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主辦第三屆「博物館專業培訓工作坊」報名即將截至(11.30)

2021-02-19 遊於藝

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主辦第三屆「博物館專業培訓工作坊」報名將於11月30日截至。詳見網址http://www.cuhk.edu.hk/ics/amm/museumworkshop.html。有意申請者,歡迎與工作坊統籌黃佩儀小姐聯絡 (museumworkshop@cuhk.edu.hk)。

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主辦

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協辦

北山堂基金贊助


第三屆「博物館專業培訓工作坊」

課程簡介

宗旨

秉承首兩屆工作坊之宗旨,本屆工作坊將繼續致力於為博物館中層專業人員,提供短期在職培訓,以期為中國內地、臺灣、澳門及香港地區,培養具國際視野及專業知識的人才,並促進兩岸四地博物館之間的交流及合作。

主題

本屆工作坊將以「展覽策劃與典藏管理」為主題,邀請國內外資深專家分享他們管理藏品及策劃展覽的經驗。參加者除可就有關課題作深入討論交流外,亦有機會實地參觀香港及臺北的博物館及藝術機構,了解如何有效管理藏品,並利用典藏配合展覽、研究及教育工作。

日期

2016年5月8日(星期日)至20日(星期五),共13天

上課地點

香港中文大學 中國文化研究所

工作坊結構

——博物館培訓課程(共5天)

包括專題演講、案例分析及香港本地博物館或藝術機構考察

——學員專題報告 (共2天)

學員將於工作坊舉行前獲發報告題目並需各自準備資料,待課程開始後,即與組員共同策劃微型展覽並作報告。每組報告完畢後均有互評、討論與嘉賓講評的環節

——臺北考察交流 (共5天)

香港課程完結後學員將獲安排前往臺北進行博物館考察和交流

授課語言

以普通話為主,但亦有部分講者會以英語發言。如講者選擇使用英語,PowerPoint簡報上會提供中文説明。

申請資格

具備三年或以上工作經驗之博物館或相關專業人員

名額及費用

共20人。費用每人港幣一萬元正,包括學費及講義、歡迎午宴、住宿連早餐及本地與臺北考察所需費用。有關費用將於學員獲取錄之後收取。

* 學員需自行支付往返香港之旅費、生活費、保險及簽證等費用。

演講嘉賓(排名按嘉賓姓名筆劃順序)

司美茵女士,佛利爾-賽克勒美術館中國藝術部主任 (前大英博物館亞洲部主任)

白珠麗女士,伯克利藝術博物館亞洲藝術資深策展人

危轉娣女士,亞洲藝術文獻庫圖書館館長

宋後楣博士,辛辛那提藝術博物館亞洲藝術部主任

胡錘 先生,前故宮博物院資料信息中心主任

張弘星博士,維多利亞與亞伯特博物館中國部資深研究員

鄧民亮博士,香港藝術館館長(中國文物)

葉惠玲女士,美國大都會美術館亞洲藝術部資深藏品登錄員

*臺北考察講者名單有待確定

暫定演講專題

研究員/主任(Curators) 在典藏管理中的角色

展覽與文物徵集

當代藝術文獻的收藏與管理概念

藏品管理信息系統與博物館管理

海外博物館策展個案研究

香港藝術館展覽及收藏方向新定位

申請方法

申請人須填妥「申請書」,並邀請兩位推薦人填寫「推薦書」。「申請書」及「推薦書」可於文物館官方網站下載或向工作坊統籌索取。

上述兩種表格均須於截止日期前填妥並電郵至museumworkshop@cuhk.edu.hk或寄達︰香港新界沙田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文物館辦公室(請列明「博物館專業培訓工作坊」)。收齊「申請書」及兩份「推薦書」後,統籌將發送電郵通知申請人。如閣下提交申請後五個工作天仍未收到確認電郵,請與統籌聯絡。

*為方便我館整理申請資料,煩請盡量選擇以電腦填妥pdf表格並透過電郵發回之方式報名。

截止申請日期

2015年11月30 日

公佈日期

遴選結果將於2015年12月內公佈。工作坊統籌將以電郵方式通知成功申請者。

報告及修讀證書

學員必須出席不少於課程總上課時數的百分之八十,並於完成課程後一個月內呈交一份書面報告,方可獲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頒發修讀證書。

最新消息及查詢

工作坊的最新消息及往屆花絮均會於文物館官方網站發放,敬請密切留意。網址:http://www.cuhk.edu.hk/ics/amm/。

如有任何查詢,歡迎與工作坊統籌黃佩儀小姐聯絡 (museumworkshop@cuhk.edu.hk)。

相關焦點

  • 博物館頭條整理:201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博物館大全
    此外,各館亦主辦連串的推廣活動,包括講座、課程、電影、導賞參觀、示範、工作坊及巡迴展覽,進一步推廣博物館服務。部分博物館內的設施可供市民租用。七間主要博物館中,香港藝術館以保存中國文化遺產以及推廣本地藝術為重要任務之一。香港科學館採用互動式展品說明各種科學原理及科技如何改善生活質素。香港太空館以教育及娛樂並重的方式,為參觀者提供天文及太空科學知識。
  • 2018/2019年澳門科技大學專業選擇指南及學院介紹
    學院擁有全職教師近68位,分別來自美國、英國、德國、中國內地、香港、臺灣、澳門、新加坡等地的著名大學,大多具有博士學位。 PS:商學院是澳門科技大學最熱門的專業,是澳門科技大學分數最高的專業之一。在全英文教學、培養國際化視野的理念下,商學院的學生能夠迅速融入國際化的競爭環境,每年均有數十位同學順利進入美國、英國、法國、澳大利亞等國際知名大學攻讀研究生如紐約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墨爾本大學,華威大學,LSE,雪梨大學,南洋理工大學,愛丁堡大學,杜倫大學,伯明罕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等世界前100名學校.,畢業生也深受各類企業的歡迎。
  • 會議資訊丨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第五屆博物館專業培訓工作坊
    第一屆工作坊:展覽策劃與設計2013.05.19-2013.06.06   嘉賓及演講專題 丁新豹教授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客席教授及名譽高級研究員博物館常設展的構思與籌劃:以香港歷史博物館的「香港故事」為例司徒元傑先生香港藝術館館長(虛白齋)現代博物館的教育功能與演繹手法
  • MSS Recruitment及哈囉好工網擔任學聯職場工作坊專業講師
    由澳門中華學生聯合總會主辦的「「模擬社會人」2020澳門學生實習計劃」職場工作坊活動的「CV升級班」及「面試實戰班」於2020年11月7日及15
  • 首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及非物質文化遺產 香港教師培訓計劃」成功舉辦
    2021年1月9日,首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及非物質文化遺產香港教師培訓計劃」(培訓計劃)的匯報評審總結在線上成功舉辦。是次培訓計劃由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協會、香港可持續發展教育學院、世界遺產青少年教育中心及暨南大學文化遺產創意產業研究院聯合主辦,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協會世界聯合會、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協會全國聯合會的指導下,在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協辦下整個計劃圓滿完成。本次首屆香港教師培訓計劃,旨在培訓教師在校內組織及開設自然及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相應校本課程及活動。
  • 只要投幣,即可擁有這12款詩人yes咭卡 | 香港國際詩歌之夜*誠品詩歌節
    香港國際詩歌之夜2017古老的敵意由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及香港詩歌節基金會主辦的第五屆「香港國際詩歌之夜2017」,將於2017年語言:多語時間:下午4時地點:香港中文大學大學圖書館進學園進臺階- 4 -活動:詩歌朗誦會詩人:周耀輝、洛爾娜·克羅齊、平田俊子、崔健語言:多語時間:晚上7時30分地點: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
  • 【學院介紹】澳科大國際學院:培養「雙外語+專業副修+實踐」複合型人才
    >,為學生提供「雙外語+專業副修+實踐」複合型課程,旨在培養既具有外語能力又瞭解專業知識的複合型人才。具有博士學位的全職教師佔教師總數的近40%(共24位,截至2019年8月)。學院下設「澳門國際教育培訓中心」與「澳門拉丁美洲研究中心」。澳門國際教育培訓中心是設立在澳門的一個提供課程設置與質素保障、外語教學與對外漢語人才的培訓基地。
  • 招募|第九屆海峽尋新香港論壇代表招募啟動
    從「分享個人經驗故事」,到「探討核心利益價值」;從「分析與反思沖突」到「探索並預想未來可能性」;通過「金魚缸式討論」、「角色互換」、「行走歷史」等形式,ICR令與會者親身感受思維差異,以化解偏見,尋求共識。ICR討論成果由代表撰寫的《共同宣言》記錄,並於論壇最後一日的閉幕式上宣讀。
  • 唐家偉「山鬥道人」| 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
    展出日期:2020年5月16日至7月26日地點:香港薄扶林般鹹道90號 港大美術博物館馮平山樓1樓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將特別呈現已故香港水墨藝術唐家偉的個展「山鬥道人」,展出六幅新入藏的畫作。「3E14」旨在探索東西方戰後藝術的交流、融合與發展,展期至五月底。唐家偉(1957-2012)被公認為香港最重要的水墨藝術家之一,他通過「手指畫」,放棄畫筆,只用雙手、手指和指甲作畫,直接把大膽而原始的情感指揮於紙上,創作出強大的作品。
  • 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周鳳五先生逝世!
    〈楚簡文字考釋的方法論反思——以清華簡《保訓》「中」字為例〉,《國學學刊》,總第12期,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頁13-17,2011年12月。〈傳統漢學經典的再生――以《清華簡・保訓》「中」字為例〉,《漢學研究通訊》,總122期,臺北:漢學研究中心,頁1-6,2012年5月。
  • 【學術會議】第十六屆兩岸三地歷史學研究生論文發表會會議徵稿函
  • 第16屆十本好讀候選榜單出爐!商務六本出版成功入圍
    十本好讀由2003年起辦,今年已經是第16屆了。書獎由香港教育城主辦,香港學校圖書館主任協會協辦,每年由入圍書單由學校代表、作家、出版人組成專業團隊共同擬訂,再由老師、同學票選。在投票開展之前,小編先為大家介紹這六本好書。
  • [學聞]先秦秦漢史11月學術動向(以臺灣為主)
    展覽時間: 2016年10月18日至12月15日學術研討會臺大中文系《中國文學研究》第四十三期暨第三十三屆論文發表會時間:105年11月05日(六)地點: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臺灣大學文學院文20教室發表人:龐壯城 成大中文博士候選人《銀雀山漢簡〈禁〉研究》特約討論人:
  • 中正大學歷史系朱振宏教授榮任該系系主任,楊維真教授卸任
    2017年07月 〈司馬光《資治通鑒目錄》各卷進呈時間小考〉,發表於西北大學歷史學院 主辦,「『區域視野下的中古史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暨第五屆中國中古史前沿論壇」。2017年06月 〈唐太宗「跪而吮上乳」初探〉,發表於香港樹仁大學、新亞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歷史研究中心 主辦,「紀念孫國棟教授暨唐宋史國際學術研討會」。
  • 香港新聞|「掘頭進士」臨淘汰 副學位爆停辦潮
    香港公開大學李嘉誠專業進修學院下學年將停辦五個自資副學位課程,減幅近兩成四。即將升格大學的香港教育學院,下學年更全面停辦自資副學位課程。有教育界人士預料,面對收生及經營困難,逐漸停辦自資副學位課程屬大勢所趨,料未來將有部分較小型的自資院校,為止蝕而相繼結業。亦有認為副學士一直「兩頭唔到岸」,最終難逃被淘汰的命運。
  • 【徵文】第十一屆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系研究生論壇
    第十一屆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系研究生論壇 具身化的人類學:浸入與浮現>2019年1月25日至26日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系簡介 在人類學實踐中,我們試圖讓自己完全沉浸其中,進而使得我們的存在,與田野中的網路能緊密交織。
  • 會議預告|第五屆「臺灣道教」學術研討會───內丹西派的源流與發展
    有鑑於此,本系的「臺灣道教」學術研討會,在中華大江西派內丹修煉協會全力支持之下,接續「道教齋醮儀式與臺灣社會文化」(2013年第一屆)、「道士、道壇與臺灣地方社會」(2015年第二屆)、「臺灣的丹道與全真道」(2017年第三屆)、「臺灣道教與民間教派的交涉」(2018年第四屆)等四屆專題研討會後,再次著手舉辦此次的「內丹西派的源流與發展」一主題會議。
  • 澳科大校友會主辦的「大灣區青創大賽」圓滿結束
    由澳門科技大學校友會聯合總會主辦的「2019大灣區(澳門)青年創新創業大賽決賽」於2019年5月9日於澳科大O702舉行。歷時兩個多月,經過專業評委的層層挑選,10個優秀項目最終脫穎而出,入圍決賽。 在決賽路演中,參賽代表分別對自己的項目進行了演示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