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網訊 近日,杭州市紅十字會醫院骨科主任費駿接診了一位65歲的患者李大爺,他愁容滿面地向費主任訴苦:「醫生,我的幾根手指快麻木1個月了,不能打球,拿筷子都困難,會不會是關節炎?」
原來,今年65歲的李大爺自從退休就愛上了打桌球。在球技突飛猛進的同時,他總覺得外面買的球拍不夠有「腔調」,於是重拾了年輕時學過的木工手藝,開始自製球拍。由於做工精緻,他的名氣漸漸在圈裡傳開,球友們有時也會請他幫忙做上幾副,李大爺也樂於幫助。上個月,他接了好幾個「活兒」,右手拇指、食指及中指開始出現疼痛麻木的情況,有時半夜裡甚至會「麻醒」,貼膏藥、吃止痛藥始終沒有得到有效的緩解,反反覆覆的疼痛麻木,擾得李大爺打不上桌球,心理直難受。
經過詳細的查體及肌電圖等檢查,骨科主任費駿下了診斷書:李大爺得了「腕管症候群」。及時做了微創手術治療後,李大爺的症狀明顯緩解,他高興地說:"過不了多久,我又可以回去打球了!"
1、什麼是 腕管症候群?
腕管症候群也就是最近幾年大家都知道的「滑鼠手」。患者腕部因為長期過度用力而導致正中神經在腕管內受到慢性壓迫、損傷,最後引起三個半指酸痛、麻木的症狀。
2、什麼人容易得腕管症候群?
木工、廚工等職業,由於腕管內壓力反覆出現急劇變化,所以比較容易患上腕管症候群。一般女性患此病的概率要高於男性。因為女性手腕通常比男性小,腕部正中神經容易受到壓迫。
費主任指出,現在大家過度使用手機和電腦,年輕患者也在不斷增加,也就是「滑鼠手」。
費主任分析, 李大爺主要是因為在自製桌球拍的過程中,反覆使用電鋸、電鑽等,增加了腕部受力從而導致正中神經受到了壓迫損傷。
3、如何避免患上「腕管症候群」呢?
養成良好的坐姿習慣;儘可能保持手和手腕舒適的姿勢;使用滑鼠時手臂不要懸空,以減輕手腕的壓力,移動滑鼠時不要用腕力而儘量靠臂力做,以減少手腕受力;注意勞逸結合。
對於需要長時間進行手部工作的人來說,要學會時時放鬆自己的雙手,每隔一小時左右可以做一做手部的伸展、握拳、按摩手腕等,短短幾分鐘,就可以有效緩解手腕的疲勞。
費主任提醒:部分患者的腕管症候群經過休息能夠自行痊癒,麻木、疼痛症狀一般通過保守治療也能很快消除症狀。但如果疼痛、麻木反覆持續不能緩解,特別是出現夜間麻醒的情況,就可能需要採用手術治療,一定要及時就診,避免耽誤病情,造成不良後果。
最後,費主任強調,手指麻木的病因多種多樣,除了腕管症候群外,神經根型頸椎病、周圍神經炎、糖尿病性末梢神經炎、風溼性關節炎及類風溼關節炎、甲狀腺功能減退,痛風等疾病也會引起手指麻木的症狀。當出現手指感覺異常、手部無力、肌肉萎縮等症狀時,應及時就診,明確病因、精準施治,避免疾病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