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傑博士:中醫治胃癌,以胃氣為本,需要護陰精、保血髓

2020-12-14 中醫腫瘤專家楊傑博士

中醫治胃癌,以胃氣為本

《脾胃論》說:「人以胃氣為本。」「脾胃為氣血陰陽之根蒂。」

脾胃虛弱證者細胞免疫功能下降,NK細胞活性降低,細胞免疫調節因子失衡,以致全身免疫功能下降,機體抗癌能力降低。

後天之本脾也,胃癌的發生、發展及演變與脾胃虛弱密不可分。故治療胃癌要以「胃氣為本」為原則,保胃氣、養胃氣。

中醫治胃癌,需要護陰精

中老年人是腫瘤發生的主要人群,其基本特點就是腎精虧虛,正如《內經》所言「年四十,陰氣自半」。

熱毒內結是腫瘤發生的主要原因。然而,熱毒的化生主要是因為腫瘤病灶亢盛的代謝,熱毒耗精。所以治療上強調保護陰精,急下存陰,正如葉天士所言:「存得一分陰液,便有一分生機」。

保陰精的方法主要包括養胃陰、滋脾陰和益腎陰。

常用的滋養胃陰藥包括太子參、西洋參、麥冬、玄參、沙參等,以黃精、薏苡仁、茯苓、山藥等滋脾陰,女貞子、枸杞子、墨旱蓮等益腎陰。

中醫注重治病求本,由於陰傷的主要原因在於熱毒凝結,所以藥物配伍上要兼顧清熱解毒,加用半邊蓮、蒲公英、半枝蓮、白花蛇舌草等清熱解毒之品。

中醫治胃癌,需要保血髓

很多胃癌患者,使用放化療治療胃癌。化療藥物對骨髓有一定的損害,腎生髓、脾生血,大量的臨床實踐和動物實驗研究表明,健脾益腎法可提高機體免疫力,促進骨髓增殖,減輕化療藥物的毒副作用。

保血髓的藥物包括益氣補血藥、滋腎健脾藥、清熱解毒藥。升白細胞的經驗方,需要黃芪、雞血藤和虎杖。正虛邪實是胃癌的基本病機,邪毒、痰濁和瘀血是主要的致病因素。

中醫治胃癌,抗熱毒、抗瘀血、抗痰濁,揚正氣

熱毒是胃癌的重要致病因素,瘀血是其主要的病理產物。針對胃癌的病機,健脾益氣、滋陰養液和活血化瘀等法取得較好療效。

研究發現,具有活血作用的方藥,能夠增加血漿內皮素、降低降鈣素基因相關肽,減慢胃癌進一步惡化。

腫瘤乃穢濁之氣、有形之痰,常與瘀血交阻,與熱毒凝結,聚而生為腫塊,佔位為患,所以抗熱毒、抗瘀血、抗痰濁是抗腫瘤的原則。

要弘揚正氣,通過藥物、食物及精神等來弘揚正氣,抑制腫瘤生長,控制癌細胞擴散,防治腫瘤復發等,這也符合腫瘤正虛邪實的基本病機。

相關焦點

  • 保胃氣之法 + 治胃10法
    還有熱結陽明,用苦寒急下存陰,亦是保胃氣的法則之一。《傷寒論》、《溫病條辨》、《溫熱經緯》言之最詳,這裡就不再冗述了。四十多年前,梓潼黃某,胸悶、脘脹半月餘,砂、蔻、楂、曲等消導,參、術等溫補迭進無效,連夜派人至成都接我回梓救治。到後方知郭先生已先我一日而到,並處小承氣湯。富貴之家畏硝黃如虎狼,遲疑不敢服藥,要我決斷。
  • 如何理解「人以胃氣為本」?對我們有哪些指導意義?
    脾氣主升,以升為順,胃氣主降,以降為和。脾氣主升,是將水谷精微輸布於頭目,心肺;胃氣主降,是說將水谷下降於小腸而泌別清濁,糟粕並得以下行。脾與胃之間,納運相合,升降相因,非常有序,相反相成,才得以飲食物的消化吸收。若脾氣不升,水谷夾雜而下,就會出現洩瀉甚則完谷不化,胃氣不降反而上逆,就會出現噁心嘔吐,呃逆噯氣的病症。
  • 日精錄 | 《炙甘草湯方》
    首先有人參、生薑、炙甘草和大棗,建中四味,這裡都用上了,可見先要補能量,以健其胃氣為本。人參能直接給心能量。這裡人參用了二兩。炙甘草用了四兩。炙甘草湯這個方劑主要是健其胃氣為本。由於陰分太虛了,當然也擱滋陰藥。這裡必須要提到中醫裡一個非常重要的人體規律——「陰陽互根」。《黃帝內經·生氣通天論》言「岐伯曰:陰者,藏精而起亟也;陽者,衛外而為固也。
  • 三陰三陽深度解析
    胃,主通降,以降為順,以降為和。胃管理食物予以加工,再按時向人體輸送營養。胃,為水谷之海,後天之本。《靈樞·五味》曰:「胃者,五臟六腑之海也,水谷皆入於胃,五臟六腑皆稟氣於胃。」人的生存靠食物,食物靠胃的加工方可被吸收,所以胃是人所需要的氣與血的大海。既然五臟六腑之氣皆如江河歸於胃之大海,善醫者用下瀉法,將病聚於胃瀉掉,可事半功倍。
  • 固本延齡丸
    固本延齡丸由28味珍貴中藥精心組方,16道秘制工藝,精煉成丹,補五臟之虛,通六腑之淤;補中有治,治中有養,治養結合,對症施治精、氣、神、血之虛衰,固本培元,滋陰壯陽,補髓填精,強壯筋骨,開心益智,延年益壽,實乃長壽之王。
  • 黃芪配伍生地黃熟地黃姊妹花,是補氣養陰,還是填精益髓?知道嗎
    我們如果只說地黃,一般是指生地黃,為玄參科植物地黃的塊根,因生於地下,鮮品顏色呈現紅黃色,因而得名。或許你會問難道還有熟地黃嗎?是的,熟地黃是經過炮製加工而成,通常以黃酒拌蒸至內外色黑、油潤,或者直接蒸至黑潤,再切成厚片使用。黃芪與生地黃、熟地黃功效各有千秋,悠久的中藥歷史和現在的臨床驗證將告訴我們答案。
  • 成都御生堂盧少華:中醫治腫瘤既要扶正氣,也要破聚結
    盧少華主任出身於中醫世家,熟諳中醫經典著作,臨床功力與理論功底厚實,學術思想自成體系,處方配伍精當,深得陰陽變化之妙;秉承先師名家之精要,潛心基礎理論並與臨床實例結合研究,師古不泥,專研創新,提出「腫瘤關鍵在正邪相爭,
  • 29歲博士,為了寫論文長期吃泡麵,拿到畢業證的那天查出了胃癌
    29歲博士,為了寫論文長期吃泡麵,拿到畢業證的那天查出了胃癌29歲的張小麗從小就是個勤奮好學的女孩子,就在昨天剛剛拿到博士畢業證,可以說這是人生中最開心的日子了, 但同時也等來了醫院下發的通知:胃癌晚期。
  • 血不好,頸椎就不好!一張方子,治淤血型頸椎病,詮釋中醫思維
    我想和你分享一個觀點,這就是,血不好,我們的頸椎就不好。也許你會問,頸椎,那是骨頭的事兒。它和血,又有什麼關係呢?嗯,放下這個疑問不提,我先來給你說個故事吧。曾經有一個患者,年50多歲,女性,什麼病呢?就是脖子不舒服,僵硬疼痛,伴隨頭暈。
  • 人體陽氣的重要性在幾千年的中醫文化中,陰是指人的身體,陽是指人的能量.人的一生就是一個陽氣衰減的過程.
    人體陽氣的重要性在幾千年的中醫文化中,陰是指人的身體,陽是指人的能量。人的一生就是一個陽氣衰減的過程。
  • 四川省排名好中醫腫瘤醫院_成都中醫腫瘤研究院講中醫治腫瘤食慾不...
    趙春天主任溫馨提示:腫瘤引起的食欲不振,嚴重影響了腫瘤患者的治療效果,降低了他們的生活質量;"中醫抗癌消瘤體系"治療腫瘤引起的食欲不振,以清熱解毒、軟堅散結、活血化淤、扶正固本為基本原則,臨床實踐證明,療效顯著,有助腫瘤患者樹立信心。
  • 中醫治腫瘤需病證結合,佐以對症
    中醫治癌應以辨病為先,遵循先辨病、後辨症、再辨症的法則,就是堅持以病為本,以證為綱,在辨病與辨證相結合的同時,再佐以對症的治療思路。 武漢國粹館中醫腫瘤名家龍青峰主任說,許多人對中醫有個誤解,認為中醫只辨證、不辨病,但從中國醫學史中我們不難可以看出,中醫治病自古就是既講辨病也講辨證的。
  • 成都御生堂羅應權:中醫治腫瘤須解決「兩個矛盾」
    四川省名老中醫、成都御生堂中醫腫瘤專家羅應權認為,中醫治腫瘤應著重解決好「主要矛盾」與「突出矛盾」,如此才能真正發揮中醫治腫瘤優勢,實現標本兼治目標。虛證指人體因精氣不足而出現的正氣虛弱的證候;實證是指人體受外邪侵襲,或因痰火、閼血、蟲積、食積、水溼等阻滯所引起的實性證候;虛實夾雜是指由於病情複雜,既有虛證又有實證的現象。  為什麼說辨證論治是解決腫瘤治療的主要矛盾?羅應權指出,辨證論治是治本,其核心是扶正祛邪。扶正祛邪的優先次序,以及如何扶正、祛邪,應根據患者機體正氣和邪氣雙方博奕的結果來確定。
  • 髓母細胞瘤的治療需要多少錢
    髓母細胞瘤的治療需要多少錢 時間:2021-01-12 09:14北京豐臺右安門醫院 目前髓母細胞瘤患者的患病率逐漸增長,尤其是兒童患者,不少家長在聽說孩子確診髓母細胞瘤後都比較害怕,畢竟是癌症,甚至有的家長會擔心要不要直接放棄治療,還有一部分家長比較擔心的是髓母細胞瘤的治療需要多少錢?
  • ​《黃帝內經》曰:「五藏化液,心為汗、肺為涕、肝為淚、脾為涎、腎為唾,是謂五液.」
    水的來源,是體內積存的水液,而積存水液的,是至陰,至陰就是腎臟之精。來源於精的水液,平時不外溢。腎中的陰精固攝著它,所以淚水不會自行流出。水的精氣是志,火的精氣是神,水火相互交感,神志都感到悲哀,因而淚水就流出來了。俗語說:心悲叫作志悲。因為腎志與心精,同時聚合於目。所以心腎俱悲,神氣就傳到心精,而不下傳於腎志,腎志獨悲,水失去了精的約制,所以淚水就流出來了。
  • 三陰三陽深度解析!(附通俗理解版六經開闔樞)
    胃,為水谷之海,後天之本。《靈樞·五味》曰:「胃者,五臟六腑之海也,水谷皆入於胃,五臟六腑皆稟氣於胃。」人的生存靠食物,食物靠胃的加工方可被吸收,所以胃是人所需要的氣與血的大海。既然五臟六腑之氣皆如江河歸於胃之大海,善醫者用下瀉法,將病聚於胃瀉掉,可事半功倍。胃為六腑之主,胃燥則六腑不寧。胃為火爐,萬火之源,不可燥熱。治療:可分別採取溫胃散寒、清胃瀉火、益氣建中、消導化滯等法。
  • 中醫養生的境界:髓海有餘,則輕勁多力,自過其度
    腦被稱為髓海,與頭者精明之府及後人所稱的腦為元神之府有其相通之處。即頭腦是精神的最高主宰,是神氣的本源。與頭腦直接相關的經脈是督脈和足太陽,再擴大為手足三陽,陽氣即以髓海為依歸。《靈樞·海論》說:髓海有餘,則輕勁多力,自過其度;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脛痠、眩冒,目無所見,懈怠安臥。髓海的虛實見症可取有關經穴施治。羶中被稱為氣海,這是指心肺之間的空隙,為宗氣所聚之處,屬於上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