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天氣
南寧 陣雨
25℃~33℃
近日,一則關於錐蝽蟲的文章在網上流傳並引發關注。該網文稱,一種名為錐蝽的小蟲會傳播「新型愛滋病」。目前廣西正以每隻20元的賞金「捉拿」這種小蟲。
盛夏是很多飛蟲爬蟲橫行霸道的季節,讓人防不勝防。有些蟲子的殺傷力極強,如果被它們咬傷後,輕則引起皮炎,重者可致命。錐蝽蟲、隱翅蟲就是廣西比較常見、殺傷力又極強的蟲子。
▲錐蝽蟲 自治區疾控中心供圖
7月17日,南寧市民鄧先生看到錐蝽蟲懸賞捕捉報導後,便拿了一隻空礦泉水瓶,來到自家一樓的雜物房,從堆放的木頭中捉到了5隻錐蝽。隨後,騎電動車趕到區疾控中心,將5隻錐蝽交給了自治區疾控中心寄生蟲病防制所石雲良博士,獲得100元的獎勵。
鄧先生說 ,他以前在北海老家生活時經常看到錐蝽,10年前在南寧五象嶺自建房居住後,每年也都能看到錐蝽,但不知道這種蟲子居然會咬人吸血。
鄧先生說,本來他對錐蝽蟲並不恐慌,聽了博士的解釋後更加放心了,回去他要試著用殺蟲劑消殺一下雜物房裡的錐蝽。
石雲良說,每個片區第一個發現錐蝽並送來活蟲的市民,他們將從研究費用中抽出部分進行象徵性的獎勵,原則上每個片區只獎勵第一位發現錐蝽的市民。每隻錐蝽20元,最高獎勵100元。
石雲良介紹說,從目前初步的調查來看,廣西的南寧、北海、防城港、欽州等桂南地區比較合適錐蝽生長,桂北地區可能相對較少。懸賞捉的錐蝽蟲究
錐蝽蟲究竟是「何方神聖」?7月16日,自治區疾控中心召開媒體採訪會,對這隻被「通緝」的小蟲子做了一次科普。
據自治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寄生蟲病防制所所長楊益超介紹,目前,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要熱帶病相關入侵媒介生物及其病源的動態分布於資源庫建設」課題正在研究當中。錐蝽蟲便是其中的一個研究項目。全國多省份都參與了該課題研究,廣西、廣東都在其中。這也是廣州發賞金「捉拿」錐蝽蟲的原因。
早在2016年,自治區疾控中心已在小範圍內發布了「懸賞榜」,尋找廣西錐蝽蟲。
廣西的錐蝽蟲為紅帶錐蝽,這種看似有些像「臭屁蟲」的小蟲子其成蟲體長約2.5cm,略呈橢圓形,色黑或暗褐,胸、翅及腹側緣有紅或黃斑。頭部前有刺吸式口器,攝食時伸長,可直接刺破皮下血管吸血。
▲錐蝽從若蟲到成蟲。
楊益超說,錐蝽蟲愛吸一些脊椎動物的血,尤其是哺乳動物,人自然也不能倖免。並且它喜歡挑皮膚薄嫩的地方下嘴,例如眼瞼、面部和嘴唇等部位,因此錐蝽蟲又有「接吻蟲」的名號。
▲叮咬處腫大。
石雲良博士介紹說,此前一名居住在南寧市五一路一帶的市民睡著時,被錐蝽蟲叮咬手臂。通常,被叮咬後表現症狀為一系列過敏反應,如局部紅腫、發脹,出現斑塊,被叮咬處感到疼痛等。
那麼,錐蝽蟲是否真的會傳染「新型愛滋病」呢?
石雲良解釋說,錐蝽蟲本身沒有致命毒性,但由於它的「飲食習慣」,會讓它成為病源的傳播媒介,傳染一些疾病。最近網上所說的「新型愛滋病」實際是美洲錐蟲病。
美洲錐蟲病此前主要流行於中、南美洲。錐蟲是一種寄生蟲,就像蚊子體內的瘧原蟲可以讓人得上瘧疾一樣,錐蝽蟲吸食了帶有錐蟲宿主的血液後,再叮咬人類,錐蟲病便會傳播。
美洲錐蟲病之所以被稱為「新型愛滋病」,是由於它難以被檢測出來,並且潛伏期很長,治療難度很大。該病目前沒有可預防的疫苗或藥物,其潛伏隱匿期可長達20年至30年,到發現時,患者通常已病入膏肓。
不同的是,愛滋病是屬於病毒傳播,患者的免疫系統遭到嚴重破壞而後死亡;美洲錐蟲病的病原是寄生蟲,病原入侵人體後,造成心臟、腸道等消化臟器受損,不可逆轉,很難治癒。
石雲良表示,根據已有記錄,美洲錐蟲病在拉美地區發病最為嚴重,隨著交通便利化,該病正在擴散。中國鄰近的日本、韓國已有病例,但市民無需恐慌,目前中國尚未發現該類輸入性病例。
楊益超表示,錐蟲病傳染源若輸入,極有可能造成本地傳播。目前,正在進行的課題研究正是為了了解錐蝽蟲在中國的分布情況,及早制訂相應措施,爭取將危害降到最低。
據了解,廣西對錐蝽蟲的「懸賞」仍在進行。
楊益超表示,已發現的錐蝽蟲最喜歡躲在木頭密集堆放的地方,比如舊木屋、農家柴火堆。此外,飼養家禽的場所,如雞鴨籠也曾發現過錐蝽蟲。錐蝽蟲喜陰涼,常藏身於房屋瓦片下、牆角裡。
▲木頭中發現的錐蝽蟲
錐蝽蟲愛晚間活動,廣西的5月至11月是它們的活躍期。錐蝽蟲不僅在農村鄉野出現,在城市裡也曾發現。市民若看到錐蝽蟲,可用礦泉水瓶裝起來,戳幾個小孔供其呼吸,記錄下捕捉時間和地點後,聯繫自治區疾控中心「領賞」。
據了解,對錐蝽蟲的「懸賞」至9月底截止。楊益超提醒市民,在「捉拿」錐蝽蟲時,要做好防護,不要被蟲叮咬。公眾也要提高自我防護意識,若被錐蝽蟲叮咬,應立即到醫院就醫檢查,不要拖延。
幾天前,家住餘杭徑山的王女士正在洗臉,突然飛來一隻蟲子停在了她的右臉頰上。當時她本能一擼,將蟲子拍落。洗完臉後,她感覺右臉發燙,臉上出現了一條10cm左右長的條狀紅印。
第二天,王女士臉上的紅印沒有消下去,反而越來越明顯,臉頰、眼睛周圍都腫起來了。經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集團瓶窯院區皮膚科副主任陳波醫師診斷,王女士臉上的紅印是接觸隱翅蟲毒液引起的急性皮炎。王女士這才想到洗臉時打落的小蟲子。
▲隱翅蟲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據醫生介紹,通常隱翅蟲爬到皮膚表面是沒事的,但如果被拍打、揉搓或者壓碎,其體內的毒素會沾到皮膚上,使皮膚出現條狀或片狀水腫性紅斑,並密集丘疹、水皰或膿皰,嚴重的可出現大面積的糜爛面或淺層的皮膚壞死。
夏天是隱翅蟲活動的高峰期。當隱翅蟲落在身上時,要小心地吹走或者抖落,千萬不要把蟲子拍打、揉搓、壓碎在皮膚上。萬一不小心接觸其毒液,可用肥皂水衝洗患處,中和毒性,並及時到醫院就診。
醫生還強調,除了隱翅蟲,現在也是蜱蟲、蜈蚣、蚊子等蟲類的活躍期。建議平時應該多注意防護,夏天夜間關好門窗,使用蚊帳、紗窗等,儘量避免接觸蟲子。到戶外遊玩時,儘量穿長袖長褲,噴灑驅蚊液,預防蚊蟲叮咬。
歡迎分享 ┃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來源:南國早報、南寧晚報、錢江晚報
記者:雷倩倩
本文編輯:賴武慧
歡迎分享 ┃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來源:南國早報
本文編輯:賴武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