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與杜甫,繼俞伯牙和鍾子期之後的超級CP

2020-12-16 悟世間百態

聞一多說:李白與杜甫的相遇,就是兩顆星相遇,在幾千年的中國歷史裡,除了孔子和老子會面,再沒有比這兩個人的會面更重大更可紀念的了。

一個偶然的機會,一個44歲和一個33歲的男人成為了忘年交。「餘亦東蒙客,憐君如兄弟。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李白與杜甫的友情流經了千年,但他們當時的交往卻是那麼的短暫。在這短暫的時光裡,他們經常攜手同遊、談詩論文、通宵暢飲。杜甫用「劇談憐野逸,嗜酒見天真」描述了他和李白方言高論的情形。隨著兩人交往的日益加深,兩人的友情感也更加厚重。

杜甫對李白的詩歌才情、人格魅力和人生態度的欽佩至極,一如他寫到的「白也詩無敵, 飄然思不群。清新庾開府, 俊逸鮑參軍。渭北春天樹, 江東日暮雲。何時一樽酒, 重與細論文。」。杜甫的「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也成了一千多年來表達李白最受傳頌的名句,說明了他對李白詩極有氣勢,感人肺腑、寫得神妙的創作才華和強大的詩歌藝術力量不吝溢美之詞。

道教給予了李白超凡脫俗的氣質。李白在《上陽臺貼》寫到:「山高水長,物象千萬,非有老筆,清壯可窮」,表露了他對道教的信仰,渴望更隨自然、融入自然、追求自由的嚮往,因此賀知章道他是「謫仙人」。杜甫在《寄李十二白二十韻》的首兩句「昔年有狂客,號爾謫仙人」。可見李白的放逸氣縱橫豪邁給杜甫留下了深刻印象。

正如李白自己所寫,他「戲萬乘若僚友,視同列如草芥」的凜然氣節,具有「劇談憐野逸,嗜酒見天真」的鮮明個性,以及「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的特立獨行,他自信「天生我才必有用」。可是脫離了現實環境的理想,再加上李白心高氣傲的性格,在現實中被敲打得遍體鱗傷。天寶十五年,李白受永王的連帶而流放夜郎,杜甫寫下了《天末懷李白》。雖然在杜甫作詩的時候,李白已遇赦放還,早辭白帝彩雲間了。而杜甫的牽掛和懷念,卻還在持續……。

李白是詩仙,杜甫是詩聖。仙出世而飛入天穹,聖入世而跋涉世間。 李白寫前生未來的光怪陸離,杜甫寫世當日下的跌宕現實;李白喜道,是複雜的世界用單純體現,杜甫近儒,是單純的現實用複雜描述;李白是神話,是出類拔萃的神,杜甫是汗青,是人中君子的骨。他們都用超凡擎起了唐代詩壇最不要及的瑰麗,以其高貴的人格和真摯的友情,譜出了一段「錢鍾書所說的,文人相輕,我相重」的千古傳奇。

相識就已匆匆,作別已在眼前,李白說: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然後在闊步意闌、四海遍友中將友情逐漸淡去,杜甫的名字再也沒有出現在他的詩中。可是多情的杜甫不管流落何地,都會寫用刻骨銘心的詩句去表露對李白的思念。

兩位偉大詩人的忘年之誼是毋庸置疑的,也是真的惺惺相惜,肝膽相照。如郭沫若說:李白和杜甫是象兄弟一樣的好朋友。他們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就跟天上的雙子星座一樣,永遠並列著發出不滅的光輝。

相關焦點

  • 俞伯牙與鍾子期
    先說說俞伯牙。俞伯牙這哥們是楚國人,當時任晉國的外交官,當時的楚國和晉國可算最強的兩國了。據說他年輕的時候找當時最牛X的琴學家成連學琴學作曲,勤奮的俞伯牙三年的時間在技術上一定達到一定水平,但他自己總覺得老差點什麼,按他老師的說法,是缺少音樂的「魂」,也就是指對大自然的親身感受和對生活的深刻體會。
  • 民間故事:俞伯牙和鍾子期
    一個大雨傾盆的傍晚,鍾子期砍柴時來到漢陽江邊的巖石下避雨,抬頭見前面江中有一條官船停在岸邊。忽然,從船上傳來了一陣古琴聲,音律古樸、聲韻深邃、功力非凡,鍾子期聽得入了迷,脫口大叫一聲:「好!」這一聲大喊,那琴聲霎時停了下來,只聽船上有人問:「誰人叫好?」鍾子期答:「荒山樵夫。」
  • 俞伯牙和鍾子期的相遇,高山流水成就一段「基友情」
    本文介紹的是武漢歷史上有名的「知音之交」的主人公——鍾子期。武漢的地理位置十分顯赫,有「九省通衢」之稱,武漢的水陸交通四通八達,東南西北四方連接四川、陝西、河南、貴州、江西、安徽、江蘇、湖南和廣西九個省,是極其重要的交通樞紐。而且武漢不僅是我國地理上的交通樞紐中心,在經濟、文化等領域也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
  • 【書院 · 歷史故事】俞伯牙摔琴謝知音——俞伯牙與鍾子期的故事
    俞伯牙名瑞字伯牙,春秋戰國時期楚國郢都人,俞伯牙雖身為楚人,卻在晉國為官,官居上大夫。一次晉國國君準備派人到楚國出使加深兩國關係,俞伯牙便挺身請命,主動要求前往。晉國國君也深知以伯牙當今名士身份出使最好不過,便欣然允命。
  • 俞伯牙的《高山流水》
    誤聽為「子期俞伯牙,千古傳知音。」伯牙也就成了馮夢龍筆下的俞伯牙了(《俞伯牙摔琴謝知音》,收於《警世通言》)。伯牙子期經考證,伯牙原本就姓伯,說他「姓俞名瑞,字伯牙」是明末小說家馮夢龍在小說中的杜撰,史志載鍾子期為漢陽集賢村人氏,鄉民以子期為榮,口耳相傳一句俚詞:「子期遇伯牙,千古傳知音。」
  • 杜甫崇拜李白,而李白卻不崇拜杜甫
    杜甫和李白第一次見面是在天寶三載,當年李白43歲,杜甫32歲,正好詩人高適也路過,於是三個人一起去旅遊。自從杜甫認識了李白之後,就被李白的詩歌水平給深深折服了,一共寫了十幾首關於李白的詩,而李白卻只給杜甫寫了四首詩。可以想見,杜甫崇拜李白,而李白卻不崇拜杜甫。
  • 【悅聽】俞伯牙摔琴謝知音
    春秋戰國時期,楚國郢都(荊州)人俞伯牙在山西做官,有一次他和晉國君出來辦事,由於留戀故土,就推病遲回,泛舟江上。 時值八月十五中秋節,俞伯牙泛舟漢陽江口,忽然狂風大作,他就躲在山崖之下,命書僮取琴來彈,彈的是"孔子哭顏回"。四句歌詞才彈了三句,忽然弦就斷了。俞伯牙說:"莫非有人偷聽?莫非有刺客?"命書僮去尋找。
  • 史料記載:杜甫是李白的粉絲?李白和杜甫之間不得不說的奇聞軼事
    有專家考證:杜甫是李白的鐵桿粉絲,事實真是如此嗎?我們一起來聊一聊杜甫和李白之間的奇聞軼事吧。杜甫和李白,一位「詩聖」,一位「詩仙」。古語有云:"仙近於天,聖近於地",他們都是詩中的王者。很多人可能會有「王不見王」的想法,認為向他們這樣的「詩中王者」,肯定各自處在不同的時期。
  • 李白與杜甫:情深於辭的李杜之誼
    初識之際,杜甫寫下《贈李白》,歷述自己在東都「所歷厭機巧」「蔬食常不飽」的遭遇,對李白遠離朝廷「脫身事幽討」表示欽佩,表示欲與李白歸隱山林,訪道求仙。從他用「李侯」敬稱和僅以「金閨彥」籠統讚美李白來看,兩人應屬初交。但李白遭權貴排擠自放出宮的經歷,與杜甫落魄東都的遭遇成為他們相交的基礎,加上喜歡寫詩喝酒的共同志趣,把兩顆渴望理解的心連在了一起。
  • 李白和杜甫各寫一首怒懟詩,李白霸氣十足,杜甫卻讓人無言以對
    李白和杜甫是我國唐詩的王者,一位被譽為「詩仙」,一位被譽為「詩聖」,一直難分伯仲,所謂「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說得就是二人的地位。雖然二人經常被拿來比較,但卻影響兩人的感情,他們之間沒有文人的相輕,卻有著天才之間的相惜,因為他們知道「高處不勝寒」的孤寂,也有著容天下的胸襟。
  • 欣賞一幅畫作,溫習一篇千古傳誦的知音典範故事《俞伯牙摔琴謝知音》.
    畫作以春秋時期的俞伯牙、鍾子期因一曲《高山流水》而引為知音的故事為題創作,畫中伯牙長髯拂胸,雙手撫琴,氣派高雅;子期對面而坐,俯首品音。作者通過生動的畫筆、準確的造型,刻畫了人物的外形特徵和內心活動。彈琴者的專注、聽琴者的入神,都惟妙惟肖,躍然紙上。人物神情生動,線條流暢,造型筆法均近宋代李公麟,而稍有變化,洵為元代人物畫之精品。
  • 有一種情感,叫「杜甫和李白」
    李白,生於唐朝武則天時期的長安元年701年,卒於唐代宗李豫時期的寶應元年762年。杜甫,生於唐玄宗李隆基的先天元年712年,卒於唐代宗李豫的大曆五年770年。所以,其實,李白和杜甫生活於同一個朝代:唐朝。
  • 詩壇知己:李白與杜甫·追憶
    在李白的傳世詩歌中,公認寫給杜甫的有兩首,一首是我們之前提到的、寫於兩人第二次分別之際的《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另一首寫作時間稍晚,是李白送別杜甫回到沙丘之後寫的,抒發了自己無法排遣的「思君」之情,我們一起來欣賞。沙丘城下寄杜甫(唐)李白我來竟何事,高臥沙丘城。城邊有古樹,日夕連秋聲。
  • 杜甫半夜夢見李白,醒來寫詩記錄,8句話寫盡對李白的崇拜和思念
    這首詩中我們也能看出來,年少的杜甫與之後歷經滄桑的杜甫完全是兩個個性,至少在於李白暢遊的這段時間裡,他還自信滿滿,豪氣縱橫,是那個寫下「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少年。、不過杜甫有著心懷天下的儒家胸懷,即使自己快要過不下去了,也始終念念不忘同樣遭受厄運的知己好友們,他的偶像李白,自然也是被杜甫天天懸掛在心頭的擔心。公元758年李白被流放夜郎,在現在的貴州,不過也沒有去多久,還沒到就遇到了天下大赦,於是他就一葉扁舟,開開心心的回了江陵。
  • 詩壇知己:李白與杜甫·同遊
    原創 詩書畫 東方衛視詩書畫大唐天寶三載,也就是公元744年,43歲的李白和32歲的杜甫在洛陽初次相遇了。彼時,李白被賜金放還,杜甫進士不第,兩人都處在人生的失意時刻。
  • 杜甫的嘉州與李白的峨眉
    在峨眉山,清晨吃豆腐腦,腦海裡會跳出杜甫的詩句;夜晚品茶望月,李白的詩句便呼嘯而來……今年是杜甫入蜀1260周年,我又一次來到樂山市峨眉山,杜甫蕩舟東歸的畫面和李白仗劍出川的身影也從內心深處次第闖來。公元765年,杜甫的成都朋友圈不論怎麼置頂,都是無人留言的悽楚。
  • 張籍崇拜杜甫,杜甫崇拜李白,李白崇拜孟浩然,孟浩然崇拜王維
    張籍唐代中後期詩人,是韓愈的門生,他最崇拜杜甫,曾將偶像杜甫寫的詩燒掉,把燒完的紙灰拌著蜂蜜吃,每天3勺。好友對他的奇怪做法不理解,就問他,他的理由是吃了偶像寫的詩,自己也可以寫出偶像一樣好的詩,這粉絲也是痴迷到極點了山外有人,天外有天,杜甫自己也有崇拜的人,就是李白了。
  • 杜甫和李白誰在這件事情上強?而杜甫居然為做過這樣的事!
    其中就有我們大家都熟悉的李白和杜甫,那麼這兩位詩人同在一個朝代之間,又有什麼故事呢?杜甫又曾經為李白做過什麼事情?當時的情況也十分巧合。兩個人相差十幾歲的中年人的故事就要展開了,他們兩個人在洛陽相遇而他倆的情況,卻有那麼一絲相似,李白呢?
  • 李白和杜甫的相遇相知,是唐代最偉大的文學邂逅
    先看看李白和杜甫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
  • 李白、杜甫和白居易,他們的經濟狀況如何?原來杜甫也做過高富帥
    李白、杜甫和白居易這三個人,分別代表了唐朝時期的三種不同的人生。這裡面最富有的就是李白,其次是白居易,最可憐的則是詩聖杜甫了。非要說什麼層級的話,李白屬於高富帥層級,白居易屬於中產階級,杜甫屬於地主家庭出身的貧農階級。一、李白這一輩子真夠瀟灑的,一般人比不了。李白說: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這是啥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