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氏大理——享國三百年的傀儡政權

2020-12-17 騰訊網

公元902年南詔宰相漢人鄭買嗣聯合和蠻大姓發動宮廷政變,將南詔蒙氏宗親800餘人殘殺在五華樓下,南詔國二百五十四年的統治結束,此後南詔國王位幾經易手,群眾性和部落性的暴亂同時爆發。

在浩蕩的暴亂大軍中,走在最前面的是南詔開國功臣段儉魏的後人、白蠻大姓、通海節度使段思平。 他從南詔東部起兵後,與滇東37部貴族武裝和白蠻大姓高氏、董氏在石城(今雲南曲靖)會盟,被各路諸侯推舉為盟主。後晉天福二年(937),這位盟主率軍到達洱海,攻破大義寧國都城龍尾城(今雲南大理下關),驅逐了國王楊幹真,結束了中南地區長達三十五年的動亂。 順理成章,段思平宣布建立了大理(取「大治大理,富國興邦」之意)國,定都於羊苴咩(今雲南大理),設置了8府、4郡、37部。 早在起兵時,段思平就喊出了「減爾歲糧豐,寬爾徭役三年」、「赦免國中有罪無子孫者」、「免東方37部蠻徭役」等口號,因而贏得了萬民的擁戴。

當了皇帝的段思平並未食言,他減免了繁重的徭役,調「理」了政策法令和部落關係,開始向「天下大理」的目標邁進。 後晉開運元年(944),段思平在巡視途中病逝,一個豪雄就這樣完結了一個花開花落的不凡人生,他那剛剛有點眉目的「大理之花」也隨之零落。 兒子段思英段氏取名類似於日本古代,沒有輩分,不避先諱。繼位。他在位僅僅一年,就因荒淫昏庸被叔叔段思良代替。

儘管相國董氏在思良篡位事件中居功至偉,但隨著佛教的興盛,信奉密教的董氏漸漸衰落下去,而曾經短暫建立大天興國的和蠻大姓趙氏也已日落西山,國中只有白蠻大姓高氏未受衝擊。 段思良之後,大位在其子孫中傳了七代(思聰、素順、素英、素廉、素隆、素真、素興),將近百年。後來年幼無能的段素興引起國人不滿,而段思平的玄孫段思廉卻人望很高,於是布燮(相當於宰相)高氏廢素興而立思廉。 因為擁立之功,高氏開始凌駕於各個白蠻大姓之上。段思廉在位三十一年後出家,兒子段連義繼位,政務全權委託高智升處理,大理國出現了「段與高,共天下」的局面。

宋神宗元豐三年(1080),白蠻大姓楊義貞殺死段連義,自立為廣安皇帝。危難時刻,高智升和兒子高升泰挺身而出。幾經周折,高氏舉兵討平了叛亂的楊氏。 為了酬勞高氏集團的勤王之功,國王先是封高氏為善闌(昆明)侯,後來則讓高氏留住皇城,成為又一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 從此,一切都是高氏說了算。 死去的段連義無子,因此高氏擁立其侄子段壽輝為國王。大概是煩透了做傀儡皇帝的日子,上明帝段壽輝僅僅當了一年國王就到天龍寺出家當了和尚。之後,高智升立段思廉的孫子段正明為帝。段正明生性懦弱,是個完完全全的傀儡皇帝,並不像《天龍八部》裡描寫的那般明智練達,實權一直掌握在高智升和兒子高升泰手中。高升泰掌權久了,想過過皇帝癮,便於宋哲宗紹聖元年(1094)以「天變不祥」和段正明「為君不振」為名,逼迫段正明出家為僧並禪位給他,精心導演了一幕篡廢大戲,將國號改為大中國。

大理並非中原,改朝換代不是只有當權者說了算,當時大理世族領主們勢力很大,幾乎與官府平起平坐。現在高升泰稱帝獨大,打破了部族間的平衡,因此處境非常孤立,還落得一身罵名,在位僅兩年便鬱郁而死。臨終,高升泰命令兒子高泰明將王位還給段氏,並叮囑後人千萬不要仿效他。 高泰明遵照父親的遺言,讓段正明的弟弟段正淳繼位大理國王,史稱「後理國」,高泰明被封為中國公。 後理國,其實國號還是大理,只不過史學家如此區分而已。雖然國王是段氏,但相國卻由高氏世襲,朝廷被高氏玩弄於股掌之中。發展到後來,外國來使先見相國,後見段王。國家設置的八個地方分支機構,也全部由高氏子孫世代把守。

在後理國,高氏的地位如同幕府之天皇、鎌倉之將軍、戰國之足利公方,段氏不過是徒有虛名的擺設罷了。這種名不正、言不順的局面一直延續到元朝滅亡大理的那一天,而國人在此期間始終稱高氏為「高國主」。 段氏不是一點想法也沒有的。文安帝段正淳登基後,力圖通過改革振興王室,在國內赦免了國民差役,在外交上重建了與宋朝的友好關係。可惜文安帝在位十一年後,彗星西落,瘟疫流行,種種不祥之兆接踵而來,最根本的是他鬥不過手握兵權的高氏一族。文安帝回天無術,最後不得不走上「禪位為僧」的傳統老路,讓位給兒子段和譽(段正嚴)。

這位大理國第十六代皇帝,從北宋徽宗年間接班,直至南宋高宗紹興十七年(1147)禪位為僧,在位長達三十九年,是後理國皇帝中在位時間最長的一個。在漫長的歲月裡,他甘心擔當傀儡,幾乎毫無作為,唯一值得一提的是他曾經派使者到宋朝汴京朝貢,被宋徽宗封為雲南節度使、上柱國、大理國王。此後,後理國又傳了六世,始終也未改變段氏掛名君主、高氏掌握實權的尷尬局面。 長期的氣血不調必然引起身體惡化,宋朝末年的大理國已被高氏折騰得滿目瘡痍、奄奄一息。

到了後來,高氏集團為了爭奪布燮發生內訌,東方37部趁機擁兵自重,大理國出現了「酋領星碎,相為雄長,幹戈日尋,民墜塗炭」的慘狀。這種持續的混亂局面為忽必烈滅亡大理國鋪平了道路。 元憲宗蒙哥三年(1253),蒙古大軍兵分3路挺進大理,除一路被宋軍所阻外,其餘兩路順利進入雲南。忽必烈親率中路軍經青藏高原南下,縱馬越過空氣稀薄的雪山,以革囊渡過湍急的金沙江,於第二年年底發動了對大理國都太和城的總攻。大理國的實際統治者--布燮高泰祥進行了死命抵抗,在讓蒙古人付出了血的代價後兵敗被俘。高泰祥在五華樓前被斬首示眾,死前仍高喊對不起他所服務的段氏。

就在高泰祥為國家揮灑熱血的時候,最應該站在城頭的段興智卻選擇了逃跑(如此看來,他們被世代架空絲毫不冤),逃跑的方向是東部靠近宋朝的善闡。蒙古人當然不允許作為大理標誌的傀儡國王苟延殘喘,第二年春天就發兵擒獲了他。至此,大理國5城、8府、4郡、37部悉數歸降,前後傳22王,立國三百一十七年的大理淡出史冊。 蒙古在雲南建立了行省,做了俘虜的段興智被意外地任命為世襲總管,還被蒙哥汗賜予了「摩訶羅嵯」(梵文,意為大王)的榮譽稱號。不過,段氏的所有頭銜不過是一個口頭上的名譽而已,實際權力有多少、應當管多少事,他們自然心知肚明。

儘管是一種名譽職位,但畢竟是一種形式上的承認。大理段氏繼續世代擔任元朝的大理總管達一百三十年之久,直到元朝滅亡後,仍然效忠已經逃到草原上的元朝,以武力抗拒明朝的統一。明太祖洪武十四年(1381),朱元璋派傅友德、藍玉、沐英3員大將領兵徵討雲南,元將達裡麻戰敗被擒。第二年,明軍進逼大理,末代總管段世請求依照唐宋慣例降服明朝並求封(又一個軟骨頭),傅友德因為明朝採取了「改土歸流」政策而斷然拒絕了他的要求,進而攻克羊苴咩城,使段氏第十一代總管淪為階下囚。

此後,段氏已無尺寸之土,但皇皇華夏,六合一家,處處又都是段氏子孫的安身之所(連臺灣都有大理段氏後裔)。然而他們中的多數人還是留居雲南,以不離故土的方式緬懷著先輩的輝煌與榮耀。

相關焦點

  • 大理段氏
    中文名稱:大理所屬洲:亞洲首都:雲南主要城市:大理政治體制:君主制國家領袖:段思平主要民族:白族主要宗教:佛教分享百科名片:簡介段思平段氏出自春秋初期的鄭國,距今已有2700傳入雲南以後,段姓就發展起來了,後來發展到段思平在通海當上了通海節度使,公元937年段思平聯合滇東三十七部推翻了大義寧國楊幹貞的統治,建立大理國。段思平,就變成了大理國的開國皇帝。一直到1254年忽必烈攻下大理國都羊苴咩城、東都鄯闡城,俘獲末代皇帝段興智結束,有318年的時間。
  • 趙匡胤志在統一天下,為何不敢攻打大理?只因段氏手握「殺手鐧」
    趙匡胤橫掃天下,為何不敢攻打邊陲小國大理?只因段氏握有殺手鐧 大家好。今天讓我們一起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 每個看過《天龍八部》的人都應該知道大理王國的段譽和段正淳,雖然他們是武俠小說中的人物,不過歷史上真的有這兩人。
  • 大理段氏—雲南大理望族
    大理皇族段氏一族歷史始於公元937年,在《段氏世家》、《南詔野史》載:「段氏,河西四郡之武威郡人,羌族,祖上段儉魏為閣羅鳳將,佐南詔大蒙國,唐天寶中大敗唐兵
  • 大理段氏到底有多厲害,統治大理四百年時間,皇帝都信佛
    我們看電視劇《天龍八部》的時候,能發現裡面有一個很特殊的政權,就是大理國。裡面三大主人公之一的段譽後來就成為了大理國的皇帝。很多人覺得這個國家是虛構的,其實並不是這樣,大理國是真正存在的,而大理段氏正是統治這裡的君主。而且大理段氏比電視上說的厲害多了,統治了大理四百多年。
  • 金庸小說中「大理段氏」是真是假?後代在哪裡?真相揭開,讓人不敢相信
    金庸小說中的大理段氏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並且有見於史書記載。《天龍八部》中的段正明、段正淳、段譽爺三都是歷史上真實人物,《射鵰英雄傳》裡的一燈大師段智興也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
  • 大理段氏世家之《不戀龍袍戀青燈》
    在其他許多王朝,為了爭奪一個王位,父子相殘,兄弟仇殺,甚至臨死之人都不放過,要補上一刀。就如明朝的應文皇帝,皇位已經被奪取,人也到處逃亡,從南京逃到了雲南,但篡位的朱棣還是從來沒放鬆過對他的追殺。而在大理國長達315年的歷史上,從未發生過這種情況。南詔本來也是信仰佛教的國家。
  • 奇葩的大理段氏,為何22位皇帝,就有11位出家為僧
    然而凡事有例外,在中國歷史上,有這麼一個政權很奇葩,22位皇帝中,就有11位出家為僧,其中不乏主動退位出家的。那麼這個奇葩的政權是哪個呢?這些皇帝又為何要出家呢?相信看過金庸小說的人,對於大理段氏都不會陌生了。
  • 金庸小說裡的大理段氏真的存在嗎?段譽的歷史原型是誰?
    金庸先生的著作《天龍八部》裡的大理段氏想必大家印象深刻,尤其是97版著名演員陳浩民所飾演的段譽更是深深印在我們的腦海裡,大理段氏的看家本領有六脈神劍,一陽指等。那麼小說裡的段氏家族真的存在嗎?筆者為您解答一下。
  • 歷史上的大理段氏
    據記載大理段氏的祖先是從甘肅武威遷徙而來,一位名叫段儉魏的因輔助當時(唐中期)雲南統治集團的蒙氏有功,被封為官,從此世代承襲。到第六代的子孫段思平時,大理國內政局動蕩,統治者更換頻繁,國內民眾怨聲載道。
  • 大理段氏究竟是怎樣一個家族?
    不巧鳩摩智來天龍寺找事,時任大理國皇帝的段正明把心一橫,決定剃度出家,先幫天龍寺的老和尚們驅退強敵,再求長老們救侄兒的命。關於皇帝出家,我們中原漢人只聽說過梁武帝入寺捨身,讓臣子們花幾億把他贖出來。要說真做和尚且再也不染指皇位這種驚世駭俗之舉, 大理段氏果斷贏了。1094年,保定帝段正明避位為僧,國人奉鄯闡侯高昇泰為主,段氏中絕。
  • 大理古國和段氏,原來天龍八部裡都不是虛構的
    大理王族大力推行漢地文化,在漢文化的影響下,產生了僰文(方塊白文,已失傳)。方塊白文是用漢字書寫。今昆明古幢公園內的石幢,是大理時石雕的僅存碩果。此外,壁畫和木刻藝術也有極高的藝術價值。佛教在南詔時傳入雲南,至大理時盛行。儒家的教條與佛教的道義幾乎融而為一。
  • 傳國450年的大理國段氏,真是鮮卑人嗎?為何他們一半皇帝出家了
    當中原王朝身陷「三百年魔咒」不能自拔時,大理國一口氣活到了317歲,只比兩宋加起來只少2歲。如果算上段氏去帝號,實際統治大理的時間,段氏「土皇帝」一共在位450年,橫跨五代、北宋、南宋、元朝和明朝。大理國的歷史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從937年—1094年,史稱「前大理」,第二階段從1094年—1254年,史稱「後大理」,第三階段從1255—1387,為段氏世襲總管階段。其中,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之間,有兩年被高氏奪位,改國號為「大中」。第一和第二階段,段氏稱皇帝,第三階段去帝號稱總管。
  • 大理國22位皇帝,9位禪位為僧,2位被逼出家,剩下幾乎為傀儡皇帝
    看過《天龍八部》的,肯定對一個偏居在中國西南方的小國不會陌生,這就是段譽做皇帝的哪個國家,也就是由大理段氏統治的大理國。 或許有人會認為這個大理國是小說中虛構出來的國家,但事實上這個政權在中國歷史上是真實存在的。
  • 國祚三百餘年的大理國段氏江山,為何被高升泰攔腰截斷
    提到大理國,很多人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在歷史上或者以歷史為題材的小說、影視劇中,經常聽到「大理」這一稱謂,就譬如說金庸先生所著的《天龍八部》,就曾用大量的篇幅來介紹大理段氏;在現在的雲南省境內,就有一個行政區劃叫做大理白族自治州,悠久的歷史起源於新石器時代;陌生的是雖然對於「大理」一詞常有耳聞,但與歷代中原王朝相比較,它的知名度要小很多
  • 歷史上的大理段氏王朝,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皇帝出家為僧
    歷史上的大理段氏王朝,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皇帝出家為僧在中國的封建王朝時代,相信想當皇帝,這件事是很多人都想做的事,就連當時的荊州都督的次女武曌[zhào],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武則天,這樣一個婦道人家,也策劃了好多年終於讓自己登上了帝王之外
  • 天龍八部中段延慶是大理國太子,為何設計陷害大理段氏
    政變之前的大理段氏是段延慶的家,是家哪有不愛的道理,可是政變之後呢?哪裡已經是一個不能讓他容身的地方了,段壽輝在天龍寺高僧的幫助下,逐漸廓清寰宇消滅了叛亂,由於找不到延慶太子,國不可一日無君的情況下,保定帝段正明便登上皇帝大位,正所謂一山不容二虎,大理段氏有皇帝存在,就不可能讓段延慶有容身之地,所以生他養他的大理段氏,就成了仇恨之地,成了他一心想要報復的地方,這種悲涼又有幾人知曉。
  • 大理國段氏家族源流考
    所以有些人就明白地說大理國王段氏家族為甘肅省武威郡人。這種觀點在史學界相沿幾百年,並有一定的市場。不得不澄清一下。據我們考證,大理國王段氏家族根本不是武威人,而是大理喜洲白族人。段氏自認為是本地土著居民,是九隆後裔。請看大理段氏自己的家族史料吧!
  • 段氏家族簡介
    唐宋時期,在今雲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一帶,白蠻出身的段思平,建立了大理王朝,其子孫在這裡相繼統治了317年 (737—1053年)。白蠻就是白族,段姓一直是白族的大姓之一。特別是大理王朝被蒙古人忽必烈滅亡之後,有更多的白族人改姓段氏。如今在大理一帶,多為段姓。清人張澍在《姓氏尋源》中說:「雲南蠻段氏,魏末段延沒蠻,代為酋帥。裔孫憑入朝,拜雲南刺史,本出武威。」
  • 段和譽:段正淳的兒子,40年勵精圖治難救大理,93歲殞命終成高僧
    段正淳是個可憐人,作為大理的皇帝,卻不得不讚美妻子高升潔「夫不如妻」。高升潔是權臣高升泰的女兒。高氏一族對大理的建立居功至偉,世代掌握大理兵權。公元1080年,大理實權派的楊義貞,殺了皇帝段廉義。高升泰就是在平定楊義貞的行動中,徹底掌握了大理政權。
  • 蒼山洱海,瑩雪與明月,南詔、大理段氏王朝都城之大理古城
    南詔和大理王國據大理古城為都城數百年。蒼山、洱海、大理古城三處景區均在大理市境內,它們相依相伴,在彩雲之南西部展現自己的獨特魅力。許多人的雲南之旅都是從大理開始,那麼就讓我們從大理的蒼山洱海和大理古城開始,來一場風花雪月的旅行吧。此次旅程預計3天。第一天大理古城。大理古城背靠蒼山,面朝洱海,城內房屋為典型的白族建築風格,呈棋盤形式分布,排列整齊、規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