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第安文明是美洲原住民印第安人創造的古文明,包括印加、瑪雅、阿茲特克等幾個文明古國,早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印第安文明就開始了,可是印第安文明好像被什麼東西鎖死了,直到歐洲人進入美洲,他們仍然非常原始,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一切呢?
首先,美洲是南北延伸的大陸
這種地形決定了各個維度之間的農作物不能共享,而農業落後就會造成經濟發展的滯後,當然沒有發展出更高級文明的基礎。這時候可能會有人說,那為什麼美洲沒有發展出工商業文明呢?原因還是地形,延綿數千裡的安第斯山脈把各個文明阻隔了起來,導致他們幾乎沒法進行直接交流,所以文明沒法互動,文化當然不能提升了。
其次,缺乏大型哺乳動物供馴化
近代之前,美洲是沒有馬的,馬是人類早期馴化的供長途遷徙、負重等功能於一身的動物,可是美洲卻沒有馬,沒有馬也就不會有馬車,所以美洲幾千年來都沒有發明輪子。美洲當時比較多的野牛脾氣暴躁,很難被馴服,所以印第安人基本上沒有代步工具,也就走不遠了。
再次,鐵礦分布錯開了印第安人的活動區域
現在我們知道,美洲的鐵礦石儲量很大,主要分布於五大湖區和亞馬遜河流域。但問題是,印第安人是居住在安第斯山脈的,豐富的鐵礦並不在他們的活動區域,所以印第安人最發達的文明也不過是青銅文明,沒有更好用的鐵器,印第安人只能在青銅時代打轉。
最後,印第安人點錯了科技樹
印第安人的科技發展很奇葩,前面說了,受條件限制,印第安人止步於青銅時代,但是如果把青銅玩到極致其實也不錯,但是印第安人卻把目光轉向了神祗和天空,為此他們把大量的人力物力用於建造神廟,發明出二十進位、十八進位等奇葩的計數系統,這些非常麻煩的事情歸根到底是要為他們崇拜的神服務,所以儘管他們的數學、天文比較發達,對自己的發展幾乎沒有影響。
由此可見,不管是主動的封閉還是被動的封閉,對文明的發展都不利,所以想要維持長久的文明進步,開放、包容是必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