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近日,從中鐵二十局集團有限公司傳出消息,由該局生產的「電動三件套」高原隧道電動設備在海拔4000米的四川卓小公路夢筆山高原隧道經歷了2000多小時的施工運行試驗。研發組認為,該套設備已經圓滿通過工業性運行考核,運行穩定可靠,各項參數指標達到預期效果,可以在全國高原作業區推廣使用。
據中鐵二十局集團研發組總工程師任少強介紹,在2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區用傳統的汽、柴油設備施工,由於空氣稀薄,含氧量明顯減少,機械設備功率明顯下降、故障增多,尤其是在空氣流通不暢的隧道施工,機械設備與施工人員爭奪氧氣使得工程進展變得極其緩慢,同時油料及機械配件的長距離運輸也是關鍵問題。為了有效解決該問題,中鐵二十局集團由60餘名研發精英組成設計團隊,與行業機構一起搭建「產學研」科研體系,針對高原隧道施工定製定向研發。設計團隊嚴把各環節質量關,實現閉環式管理,推行零質量缺陷模式,最終在今年年初自主開發出了包括電動挖掘機、電動裝載機、電動自卸車在內的首套國產高原隧道渣土的挖掘、裝載、運輸等施工設備。
從今年4月開始,該套設備先後在多個高海拔區域的公路、鐵路項目開展2000小時以上的載荷運行試驗,由於徹底摒棄傳統燃油動力,通過採用國內一流品牌動力系統,核心部件採用液冷循環、低溫加熱系統等機械裝備集成,使得這套電力驅動設備達到了能夠滿足5000米以上高海拔、零下40攝氏度至零下60攝氏度的嚴苛要求。
「該套設備採用大容量磷酸鐵鋰動力電池,可供電動挖掘機和電動裝載機連續工作6小時,可支持電動自卸車運行120公裡,充電僅需1小時。尤其是零排放的特點,解決了柴油設備在高原隧道汙染加劇、功效降低、與人爭氧、通風困難的問題。並且動力電池的全生命周期無需維護保養,出工率大大高於燃油設備,施工成本相較燃油設備能夠下降60%以上。」卓小公路夢筆山隧道項目經理周建波對該套設備讚賞有加。
作為設備生產廠家,中鐵長安重工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鄭宗君表示,這套設備填補了全球高原鑽爆法施工大長隧道、通風困難場所、環境脆弱地域的環保裝備空白,效益非常顯著,批量生產後預計年銷售額將突破10億元。(經濟日報記者 雷 婷 通訊員 李 琳 張文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