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標題:北京11條地鐵跑進2分鐘 2號線、10號線將適時調圖
從今天(4月15日)開始,北京又有兩條地鐵線路在早晚高峰採取超常超強列車運行方式,其中1號線最小運行間隔縮至1分45秒,7號線最小運行間隔縮至3分鐘。至此,北京累計已有11條地鐵跑進2分鐘的最小運行間隔。下一步,2號線、10號線這兩條環線也將適時採取超常超強措施,緩解客流壓力。
從今天(4月15日)開始,1號線採取超常超強列車運行方式,最小運行間隔縮至1分45秒。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早高峰部分列車在復興門站原地折返
今天早上8點16分,一列從蘋果園站方向駛來的地鐵停靠在了復興門站,這列地鐵將在此「原地掉頭」,折返駛回蘋果園方向,「這是區間車,大家儘快下車,如果還需要乘坐請等候下一趟列車。」列車停靠後,地鐵工作人員在車廂內來回巡視,不斷提醒著乘客。
記者了解到,為進一步做好疫情防控期間地鐵運營保障工作,降低列車擁擠度,北京地鐵公司通過多交路套跑、區間車、大站快車等多種方式,為多條線路制定出了「超常超強圖」。自3月24日起,已在昌平線、八通線、5號線、6號線、13號線、15號線、8號線、9號線、亦莊線、房山線10條線路實施。北京地鐵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實施新版運行圖後,擁擠度緩解的效果良好,乘客乘車舒適感明顯提升。在此基礎上,地鐵公司制定了第四批2條線路1號線、7號線的超常超強運行方案,自2020年4月15日(周三)起開始實施。
「以往1號線早高峰客流最大斷面出現在公主墳到軍事博物館、四惠東到大望路兩段。」 北京地鐵公司運營服務管理部高級工程師豆飛告訴記者,綜合了以往的客流情況,從今天起,1號線啟用公主墳、復興門和東單三條庫線,早高峰期間「區間車」將進入庫線,待晚高峰時開出空車,降低沿線客流量。目前,1號線上線列車數量從59組增加到62組,已達到最大上線數量。
而具體到單個車站,運營組織也都會有新變化。「復興門站換乘客流大,東西方向乘客都多,疫情期間的日均進出站客流量也能超過一萬人次。為此,現在每天自西向東會有三趟1號線列車在復興門折返,分別是8點16分,8點半,10點13分,這主要是為了縮短1號線西段的列車發車間隔,緩解客流壓力。」復興門站區副站區長繆菲表示,需要折返的列車進站後,復興門站的工作人員就需要執行清車作業,乘客則需要在站臺等候下一趟列車,為此車站在站臺專門安排了工作人員,提醒乘客不要上車。
早上8點16分,一列一號線地鐵列車在復興門站折返,工作人員進行「清車」作業。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7號線晚高峰最大運力增加超三成
實行新版運行圖後,1號線最小運行間隔縮至1分45秒。採取從車輛段加車、從庫線加車、開行區間車等組合措施,加密車次,提高運力,工作日早高峰列車最小運行間隔由2分鐘縮短至1分45秒,最大運力增加14.3%。工作日晚高峰列車最小間隔不變,仍為2分鐘。
7號線最小運行間隔縮至3分鐘。採取大中小交路套跑運行方式,大交路為全程運行列車,中交路運行區段為北京西站至雙合站,小交路運行區段為北京西站至化工站,工作日早高峰列車最小運行間隔由3分30秒縮短至3分鐘,最大運力增加16.7%。工作日晚高峰列車最小運行由4分鐘縮短至3分鐘,最大運力增加33.3%。
具體來看,工作日早高峰期間,1號線增加蘋果園站往返復興門站、四惠東站往返公主墳站、四惠東站往返東單站三種「區間車」。晚高峰期間,公主墳站、西單站和東單站都增加開往四惠東站方向的始發空車,基本覆蓋了客流密度較高的區間。7號線則在工作日早晚高峰增加兩種「區間車」,分別以雙合站和化工站為起點,往返北京西站。
7號線菜市口站內設計製作了「定製化」的時刻表,車輛到站時刻信息一目了然。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北京已有11條地鐵線路跑進2分鐘間隔
從首次在昌平線、八通線實行「超常超強運行圖」開始,北京地鐵公司已經對12條線路採取了超常超強措施,其中,10條線路跑進2分鐘間隔,分別是1號線、2號線、5號線、6號線、8號線(北段)、9號線、10號線、13號線、昌平線、八通線。其中,1號線、5號線、9號線3條線路最小運行間隔達到1分45秒。再加上此前已經跑進2分鐘最小運行間隔的京港地鐵4號線,至此,北京已有11條地鐵線路跑進2分鐘間隔。
據北京地鐵公司運營服務管理部高級工程師豆飛介紹,下一步北京地鐵將密切關注客流變化,也會有更多的地鐵線路加入「超常超強運行圖」的行列中,其中2號線、10號線兩條環形線路也適時採取超常超強措施,最大程度降低列車滿載率,提升乘客出行體驗。「目前10號線最小間隔已經達到2分鐘,綜合設備和線路壓力,未來將計劃在客流壓力較大的東段加車,爭取達到最小間隔1分50秒。」豆飛說。
從今天(4月15日)開始,北京又有兩條地鐵線路在早晚高峰採取超常超強列車運行方式,其中1號線最小運行間隔縮至1分45秒,7號線最小運行間隔縮至3分鐘。至此,北京累計已有11條地鐵跑進2分鐘的最小運行間隔。下一步,2號線、10號線這兩條環線也將適時採取超常超強措施,緩解客流壓力。
從今天(4月15日)開始,1號線採取超常超強列車運行方式,最小運行間隔縮至1分45秒。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早高峰部分列車在復興門站原地折返
今天早上8點16分,一列從蘋果園站方向駛來的地鐵停靠在了復興門站,這列地鐵將在此「原地掉頭」,折返駛回蘋果園方向,「這是區間車,大家儘快下車,如果還需要乘坐請等候下一趟列車。」列車停靠後,地鐵工作人員在車廂內來回巡視,不斷提醒著乘客。
記者了解到,為進一步做好疫情防控期間地鐵運營保障工作,降低列車擁擠度,北京地鐵公司通過多交路套跑、區間車、大站快車等多種方式,為多條線路制定出了「超常超強圖」。自3月24日起,已在昌平線、八通線、5號線、6號線、13號線、15號線、8號線、9號線、亦莊線、房山線10條線路實施。北京地鐵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實施新版運行圖後,擁擠度緩解的效果良好,乘客乘車舒適感明顯提升。在此基礎上,地鐵公司制定了第四批2條線路1號線、7號線的超常超強運行方案,自2020年4月15日(周三)起開始實施。
「以往1號線早高峰客流最大斷面出現在公主墳到軍事博物館、四惠東到大望路兩段。」 北京地鐵公司運營服務管理部高級工程師豆飛告訴記者,綜合了以往的客流情況,從今天起,1號線啟用公主墳、復興門和東單三條庫線,早高峰期間「區間車」將進入庫線,待晚高峰時開出空車,降低沿線客流量。目前,1號線上線列車數量從59組增加到62組,已達到最大上線數量。
而具體到單個車站,運營組織也都會有新變化。「復興門站換乘客流大,東西方向乘客都多,疫情期間的日均進出站客流量也能超過一萬人次。為此,現在每天自西向東會有三趟1號線列車在復興門折返,分別是8點16分,8點半,10點13分,這主要是為了縮短1號線西段的列車發車間隔,緩解客流壓力。」復興門站區副站區長繆菲表示,需要折返的列車進站後,復興門站的工作人員就需要執行清車作業,乘客則需要在站臺等候下一趟列車,為此車站在站臺專門安排了工作人員,提醒乘客不要上車。
早上8點16分,一列一號線地鐵列車在復興門站折返,工作人員進行「清車」作業。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7號線晚高峰最大運力增加超三成
實行新版運行圖後,1號線最小運行間隔縮至1分45秒。採取從車輛段加車、從庫線加車、開行區間車等組合措施,加密車次,提高運力,工作日早高峰列車最小運行間隔由2分鐘縮短至1分45秒,最大運力增加14.3%。工作日晚高峰列車最小間隔不變,仍為2分鐘。
7號線最小運行間隔縮至3分鐘。採取大中小交路套跑運行方式,大交路為全程運行列車,中交路運行區段為北京西站至雙合站,小交路運行區段為北京西站至化工站,工作日早高峰列車最小運行間隔由3分30秒縮短至3分鐘,最大運力增加16.7%。工作日晚高峰列車最小運行由4分鐘縮短至3分鐘,最大運力增加33.3%。
具體來看,工作日早高峰期間,1號線增加蘋果園站往返復興門站、四惠東站往返公主墳站、四惠東站往返東單站三種「區間車」。晚高峰期間,公主墳站、西單站和東單站都增加開往四惠東站方向的始發空車,基本覆蓋了客流密度較高的區間。7號線則在工作日早晚高峰增加兩種「區間車」,分別以雙合站和化工站為起點,往返北京西站。
7號線菜市口站內設計製作了「定製化」的時刻表,車輛到站時刻信息一目了然。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北京已有11條地鐵線路跑進2分鐘間隔
從首次在昌平線、八通線實行「超常超強運行圖」開始,北京地鐵公司已經對12條線路採取了超常超強措施,其中,10條線路跑進2分鐘間隔,分別是1號線、2號線、5號線、6號線、8號線(北段)、9號線、10號線、13號線、昌平線、八通線。其中,1號線、5號線、9號線3條線路最小運行間隔達到1分45秒。再加上此前已經跑進2分鐘最小運行間隔的京港地鐵4號線,至此,北京已有11條地鐵線路跑進2分鐘間隔。
據北京地鐵公司運營服務管理部高級工程師豆飛介紹,下一步北京地鐵將密切關注客流變化,也會有更多的地鐵線路加入「超常超強運行圖」的行列中,其中2號線、10號線兩條環形線路也適時採取超常超強措施,最大程度降低列車滿載率,提升乘客出行體驗。「目前10號線最小間隔已經達到2分鐘,綜合設備和線路壓力,未來將計劃在客流壓力較大的東段加車,爭取達到最小間隔1分50秒。」豆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