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跑馬拉松的中年人,能靠跑步來拯救危機嗎?

2020-12-11 新華網客戶端

近幾年,要說什麼運動在中國最火,相信很多人都能不假思索的脫口而出——跑步。

01

中年人,跑者中的主力軍

馬拉松在中國到底有多火,我們用幾組數字為你解答。

根據中國田協發布的2018年田徑產業及馬拉松工作報告,馬拉松參賽人次已達530萬。

報告指出,截止到2018年11月2日,全國共舉辦了800人以上路跑、300人以上越野跑賽事共計1072場,參加人次530萬,預計年底將接近600萬人次;其中中國田徑協會認證賽事310場,參賽人次320萬;協會認證賽事中,協會共辦賽事243場,協會賽事57場。

目前中國馬拉松位居國際田聯標牌賽事總數第一。

另據《中國體育行業商業價值報告》顯示,跑步已成為「大眾經常參與的體育活動」,而曾經令人厭煩的馬拉松賽事也迎來「井噴式」發展並成為全民健身平臺。

▲數據來源:近三年中國田協備案賽事

中國田徑協會官網數據顯示,2011 年國內共舉辦 22 場馬拉松賽事,到 2015 年已達到 134 場,較 2014 年增加了 83 場,增幅超過 160%。從2014年到2016年的短短3年時間,中國馬拉松賽事數量增長率達到543%。

2011年到2018年間,中國的馬拉松賽事從22場急劇增加到1581場。最多時,甚至同一天全國各地有多達43場馬拉松賽事同時開賽,有超過26萬人一起奔跑,這在當時也創下了國內一天之內舉辦馬拉松數量的紀錄。

可以說,馬拉松是辦一場火一場,辦一場滿一場。

馬拉松賽事火爆的背後,折射出我國跑步人口的急劇增長,而這其中又以中年人參與跑步的熱情最高。也就是說,近幾年加入跑步大軍的中年人佔的比例最高。

2017年北京馬拉松賽完賽選手中男性平均年齡已經達到39歲,女性平均年齡已經達到37歲,相比2016年,北馬參賽選手平均年齡又大了兩歲。

▲2017北馬各年齡段完賽人數

圖片來自北京馬拉松官網

另有數據表明,目前美國的鐵人三項運動員中,有三分之一處於40到49歲之間,這是十年來賽事中最大的群體,也是最有競爭力的一群。波士頓馬拉松中,中年參賽者也很活躍,8200名四十多歲的選手完成了比賽,比例超過31%。

2017年的紐約馬拉松賽事中,40到44歲之間的人數比例最大,而2015年的倫敦馬拉松上,40到49歲的參賽選手平均速度比20到29歲的選手還快。

根據《2017年度馬拉松賽事白皮書》的相關數據顯示,從年齡特徵看,參加全馬比賽的選手數量和成績都是中年人佔據優勢,以2017年杭州馬拉松為例(數據源自杭馬組委會):2017杭州馬拉松完賽人數最多的是,男子44歲(314人)和女子45歲(61人)年齡段。

運動員的記錄沒有那麼詳細,但是過去十年中,隨著賽事數量的增加,中年人的參賽比例也越來越大。霍夫曼和福加德的研究報告指出,100英裡超級馬拉松賽事的參賽者,平均年齡是44歲。

▲圖片來自悅跑圈

這些數據無不證實,中年人,是跑者隊伍中當仁不讓的主力軍。

這一現象乍一看雖有些意料之外,但細想之下便知乃是在情理之中。

02

跑步,能拯救「中年危機」嗎

多數人認為之所以中年跑者如此之多,是因為老年人不適合跑步這樣的激烈運動,而年輕人則不喜歡枯燥的跑步,所以自然中年跑者最多。這種說法雖不無道理,但這只不過是表象,我們應該透過現象看本質。

而這個本質就是:跑步更像是中年人面對所謂「中年危機」的一場自我救贖。

在1957年,加拿大心理學家雅克在英國精神分析學會上遞交了自己的論文, 文中第一次提及「中年危機」,直到1965年文章才正式發表。雅克的理論是:人到中年,我們開始意識到自己的生命是有限的,然後,我們就受到驚嚇。

從科學角度上看,中年危機是否存在且值得探討,但是從直覺出發,卻非常合理。變老的過程中,人們會開始自省,反思時間的流逝,這個過程容易讓人焦慮,再加上抑鬱、壓力和對生命的倦怠感,壓力不斷累積。

一般來講,步入中年後的人大都已成家立業、工作繁忙且上有老下有小。儘管年齡並不大,但由於長時間不良生活方式的影響,運動量的急劇減少,步入中年後的很多人往往都呈現出一副「大肚便便的中年油膩男」形象。

於是,在工作壓力與健康壓力的雙重「壓迫」下,他們便想到了運動,開始了跑步。慢慢地,跑步成為這些中年油膩男們恢復身材、重獲健康、舒緩壓力的最佳方式之一。

不少人更是因此減肥成功,並且愛上了跑步這項運動,從一名減肥者成為一名馬拉松熱愛者。

當然,並不是所有中年跑者都是為了減肥。事實上,讓他們收穫更多的,是從未有過的輕鬆暢快感。這是因為,跑步除了可以健身,也能治癒心靈。我們在以前的文章中曾經講過,跑步可以改善焦慮和抑鬱。

比如大家所熟知的知名企業家毛大慶,由於長期生活在高壓狀態之下,毛大慶曾一度心情抑鬱,身體狀況糟糕,醫生甚至給他開了六種精神類藥物,他過上了以藥物為伴的生活。後來在朋友的陪伴幫助下愛上了跑步,他很坦率地說,馬拉松或長跑,對治療抑鬱症確實有作用。

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目前 20% 的全科醫生會在治療抑鬱症時,推薦跑步作為替代藥品進行輔助治療。而且跑步在心理層面上,也能夠為抑鬱症患者產生積極影響。

此外,2013 年發表在『運動與運動醫學與科學』雜誌上的一篇文章也表示,運動是治療抑鬱症的有效替代療法。

而且跑完後,你還會發現自己輕鬆了許多,不良情緒也得到了極大緩解,而長期堅持跑步,你的心理狀況也會得到改善。

當大腦和身體細胞釋放出足夠多的快樂分子時,跑者就會感受到良好情緒的迸發,並最終產生跑者的愉悅感。同時,跑者的大腦還會釋放另一類化學物質內啡肽,它可以緩解跑步的痛苦感,並激活大腦的獎勵系統,帶來滿足感和成就感。

這就是馬拉松的魅力所在。

很多中年人從跑步到跑馬拉松,還認識了更多同樣生活積極的朋友,也從跑馬的成就感中獲得對自己的很大認同和鼓舞。此外,很多中年人不光自己運動,也帶動了整個家庭運動,這樣不僅帶來更輕鬆愉快的家庭氛圍,也本身有助於增進與家人的交流。

此外,除了緩解所謂的「中年危機」以外,中年跑者同樣也是跑馬圈中最認真、嚴肅的一群跑者。

這可能是因為,中年人有更多的自由支配時間,並且有相當的經濟基礎。他們一旦跑馬拉松,一般不是衝動,而是深思熟慮,因此大多數情況下,是認真和嚴肅的,相反,可能年輕人受馬拉松熱潮的影響更多。而且,中年人一般很少感情用事,他們不會盲目追潮流,不過一旦決定,也很少放棄。

也許只有跑過馬拉松的人才能明白,跑馬對於中年人而言,究竟意味著什麼。

正如作家尼採所說的那樣:「知道為什麼而活的人,便能生存。」同樣,知道為何而跑的人,便能抵達終點。

你,是為何而跑呢?

(來源:跑步學院)

相關焦點

  • 那些跑馬拉松的中年人,都是怎樣的
    近幾年,要說什麼運動在中國最火,相信很多人都能不假思索的脫口而出——跑步。而跑步人群中,佔比最高的當屬中年人。早起跑步,跨越城市參加馬拉松,也逐漸成為一種新興的生活方式。可面對那些從海綿裡擠時間去跑步、去比賽的大神,總是有人疑惑他們都不用工作、不用照看小孩、不被生活壓迫嗎?這是中年人無處釋放的精力,還是對自身嚴格要求?
  • 「跑馬」能拯救中年危機,是真的嗎?
    跑步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跑完後,你還會發現自己輕鬆了許多,不良情緒也得到了極大緩解,而長期堅持跑步,你的心理狀況也會得到改善。,並最終產生跑者的愉悅感。同時,跑者的大腦還會釋放另一類化學物質內啡肽,它可以緩解跑步的痛苦感,並激活大腦的獎勵系統,帶來滿足感和成就感。這就是馬拉松的魅力所在。中年人跑步真的能拯救中年危機嗎?
  • 拯救一個中年人有多容易?跑步就行
    難道中年人的危機、油膩,就無藥可救了嗎?當然不是!小編覺得,要想拯救一個中年人,跑步就可以幫你!做到這一切,王俊並沒有吃任何降糖藥物,靠的就是跑步外加控制飲食。人生的危機,往往也藏著轉機。在這段低沉期,她開始健身、跑步,也開始和跑友多接觸,開始跑馬拉松和鐵三。
  • 為什麼中年人愛跑馬拉松 年輕人跑不過中年人
    為什麼  中年人愛跑馬拉松  年輕人跑不過中年人  保持了34年的浙江馬拉松紀錄被41歲的業餘跑者羊小軍破了,一時間,跑友們在崇拜之餘也討論起來,不都說年輕人體力好,為什麼破紀錄的是一個年過40的中年人?
  • 為什麼中年人愛跑馬拉松?為什麼年輕人跑不過中年人?
    為什麼中年人愛跑馬拉松?為什麼年輕人跑不過中年人? 原標題:為什麼中年人愛跑馬拉松?
  • 為何中年人喜歡馬拉松和越野跑?
    何以極致 原標題:極端運動主義是新的中年危機 健身房、馬拉松、鐵三賽、越野跑,聽起來像是年輕人熱衷的體育活動,但參加此類極限運動的中年人越來越多。中年人開始做高強度運動,挑戰極限運動類比賽。 他們追逐的到底是什麼?
  • 為什麼跑步的都是中年人,中年人愛上跑步的十大理由
    據2019年發布的中國馬拉松大數據分析報告,45-49歲組是報名馬拉松人數最多的,超越了2018年時最多的40-44歲組別,且平均完賽成績也是最快的,看來,越來越多的中年人正在加入跑步的隊伍。中年人愛上跑步的十大理由:1.中年人一般事業穩定,加班狗的狀態不常有,跑步的時間還是有的;2.中年人心態上更平穩,經歷了人生的起起落落,跑步這種平淡中透出些許的苦甜味,正符合他們的胃口;3.人到中年交心的朋友越來越少,看似在跑步,實則在修心,和自己對話;
  • 為什麼跑步成績最好的是「油膩」的中年人?
    前幾日,由中國田徑協會和果動體育聯合發布了《2019中國馬拉松藍皮書》,瞬間吸引了廣大跑友們的關注。這份報告通過各種大數據匯總,從賽事總體概況、地理分布特徵、時間分布特徵、跑者畫像特徵、比賽成績特徵等幾個方面,以圖文的形式,全面展示了當前國內馬拉松市場的發展形態。
  • 2019中國馬拉松大數據報告:年輕人為什麼跑不過中年人
    前段時間公布的《2019中國馬拉松藍皮書》相關數據顯示,從年齡特徵看,參加全馬比賽的選手數量和成績都是中年人佔據優勢,放眼全世界,最愛跑步的歐美和日本,也都是類似的——基本中年跑者跑的最快,馬拉松的平均完賽成績4個半小時。
  • 那些愛跑步的中年人,都是狠人
    文|舒平12月13日,廣州馬拉松鳴槍開跑。廣州馬拉松賽宣傳大使、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結構生物學家施一公以3小時34分56秒跑完全程。賽後他笑言,「本來打算55歲前跑一個全馬,沒想到53歲就完成了。」在他看來,「體育鍛鍊是一種自強的精神,更是一種受益終生的生活方式。」施一公的感悟和心態,無疑值得更多人去學習和體驗。
  • 為什麼中年人,愛跑馬拉松?
    / 沒有馬拉松的日子 / 加入跑團以後,小琴就變成了各地馬拉松的常客,基本上每年會參加3-4次。她發現參加馬拉松後自己意志得到了升華,心靈得到了淨化。漸漸地小琴喜歡上了這樣的生活。但2020年突來的疫情,讓一直沉浸在跑步中的小琴,感到了很多不適應。
  • 跑步問答:跑馬拉松,是健康運動嗎?可以用來鍛鍊身體嗎?
    你好,謝謝在跑步女神公眾號,提問跑步問題,我來解答。這個問題,我先回答:對大多數人而言,跑馬拉松是不利於健康的損傷身體的極限徑賽運動,跑馬拉松一般也不會用來鍛鍊身體。這裡詳細回答下,首先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隨著國內馬拉松賽事增多,很多賽事在報名期間,會在本地電視臺、廣播、報紙等媒體進行賽事報名宣傳。
  • 跑步課堂 | 路跑賽事不止馬拉松,你能跑的還有這些!
    羨慕朋友的馬拉松完賽獎牌?想跑馬拉松能力不夠?別擔心,還有許多賽事適合剛剛開始跑步的你! 隨著路跑文化的發展,賽事種類日益豐富,一些「小而美」的賽事獨具創意。
  • 跑步課堂|路跑賽事不止馬拉松,你能跑的還有這些!
    羨慕朋友的馬拉松完賽獎牌?想跑馬拉松能力不夠?別擔心,還有許多賽事適合剛剛開始跑步的你! 隨著路跑文化的發展,賽事種類日益豐富,一些「小而美」的賽事獨具創意。
  • 跑個馬拉松究竟需要花多少錢?月工資3000元,能跑馬拉松嗎?
    在沒跑步之前,很多人說跑步是一項最經濟的運動,只需要一雙跑鞋一條路就可以跑了。抱著這個簡單又經濟的想法,我開始了跑步,沒想到不知不覺中就陷入了馬拉松這個深坑。從最開始只穿籃球衣褲,百來塊錢的李寧跑鞋,到後面雲淡風輕的買下耐克NEXT%。
  • 馬拉松大滿貫由島國腐國拯救 2020疫情下人類還跑得動嗎?
    疫情之下的2020年,世界馬拉松賽事也受到嚴重影響,支離破碎。拿最頂級的六大滿貫賽事來說,六者去其四,只剩東京馬拉松以及10月初即將舉辦的倫敦馬拉松。對跑步的熱愛,全球很多地方都如醉如痴,哪怕馬拉松競技水平很低的中國,馬拉松賽事也遍地開花——恩,這是前幾年的情形,今年也都徹底停擺了。
  • 馬拉松大滿貫由島國腐國拯救 2020疫情下人類還跑得動嗎?
    疫情之下的2020年,世界馬拉松賽事也受到嚴重影響,支離破碎。拿最頂級的六大滿貫賽事來說,六者去其四,只剩東京馬拉松以及10月初即將舉辦的倫敦馬拉松。對跑步的熱愛,全球很多地方都如醉如痴,哪怕馬拉松競技水平很低的中國,馬拉松賽事也遍地開花——恩,這是前幾年的情形,今年也都徹底停擺了。
  • 現身說法:孩子能跑馬拉松嗎?
    孩子能跑馬拉松嗎?針對這個問題,有各種說法,不能一概而論。本篇文章對此問題不做討論,僅陳述事實,給大家講述一個筆者親身經歷的故事。我是個馬拉松跑者,同時也是越野愛好者。耳濡目染,姑娘逐漸對跑步產生了興趣。我每年都會參加十多場跑步賽事,全馬PB344,百公裡越野20Hr。月跑量平均在300km以上,以戶外跑為主。除了跑步,我還喜歡旅遊,時常借著跑馬的名義去各處遊玩。姑娘小時候,只要有閒暇,便會帶著她同去。
  • 寒潮來襲,來丹寨跑馬拉松堅持跑步,提高抵抗力!
    特別是在冬季,隨著氣溫的逐漸降低,許多病毒都能在冬季存活,增加了感染的風險。冬季既是病毒的爆發季節,也是流感的高發季節。因此,人們無論走到哪裡都要注意戴口罩。即使沒有疫情,冬季戴口罩也能有效預防許多流感病毒感冒。
  • 跑步就跑步,為什麼要跑馬拉松?8位跑友的真實回答,扎心了...
    「馬拉松=自虐」這是很多不跑步的人對馬拉松的理解,所以在他們眼裡,根本不會懂得馬拉松的樂趣。那麼跑步就跑步,為什麼要跑馬拉松呢?@Pium我是一個隨心所欲的人,跑馬能讓我開心的一點是,可以和一大群跑步者在一個專屬跑者的賽道上奔跑,這讓自己十分享受。路上的朋友都是跑者,都在專注做自己的事情,這樣可以完全釋放自己的天性,整個過程都非常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