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召南·摽有梅_朗讀、注音、翻譯及賞析

2021-01-17 95國學
詩經·摽有梅

詩經·國風·召南·摽有梅原文

摽[1]有[2]梅,其實七[3]兮。

求我庶[4]士[5],迨[6]其吉[7]兮。

摽有梅,其實三兮。

求我庶士,迨其今[8]兮。

摽有梅,頃筐[9]塈[10]之。

求我庶士,迨其謂[11]之。

摽有梅注釋及注音

[1]摽〔biào〕:落下,一說擲拋。

[2]有:語氣助詞,無實義。

[3]七:一說非實數,古人以七到十表示多,三以下表示少。

[4]庶:眾多。

[5]士:未婚男子。

[6]迨〔dài〕:及,趁。

[7]吉:吉日,一說婚嫁適齡。

[8]今:現在。

[9]頃筐:斜口的竹筐。

[10]塈〔jì〕:取。

[11]謂:開口說話,一說聚會,一說歸、嫁。

摽有梅翻譯

成熟的梅子落下來,留在樹上的還有七成。

追求我的眾位男子,要趁著良辰吉日。

成熟的梅子落下來,留在樹上的只有三成。

追求我的眾位男子,就趁著此時此刻。

成熟的梅子落下來,用斜口竹筐來裝取。

追求我的眾位男子,就趁著現在開口吧!

摽有梅賞析

《摽有梅》是一首以女子口吻表達儘早成婚之願的詩作,這種情感大膽又殷切,真摯而動人。正如《毛詩序》所云:「召南之國,被文王之化,男女得以及時也」,「男女及時」也就是當今所謂的適齡婚嫁,此四字基本點明了此詩的主旨和風俗背景。《周禮·媒氏》中說:「仲春之月,令會男女,於是時也,奔者不禁」,展現的就是上古先民這一質樸的婚嫁風俗。

本詩共有三章,各章均以「梅子落地」的意象起興。第一章中梅子落地,留在樹上的尚有七分,暗示女子正值青春妙齡,韶華方好;第二章中樹上梅子轉眼只剩三分,暗示女子芳華即逝,唯恐遲暮;第三章中成熟的梅子紛紛落地,要用竹筐去盛,暗示女子擇偶成家、尋覓歸宿的終極意願。隨著不斷增多的「落梅」而來的,是女主人公對「求我庶士」層層遞進的呼喚。從「迨其吉」到「迨其今」,再到「迨其謂」,急切的心理層層渲染,終於到達淋漓盡致之境。清代龔橙《詩本義》中評論此詩說:「《摽有梅》,急婿也」,一個「急」字,可謂抓住全篇基調。

家庭是社會最基本的組成單位,因此男女婚姻關乎社會穩定和國家大局,我國古代對此尤為重視,「男女及時」作為國家政策之一被長期推行。這首女子期盼婚姻的詩作,讀來頗有唐代《金縷曲》「花枝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的意味,然而其質樸清新的風格又絲毫沒有違背「思無邪」的原則,使人在掩卷之餘,仿佛能感受到女子那真誠殷切的內心獨白。

相關焦點

  • 詩經·召南·羔羊_朗讀、注音、翻譯及賞析
    詩經·羔羊詩經·國風·召南·羔羊原文羔羊之皮,素絲[1]五紽[2]。羔羊朗讀羔羊注釋及注音[1]素絲:本色的絲,白絲。[2]五紽〔tuó〕:形容縫製細密。五,交午,縱橫交錯之意。紽,古代量詞,五絲為一紽。[3]退食:退朝而食於家,一說減食。
  • 《詩經·摽有梅》賞析
    摽有梅(《詩經·國風·召南·摽有梅》)朝代:先秦作者:佚名原文:摽有梅,其實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實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毛詩序》曰:「《摽有梅》,男女及時也。召南之國,被文王之化,男女得以及時也。」「男女及時」四字,已申明詩旨;後數語乃經師附會,應當略去。《周禮·媒氏》曰:「仲春之月,令會男女。於是時也,奔者不禁。若無故而不用令者,罰之。司男女之無夫家者而會之。」明白了先民的這一婚戀習俗,對這首情急大膽的求愛詩,就不難理解了。陳奐則對此篇巧妙的興比之意作了簡明的闡釋:「梅由盛而衰,猶男女之年齒也。
  • 詩經·召南·何彼襛矣_朗讀、注音、翻譯及賞析
    詩經·何彼襛矣詩經·國風·召南·何彼襛矣原文何彼襛[1]矣,唐棣[2]之華。何彼襛矣朗讀何彼襛矣注釋及注音[1]襛〔nóng〕:花木繁盛貌。[2]唐棣〔dì〕:又作棠棣、常棣,薔薇科落葉小喬木,栽培供觀賞。一說為鬱李,薔薇科櫻屬灌木,花朵桃紅色,繁密如雲。
  • 詩經·召南·野有死麇_朗讀、注音、翻譯及賞析
    詩經·野有死麇詩經·國風·召南·野有死麇原文野有死麇[1],白茅[2]包之。野有死麇朗讀野有死麇注釋及注音[1]麇〔jūn〕:獐,小型鹿科動物之一,比鹿小,無角,尾短。[2]白茅:多年生草本,花穗上密生白色柔毛,古代常用以包裹祭品及分封諸侯。[3]懷春:比喻少女思念婚嫁。
  • 【詩經之美】《國風·召南·摽有梅》
    【詩詞解讀】《國風·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實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實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頃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謂之!《國風·召南·摽有梅》是《詩經·召南》的一篇,為先秦時代華夏族民歌。全詩三章,每章四句。這是一位待嫁女子的詩。詩分三章,每章一層緊逼一層,與詩中人物心理活動的變化相適應。
  • 《詩經》第二十篇《摽有梅》
    [詩經·國風·召南]摽有梅,其實七兮。  在中國最古老的詩歌選集《詩經》裡,對愛情的描寫更是不勝枚舉,除了「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之外,《詩經〃召南》裡有一篇《摽有梅》:      摽有梅,其實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實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頃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謂之!
  • 秦·詩經摽有梅原文、注釋
    秦·詩經摽有梅原文、注釋【原文】摽[1]有梅,其實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 詩經 | 摽有梅,其實七兮
    :《召南·摽有梅》《國風·召南·摽有梅》先秦:佚名摽有梅,其實七兮。摽有梅,其實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頃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謂之。【注釋】1、摽(biào):一說墜落,一說擲、拋。有:語助詞。
  • 詩經·邶風·式微_朗讀、注音、翻譯及賞析
    詩經·式微詩經·國風·邶風·式微原文式微[1]式微,胡[2]不歸?式微朗讀式微注釋及注音[1]式微:式,語氣助詞,無實義。微,日光衰微,指黃昏或天黑。[2]胡:疑問詞,為何。[3]微:非,不是。式微賞析《式微》一詩的主題,《毛詩序》認為是「黎侯寓於衛,其臣勸以歸也」,劉向《列女傳》則認為是衛侯之女嫁黎國莊公,卻不為其所納,有人勸以歸,她不肯接受,作此詩以明志。所說之事雖然不同,但都認為這是一首「勸歸」之詩。
  • 詩經牆有茨 朗讀、注音、翻譯及賞析
    詩經·鄘風·牆有茨詩經·國風·鄘風·牆有茨原文牆有茨[1],不可掃也。牆有茨,不可襄[5]也。中冓之言,不可詳[6]也。所可詳也,言之長也。牆有茨,不可束[7]也。中冓之言,不可讀[8]也。所可讀也,言之辱也。
  • 詩經柏舟 朗讀、注音、翻譯及賞析
    詩經·鄘風·柏舟詩經·國風·鄘風·柏舟原文泛彼柏舟,在彼中河[1]。詩經·柏舟朗讀詩經·柏舟注釋及注音[1]中河:河水中央。[2]髧〔dàn〕:頭髮下垂狀。[3]髦〔máo〕:指男子行冠禮前,頭髮齊眉,分向兩邊。
  • 詩經·周南·芣苢_朗讀、注音、翻譯及賞析
    詩經·芣苢詩經·國風·周南·芣苢原文採採[1]芣苢[2],薄言[3]採之。芣苢朗讀芣苢注釋及注音[1]採採:採而又採。[2]芣苢〔fú yǐ〕:即車前草,多年生草本,嫩葉可食,全草和種子可入藥。[3]薄言:補充音節的語助詞,無實義。另說急急忙忙、將欲等。
  • 詩經.摽有梅
    【賞析】   《摽有梅》是《召南》中具有代表性的詩,比恢弘壯麗的《周南》靈活有餘,不時有口語點綴,似我們日常的對話,更加體現出當時的民風。梅子落地紛紛,樹上還留七成。有心求我的小夥子,請不要耽誤良辰。梅子落地紛紛,枝頭只剩三成。有心求我的小夥子,到今兒切莫再等。梅子落地紛紛,收拾要用簸箕。有心求我的小夥子,快開口莫再遲疑。
  • 詩經幹旄_朗讀_注音_翻譯及賞析
    詩經·鄘風·幹旄詩經·國風·鄘風·幹旄原文孑孑[1]幹旄[2],在浚[3]之郊。詩經幹旄朗讀詩經幹旄注音及注釋[1]孑孑〔jié jié〕:獨立突出貌。[2]幹旄〔gān máo〕:一種以旄牛尾飾旗竿作為儀仗的旌旗。幹,猶竿、杆,後同。[3]浚〔jùn〕:春秋時衛國邑名。
  • 詩經二子乘舟 注音、朗讀、翻譯及賞析
    詩經·邶風二子乘舟詩經·國風·邶風·二子乘舟原文二子[1]乘舟,泛泛[2]其景[3]。願言[4]思子,中心養養[5]。二子乘舟,泛泛其逝[6]。詩經·二子乘舟朗讀詩經·二子乘舟注釋及注音[1]二子:二個人,一說指衛宣公之子公子伋和公子壽。[2]泛泛:漂浮貌。[3]景:通「憬」,遠行貌。[4]願言:思念殷切貌。[5]養養〔yàng yàng〕:憂愁不安貌。養,通「恙」。[6]逝:去,往。
  • 詩經靜女_朗讀、注音、翻譯及賞析
    詩經·邶風·靜女詩經·國風·邶風·靜女原文靜女[1]其姝[2],俟[3]我於城隅[4]。詩經·靜女朗讀詩經·靜女注釋及注音[1]靜女:貞靜嫻雅之女。[2]姝〔shū〕:美好。[3]俟〔sì〕:等待。[4]城隅:城角,多指城角偏僻空曠處。
  • 詩經·邶風·旄丘_朗讀、注音、翻譯及賞析
    詩經·旄丘詩經·國風·邶風·旄丘原文旄丘[1]之葛[2]兮,何誕[3]之節[4]兮?必有與[6]也。何其久也?必有以[7]也。狐裘蒙戎[8],匪[9]車不東[10]。叔兮伯兮,靡[11]所與同。瑣兮尾兮[12],流離之子。叔兮伯兮,褎[13]如充耳[14]。
  • 詩經·邶風·日月_朗讀、注音、翻譯及賞析
    詩經·日月詩經·國風·邶風·日月原文日居月諸[1],照臨下土[2]。乃[3]如之人兮,逝[4]不古處[5]。胡[6]能有定[7],寧[8]不我顧[9]?胡能有定,寧不我報[12]?日居月諸,出自東方。乃如之人兮,德音[13]無良[14]。胡能有定,俾也可忘。日居月諸,東方自出。父兮母兮,畜[15]我不卒[16]。胡能有定,報我不述[17]。日月朗讀日月注釋及注音[1]諸:與前「居」同為語尾助詞,無實義。
  • 詩經·邶風·匏有苦葉_朗讀、注音、翻譯及賞析
    詩經·匏有苦葉詩經·國風·邶風·匏有苦葉原文匏[1]有苦[2]葉,濟[3]有深涉[4]。匏有苦葉朗讀匏有苦葉注釋及注音[1]匏〔páo〕: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實比葫蘆大,對半剖開可做水瓢。[2]苦:味苦,一說同「枯」,指匏瓜葉枯成熟。[3]濟:濟水,發源於今河南,經山東匯入渤海。
  • 詩經·周南·麟之趾_朗讀、注音、翻譯及賞析
    詩經·國風·周南·麟之趾原文麟[1]之趾[2],振振[3]公子[4],於嗟[5]麟兮。麟之定[6],振振公姓[7],於嗟麟兮。麟之角,振振公族,於嗟麟兮。麟之趾朗讀麟之趾注釋及注音[1]麟:麒麟,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瑞獸,像鹿,全身有鱗甲,有尾,古代以其象徵祥瑞或傑出之人。[2]趾:足,蹄。[3]振振〔zhēn zhēn〕:仁厚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