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北苑貢茶錄(原文)

2021-02-12 泰元坊茶事

  陸羽《茶經》,裴汶《茶述》,皆不第建品。説者但謂二子未嘗至閩,而不知物之發也,固自有時。蓋昔者,山川尚閟,靈芽未露,至於唐末,然後北苑出為之最。是時偽蜀詞臣毛文錫作《茶譜》,亦苐言建,有紫筍而臘面,乃産於福。五代之季,建屬南唐,南唐保大三年,俘王延政而得其地。歲率諸縣民採茶北苑,初造研膏,繼造臘面。丁晉公《茶録》載泉南老僧清錫,年八十四,嘗示以所得李國主書,寄研膏茶,隔兩嵗方得臘面,此其實也。至景祐中,監察御史丘荷撰《御泉亭記》,乃雲唐季敇福建罷貢橄欖,但贄臘麵茶,即臘面産於建安眀矣。荷不知臘面之號,始於福,其後建安始為之。按唐地裡志,福州貢茶及橄欖,建州惟貢綀練,未嘗貢茶。前所謂罷供橄欖,惟贄臘麵茶,皆為福也。慶厯初,林世程作《閩中記》言:福茶所産在閩縣十裡。且言徃時建茶未盛,本土有之,今則土人皆食建茶。世程之説,蓋得其實,而晉公所記臘面起於南唐,乃建茶也。既有製其佳者,號曰京鋌。其狀如貢神金、白金之鋌。聖朝開寳末下南唐,太平興國初,特置龍鳳模,遣使即北苑造團茶,以別庶飲,龍鳳茶蓋始於此。按《宋史》食貨志載:建寧臘茶,北苑為苐一,其最佳者曰社前,次曰火前,又曰雨前,所以供玉食備賜予。太平興國始置大觀,以後製愈精、數愈多,胯式屢變,而品不一,嵗貢片茶二十一萬六千斤。又《建安志》:太平興國二年,始置龍焙,造龍鳳茶。漕臣柯適為之記雲。又一種茶,叢生石崖,枝葉尤茂,至道初有詔造之,別號石乳。又一種號的乳。按馬令《南唐書》,嗣主李璟命建州茶製的乳茶,號曰京鋌。臘茶之貢自此始,罷貢陽羨茶。又一種號白乳,蓋自龍鳳與石的白四種繼出,而臘面降為下矣。楊文公億《談苑》所記,龍茶以供乗輿,及賜執政親王長主,其餘皇族學士將帥,皆得鳳茶,舍人近臣賜金鋌的乳,而白乳賜館閣,惟臘面不在賜品。〇按《建安志》載《談苑》云:京鋌的乳賜舍人,近臣,白乳的乳賜館閣。疑京鋌悞金鋌,白乳下遺的乳。蓋龍鳳等茶,皆太宗朝所制,至鹹平初丁晉公漕閩始載之於茶録。人多言龍鳳團起於晉公,故張氏畫墁録云:晉公漕閩,始創為龍鳳團。此説得於傳聞,非其實也。慶厯中,蔡君謨將漕,創造小龍團以進,旨仍嵗貢之。君謨北苑造茶詩自序云:其年改造上品龍茶,二十八片才一斤,尤極精妙,被旨仍嵗貢之。歐陽文忠公歸田録云:茶之品莫貴於龍鳳,謂之小團,凢二十八片重一斤,其價直金二兩。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嘗南郊致齋,兩府共賜一餅,四人分之,宮人徃徃縷金花其上,蓋貴重如此。自小團出而龍鳳遂為次矣。元豐間,有旨造密雲龍,其品又加於小團之上。昔人詩云:小壁雲龍不入香,元豐龍焙乗詔作。蓋謂此也。〇按此詩乃山谷和楊王休點密雲龍詩。紹聖間改為瑞雲翔龍,至大觀初,今上親製茶論二十篇,以白茶與常茶不同,偶然生出,非人力可致,於是白茶遂為第一。慶厯初,吳興劉異為北苑拾遺云:官園中有白茶五六株,而壅培不甚至,茶戶唯有王免者,家一巨株,向春常造浮屋以障風日。其後有宋子安者作《東溪試茶録》,亦言白茶民間大重,出於近嵗芽,葉如紙,建人以為茶瑞,則知白茶可貴,自慶厯始,至大觀而盛也。既又製三色細芽,及試新銙,大觀二年造御苑玉芽、萬夀龍芽,四年又造無比夀芽及試新銙。〇按《宋史》食貨志銙作胯。貢新銙,政和三年造貢新銙式,新貢皆創為此,獻在嵗額之外。自三色細芽出,而瑞雲翔龍顧居下矣。凢茶芽數品,最上曰小芽,如雀舌鷹爪,以其勁直纎鋭,故號芽茶。次曰中芽,乃一芽帶一葉者,號一鎗一旗。次曰紫芽,其一芽帶兩葉者,號一鎗兩旗。其帶三葉四葉皆漸老矣,芽茶早春極少,景徳中建守周絳為補茶經言:芽茶只作早茶,馳奉萬乗嘗之,可矣。如一鎗一旗,可謂竒茶也。故一鎗一旗號揀芽,最為挺特先正。舒王送人官閩中詩云:新茗齋中試一旗。謂揀芽也。或者乃謂茶芽未展為鎗,已展為旗,指舒王此詩為誤,蓋不知有所謂揀芽也。今上聖製茶論曰:一旗一槍為揀芽。又見王岐公珪詩云,北苑和香品最新,緑芽未雨帶旗新。故相韓康公綘詩云:一鎗已笑將成葉,百草皆羞未敢花。此皆詠揀芽與舒王之意同。夫揀芽猶貴如此,而況芽茶以供天子之新嘗者乎?芽茶絶矣。至於水芽,則曠古未之聞也。宣和庚子嵗,漕臣鄭公可簡,按《潛確類書》作鄭可聞。始創為緑線水芽,蓋將已揀熟芽再剔去,祇取其心一縷,用珍器貯清泉漬之,光明瑩潔若銀線然。其制方寸新銙,有小龍蜿蜒其上,號龍園勝雪。按《建安志》云:此茶蓋於白合中取一嫩條,如絲髪大者,用御泉水研造成分,試其色如乳,其味腴而美。又園字《潛確類書》作團,今仍從原本,而附識於此。又廢白的石三乳鼎造花銙二十餘色,初貢茶皆入龍腦。蔡君謨《茶録》云:茶有真香而入貢者,微以龍腦和膏,欲助其香。至是慮奪真味,始不用焉。蓋茶之妙至勝雪極矣,故合為首冠,然猶在白茶之次者,以白茶上所好也。異時郡人黃儒撰《品茶要録》,極稱當時靈芽之富,謂使陸羽數子見之,必爽然自失,蕃亦謂使黃君而閱今日,則前乎此者未足詫焉。然焙初興貢數殊少,太平興國初才貢五十斤。累増至於元符以片計者一萬八千,視初已加數倍而猶未盛,今則為四萬七千一百片有竒矣。此數皆見範逵所著《龍焙羙成茶録》,逵,茶官也。自白茶勝雪以次,厥名實繁,今列於左,使好事者得以觀焉。

  貢新銙大觀二年造 試新銙政和二年造 白茶政和三年造 龍園勝雪宣和二年造 御苑玉芽大觀二年造 萬夀龍芽大觀二年造 上林第一宣和二年造 乙夜供清宣和二年造 承平雅玩宣和二年造 龍鳳英華宣和二年造 玉除清賞宣和二年造 啟沃承恩宣和二年造 雪英宣和三年造 雲葉宣和三年造 蜀葵宣和三年造 金錢宣和三年造 玉華宣和三年造 寸金宣和三年造 無比夀芽大觀四年造 萬春銀葉宣和二年造 宜年寳玉宣和二年造 玉清慶雲宣和二年造 無疆夀龍宣和二年造 玉葉長春宣和四年造 瑞雲翔龍紹聖二年造 長夀玉圭政和二年造 興國巖銙 香口焙銙 上品揀芽紹聖二年造 新收揀芽 太平嘉瑞政和二年造 龍苑報春宣和四年造 南山應瑞宣和四年造 興國巖揀芽 興國巖小龍 興國巖小鳳已上號細色 揀芽 小龍 小鳳 大龍 大鳳已上號麤色

  又有瓊林毓粹、浴雪呈祥、壑源拱秀、貢篚推先、價倍南金、暘谷先春、夀巖都勝、延平石乳、清白可鑒、風韻甚髙凢十色,皆宣和二年所製,越五嵗省去。

  右嵗分十餘綱,惟白茶與勝雪自驚蟄前興役,浹日乃成。飛騎疾馳,不出中春,已至京師,號為頭綱。玉芽以下,即先後以次發,逮貢足時,夏過半矣。歐陽文忠公詩曰:「建安三千五百裡,京師三月嘗新茶。」蓋異時如此,以今較昔,又為最早。因念草木之微,有瓌竒卓異,亦必逢時而後出,而況為士者哉。昔昌黎先生感二鳥之蒙採擢而自悼,其不如今,蕃於是茶也。焉敢效昌黎之感賦,姑務自警而堅其守,以待時而已。

  

  御苑採茶歌十首並序

  先朝曹司封修睦自號退士,嘗作御苑採茶歌十首,傳在人口。今龍園所制,視昔尤盛,惜乎退士不見也。蕃謹摭故事,亦賦十首獻之漕使,仍用退士元韻,以見仰慕前修之意。

  雲腴貢使手親調,旋放春天採玉條。伐鼔危亭驚曉夢,嘯呼齊上苑東橋。

  採採東方尚未明,玉芽同護見心誠。時歌一曲青山裡,便是春風陌上聲。

  共抽靈草報天恩,貢令分眀龍焙造茶依御廚法。使指尊。邏卒日循雲塹繞,山靈亦守御園門。

  紛綸爭徑蹂新苔,回首龍園曉色開。一尉鳴鉦三令趣,急持煙籠下山來。採茶不許見日出。

  紅日新升氣轉和,翠籃相逐下層坡。茶官正要靈芽潤,不管新來帶露多。採新芽不折水。

  翠虯新範絳紗籠,看罷春生玉節風。葉氣雲蒸千嶂緑,歡聲雷震萬山紅。

  鳳山日日滃非煙,賸得三春雨露天。棠坼淺紅酣一笑,柳垂淡緑困三眠。紅雲島上多海棠,兩堤官柳最盛。

  龍焙夕薫凝紫霧,鳳池曉濯帶蒼煙。水芽只自宣和有,一洗槍旗二百年。

  脩貢年年採萬株,只今勝雪與初殊。宣和殿裡春風好,喜動天顔是玉腴。

  外臺慶厯有仙官,龍鳳才聞制小團。按《建安志》慶厯間蔡公端明為漕使,始改造小團龍茶,此詩蓋指此。爭得似金模寸璧,春風第一薦宸餐。

  先人作《茶録》當貢茶極盛之時,次序亦同。惟躋龍園、勝雪於白茶之上,及無興國巖、小龍、小鳳。蓋建炎南渡有旨,罷貢三之一,而省去也。按《建安志》載靖康初,詔減嵗貢三分之一,紹興間復減大龍及京鋌之半。十六年又去京鋌,改造大龍團。至三十二年,凢工用之費,篚羞之式,皆令漕臣耑之,且減其數,雖府貢龍鳳茶,亦附漕綱以進,與此小異。先人但著名號,克今更冩其形製,庶覺之者無遺恨焉。先是,壬子春,漕司再葺茶政,越十三載乃復舊額,且用政和故事,補種茶二萬株。政和間曽種三萬株。次年益處貢職,遂創增之目,仍改京鋌為大龍團,由是大龍多於大鳳之數。凢此皆近事,或者猶未知之也。先人又嘗作貢茶歌十首,讀之可想見異時之事,故併取以附於末。三月初,吉男克北苑寓舍書。

  北苑貢茶最盛,然前軰所録止於慶厯以上,自元豐之密雲龍,紹聖之瑞雲龍,相繼挺出,制精於舊,而未有好事者記焉。但見於詩人句中,及大觀以來増創新銙,亦猶用揀芽。蓋水芽至宣和始有,故龍園勝雪與白茶角立,嵗充首貢。復自御苑玉芽以下,厥名實繁,先子親見時事,悉能記之成編,具存今閩中漕臺。新刋茶録未備此書,庶幾補其缺雲。淳熈九年冬十二月四日,朝散郎行秘書郎兼國史編脩官學士院權直熊克謹記。

↓ 微信掃碼 諮詢我們 ↓

相關焦點

  • 網絡直播節目「建甌北苑貢茶,千年飄香」開播
    17日上午,由中國農技協科技小院聯盟(福建)、建甌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建甌市科學技術協會承辦的網絡直播節目「建甌北苑貢茶,千年飄香」在金盤山開播。從公元933年開始,以東峰鎮裴橋村為中心的北苑茶,持續進貢至1391年,歷時458年。「龍團鳳餅,名冠天下。」宋徽宗趙佶在《大觀茶論》中如此評價北苑貢茶。
  • 貢茶
    其後,貢茶數量逐漸增加,貢茶的品類和區域不斷擴大。到唐代時,中國的貢茶制度最終確定下來。唐代是中國古代貢茶制度最終形成時期,此後歷代相沿,直至封建專制制度終結。唐代的貢茶有兩種形式:一是選擇茶葉品質優異的州定額納貢。在《新唐書·地理志》中記載了唐代貢茶的區域,見下表。除了地方納貢外,唐朝政府還在一些名茶的重點產區設置貢茶院。
  • 你知道歷史上著名的北苑御茶園在哪嗎?陸遊曾二遊北苑,並留下墨寶
    以鳳山為中心,方圓30裡,便是歷史上著名的北苑御茶園。在唐朝末年,建州剌使張廷暉看到鳳山宜於植茶,就在此地開闢了大片茶園。五代時期,王審知在福建建立閩國,張廷暉把鳳山茶園歸官,鳳山茶園成了專門生產貢茶的官家茶園。由於閩國地域以福建為境,鳳山位於福建北部,於是便把鳳山茶園稱為「北苑」。
  • 古代帝王喜歡喝什麼茶 | 貢茶制度的形成(上)
    這是最早的有關貢茶的文字記載。各地名茶漸漸從普通茶葉中分離出來,成了皇室及貴族階層的高檔消費品,從而催生了貢茶制度,「貢茶」即中國古代專門進貢皇室供帝王將相享用的茶葉。唐代貢茶始於民貢,據《新唐書·地理志》記載,廬江郡(即今安徽合肥、六安一帶)於唐高祖武德三年(即公元620年,唐王朝剛建立的第三年),在向朝廷進貢的土貢中,就以茶作為貢品了,這在唐代還是首開風氣。
  • 此地有茗三佰兩 | 皇家貢茶,上飲浙商
    三佰兩在唐代就有栽培,興於南唐,盛於兩宋,到現在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在地位上還曾是南宋貢茶,因此也是泰寧的驕傲。福建泰寧縣地處閩江源頭,武夷山脈中段東南麓,丹山碧水、風光奇秀、歷史悠久,人文俊傑,素有」閩中鄒魯」之譽。先後被列為世界自然遺產、世界地質公園、中國十佳魅力名鎮。
  • 《茶錄譜贊四集》歷時兩年,重磅問世!一部可藏於書房並世代遞藏
    《茶錄譜贊四集》的名稱是由審安老人董真卿的《茶具圖贊》、茶學家顧元慶的《新刻茶譜》、北宋蔡襄的《茶錄》、宋代宋子安的《東溪試茶錄》這四本書的名稱中各取一字而來。     原書四冊為大禹山房珍貴藏書,經由黃震喜先生整理、編製成現有的茶錄譜贊合為一冊,封面題籤由著名金石篆刻書法家唐存才老師精心手寫、趙鵬老師題記,大禹山房團隊歷時兩年策劃,採用安徽紅星皮紙原版原印,另有特裝版採用原木無拼接匣,掐絲工藝。
  • 黔茶文化符號之貢茶:黔地貢茶,那些歲月生了香
    無關帝王將相,我們只知曉,千年之後,黔地貢茶香依舊。  東晉史學家常朦編撰的《華陽國志·巴志》提到,公元前1066年,巴蜀一些少數民族部落隨周武王伐紂,將當地所產的「……丹、漆、茶、蜜……皆納貢之。」  這是茶作為貢品進獻皇室的最早記載,可謂貢茶中的「頭一份」。  當時的巴蜀疆域很大,包括現今的四川、雲南、貴州以及湘西、鄂西、陝南等地的部分地區。
  • 北宋《宣和博古圖》著錄重器驚現江陰!
    仲駒父簋蓋著錄:1、《至大重修宣和博古圖錄三十卷》,宋王黼編,元刻至大重修本;2、《至大重修宣和博古圖録三十卷》,宋王黼編,明嘉靖七樂安蔣暘覆刊元本3、《博古圖錄考證》,明萬曆二十四年鄭樸刻本;4、《泊如齋重修宣和博古圖三十卷》,宋王黼編,泊如齋重修,明萬曆年本;5、《宋拓石刻本<歷代鐘鼎彝器款識法帖>》
  • 宣和博古圖介紹
    《宣和博古圖》集中了宋代所藏青銅器的精華。
  • 清代普洱府貢茶的品種和皇室風尚——普洱府貢茶緣由考(上)
    原標題:清代普洱府貢茶的品種和皇室風尚——普洱府貢茶緣由考(上)清光緒年間普洱貢茶清光緒年間的普洱金瓜貢茶清康熙、雍正年間的普洱貢茶奏摺記載了普洱貢茶的北京茶葉專家王鬱風先生對普洱貢茶做過考證研究,他曾於1993年4月在思茅舉行的中國普洱茶國際學術研討會上交流研究成果。本文現從「貢茶品種」「貢茶受寵」「貢茶採辦」「貢茶國禮」「貢茶影響」等方面,據筆者所知分述之。  普洱府貢茶品種  清代雍正年間以來,宮廷將普洱茶列為貢茶,視為朝廷進貢珍品。
  • 聽茶 | 開陽南貢茶
    開陽南貢茶形  |  幹茶多白色茸毛,造型美觀;衝泡後葉芽豎立,猶如雨後春筍色  |  色澤綠潤,湯色黃綠明亮香  |  清香悅鼻,嫩香持久味  |  滋味鮮醇,爽口清潤| 歷史淵源 |南貢茶是經乾隆皇帝賜名的貴州名茶,民國《開陽縣誌稿》載:原產於開陽縣南龍鄉翁朵村白沙坡一帶,相傳乾隆末開陽南龍鄉南貢場人梅仕奇帶茶進京看望自幼一起習武的武進士、御前侍衛徐佔魁,由徐佔魁進獻給乾隆,乾隆品後曾贊:"南方茶葉甲天下,此茶又甲南方矣",賜名南貢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