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七郎各相關族譜比較

2021-02-14 蕭氏文化與健康




  

   輸入對應關鍵詞可查詢家譜、各地譜序、各地家譜簡介、各地支系、各地古地名、源流、遷徙、班文、堂號、先祖、尋親、糾肖復蕭、蕭氏帝王、蕭氏將相、蕭氏家風、蕭氏組織、蕭氏之歌、蕭氏文化、蕭氏文化研究等等。特別注意,輸入的詞要和上面的完全一致,否則無法識別。

漢七郎各相關族譜比較

在百姓源流網站上,有《湖南中團蕭氏族譜》,和《魏家塘蕭氏族譜》(四川),這兩部族譜,皆由蕭世德提供。

在蕭氏宗親網站上,也有一個《中團蕭氏族譜》,內容不多,只有一篇前言(1984年),和一篇序文,和蕭衍至九公世系圖,也不全。

在蕭氏檔案館網站上,族譜庫中,有兩部族譜,名稱是《七郎清代譜》、《四川七郎譜》,其內頁是漢七郎乾隆譜,裡面圖片完全一樣。其中一頁,有「中團蕭氏族譜」的記載。

在蕭氏檔案館族譜庫中,另外有兩部族譜,名稱是《邵陽四續譜》、《民花晚房譜》,其內頁是漢七、九郎民花晚房譜,裡面圖片也完全一樣。這是邵陽楊林地區的蕭氏家族。裡面有一修到五修的完整序文。始修於康熙23年(1684年)。

四川七郎譜、中團譜和魏家塘譜,以及楊林民花晚房譜,都以夢榮為始祖。再其上,最初是漢七郎,長仲及十位漢郎。

在中團族譜的凡例中,有明確的記載:「予族以夢榮公為始祖一世,二世即從此而起。而十位漢郎來楚始祖,在載源流傳內,不敢忘本。

民花晚房譜中說:「餘族自夢榮公卜居楊林以來,守分勤業三百年於茲矣。」

但是,後來都改了,歸於一菊公下面了。

各族譜之異同,如下所示:

一、班行字輩。

湖南中團蕭氏族譜,四川七郎譜,其中的班行詩,完全一樣:

班行詩,原以定一族之尊卑也。若更易之,尊卑何別?今舊班以前四句,不必聱入。摘錄後四句,並增新班四句。日後依照奉行,毋得擅易,致亂宗次。舊班行繼啟維存宗,志思祖國良。昌隆世代顯,崇德傳萬邦。新增班行位次冠群賢,忠貞超時英。述作彰千載 ,詩書欽士林。

四川魏家塘譜

述老班行

應大維存宗,志思祖國良。昌隆世代顯,崇德傳萬邦。位次冠群賢,忠貞超時英。述作彰千載,詩書欽士林。

新增班行

敦敏洪先業,雲[食乃]耀範光。泰和春獻瑞,純裕錦聯芳。輔漢功昭著,全商績永揚。萃華懷美茂,秉治兆嘉祥。安固承源遠,文儒慶澤長。清新貽典則,慎守樂平康。

可見,其老班行,除起首兩字不同,其餘都一樣。後面新增班行,前面兩個族譜中不載。

楊林民花晚房譜中,其部分班行是:廷才仕義文,世代興榮貴。(14世到23世)。

二、學業功名。

中團族譜書香記名(摘錄題頭)

一公應和,字育,系明萬曆時入邵陽學;一公必昊,系明時入邵陽縣學;一公承珍,系明時入邵陽縣學;一公維英,字卓山,號紹英,系清康熙癸已歲薄宗師時入邵陽縣學;一公維韶,字建侯,系清康熙黎宗師時入湘鄉縣學;一公維坦,字天樞,系清康熙董宗師時入湘鄉縣學;一公存騫,字退庵,寄籍蜀省潼川府遂寧學,三十四歲中乾隆壬申恩科舉人。一公宗管,字同音,阮宗師取學;一公宗銘,字九成,號鳳儀,系清乾隆辛未葉宗師時入湘鄉縣學;一公宗珂,字金聲,系清乾隆已醜陳宗師歲入長沙府學。

魏家塘譜中,錄先輩功名,與之幾乎完全一樣,略去不錄。

四川七郎譜中,沒有記載。

三、序文源流。

四川七郎譜中,只有兩篇序文,但和中團譜中,是完全一樣。一是署名榮鉎的序,一是署名存龠的源流記。時間都是乾隆39年(1774年)。中團譜中,還有七篇序文,並有凡例,其他譜中沒有。

魏家塘族譜中,有一篇楊傑的序,一篇思田的自序,時間是同治13年(1874年),晚於前兩個譜,故前兩譜中都沒有。有一篇源流記,前面幾句話,與前兩譜中,署名存龠的源流記,完全一樣:

「予族蕭氏,自微子之後,傳宋公仲衍,八世孫戴公,生子衍,字樂父;裔孫大心,平南宮長萬之亂有功,受封於蕭邑,子孫因以為氏。裔孫不疑,徙居豐沛,歷數十世而至琳公,琳公生何公,」

但後面的內容,除升公和稽公的官職記載,完全一樣,其他就改了,完全不一樣了。

四川七郎譜和湖南中團譜中,是:「霽公生升公,歲進士授安仁教諭。升公生稽公,國學生後授鳳翔同知。稽公生長仲公,稟貢後為教授,原配鄒氏生漢一郎、二郎,繼配江氏生漢三郎、四郎、五郎、六郎、七郎,三娶嚴氏生漢八郎、九郎、十郎。」

而魏家塘譜中,是:「霽公生運開公。遠開公生八子(略),惟我七政公,遇兵燹轉徙江西太和縣,生升公,歲進士,授安仁教諭。升公生稷、稽二公,由國學,後授鳳翔同知。稽公生一菊公,字子貴,號從之,乳名長仲,稟貢後為教授。娶廖氏,生九男一女,徙至湖廣,」

楊林民花晚房譜中,有一到五修的完整序文。一二三修時,是「玖公以來,分房報籍,本境有民花晚三大戶之名。然追而溯之,自 稽公發派,乃生漢祖兄弟十人,我民花兩房,漢九郎所出也,晚房實漢七郎之後。原其始,固同出於稽公也。」

「憶昔夢榮公,卜居茲土,歷數傳,家聲頗振,至今亦替矣。」

「粵稽漢九公,一傳文七公,再傳玖子公,卜宅楊林,為開基始祖,於今二十二世矣。乾隆辛卯歲,叔祖山亭公,手輯譜牒,本可信今而傳後。」

夢榮以後的世系,中團譜和四川七郎譜是這樣說的:

 「我祖漢七郎配王氏,居邵陽西坪一都中團,而傳至夢榮公焉。夫以漢七郎來楚,理宜以七郎為始祖,而自宋元至明不下四百餘年,自漢七郎以下榮公以上,亦不下十有餘代,以屢經兵燹之後,星居遠徙,老譜盡失,無從考究。夢榮公終焉允藏,故即以夢榮公為始祖。」――中團和四川七郎譜。

而魏家塘譜中,是「我祖添然公,字子馝,系七郎二子也。仕長沙,後葬邵陽中團,配何氏生二子謙公、讓公;謙公配何氏生原漢公,生歿未詳,葬寶慶府;配胡氏,生歿未詳,生夢榮夢鬥公。此明初洪武時也。」――魏家塘譜。

楊林族譜,前面一二三修,都是長仲漢十郎,1900年四修時,歸於一菊公名下:「南宋一菊公攜九男一女,由豫徙楚,再傳玖子公,又再傳道行公,卜居楊林,遂為我族之鼻祖焉。」

  三個譜中,其已知始祖,都是夢榮。這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夢榮之前的世系。最初是長仲和漢十郎,後來又都改成了一菊公。

魏家塘譜年代晚,其源流記中,也說了:「至清乾隆三十九年甲午(1774年),我楚修譜以夢榮公為始祖焉。」

即魏家塘譜的源流記,源自於湖南中團族譜,卻又進行了修訂。但其所本,卻是牽強附會的。其世系:霽公――運開――政――升――稽――一菊――江――,和其他一菊公譜系中的世系,又不一樣,不知從何而來?

又比如:

生八子:一統、二琮、三剛、四續、五讀、六陸、七政、八縱。魏家塘譜。

生八子:一統、二□、□□,四續、五緒、六綾、七繹、八縱。四川抄本。

生子八人:一統、二綱、三元、四續、五績、六綾、七繹、八縱。四川誠公譜。

蕭衍八子:一統、二綜、三綱、四績、五續、六綸、七繹、八紀。真實名錄。

比較一下,這八個人名,魏家塘譜,是霽公生運開,運開生八子。而後兩個譜,是蕭衍的兒子,只是與蕭衍的兒子真實的名字,略有出入。

四、官班名錄。

在魏家塘譜的源流記中,有賢良官班錄:

 「一公興漢大將軍,諱望;一公徐州御史,諱讓;

一公大將軍,諱冠;一公鎮國大將軍,諱寶;

 一公御史,諱贊;一公群臣太寧,諱將;一公大源將軍,諱錫;

 一公鎮國大將軍,諱鈍;一公御史大夫,諱永;(後略)。」

以上官班記載,在四川很多族譜中,比如四川十郎譜手抄本、重慶誠公譜以及陝西十郎譜手抄本中,都有類似的記載。而在湖南一菊公相關的族譜中,卻都沒有。在四川誠公譜中,收錄了二郎明公世系的序文,是乾隆年間作的。即在四川地區,一菊公的譜系和長仲漢十郎的譜系,在乾隆年間,就已經互相參雜了。所以魏家塘的族譜中,也揉合了其他族譜的內容。

綜上所述,漢七郎族各相關的族譜,都以夢榮為已知始祖。夢榮以下的世系,是清楚的。湖南邵陽楊林譜中的世系,和其他各譜,又相對獨立。湖南中團譜和四川譜、魏家塘譜的世系,則字輩排行都一樣。

而夢榮以前的世系,最初,都是長仲和十位漢郎。後來,都改到了一菊公名下。

長仲、漢十郎譜系和一菊公的譜系,糾纏不清。而一菊公後來的譜中,更是增加了「乳名長仲」的說法,試圖將兩大家族的譜系,合而為一。卻適得其反,更加混亂了。

在邵陽一菊公本宗,乾隆、嘉慶年間,公元1800年前後,打官司、建宗祠、修族譜。而在當時的合約和族譜中,明明白白的寫著:「始祖蕭公諱一菊字子貴號從之。生於泰定元年甲子(1324年)五月初五日午時,由江西徙楚,旦落武攸騾子塘,享壽九十八歲,卒於大明永樂十九年(1421年)辛丑正月十五午時。」其中並沒有「乳名長仲」的說法。

在魏家塘族譜的源流記中,已經有「乳名長仲」的說法了。時間是同治13年(1874年)。而在一菊公本宗的族譜中,「乳名長仲」說法,不知具體出自於哪一年?若能找到當時的族譜,和相關的序文,也許能還原來龍去脈。

蕭氏檔案館中所發布的邵陽楊林四續譜(民花晚房譜),其中的圖片,自卷首序文之後,就是卷三,殷公房思敏公派祖先晚世系圖表。按照目錄,卷一,自統公至義公房文鑠世系。卷二,自亮公房至文朔公世系。這兩部分沒有錄入。因沒有完整的資料,無法進一步研究其班次年代等詳情。

邵陽楊林民花晚房族譜,三修於1840年,這時候,還是屬於長仲和漢十郎名下。可知,在1800年前後,他們並沒有參與到一菊公本宗的事務當中去(打官司、建宗祠、修族譜)。直到1900年四修族譜時,才歸於一菊公族下。

據網上資料:「道光二修湖南蕭一菊後裔九公祠通譜,從二十一世孫統一「健」字輩:

健順乾坤體,時祥化育洪,調和尊碩輔,佐理重儒躬。

建立忠丞業,光揚鎮武功。圭璋名仕範,節義哲人風。

壁聘金皆上,輝聯桂籍中。詒謀常守緒,靈秀自鍾嵩。

彝訓家聲振,典謨德澤崇。本源循序例,作述永優隆。」

而邵陽地區一菊公本宗,嘉慶元年(1796年)完成的總譜,序文中記載:幸好漢清家裡還保存有始遷的老譜,太祖以上,江西數代,昭然可考。九公以下,支分派別。搜羅舊本,參互考訂,以成此書。同者譜之,異者鋤之,庶免混宗亂族之識。

此次總譜中,書立班次四十代:從先敦孝友,啟後顯忠貞。漢朝丞相子,梁家帝王卿。時懷匡君志,常存報國恩。史冊多俊傑,光前永代亨。

但是,這個班次,只用了幾十年,道光年間,二修時,就改成了「健順乾坤體」這個班次了。據網上資料記載如此,未見確切的資料。

另據網上資料如下:

當前位置:中原家譜網 >> 家譜查詢 >> 蕭氏家譜 >> 湖南蕭氏家譜 >> 瀏覽文章

蕭氏續修族譜: 殘譜,僅存卷首、卷五、六三本:[湖南邵陽]

時間:2013-08-05 信息來源:本站綜合 發布:新聞編輯部

題名

蕭氏續修族譜: 殘譜,僅存卷首、卷五、六三本:[湖南邵陽]

作者

版本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 木活字本

居地

湖南, 邵陽

先祖/名人

始祖:[明]蕭一菊; 始遷祖:[明]蕭八郎

摘要

蕭氏始祖一菊,字子貴,號從之,明永樂四年率三郎政公遷湖南攸縣。始遷祖菊公八子八郎山,隨菊公遷湖南,落邵陽。卷首錄譜序、契約、家戒、墓誌,卷五為興榮、俸、祚房世系表,卷六為原聰、原瑄兩房位下世系表。

註:這裡,道光年間續修譜中,並沒有乳名長仲的記載。當然這是一菊公八郎山公的譜,是否是一菊公通譜,還不能確定。

這個網站還有其他一菊公的族譜資料,如下所示:

題名

蕭氏源流通譜: 三卷:[湖南邵陽]

作者

纂修者不詳

版本

清宣統辛亥年(1911), 木活字本

居地

湖南, 邵陽

堂號

昂宿堂

先祖/名人

宋:[始遷祖]蕭一菊

摘要

始遷祖一菊,字子貴,號從之,乳名長仲,又名伯歲,南宋初避金亂由江西吉安府太和縣攜誠、明、政、治、漢、室、江、山、統九子及一女遷湖南邵陽,其後又分徙各處。卷上源流總序、通譜序、人物誌、選舉仕宦、列女傳、殷民六族,卷中墓誌歌、墳山圖、墓誌、家廟圖、契據等。卷下世系考、補錄、源流世系、垂絲圖、班行引、班次目、餘慶譜。

題名

寶慶蕭氏五修族譜: 二十卷,首一卷:[湖南武岡]

作者

蕭綱俊等纂修

版本

民國16年(1927), 木活字本

居地

湖南, 武岡

堂號

師儉堂

先祖/名人

始遷祖:[南宋]蕭一菊

摘要

始遷祖一菊,字子貴,號從之,小字長仲,南宋初避金兵之亂自江西泰和縣梅子坡圳上徙居湖南寶慶府武岡縣橫板橋。卷首敘、凡例、家規、祠堂記、傳贊、行述、墳圖、源流等,卷一至二十世系。

題名

蕭氏六修族譜: 十二卷首二卷:[湖南安化]

作者

蕭谷秋纂修

版本

民國二十七年(1938), 木活字本

居地

湖南, 安化

堂號

蘭陵堂

先祖/名人

始祖:[宋]蕭一菊; 始遷祖:[宋]蕭積昺; 始遷祖:[宋]蕭積巖; 始遷祖:[宋]蕭積規

摘要

始祖一菊,字子貴,號從仁,乳名長仲,又名次伯,宋紹興年間避金亂由江西太和縣攜九子一女徙住湖南,落葉邵陽。第五子漢,字最清,班次加道,諱漢隨,擇居湖鄉婁底落葉。次子漢源、名從漢二郎,字繼先,生子三:積昺、積巖、積規。昺住安化。昺生子六。自昺以下落葉於木架橋者一以德本為一世。託跡於浮萍溪者一以德鬱為一世。此譜系德本、德鬱二房之譜。卷首上源流序、新譜序、凡例、墓記、巷記、節孝引述、墓誌、碑記、合約、合同、傳、贊、格言、家訓。卷首下合約、宗祠圖、祝文、家廟圖記、修譜名目、班次、墳山圖、蕭氏源流垂絲圖、本宗世系圖。卷一至卷十三德鬱、德本二房世系圖。

題名

上車蕭氏續修族譜: 十九卷,首二卷:[湖南邵陽]

作者

蕭光騰等總修

版本

民國9年(1920), 木活字本

居地

湖南, 邵陽

堂號

宗老堂

先祖/名人

始祖:蕭梓貴; 始祖:蕭一菊; 始遷祖:蕭江

摘要

始祖梓貴,一作一菊,字從之,一字次伯,號長仲,避金亂自江西泰和縣鵝頸大洲圳上梅子坡徙居湖南武岡橫板橋螺子塘。其子江,字萬川,行七郎復遷邵陽隆囘三都上車,是為始遷祖。卷首序、凡例、祠圖、祭田、儀注、傳、節烈志、上壽志、縉紳志、墳圖等,餘卷世系。

可見,乳名長仲的記載,大量見於宣統民國以後。

這個網站裡面,也有很多漢十郎族的族譜,略舉一例如下:

題名

蕭氏續修族譜: 不分卷首三卷:[湖南湘鄉]

作者

(清)蕭鍾崙、蕭存心、蕭批主修

版本

清宣統庚戌年(1910), 木活字本

居地

湖南, 湘鄉

堂號

敦本堂

先祖/名人

始遷祖:[宋]蕭漢雲

摘要

始遷祖漢雲,宋時兄弟十人於宋太祖建隆元年離江西出湖廣至湘鄉東臺山,由潭市濲水抵南岸茅塘天王寺對門駐紮分遷公住秀溪。首三卷錄譜序、家訓、家規、凡例、世系源流表、始祖漢雲公位下系表齒錄、誥封、壽敘、家傳、事畧等,餘下31冊為各系齒錄。

註:漢雲,不知是漢十郎中的幾郎?

漢十郎族的族譜,都是說兄弟十人遷湖南,時間是北宋時期。而一菊公族的族譜,都是說一菊公攜帶九子一女遷湖南,時間最初是明代初年,後來改為南宋時期。這麼明顯的區別,很明顯是不同的兩個家族。我不知道,怎麼能揉合成一個家族中去?把一菊公加一個乳名長仲,就能解決了嗎?因為漢十郎是長仲的十個兒子。而一菊公,明明是九子一女。而少漢十郎,則是一菊公的孫子。乳名長仲的說法,只能說是掩耳盜鈴,自欺欺人罷了。

邵西花路亭蕭氏五修族譜: 十四卷首二卷:[湖南邵陽]

時間:2013-08-05 信息來源:本站綜合 發布:新聞編輯部

題名

邵西花路亭蕭氏五修族譜: 十四卷首二卷:[湖南邵陽]

作者

蕭祥英纂修

版本

民國三十三年(1944), 木活字本

居地

湖南, 邵陽

先祖/名人

始祖:[明]蕭一菊; 始遷祖:[明]蕭江

摘要

蕭氏始祖一菊於大明洪武四年由江西吉安府太和縣攜九子一女徙湖南,永樂四年率三郎政公至武攸。始遷祖一菊七子江公,字萬川,復遷邵陽隆回。卷首載譜序,凡例,家訓,家戒,家規,服製圖,新、老傳贊,墳山圖,家廟圖、說,九公祠契據合約店債,寶慶一菊公田坵圖並說,祭田總目,遷徙志,源流世系等。卷一至卷十四記錄各房世系圖表。

註:這個邵陽一菊公七郎江公的族譜,於1944年五修族譜時,仍然說是明代遷湖南。

而這個七郎,很明顯,是正宗的一菊公的七郎,江公。而邵陽中團、楊林、四川魏家塘和四川其他地方的七郎,最初是漢七郎,後來才改到一菊公名下的。

中團在今湖南隆回縣金灘魏源故居附近。其族譜,乾隆1774年始修,道光1846年二修。中團七郎道光年間二修譜,和道光二修湖南蕭一菊後裔九公祠通譜,是不是同一個譜?手頭沒有資料,無法繼續研究下去了。希望有相關資料的宗親,能將資料上傳共享,大家共同研究。

 

   蕭史弄玉 

相關焦點

  • 楊家將中有七郎八虎,大家都知道七郎是哪七郎,可是八虎呢?
    原來「七郎八虎」指的是北宋初年武將世家楊家的兄弟八人,其中七個是親兄弟,一個是義兄弟,所以被稱為"七郎八虎"。評書中楊家將第二代為兄弟七人,有楊繼忠、楊繼孝、楊繼仁、楊繼義、楊繼康、楊繼凱、楊繼業、楊繼亮(義子,原名高懷亮),合成「老八郎」。
  • 【藍氏族譜】重慶榮昌藍氏族譜序
    各姓宗族代代相傳的族譜可以和國史、地方史志互相印證,互為補充。各時期各姓族譜,一般皆列有反映修譜時期時代特點的族訓、族規、族約。如敬天地,奉祖先,孝雙親,友兄弟,和夫婦,篤宗族。信朋友,睦鄉鄰,完國課。訓子女,戒忤逆,戒嫖賭,戒爭鬥,戒好訟,戒驕諂,戒下賤,戒酗酒,戒亂宗,戒溺女等。
  • 千古英雄楊七郎--從宋代楊七郎到明代楊七郎再到明代「第一諫臣」楊繼盛
    墓前立一清代乾隆二十年(1755 年)「敕建」墓碑,上書「宋贈武勇將軍延興公神墓」,並有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鹿蹄澗楊氏後裔重修字樣,墓旁是代縣人民政府於1965年5月,作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所立的墓碑,上書「楊七郎墓」。七郎墓雖然距今近千年之久,但在當地群眾數十代人的保護之下,至今仍然完好無損。陵園內沿墓冢中軸線,依次建祭臺、獻殿、東西配殿各5間,周植青松翠柏,紅牆碧瓦頗具「無敵」氣勢。
  • 小說:武陵山人楊七郎
    只是有個說書藝人,不遠百裡來到了三個雞村,有聲有色地說起了楊家將,自然也就少不了楊七郎。神勇無比的楊起郎,折服了一大群常遊戲打仗的小男人們。聽了這樣讓人氣血沸騰的故事,逗得小男人們心裡直痒痒,可那個楊七郎實在離得太遠了,總得找一個近一點、看得見的吧!於是,他們把目光投向了楊起郎,起郎、七郎,在這一方的口語中幾乎一樣。再說人家起郎玩打仗時,的確也是最勇猛的。之後,楊七郎由此叫了開去。
  • 楊家將的傳說之五:楊七郎
    楊家將在民間的傳說中,那可是老令公威震敵膽,老令公的兒子們「七郎八虎」英勇傳世。而七郎八虎中,七郎楊延嗣更有著傳奇色彩。楊七郎英武剛烈,武藝出眾,騎一匹烏騅馬,使一桿丈八點鋼長蛇矛;舞起來,出神入化,堪稱宋初保邊關、戍邊塞之少年英雄。更為神奇的是,楊七郎有「瞅箭法」 ——即敵方射來的亂箭「不沾身」!這是他人無法比擬的。
  • 蔣氏族譜的格式、纂修與保管,最全知識點在這裡
    家譜族譜能夠證明一個人的身分,在社會政治、經濟、文化中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歷代都重視家譜族譜的編修。唐代以前,家譜族譜的政治作用比較明顯,選官、婚姻、人際交往都離不開它。為了保證家譜族譜的權威性,家譜族譜往往由政府纂修,由政府設置專門的機構「譜局」保存,以備必要時查驗。
  • 蔣氏族譜大全!蔣家人必看!
    茗嶺蔣氏,為豐義大宗八十六世蔣幼蟾後裔,九十世蔣之美嫡傳,其始遷祖為蔣之美之十一世孫思振公,時一百一世思振公有下裴遷居茗嶺而為始祖,全譜主修思振公派下各支世系。梅潭蔣氏世譜【主修澄公(48世)-琬公(58世)-䝺公(59世)-建公-念一郎、念二郎、念三郎、念四朗、念五郎、念六郎、
  • 念一郎公至念七郎公源流簡述
    據閩、粵、贛各地《藍氏族譜》載:「炎帝號曰神農,乃中華始祖也,十一世傳至榆罔(按:據《三皇本紀·補史記》考:神農納奔水氏之女為妃,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故榆罔應為神農之第四傳,原《藍譜》所記帝榆罔為十一傳,這在輩份上有出入),遷空桑(今山東曲阜縣),徙涿鹿(今河北涿州市)時,有熊國君貢秀藍一株,值帝後宮降生一子,帝甚歡悅,以貢藍賜姓取名昌奇為藍氏鼻祖,及長分封汝南,遂以此地為郡。」
  • 荊南黃氏族譜序
    漢代伊始,門第漸興,各種族譜和家譜始現。唐時譜學大興,而以幸林寶《元和姓纂》為最。宋鄧名世父子積數十年之力,編纂《古今姓氏辨證》凡四十卷,「考訂偽舛,特為精核」,專修一族之譜亦蔚然成風;而歐陽修、蘇洵編撰《歐陽氏譜圖》、《蘇氏族譜》奠定後世私修族譜之體例。明凌迪知撰《古今萬姓統譜》凡一百五十卷,提出「萬千一本,萬派一源」,我中華百姓,皆出於炎黃之後。
  • 漢一郎族五修族譜之《辨異錄》
    漢一郎族五修族譜之《辨異錄》在漢一郎民國37年譜(1948年),即《荻田蕭氏五修族譜》中,有《辨異錄 清光緒甲辰樹人撰》一文。在光緒譜中編纂名目下,共四名主修,九名篡修。其中:「有焱樹人氏,專篡玉生寶翁房稿」。即,有焱樹人是同一人。並且,在光緒五年和民國三年兩次修譜時,他都參與了。在民國三年譜中,有好幾篇序文例言,都是他寫的。
  • 宗譜、族譜、家譜有何聯繫與區別?你又知道多少?
    什麼叫宗譜?宗,本義為祖廟。《說文》釋:「尊祖廟也。」漢賈誼曰:「流派所出為宗。」族譜不是一個完全的宗族譜系,它只記述了這個宗族部分後裔。例如某支遷某地形成一個族體,它的譜系則是族譜。從整體意義上,它構不成一個完整的宗族體系。所以族譜既不同於宗譜,也區別於家譜。
  • 蔣家族譜大全(持續更新中)!蔣氏宗親必看、必轉!
    龍井蔣氏宗譜福建龍井蔣氏族譜【主修稔公-斌公(59世)-少泳-鎮公-凝公-謹修公、植公-高甫公、政甫公、繼光公-元一公、元二公、株公位下:全州派世系;琬公(58世)-䝺公(59世)-炳公-霖公-承福公-禮聚公-希偉公、希俊公、明世公-恭必公、泰先公、泰坤公、泰伯公、泰元公、泰巽公、泰玉公、泰麟公、泰鰲公位下:全州派世系;琬公(58世)-䝺公(59世)-熾公-景星公-芳公-泰昌公-仲湘公、仲源公-念一郎、念二郎、念三郎、念四朗、念五郎、念六郎
  • 族譜就是家譜?錯!它們的區別和聯繫你知道嗎?
    漢賈誼曰:「流派所出為宗。」又《禮喪服小記》釋:「別子為祖,繼別為宗,繼禰為小宗。」所謂別子,是指古代天子、諸侯的嫡長子以外的其他兒子。這裡可釋為別子本代稱其上為祖,而別子之後裔稱其上為宗。其概念是一祖之下的後裔劃分為不同類型。按「宗」的含義,實還是一祖之下所有的後裔。
  • 家譜、族譜、宗譜到底有什麼區別?別用錯了!
    從歷史上譜牒用名看,宗譜、族譜、家譜應是有一定區別的。家譜古釋:「有夫有婦然後為家。」「家,謂一門之內。」所謂家譜,狹義地講應是一直系內的本家之譜。漢以前,見之於正史載錄的譜牒類書多以「世家」為名,且屬王侯大夫及有社會重大影響的人物才具有。如齊太公世家,魯周公世家等。至漢,以「世本」為書目,專門記錄姓氏、世系、居、作。如世本十五篇。至隋,屬譜牒的籍名多樣,如:家傳、家紀、家記、家史、世系、家牒、譜記等。按正史《隋書》載,首先出現在正史載錄中有「家譜」冠名一書的為楊氏家譜狀並墓記」。
  • 石門林氏族譜世系考
    九牧之後又有萬一郎,自萬一郎至宜澄公世序相承,其餘大小宗支,各有支譜,不能備載。         附圖:       26、(柴林十五世)林融公:字遇春,號千六郎,北宗元佑年間(1086一1100)由寧化移長汀河田居住,為河田始祖,妣巫氏,生六子:五一郎、五二郎、六郎、七郎、八郎、九郎。
  • 漢傳文獻中記載的不共的護法神
    這樣說可能比較好理解。後來傳入中國,隨著時代變化,慢慢的出現寺院不共護法神,比如招財七郎(可以點擊:招寶七郎-阿育王山不共的護法神)等,關帝就不用多說了,現在漢傳佛教的寺院多數有關帝,而關帝和韋陀菩薩必定一同被供奉。
  • 族譜的沿革及意義
    他認為,自漢末以來天下亂象頻仍,人口遷徙頻繁,許多世家大族,子孫已不能明其祖先的事跡,辨其家族的由來,於是他編撰了《族姓昭穆》,共十卷。此書現巳遺佚,我們雖不能確知其內容了,但這是現在所知道的第一部記載天下士族血緣關係的正式族譜。  東晉南朝的著名譜學家有賈弼之、賈匪之、賈淵祖孫三人和王僧孺。賈氏為南渡的平陽大族。
  • 蕭姓族譜
    定漢堂:漢代陪人蕭何,從漢高祖劉邦在沛縣起兵反秦,到建立漢朝即皇帝位,始終幫助漢高祖,功居第一,位列丞相,漢朝一切律令典制,都是蕭何定的。「定漢堂」就是誇耀蕭何追隨劉邦有功,漢朝一切律例典制均為他制定。制律堂:同定漢堂。宗祠對聯收圖興漢;輔政匡君。
  • 龍潭區檔案館館藏吉林弓匠張氏族譜「填補東北三省館藏族譜空白」 | 人文吉林
    座談會由吉林市政協文史委研究員、吉林市著名民俗專家、中國漢軍旗習俗文化挖掘整理研究傳承人、吉林弓匠張氏家族文化責任人——張榮波做答辯解說並瞻看拜謁龍潭區檔案館館藏吉林弓匠張氏族譜。       座談會和瞻看拜謁族譜之後張一海老先生激情感慨說:真沒有想到東北民間還有這等超高標準、內容豐富、文化內涵價值極高的家譜範本,感謝龍潭區檔案館為國家保護族譜檔案,當即表示將這份族譜收進世張統譜.。
  • 汝南周氏族譜
    汝南周氏字輩 一、汝南周氏共用字輩景桂添千萬廷  仁義禮智志  信材庭伯克 友明子成應理忠守以正    道宏行必茂  存善永吉盛 立德世榮昌①續編字輩漢相功勳懋斷層的族譜面臨失續的危機,1982年遂寧市市中區中興鎮退休教師周亞夫(守權)在寫鄉志時,萌想續寫一部周氏族譜。這位80多歲的長者,身先士卒,帶病自費跑遍了省內各地,爬山涉水不顧個人安危,挨家挨戶尋找親人座談,在他多年的努力查找下,於2004年在分水鎮大馬口村7組周俊明(正字輩)家找到了,周忠謠、周理合共修的汝南周氏族譜(簡稱忠謠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