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汀縣河田鎮實施生態扶貧增收致富

2020-12-14 閩南網龍巖

陽春三月春光豔。在長汀縣河田鎮蘆竹村高優農業扶貧車間,38畝高標準溫室大棚,120畝的棚外基地,種植草莓、哈密瓜、西瓜、獼猴桃、百香果及木荷育苗。範升華等10多戶貧困戶負責管理。範升華去年在車間就業收入1.3萬元,今年可望增加至2萬餘元。這是河田鎮實施生態扶貧的一個縮影。

河田鎮是我市農村人口大鎮,曾是極強度水土流失區,在脫貧攻堅戰役中,河田鎮黨委、政府精準施策,把脫貧攻堅與生態建設有機結合,注重引導激勵性扶貧項目,發展生態種植模式。

在窯下村車田寨自然村的大山裡,長汀縣晨露種養技術服務專業合作社的1000多畝黃花遠志基地,貧困戶劉老哩正在管理1.1畝的黃花遠志,去年他採摘黃花遠志枝葉,讓合作社加工成黃花遠志茶,收入了1300元,合作社理事長曾憲富介紹,黃花遠志素有「南方人參」之稱。合作社引導貧困戶按種植標準管理種植進程,種植黃花遠志,負責黃花遠志葉、花、根的回收,打造出汀州神瑞品牌,有效幫扶貧困戶增收。據了解,合作社黃花遠志基地1500多畝,帶動全鎮101戶貧困戶,種植黃花遠志109畝、曾憲富特別強調,貧困戶林下種植黃花遠志,一畝當年收入1200元,第二年2000多元,第三年穩定在3000多元,具有容易種、省人工、見效快、低成本等特點。

全國種糧大戶傅木清流轉河田1000多畝耕地種植檳榔芋、優質稻,他成立的遠豐優質稻農民專業合作社,安置了11戶貧困戶就業增收。其中伯湖村貧困戶黃桂榮,有種植檳榔芋技術,但苦於缺資金,吸納進合作社後,他負責技術、管理,種植200檳榔芋田,去年按30%股份,分到6萬多元,而上街村貧困戶李馬木養,5分多地流轉給合作社,一年收入200多元,自己在合作社務工,日工資90元,一個月出勤20天,收入1800元,一年也有2萬來元。

在長汀縣河田鎮根溪村、紅中村,掀起一股栽種金橘的熱潮,27戶貧困戶依託如意金橘農民專業合作社,種植金橘6800株,面積達68畝。貧困戶黃洪算了一筆帳,金橘當年種植,第3年投產,盛產時畝純收入近萬元,他一次就種植6畝金橘。

在蘆竹村的高優農業扶貧車間,村黨支部採取「黨支部+家庭農場+基地+貧困戶」模式,流轉土地158畝,引進恆源泰家庭農場,建成高標準溫室大棚38畝,棚外基地120畝,全村24戶貧困戶全程參與種植經營管理。實現了村集體經濟和貧困戶雙增收。村黨支書範水生說,僅車間一年為村財增收6萬元。貧困戶範升華去年在車間就業收入1.3萬元。(通訊員 陳天長 李輝元)

相關焦點

  • 福建龍巖長汀縣治理水土流失帶來發展紅利 生態好 產業興
    福建龍巖市長汀縣,曾是我國南方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區域之一。本世紀初新一輪治理工程啟動以來,全縣水土流失面積由2000年的105.66萬畝減少到2019年的34.4萬畝,水土流失率降至7.4%。  鍾炳榮如今已是河田雞的育種專家。兩年前,他所在的河田飛雞公司選在長汀河田鎮南塅村,建成現代化的河田雞祖代種雞保種繁殖基地。「周邊山林為河田雞養殖提供了棲息地。」
  • 長汀縣河田鎮吹響徵地拆遷「衝鋒號」
    為加快推進重點項目徵地拆遷「百日攻堅」工作,近日,長汀縣河田鎮對晉江(長汀)工業園稀土壓覆礦(二期)項目區徵收房屋進行保護性拆除。(通訊員 江鵬 劉智松 李輝元) 原標題:長汀縣河田鎮吹響徵地拆遷「衝鋒號」 責任編輯:柯金定
  • 長汀河田鎮超額完成耕地開發任務
    年終歲首,在長汀縣河田鎮車寮村,全縣單塊連片最大面積的舊村復墾項目原廢棄機磚廠已經開發平整成為水田,新砌的溝渠流淌著清水,播撒的紫雲英綻出嫩苗。據了解,河田鎮耕地開發成果顯著。在2018年開發完成250畝,超額完成任務,2019年又創佳績,完成耕地開發180畝,佔任務的180%。
  • 長汀縣委書記廖深洪到河田鎮調研
    長汀縣委書記廖深洪到河田鎮調研【6月10日,長汀縣委書記廖深洪深入河田鎮就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工作進行調研。縣領導章煒參加。】廖深洪一行先後到河田鎮根溪村、中坊村、餘地村、蘆竹村、紅中村、劉源村、晨光村,通過實地察看、座談交流,詳細了解鎮、村脫貧攻堅普查及問題整改情況,並就如何更加紮實做好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工作與鎮、村幹部進行深入交流探討。
  • 福建小山村:信息通暢致富忙
    ;一個益農信息社,帶領百餘農戶脫貧致富;山裡的"土貨",通過微信銷往全省各地……近年來,中國電信福建公司積極實施以網絡扶貧為核心的"五大行動",將光纖寬帶網絡、移動通信網絡鋪設到全省各地,全面助力扶貧攻堅,推動鄉村振興。
  • 陝西佳縣以黨建引領帶動村民致富增收 農場建起來 扶貧出實招
    在黨組織的引領帶動下,王寧山村建起了以紅棗循環產業為主的扶貧農場,助力當地村民脫貧。  「目前我們共改造了4500畝有機紅棗林,建成5條紅棗深加工生產線,開發出紅棗系列的果酒、醋飲、濃縮汁等10多種產品。將紅棗釀酒酒糟作為飼料,發展養殖產業。」說起王寧山村扶貧農場的綠色生態循環產業鏈,農場負責人杜軍鋒滿臉笑容。
  • 【鄉村振興】家庭農場種養結合 生態循環增收致富
    【鄉村振興】家庭農場種養結合 生態循環增收致富 2020-12-18 17: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懿興生態種植「扶貧花」,開滿排頭鄉團結村的農業致富路
    這片由湖南華懿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建設管理的基地,不僅多次得到紅網、湘潭在線、湘潭市廣播電視臺等媒體的報導,更是多次接待了各級部門領導的蒞臨指導一、 產業扶貧見成效, 各級部門齊關注01- 上級部門肯定扶貧成效 -
  • 福建三個小山村的新樣子:信息通暢致富忙
    在福建的田野鄉間,農民變成「新農人」,直播成了新農活;一個益農信息社,帶領百餘農戶脫貧致富;山裡的「土貨」,通過微信銷往全省各地……近年來,中國電信福建公司積極實施以網絡扶貧為核心的「五大行動」,將光纖寬帶網絡、移動通信網絡鋪設到全省各地,全面助力扶貧攻堅,推動鄉村振興。
  • 屏邊:著力打造「生態+」精準扶貧實踐新樣板
    美麗苗鄉 森林屏邊近年來,屏邊縣在「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戰略引領下,以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相融合為主線,立足生態資源稟賦,大力實施「生態+」工程,成為全縣人民共同的致富密碼,一度改變了曾幾何時,守著青山綠水卻掙脫不了過窮日子的尷尬窘境。
  • 推進產業扶貧 做好兜底保障我市多舉措確保貧困群眾持續穩定增收
    呼和浩特日報訊 我市在全面提升綜合保障水平的同時,在「五個一批」「造血功能」方面下足「繡花」功夫,久久為功,不斷夯實貧困地區長期穩定增收的致富基礎。紮實推進產業扶貧,提升扶貧產業造血能力。我市堅持「一村一業、一戶一策、一戶一法」,實施「菜單式」扶貧讓貧困戶「選」;採取「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模式,讓新型經營主體「引」;通過託管託養、訂單種購、生產務工、利潤返還等形式,讓產業鏈「帶」;通過電商銷售、「五進機關」、「三專平臺」等途徑,讓消費扶貧「助」,切實增強了產業扶貧的帶貧減貧能力。
  • 陸河縣河田鎮打造田園綜合體「河西走廊」,帶動鄉村振興
    近年來,陸河縣河田鎮利用「精準扶貧+鄉村旅遊+產業發展」的模式,規劃發展田園綜合體「河西走廊」。每年通過舉辦鄉村荷花節,實現了縣城10分鐘休閒圈。河田鎮從2017年內洞村舉辦首屆鄉村荷花節以來,在內洞的輻射帶動下,以內洞、圳口兩個村為重點,已成功舉辦了三屆鄉村荷花節,不僅實現了農民脫貧,還帶旺了鄉村旅遊。
  • 瞭望|內蒙古:生態產業助力戈壁增綠牧民增收
    黨的十八大以來,阿拉善盟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將生態建設與扶貧開發相結合,在生態工程和資金安排上重點向貧困旗縣傾斜,優先扶持貧困農牧民參與到生態建設中。一個個生態項目的實施,為當地農牧民帶來實實在在的收益。
  • 美了生態 富了百姓——金昌市推進生態扶貧工作綜述
    近年來,金昌市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在立足綠色發展的基礎上,大力實施生態護林、退耕還林、森林生態效益補償等生態扶貧項目,讓貧困群眾在生態保護建設中獲得更多實惠,實現脫貧攻堅與生態文明建設「雙贏」、生態美麗與百姓富裕「雙贏」。
  • 濬縣:選產業上項目 強化利益聯結扶貧帶貧增收
    該縣結合產業扶貧實施方案,縣農業農村局、縣畜牧局、縣工信委、縣林業局等部門出臺了「1 N」政策,科學規劃產業扶貧、完善政策體系,努力實現戶有致富項目、村有特色產業、鄉有主導產業、縣有支柱產業,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強大的產業支撐。
  • 雲南普洱茶(集團)有限公司:生態綠色產業發展帶動扶貧攻堅
    雲南普洱茶(集團)有限公司生態綠色產業發展帶動扶貧攻堅  (二)參與「萬企幫萬村」產業扶貧情況  脫貧攻堅以來,公司積極響應縣委、政府號召,按照縣脫貧摘帽指揮部統一部署和要求,積極參與該縣「萬企幫萬村」產業扶貧工程。
  • 臨沂市河東區:黨支部領辦合作社 幫助群眾致富增收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14日訊 臨沂市河東區鄭旺鎮在脫貧攻堅行動中,堅持焦點不散、靶心不變,通過實施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建設產業扶貧項目,增強扶貧幫扶效果,持續鞏固脫貧成果。劉官莊村現有產業扶貧大棚6個,脫貧享受政策貧困戶28戶53人,2020年度貧困人口人均收入達7800元以上。今年,劉官莊村將黨支部領辦合作社作為拓寬村集體增收、增加村民收入的重要渠道,先後成立了劉官莊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和辰興肉牛養殖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