汙不染直而通,茂叔文章世所崇。品德清廉人共仰,《愛蓮說》自播高風。」在某種程度上,也是自喻吧。

通讀這本詩集,我以為有三條線索貫穿在作品中。

第一條線,是一條紅線。那就是詩人內心信仰的力量。考入北京對外經貿大學後,到北京第一站他就去了天安門。他學生時代的遊歷,幾乎都以紅色革命根據地為目標。每年到韶山毛澤東故居去瞻仰,表達對革命偉人深深的敬意和懷念,幾乎已經成為他家庭的儀式;湖南幾乎所有的革命領袖故居,他都去參觀並寫下了懷念的詩句;還有他對國家領袖治國方針的理解和解讀,他終身堅守、矢志不渝的革命信仰,他參與的推進文化教育體制改革的工作等。從領導崗位退下來,他還在湖湘文化研究會等機構繼續為文化建設服務。

第二條線,是一條綠色的線。就像封面的顏色一樣,綠意蔥蘢,詩心肆意。這是一條以空間為節點,以詩心為線索串起來的線。這條線通過中華大地五千年文化傳遞給他,通過民族的文化記憶傳遞給他,通過屈原自沉的汨羅江水傳遞給他……這些文化的記憶,牽引著他的腳步,讓他走遍三湘四水,走遍全國各地,走向異域他鄉,通過自己的文字、詩歌,來讚美祖國,弘揚祖國的文化,更深刻地審視異國他邦,以更好地建設自己的家園、自己的祖國。

第三條線,是一條無色的線。這條無色的線表達著對天地的敬畏、對生命的敬畏。這條線讓他懂得珍惜,懂得珍重。這條線以時間、地理或事件為標誌,沒有那麼明顯的目的性,而是隱含在詞句中,成為影響詩人的一種生命態度。比如他寫「大海」:「龍吟虎嘯巨瀾張,倒海排山氣勢揚……胸懷寬廣百川納,心底忠良萬寶藏。」社會要禎祥,內心要忠良,詩人從最質樸的做人的角度,提出了他的生命觀。這種極為樸素的生命觀,不僅影響詩人為人做官的基本標準,也成為影響他衡量生命價值、進行生命判斷的重要因素。

《歲月詩痕》凝結的,不僅是詩人以文字記錄的個體生命痕跡,還包含了時代的宏大旋律。詩人以滿腔熱情投入、凝結的工作成果,化為了湖湘大地動人的詩行。他所觀照的湖湘大地、他關注的家鄉親人,也讓他在詩中注入了詩性的色彩。

古人云,人可一日無食,不可一日無書。也可以說,人可一日無食,不可一日無詩。唐之享老先生以詩行記錄歲月,以詩行為人生做註腳,醞製成綠意盎然的精神佳釀,可為吾輩良師焉。

(《歲月詩痕》 唐之享著 嶽麓書社出版)

相關焦點

  • 讀賀惠邦《紅色山村賀家溝》有關文章有感賦詩十一首
    2021-01-05 08:11:42 來源: 鳶都之光 舉報
  • 【大地文藝特約】讀珍爾詩集《愛的花環》、《飄零歲月》——郝秀琴讀詩有感
    女人與詩                       ——讀珍爾詩集《愛的花環》《飄零歲月》有感郝秀琴    「女人的生命,本身就是一首詩,一首莊嚴、聖潔、充滿神奇創造力的詩,一首值得全人類都為之歌唱的詩。」
  • 【黨建之聲】讀《時間移民》有感
    【黨建之聲】讀《時間移民》有感 2020-04-24 16: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三字經】讀三字經有感
    【三字經】讀三字經有感2012-07-02 10:47:50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三字經》這本書說它難又不難,說它簡單又不簡單,在幼兒園時我就開始讀它。它能用簡簡 單單的幾個字表示出許多道理。比如說: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 讀《後漢書•方術列傳》有感
    故「天下懷協道藝之士」,藉此趨炎附勢,穿鑿附會。一時間烏煙瘴氣瀰漫開去。以司馬遷為代表的通儒碩士,對這種「奸妄不經」的行為大加批評,《史記·太史公自序》中即一針見血地指出:「觀陰陽之書,使人拘而多忌。」幸運色、幸運數字、風水財位……動輒弄得一些不明就裡之人戰戰兢兢!
  • 人間鄉愁——讀《臺北人》有感
    讀《臺北人》有感「遷延,這衷懷那處言淹煎,潑殘生餘問天——」錢夫人一時躍過時間的界限了,恍惚間又回到南京的那一年,眼前座上滿賓客,似故日,卻早非記憶中的任何人。時空的交錯翻轉,今昔之強烈對比,便是《臺北人》在我眼中的一大主題。前言《烏衣巷》極寫作者不勝今昔的滄然,過去與現實的抵抗與衝突,貫穿於整本書。文中角色具有極為鮮明的標杆性與時代感,過往的生活無不與中國近代史息息相關,如《國葬》中的李浩然將軍,一身傲骨,致身革命,同仇抗日。
  • 幹警隨筆|珍惜當下的時光—讀《目送》有感
    幹警隨筆|珍惜當下的時光—讀《目送》有感 2020-07-08 17: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世界讀書日】讀瑰麗奇崛的晚唐小李杜詩歌有感
    【世界讀書日】讀瑰麗奇崛的晚唐小李杜詩歌有感 2020-04-23 16: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讀《自在獨行》有感
    讀賈平凹《自在獨行》有感。 人過了三十歲,就開始不自覺的減少無意義的飯局,在某些時候不知不覺中喜歡上了一個人獨處的味道,其實絕不是我們厭倦了世界的紛擾,只是我們更加企盼內心的富足和安寧。 最近讀了賈平凹的《自在獨行》,在書中有一段話讓我感受頗深。
  • 溫暖的旅程⑥ | 讀《追夢的孩子》有感
    溫暖的旅程⑥ | 讀《追夢的孩子》有感 2020-07-01 02: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書香法苑 】讀《追風箏的人》有感
    【書香法苑 】讀《追風箏的人》有感 2020-12-18 11: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讀《薛瑄傳》有感
    我是東孝原村人,與平原村相隔也只有八裡,也算是薛夫子的家鄉人,讀這部傳記,也非常親切與親近。另外由於這部傳記,我和志榮兄有緣相識,成了朋友。  和志榮兄只見過幾次面,也在電話和微信中交流過幾次,感覺志榮兄是非常樸實非常謙虛的人。他的這種精神氣質,與幾百年前的薛夫子應該有某種相似契合之處。我相信,志榮兄能夠在敬仰的基礎上和薛夫子產生一定的精神共鳴,深入理解這位故鄉的先賢。
  • 讀聖經有感(1)
    讀聖經有感(1)感謝神賜給我們寶貝聖經,聖經都是
  • 【全民閱讀推進月】讀《皮囊》有感||作者:蔡小春
    【全民閱讀推進月】讀《皮囊》有感||作者:蔡小春 2020-05-18 16: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讀《水滸傳》有感(400字) 讀後感
    讀《水滸傳》有感(400字)   《水滸傳》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是中華五千年來的一部文化瑰寶
  • 讀《狼國故事》有感
    讀《孤兒的新生——狼國故事》有感南安市第二小學五年一班 黃雯萱指導教師:戴紹碧親愛的同學,你讀過凌嵐老師所著的《狼國故事》嗎?大家是否也很想讀《狼國故事》,如果您讀完,我們在一起交流讀後感想吧。
  • 「源頭與活水」:讀朱熹的《觀書有感》,讓你明白的某些道理
    觀書有感作者/南宋朱熹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以前讀朱熹的《詩集傳》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觀書有感》這首詩,因為每次讀時候總會把詩的最後兩句寫錯,常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寫成」問渠哪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
  • 學子講壇丨銀河之巔 ——讀阿西莫夫《基地》有感
    銀河之巔——讀阿西莫夫《基地》有感192229  喬千容  「浩瀚的宇宙,往往給予人們神秘的色彩,一望無際的盡頭,是否存有第二地球?」躺在璀璨的星空下,你是否會產生對群星的敬畏與無限的遐想?在未來裡,這些東西是那樣奇幻而神秘;但更令我驚訝的是作者行文之流暢,完全沒有科幻的「不真實感」。它像是令人熱血沸騰的行進曲,用科技的手段來譜寫人類銀河時代最偉大的傳奇。書中湧現出的一批批英雄人物,他們身上無一不閃耀著正義之光。穿梭於銀河帝國,矗立在銀河之巔,遙望著數不清的星系,阿西莫夫會帶你走進一個神秘莫測的未來世界!
  • 高中讀後感:讀《皮囊》有感
    讀後感:讀《活著》有感
  • 莫道辛勤久,《全唐》讀幾多?
    【春花秋月評:21號】筆底策神兵 有風骨 投一票 贊[強]22、學詩有感文/章早早書中自琢磨,日月任蹉跎。莫道辛勤久,《全唐》讀幾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