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國沒有的貴族,為何還是沒崛起?背後原因值得反思

2020-12-23 百曉說歷史

燕國沒有的貴族,為何還是沒崛起?背後原因值得反思

說起到戰國中的燕國,相信很多人都會覺得很搞笑,因為這個國家和趙蠻子一樣,都是屬於那種沒什麼本事還偏偏要逞能的攪屎棍。古語曾有言,燕趙之地多慷慨悲歌之士,但其實就戰國策的記載來看,前期的趙國是搗蛋鬼,而燕國則一開始就是個窩囊廢。這個國家一直處在明明打不贏別人卻偏偏要去湊熱鬧的狀態中,結果被齊國打,被趙國打,後來還被秦國打。不過歷史也並非沒有給燕國機會,就在改革去貴族化的過程中,燕國因為外因居然使得國內沒有的貴族。那麼為什麼這個國家就不能雄起一次呢?

其實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可以看一下當年的時代背景,從魏文侯時期開始,整個戰國就已經拉開了改革的序幕。當年李悝和吳起通力合作,向大家展示了一個改革強國的模型,一個就是獎勵軍隊,另一個就是去貴族化。當年吳起和李悝通力合作去掉了一半的貴族,這才有了強大的魏國和40萬魏武卒部隊。後來的秦國也借著商鞅變法,瘋狂的消滅舊貴族,甚至連才智驚人的老甘龍也被捨棄。不過就當時的規律來看,哪個國家去掉了貴族?那麼哪個國家就能夠建立起旺盛的新國家機器,並且崛起。

那麼當年的燕國是否符合這一標準呢?理論上來說是符合的。根據史書記載,燕國原本就地處偏遠地區,和中原地區的貴族禮儀文化接軌就不是很明顯。緊接著燕國又因為長時間面臨著北方遊牧民族的進攻,早在春秋時期就有好幾次瀕臨滅國,就連管仲老先生都親自出手救過他們。所以燕國國內的貴族是死了一茬又一茬,在恐怖的戰爭影響之下,貴族的數量其實不是很多。緊接著燕國又迎來了子之之亂,老燕王想要讓位給子之,然後太子又帶兵反抗。原本兩邊就打得不可開交,一會兒太子佔優勢,殺了一波貴族,一會子之佔優勢,又殺了一波貴族。

好不容易等到戰亂要平息的時候,結果齊國又趁亂打了進來,又把最後的貴族殺了個乾乾淨淨,除了後來的燕昭王以外,所有的燕國皇室都已經沒了。到了這樣的地步,燕國真的是沒有其它的貴族的,只剩下一個光杆司令了。所以理論上來說,燕國應該是符合去貴族化標準的,雖然是外力強加的作用。那麼為什麼英國沒有獲得新生的國家機器呢?答案非常尷尬,就是因為燕國沒有了貴族,而且還沒有士族。

根據史書記載,燕國這一區域本來就偏遠,就其地理位置而言甚至不如秦國。君不見,就算秦國位置還排在前4位的時候,都很難招收到一個學者來到秦國,商鞅的到來都可謂是跨越千山萬水。更何況是一個天天要面臨遊牧民族進攻,而且苦寒到極致的燕國,所以燕昭王時期才迫不得已要搞黃金臺招人。但就其結果來說,燕昭王的確趕上了一波去貴族化的熱潮,不過很快就因為內亂而導致崛起的道路戛然而止。

除此以外,燕國還有一個更加致命的弱點,那就是歷代君主都沒有大局觀。當然這也不能怪燕國君主,實在是因為燕國一直處在隨時都有可能被亡國的危險之中,所以他們的思維總是處在跳躍中,有的時候該出手時他們猥猥瑣瑣,但有的時候不該出手的時候,他卻又要招惹擁有著廉頗與李牧的趙國。這樣做的後果就是,燕國自始至終都無法積聚人才與力量,而國內貴族的大量缺失又很難建立起新的貴族,所以國家就失去了向心力。於是才有了當年可怕的燕趙之戰,被老廉頗8萬人打垮了40多萬大軍,可謂是歷史的笑話。所以說,去貴族化是一個條件,但是統治者也需要有頭腦和能力,否則只會架空而行,摔得很慘。

相關焦點

  • 戰國時期,燕國的強盛,為何只維持了燕昭王一世?
    比如率先崛起的魏國,在魏文侯、魏武侯、魏惠王這三位君主在位時,都是比較強大的。再比如曾和秦國平起平坐的齊國,也是在齊威王、齊宣王、齊閔王這三位君主在位時不斷崛起。至於秦國、楚國、趙國等大國,也都不是曇花一現的強國。不過,就本文所要說的燕國,雖然在燕昭王在位時走向強盛,卻在燕昭王去世後就步入衰落。那麼,問題來了,戰國時期,燕國的強盛為何是「曇花一現」呢?也即為何僅僅維持了燕昭王一世?
  • 戰國時期,燕國為何實行禪讓制?真的被忽悠了嗎?
    戰國時期,燕國發生了一件令諸侯都意想不到的事情,就是燕王噲不顧眾人反對,將位置禪讓給了相國子之,為了使子之能夠順利執政,燕王噲還在背後幫忙,那麼燕國為何實行禪讓制?真的被忽悠了嗎?燕王噲實行禪讓制的原因及影響①燕王噲為何實行禪讓制被相國子之算計子之是在燕王噲三年任職為相國,出任相國後,子之就喜歡玩弄權術,大量培植自己的勢力。
  • 同樣是被齊國消滅,為何燕國能復國,宋國卻沒能復國呢?
    通過五國伐齊,齊國遭到重創,雖然有田單成功復國,卻還是走向了衰落,乃至於在戰國後期失去了存在感。值得注意的是,在五國伐齊後,被齊國消滅的宋國,卻沒能成功復國。那麼,問題來了,戰國中期,齊國消滅燕國、宋國後,為何之後燕國能復國,宋國卻沒能復國呢?
  • 燕國大敗於朝鮮,糾集五國伐齊。為何燕國這麼強?它不是小丑嗎?
    與此相比,燕國實行變法較晚,且變法之初變遇到了「燕王讓國,子之之亂」,導致變法中斷,這可能是燕國國力弱的重要原因。不過你知道嗎?燕國還有輝煌時期,如攻朝鮮,擊東胡,盡中山之地,攻齊國。為何燕國這麼強悍呢?
  • 田單擊敗燕國,恢復齊國,為何沒有位列「戰國四大名將」呢?
    那麼,問題來了,田單擊敗燕國,恢復齊國,為何沒有位列戰國四大名將?一首先,就戰國四大名將來說,戰國四大名將是指戰國時代四位著名的將領。《千字文》中以「起翦頗牧,用軍最精。宣威沙漠,馳譽丹青。」來形容這四位將領的功績。這四位將領分別為:秦國的白起、王翦,趙國的廉頗、李牧。
  • 燕國弱小,為何存國時間卻最久?其實原因很簡單
    因此,少有國家會對燕國採取重大的軍事行動。而且燕國與戰國曆程中先後強盛起來的大國都沒有直接相鄰的土地,戰國前期的魏國、戰國中後期的秦國,這兩個國家與燕國之間距離遙遠,出兵燕國的難度很大。三、階級與王道的束縛燕國其實是一個非常傳統,並且階級特點非常明顯的國家,這一點就要追溯到燕國的立國階段了,它的開國君主召公奭是作為西周王朝的王室,受西周政治制度的影響非常深遠,在燕國國內實施的也是一種以國君為首的階級制度,王室、貴族、平民百姓之間的等級差距非常大,而且對於階級也是相當的尊崇的,換句話說,血脈在燕國人的認知當中相當重要
  • 與周公齊名的召公奭為何封到燕國 周朝權力之爭還是重任在肩?
    說起燕國,在戰國七雄中一直是弱雞的形象,只是在最後階段出了一個荊軻刺秦王,好歹湊成了燕趙悲歌。荊軻在見秦王政的時候,十分低調地自稱是,「北蕃蠻夷鄙人」,實則這也是其他戰國國家對於處於邊塞苦寒之地的燕國的看法。但是,在戰國七雄中,燕國卻是唯一倖存的姬姓之國,好歹算是延續了大周朝的血脈。
  • 燕國是戰國七雄中唯一的八百年諸侯國,為何後期屢戰屢敗?
    有這個硬性標準來衡量,起碼可以說明一個問題,燕國的實力並不弱。而且,無論是在春秋,還是戰國時期,燕國都還有過幾次出彩的表現。春秋時期,燕國曾有過兩次與齊國的交手。雖然說都是以防守的一方被動進入戰場,但還是在反擊中取得了勝利。到了戰國時期,燕國的幾次曇花一現,還真是有點「大放異彩」的感覺。
  • 中國這次已做出巨大讓步,可伊朗還是拒絕,背後原因值得我們反思
    像是中國的無人機,用過的都說好,說好的繼續買,但有一些型號的戰機,明明性能參數非常優秀,卻始終沒有買家看得上眼。今天就和大家說一說中國這次已做出巨大讓步,可伊朗還是拒絕,背後原因值得我們反思。伊朗,位於西亞,屬於中東國家,國土面積約164.5萬平方公裡。
  • 戰國時期,為何燕國是最弱的一個國家?
    韓國由於地理原因好歹參與過幾次比較重大的事件,但是燕國卻不一樣,除了出來了一個燕昭王算是一個比較有成的君主之外,幾乎就沒什麼了。要說燕國,其實呀在戰國七雄裡邊算是最正統的周的封國,當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分封宗室貴族,其中召公的受封地就是燕國,歷代傳承下來,這片土地一直是召公及其後人控制,在戰國初期,還有一個魯國和燕國的地位差不多,但是呢,隨著魯國的滅亡,就只剩燕國一個正宗的封國了,但是呢就很不湊巧,在戰國時期,禮崩樂壞,早都不講周禮了,就連周天子都自身難保,所以呢,燕國的處境就有一些尷尬,實力弱,其他國家呢,沒事就喜歡欺負一下
  • 燕國為何不能強大?固守王道放過齊國,實行禪讓制,咬住趙國不放
    導語:戰國時期,燕國為何不能強大,並被秦國滅亡?燕國想要平息與中山國之間的矛盾還需要魏國在背後為其撐腰,由此足以見識到燕國在發展進程當中的弊端有多麼大。 燕國到底有哪些迂腐的漏洞 我們今天主要講述的就是燕國在發展進程當中的迂腐表現,並且通過這些表現,來分析一下燕國為什麼會一直衰敗?為什麼一個字從西周開國就存在的老諸侯國會一蹶不振?
  • 秦末亂世,六國貴族們紛紛復國,為何最終卻成了劉邦的墊腳石?
    沒多久,韓成便被迫害致死。燕國則是武臣部將韓廣,在解放燕地之後,被擁立。後來項羽認為韓廣的手下臧荼功勞很大,改封韓廣為遼東王,臧荼為燕王。韓廣不服,結果被臧荼所殺,遼東之地也歸了燕國。至於楚國咱們就不用多說了,項梁叔侄擁立的熊心嘛。陳勝被殺後,項梁在薛地立夢懷王的孫子熊心為懷王,沒多久項梁在與章邯的作戰中不幸身亡。
  • 從地理位置和外交策略,分析燕國為何死咬趙國不放,血統高貴
    而燕國的發展政策又是秉持依附於其它國家進行生存的基礎的,燕國的背後其實是有著其它國家進行支持的;因此,燕國在對抗趙國或者是齊國時有些肆無忌憚,可以說是一種狐假虎威的行為。雖說燕國也沒能在魏國的支持之下直接吞併中山國,但至少這塊肥肉也沒有能夠落入自己對手的手中;所以說,燕國的對趙政策與它所處的地理位置以及其它國家對它的支撐有著極為重要的關係。
  • 世界第一混雙不敵倆小將,3大原因值得反思
    世界第一混雙不敵倆小將,3大原因值得反思北京時間10月7日,全國桌球錦標賽混雙項目,目前已經進行到決賽,由許昕+孫穎莎對陣王曼昱+王楚欽。要說這次混雙讓人倍感意外的,那要當屬樊振東和陳夢的胖夢組合,兩位世界第一混雙竟然不敵國乒年輕小將。
  • 世界第一混雙不敵倆小將,3大原因值得反思
    世界第一混雙不敵倆小將,3大原因值得反思北京時間10月7日,全國桌球錦標賽混雙項目,目前已經進行到決賽,由許昕+孫穎莎對陣王曼昱+王楚欽。要說這次混雙讓人倍感意外的,那要當屬樊振東和陳夢的胖夢組合,兩位世界第一混雙竟然不敵國乒年輕小將。
  • 為何屢屢傷人?李盈瑩雖非故意仍該反思,改變技術難度較大
    李盈瑩雖非故意仍該反思,改變技術難度較大 昨晚的排超決賽當中,李盈瑩再度成為焦點,不過這一焦點可並不好當,原因就在於她的進攻動作再度令球員受傷,而且還是江蘇女排場上指揮官,司職二傳的刁琳宇,江蘇女排因此慘遭重創。
  • 黃紫昌為何後悔自己沒學好英語,背後或有兩個原因,值得小將深思
    之前自己沒有做到兩條腿走路,導致英語沒學好,很後悔。為何黃紫昌會為自己當初沒有學好英語後悔?其實仔細分析背後的原因,應該是有兩點。第一點黃紫昌要是能學好英語,在進入蘇寧一線隊之後,可以跟一些外教進行無障礙溝通,有利於他更好地執行主教練的戰術。黃紫昌剛升入到蘇寧一線隊,就遇到了大牌名帥卡佩羅。卡佩羅對他的能力非常欣賞,直接提拔黃紫昌踢蘇寧主力。
  • 七十:苻堅傳(5)燕國末路
    這一……期,接著往後說……我們之前說過,十六國時代的一個典型特徵是,如果某國出現頂級人才,並且能才盡其用,該國在短時間內就會強勢崛起。毋庸置疑,王猛和鄧羌就是這樣的頂級人才。前秦的崛起,很快就引起了燕國君主慕容儁的警惕。入主中原數年以來,這位鮮卑族的君主一直懷有統一天下的夢想。在他的原計劃裡,統一天下最大的障礙唯有江東的司馬氏,對於崛起於臥榻之側的秦國,他當然無法容忍。
  • 燕國多悲歌
    只是蘇秦沒想到的是,他還是沒逃過誅殺,不久之後,他的間諜活動被發現,被齊國人誅殺,但奇怪的是,蘇秦死了之後,齊國並沒有怨恨蘇家人,反而還重用了蘇秦的弟弟蘇代。先前,蘇秦在燕國時,和燕相子之結為姻親。因此蘇代和子之也有交往。燕王噲三年。蘇代為了齊國出使燕國,燕王噲問他:「齊王這個人怎麼樣?」蘇代回答說:「齊王一定不會稱霸。」「為什麼呢?」燕王噲疑惑不解的接著發問。看來燕王有點二,問的問題都很突兀。
  • 同樣修成正果,為何只有八戒和沙僧沒有成佛?背後原因令人深思
    同樣修成正果,為何八戒和沙僧沒有成佛?背後原因令人深思文|飛魚歐巴說歷史從古至今,流傳下來的四大名著裡面(其實是六大名著),只有《西遊記》最飽受爭議了。很多人都在為這部小說到底是在重佛抑道,還是在重道抑佛而而進行激烈的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