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胃癌,以胃氣為本
《脾胃論》說:「人以胃氣為本。」「脾胃為氣血陰陽之根蒂。」
脾胃虛弱證者細胞免疫功能下降,NK細胞活性降低,細胞免疫調節因子失衡,以致全身免疫功能下降,機體抗癌能力降低。
後天之本脾也,胃癌的發生、發展及演變與脾胃虛弱密不可分。故治療胃癌要以「胃氣為本」為原則,保胃氣、養胃氣。
中醫治胃癌,需要護陰精
中老年人是腫瘤發生的主要人群,其基本特點就是腎精虧虛,正如《內經》所言「年四十,陰氣自半」。
熱毒內結是腫瘤發生的主要原因。然而,熱毒的化生主要是因為腫瘤病灶亢盛的代謝,熱毒耗精。所以治療上強調保護陰精,急下存陰,正如葉天士所言:「存得一分陰液,便有一分生機」。
保陰精的方法主要包括養胃陰、滋脾陰和益腎陰。
常用的滋養胃陰藥包括太子參、西洋參、麥冬、玄參、沙參等,以黃精、薏苡仁、茯苓、山藥等滋脾陰,女貞子、枸杞子、墨旱蓮等益腎陰。
中醫注重治病求本,由於陰傷的主要原因在於熱毒凝結,所以藥物配伍上要兼顧清熱解毒,加用半邊蓮、蒲公英、半枝蓮、白花蛇舌草等清熱解毒之品。
中醫治胃癌,需要保血髓
很多胃癌患者,使用放化療治療胃癌。化療藥物對骨髓有一定的損害,腎生髓、脾生血,大量的臨床實踐和動物實驗研究表明,健脾益腎法可提高機體免疫力,促進骨髓增殖,減輕化療藥物的毒副作用。
保血髓的藥物包括益氣補血藥、滋腎健脾藥、清熱解毒藥。升白細胞的經驗方,需要黃芪、雞血藤和虎杖。正虛邪實是胃癌的基本病機,邪毒、痰濁和瘀血是主要的致病因素。
中醫治胃癌,抗熱毒、抗瘀血、抗痰濁,揚正氣
熱毒是胃癌的重要致病因素,瘀血是其主要的病理產物。針對胃癌的病機,健脾益氣、滋陰養液和活血化瘀等法取得較好療效。
研究發現,具有活血作用的方藥,能夠增加血漿內皮素、降低降鈣素基因相關肽,減慢胃癌進一步惡化。
腫瘤乃穢濁之氣、有形之痰,常與瘀血交阻,與熱毒凝結,聚而生為腫塊,佔位為患,所以抗熱毒、抗瘀血、抗痰濁是抗腫瘤的原則。
要弘揚正氣,通過藥物、食物及精神等來弘揚正氣,抑制腫瘤生長,控制癌細胞擴散,防治腫瘤復發等,這也符合腫瘤正虛邪實的基本病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