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說中的大理段氏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並且有見於史書記載。《天龍八部》中的段正明、段正淳、段譽爺三都是歷史上真實人物,《射鵰英雄傳》裡的一燈大師段智興也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
大理段氏起源
大理段氏基本可以算作是白族人,其實在最早的時期,也就是段氏祖先是漢人,大理段氏起源於漢代,段氏祖先是西漢時期的武威太守段貞,自段貞之後段氏一直是世居武威郡,以郡望來說大理段氏屬於武威段氏。
後來歷經時代變遷,段氏後人遷居雲南與當地的白族人通婚,所以由漢族變成了白族,大理段氏的先祖是五代十國時期南詔國的通海節度使段思平,後來段思平與滇東三十七部落聯合建國,推翻了大義寧國,創建了大理國。
大理國的基本制度都是承襲於當年的南詔國,而且大理段氏的姓名也非常有意思,是父子聯名的方法,就比如歷史上段正淳是段譽的父親,其實歷史上段譽真正的名字叫做段正嚴,和父親段正淳名字非常相像,這就叫父子聯名。
段氏帝國
大理段氏自段思平建國以後,其實段氏一直都是有名無實的皇帝,因為段思平在建國時依靠了滇東三十七部落幫助,而這其中出力最大和實力最強的主要是董氏和高氏兩大部落。
因此段思平建國至其弟段思良之時,段氏兄弟主要依靠董氏家族,而董氏家族最初實力深厚,所以董氏家族的人基本世代為宰相,後來董氏家族衰敗,至段思良之子段思聰之後高氏家族趁勢崛起取而代之。
從段思聰以後,高氏家族世代為宰相,一直操控大理國直至忽必烈滅亡大理。
《天龍八部》小說中的鄯闡侯高升泰也是歷史上真實人物,小說中他是忠心耿耿的賢臣,其實歷史上他就是段正明時代的權臣高氏家族首領,他為大理國宰相,後來高升泰更是廢段正明為僧,自立為大中國皇帝。
高升泰臨死前叮囑兒子高泰明還位於段氏後人,於是高升泰死後,高泰明擁立段正明之弟段正淳為皇帝,依舊國號大理國,段正淳即位後由於中間出現過高升泰篡位的插曲,所以段正淳之後的大理國史稱後大理國。
段正淳之子段正嚴也就是小說中的段譽是大理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且壽命也是最長的國君,段正嚴在歷史上比較有作為,他本有望趁高氏家族衰敗之時收回皇權,壓制高氏,但是可惜的是高氏再度崛起,晚年的段正嚴在高氏操控之下當皇帝當的索然無味,所以避位為僧,段正嚴一直活到93歲才去世。
所以說大理國的皇族段氏自段思聰之後一直是有名無實的皇帝,雖然名為皇帝,卻處處要聽命於高氏家族,因此大理國歷代皇帝大多出家為僧,就因為當傀儡皇帝沒有太大意思。
大理國可以說段氏是有國無權,高氏是有權無國,這種現象一直持續到忽必烈滅亡大理國。
忽必烈南下攻大理國,生擒大理國末代皇帝段興智和末代宰相高泰祥,因為段興智常年做傀儡皇帝,所以他被擒以後第一時間投降了元朝,反而末代宰相高泰祥一幅寧死不降誓與國家共存亡的態度,忽必烈於是斬殺高泰祥,收降了段興智,其實忽必烈哪知道大理國宰相才是真正的皇帝。
忽必烈反而認為高泰祥忠肝義膽,斬殺高泰祥後,反而厚待其家族,讓其家族世代為統矢邏(現今姚安縣地區一帶)土司。
而段興智投降後被元朝皇帝封為世襲大理地區總管,這一下高氏家族反而要受段氏家族管制,如果不服,蒙古人就幫段氏打高氏,這回段氏家族屬於是農奴翻身把歌唱了,之前段氏都是高氏傀儡,這回段氏掌握實權,從這以後大理段氏家族世襲為大理總管,再也沒有人願意出家為僧了。
大理段氏的結局
由於忽必烈屬於幫段氏家族翻了身,大理段氏成為世襲大理總管以後,一直是對元朝忠心耿耿,盡心竭力。
元朝被南方起義軍打垮之時,段氏也是對蒙古人不離不棄,元朝被紅巾軍打敗後,北元的殘餘勢力梁王把匝剌瓦爾密敗逃雲南,正是依靠了大理總管段功的支持,擊退了紅巾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