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魯一:走出自己創作的舒適區,希望不辜負大家對我的喜愛

2020-12-22 南都娛樂官方

張魯一主演的《第二次也很美》正在東方衛視熱播,他在劇中飾演面冷心熱的律師奶爸許朗。此前張魯一讓人印象深刻的角色多是在年代劇中,這次挑戰都市情感劇,在他看來是「走出自己創作的舒適區」。張魯一還透露自己非常希望演喜劇,有機會的話也想指導影視劇,「但是沒有人找我,那可怎麼是好!」

採寫_本刊記者 陸茜

在很多觀眾的印象中,張魯一是《紅色》中的徐天,是《麻雀》中的畢忠良,也是《愛國者》中的宋煙橋……過往多出現在年代戲的張魯一這次回到現代,在都市劇《第二次也很美》中,他演繹了看似冷漠毒舌,內心卻十分溫暖的金牌律師許朗。張魯一很高興能讓觀眾看到一個不同於以往自己扮演過的角色的人物,「作為我自己來講,也是想走出一個自己創作的舒適區,然後去嘗試一種新鮮的角色和一種新鮮的生活的感覺。」同時他認為,劇中所討論的社會問題更能引起現代觀眾的共鳴,「大家可能也會覺得離自己更近,看起來也會更親近。」

為了演好律師,張魯一提前做了不少準備,不僅和自己的律師朋友聊天,了解他們平時的工作生活狀態,甚至還借來了朋友用了將近20年的書包作為自己在劇中的道具書包。「其實除了工作的時候,(他們)私底下看起來也是很輕鬆的,尤其是聊天,也很幽默,穿著很隨意,怎麼舒服怎麼穿,除非正裝的場合(會)正裝出席。」除了律師之外,許朗另一個身份是單身奶爸,提到劇中的女兒果果,張魯一繪聲繪色地講起了小演員生日時發生的趣事,「身邊的大人都知道她那天過生日,也準備了各種各樣的驚喜。小朋友就很試探性地來我身邊問我,她說,我今天有一個秘密想告訴你。我就逗她,我說,可是我不想聽。然後她說,我還是告訴你吧,我說,我還是不想聽,她(就)很著急。」那場戲拍完之後,張魯一就送上了早已準備好的禮物,和自己劇中同款的防藍光眼鏡,「我跟她說,要注意眼睛的健康,保護好視力。」

張魯一不愛更新微博,最近的兩條都是他生日時系統自動發布的,不少粉絲調侃他「張老師是忘了微博密碼嗎?」雖然不能經常在社交平臺上和粉絲交流,但張魯一始終記掛著他們,他在採訪最後還不忘讓媒體們幫他向粉絲們傳達自己的心意:「其實我一直在心裏面默默的愛著他們,一直特別感謝他們對我的理解和支持。我也一定努力,帶更多讓他們開心的作品和角色給到他們,不辜負他們對我的喜愛,謝謝大家。」

南都娛樂×張魯一

想演喜劇、想當導演

「但是沒有人找我,這可怎麼是好!」

南都娛樂:如何評價對手演員王子文?

張魯一:子文是非常優秀的演員,這次和子文在一起合作,是很開心的,大家合作下來很愉快,因為戲本身的題材其實是積極的,然後是輕鬆的,安安這個角色也是古靈精怪孩子氣的,所以我們要創作這樣的一個作品,在現場的時候,導演和所有的主創人員都不用造出一個非常輕鬆愉快的氣氛。因為這部戲是一個大女主的戲,我特別清楚我的職責就是要做好把杆,做好綠葉。讓安安能翩翩起舞,讓安安這朵女人花能夠綻放。

南都娛樂:劇中有扮女裝的戲份,拍的時候覺得尷尬嗎?拍攝的時候,是完全遵從劇本和聽從導演安排嗎?

張魯一:關於女裝扮相的事,特別的尷尬,確實是劇本裡邊寫的,因為要拍這場戲還給我反覆試了很多造型,最終導演要給我這個造型,當然是聽導演的。我本身是學導演系的,我會聽從導演的安排,會遵從劇本。在拍攝現場以導演為中心制,這是我上大學接受的最基本的訓練。

南都娛樂:劇中許朗既毒舌又暖心,生活中您是什麼性格呢?

張魯一:生活中的我是個知足常樂,隨遇而安的人。

南都娛樂:大家說你們演出了喜感,您會想演喜劇角色嗎?

張魯一:晚報的老師問我關於喜感和喜劇角色,我特別想演喜劇角色,但是沒有人找我,這可怎麼是好!

南都娛樂:為什麼想演喜劇?

張魯一:我很希望演喜劇角色,我也很喜歡演喜劇,因為我覺得能給大家帶來輕鬆和愉快是一件特別開心的事。

南都娛樂:在演過的角色中,您覺得哪個最像自己?哪個最不像?

張魯一:我覺得每個角色都不像我自己,但是每個角色又無法避免的一定有自己的影子,是一些習慣和動作。即便有時候你在刻意地糾正,但是當一些時刻,你的本能反應還是自然而然流露出自己的東西。很多角色我也是在試演他的過程當中也向角色學習,因為角色身上有很多閃光點和優點是我自己很希望做到的,所以在演繹他的時候,其實也希望自己可以朝著那個方向越來越近。

南都娛樂:您學的是導演系,未來會嘗試指導影視劇?

張魯一:作為我學導演系,我也希望有機會能嘗試著做影視導演,但是問題(是)現在沒有人找我,我也萬分期待。

相關焦點

  • 走出「舒適區」(大地漫筆)
    人們告別風雨無虞的「溫室」,裹緊衣服走出去迎接晝夜溫差的挑戰。大家心裡都明白:不從最安全穩妥的地方走出去,就會錯過最有生命力的風景。近來流行的「舒適區」概念,說的也是這個道理:某些心理狀態、行為習慣或者生活模式,會讓人置身其中感到舒適,就像冬天的暖氣房和早起的被窩,讓人不舍離去。
  • 走出舒適區,遇見更好的自己
    誠如此,人一旦進入了自己的舒適區,就不願意走出來,也就很難走出來,因為他已經熟悉並適應了這樣的環境。可是,人要成長、要突破,就必須面對不同的生存環境,接受各種各樣的歷練。永遠待在舒適區,怎麼會成長呢?其實,所謂的舒適區,也不過是表面上的舒適,就像溫水煮青蛙一樣,看似愜意、溫馨,但等待的結局卻是死亡。
  • 心理舒適區並不舒適,只需4步即可走出舒適區
    美國作家尼爾·唐納·沃許說過:「真正的人生始於你走出舒適區。」最近幾年溫水煮青蛙的故事耳熟能詳。青蛙正是因為不肯離開舒適區,所以到了最後想要逃離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待在舒適區之所以會給我們帶來很大危害,是因為讓我們無法獲得警惕。長久的安逸會讓我們失去鬥志。
  • 教你幾招 走出閱讀舒適區
    「舒適區」我們都知道,青蛙在溫水裡遊泳是舒適的,但卻失去了危險意識。讀書也有舒適區,雖然沒有什麼大的風險但想要有更大的提升卻很難。我們怎樣走出讀書舒適區呢?一、由淺入深大量閱讀想要走出閱讀區舒適區,就不能「淺嘗輒止」,比如只看雞湯文、熱銷書、網文等等,想要在閱讀上有提升,選書的層次就不能停滯不前。就拿小說類的書籍來說,我們可以從看網文小說再看名作家作品再看經典名著,由淺入深閱讀能力會不斷提升。
  • 為什麼,要求我有上進心。憑什麼,要我走出舒適區
    總有人在跟你說,你還年輕,要有上進心,要走出舒適區。現在的媒體總在販賣一種焦慮的情緒,覺得年輕人就應該走出舒適區,不是每天加班996就是沒有上進心。應該被批判,被釘在恥辱柱上。各種平臺的博主對男生的要求也越發嚴苛,沒有錢的人似乎不能稱之為人,給自己粉絲洗腦,不停的販賣著這種價值觀。
  • 到底要不要走出舒適區,真的如過來人所說年輕人必須走出舒適區嗎
    到底要不要走出舒適區,真的如過來人所說年輕人必須走出舒適區嗎?在我這個年齡的很多人都聽過一些成功人士的啟示,「你還這麼年輕,一定要走出舒適區」乍一聽,我去真的太有到道理了,我還這麼年輕,應該懷揣蒙星,努力拼一把。
  • 出圈,走出自己的舒適區
    晚上,看了秋葉大叔的直播課,個人品牌第一課,機會篇,受益匪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出圈,走出自己的舒適區。看了秋葉大叔惟妙惟肖的演講,分別都多角度分析了幾個超級ip的發家,同時又分享了自己的個人ip打造歷程,從小白到高手再到牛人。
  • 走出舒適區,才能有所成就嗎?一直以來錯誤地理解了舒適區
    近幾年接觸到的凡是關於舒適區的文章和言論,都是統一論調,鼓勵走出舒適區,拓延舒適區,我竟然不假思索地深信不疑,並為自己不能做到走出舒適區而時而感到自責。責怪自己像大多數人一樣平庸無異,做不到突破自我。何其有幸,我還是能夠讀得進書的人,尤其是這半年,閱讀了不下50本厚厚薄薄的各類書籍,使得我有機會得到進益。前兩天讀到了一篇文章,竟令我恍然大悟,舒適區這事兒,也應該用批判性思維來看待。之前,為了走出舒適區,我做了一些傻傻的努力,比如嘗試不擅長的工作崗位,學習一些對於我來說很難的技能,最終都以羞恥的失敗告結。
  • 想要孩子成長最好方法,不是「走出」舒適區,而是「擴大」舒適區
    相信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為同齡人中的佼佼者,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也是每個家長對孩子最迫切也是最平凡的願望,所以很多家長也會帶著孩子去參加各種各樣的補習班,希望孩子能夠得到充分的發展。我的一個閨蜜朋友就是其中的一個典型代表。
  • 敢於走出人生的舒適區
    不要害怕吃苦,也不要害怕挑戰,人生不可能處處都是康莊大道,我們總會遇到各種困難、阻礙和挫折,此時,退縮、軟弱和安於現狀只會不斷消耗我們本就不夠鮮活的生命力,唯有勇敢地走出自己的舒適區,想方設法跨越生命中的障礙,我們才能像故事中的小河流一樣,從雨水變成河流,又從河流變成汪洋大海。
  • 改變自己從擴大舒適區開始
    每年的開年我都都會給自己許下願望利用下班時間要看書一百本丶學會一門語言,但是下班回家總是控制不住拿起刷抖音丶追劇丶刷微博丶打遊戲……怎麼舒適怎麼來,這麼多年許下來的目標一次沒有完成,我最近看了發展心理學才明白原來我沒走出自己的舒適區。
  • 所謂競爭優勢,就是要「走出自己的舒適區」
    當今世界當中,人類所做的一切給世界帶來的「改變」,都無法比的上「人類進化出現」這一「改變」,無論我們怎麼創新,怎麼去「打破規則」,實際上我們還是一直處於一個「規則世界」當中,不要說某個人個體,即便是人類幾千年的歷史,對於時空來說也不過是一個小小的節點,我們無法真正超越時空,因此,我們必須要一方面打破自己所處環境的
  • 伍樂城:要逼歌手走出舒適區
    原標題:伍樂城:要逼歌手走出舒適區   對於「伍樂城」這個名字,港樂迷絕對不會覺得陌生。
  • 勇於走出「舒適區」
    筆者發現,有的幹部熟悉了工作內容和環境、取得一定成績後,會自覺不自覺沉浸於「得心應手」「已有所成」的舒適狀態,滿足於基本完成任務,不思進取甚至認同了「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的說法,久而久之,就陷入「老辦法不管用,新辦法不會用」的困境。 「舒適」看似好事,但長時間沉浸於舒適區,就會如溫水煮青蛙,當它發現無法忍受的高溫時,想跳卻難以跳出來。
  • 《新世界》孫紅雷再演「大哥」:金海是讓我不舒服的舒適區
    與眼裡透著狠勁兒的劉華強不同,在《新世界》中,孫紅雷飾演的京師監獄獄長金海則更加隱忍、心思縝密、不輕易外露出任何情緒,觀眾可以透過這個角色感受到舊世界中小人物為了自己和家人的生存,身上所背負的重擔。近日,孫紅雷接受了記者採訪,分享《新世界》臺前幕後的創作故事。
  • 心理學:所謂成長,就是遠離我們的舒適區!走出舒適區,走出怯懦
    不比較、不評判 從我們出生的那一刻起,比較就開始了,它貫穿整個學校和工作。 社交媒體會提醒我們其他人的成就,我們可能會覺得自己沒有達到社會對我們的期望。這可能導致我們要麼為自己設定不切實際的目標,要麼在開始之前就放棄。 請提醒自己,每個人的舒適區看起來都不一樣。
  • 敢於走出舒適區,才能找到更高級的舒適
    其實,得到你想要的東西非常非常簡單,但並不容易,你必須要強迫你自己接受不舒服,離開你的舒適圈。9-3 敢於走出舒適區才能找到更高級的舒適當機會來了,沒有人會覺得自己做好了100%的準備。因為生活中的重大機會總是會迫使我們走出自己的舒適區,這就意味著剛開始的時候我們肯定會感覺到不舒服。
  • 《刻意練習》:走出舒適區是成長的必經之路
    就是因為從假期回到工作時,讓我們不適應,也就是打破了我們的舒適區。何為舒適區在解決走出舒適區的痛苦之前,我們要先了解什麼是舒適區。想像一下,你即將面臨一個至少三天的小長假。在這個假期中,你會做些什麼?這個長假中我們的狀態,就是自己的舒適區。再比如說,你在一家公司做著一個死板的工作,只要每天按時到按時走就行了。在這個工作中,你不會感到自己的任務完不成。那麼這個工作,也是舒適區。看到這兒,我們已經明白什麼是舒適區了。舒適區就是一個沒有壓力的、不被監督的狀態。
  • 黨員幹部要走出「舒適區」
    筆者發現,有的幹部熟悉了工作內容和工作環境之後,習慣沉浸於這種「得心應手」的工作狀態下,每天機械性「打卡式」完成工作任務,表現出不思進取、安於現狀、固步自封,「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甚至抱有「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的思想,久而久之,就陷入「老辦法不管用,新辦法不會用」的困境。
  • 有夢想卻遲遲不敢走出舒適區?人生沒有太晚的開始,只有不開始
    聽到這個故事,很多人會佩服摩西奶奶的勇氣,但也為自己羞愧地汗顏。因為很多人,即使比奶奶年輕五十歲,都已經失去了追求夢想的勇氣。在這個人人都喊「斜槓青年」的時代,還是有很多人心裡想去做喜歡的事,卻遲遲不敢行動。有人會說:「我現在都已經成年了,再開始去做喜歡的事太晚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