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腫瘤需病證結合,佐以對症

2020-12-23 騰訊網

中醫治癌應以辨病為先,遵循先辨病、後辨症、再辨症的法則,就是堅持以病為本,以證為綱,在辨病與辨證相結合的同時,再佐以對症的治療思路。

武漢國粹館中醫腫瘤名家龍青峰主任說,許多人對中醫有個誤解,認為中醫只辨證、不辨病,但從中國醫學史中我們不難可以看出,中醫治病自古就是既講辨病也講辨證的。中醫對疾病的認識,最早是確定病種並賦予病名,辨病早於辨證。遠在商周時期的甲骨文中,就有以部位命病名的描述,如疾首、疾目、疾腹、齲,以及其他中醫典籍中所記載的癭瘤、痺、痔、疥、瘧、癲疾、骨疽等多種疾病。

腫瘤治療的辨病,就是辨別患者得的是哪種癌症,是肝癌、肺癌,還是胃癌、腎癌?中醫認識腫瘤採用的是望、聞、問、切的「四診合參」和司外揣內的方法,其特點是從宏觀角度對疾病進行辨識,與西醫的微觀診斷方法相比,具有一定的模糊性、主觀性,所以現代中醫腫瘤的辨病,應結合當代醫學科技進行,比如影像學檢查、細胞病理學檢查等。

中醫腫瘤辨病論治是在確定病位、病名的基礎上,使用中醫方藥進行對症治療,比如如果診斷的是肝癌,就使用對肝癌有效的中藥進行治療。辨病論治不僅解決了中醫中藥臨床應用的準確性,而且可避免誤診誤治。

而辨證就是通過四診(問、聞、望、切)八綱(陰、陽、表、裡、寒、熱、虛、實)對病情進行分析辨別,分辨寒熱(病性)、虛實(病機)、表裡臟腑(病位)以及機體內正邪雙方博弈情況等等。武漢國粹認為,中醫腫瘤雖然應以辨病為先,但在臨床治療上卻要以辨證施治為主。辨證施治就是使用扶正培本藥物進行整體性的調理,通過糾正陰陽氣血失衡改造腫瘤生長的土壤,在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提高患者康復能力的基礎上,實現正足邪自去之目標。

武漢國粹觀察到癌症患者大多以元氣大虧為本,其根源是在正虛上,所以在辨證施治時強調以補虛培本為主,使患者正氣恢復,免疫功能獲得提高,以遏制腫瘤細胞的轉移與復發。當然辨證與辨病是相輔相成的,不能一味強調辨證培本而忘記了腫瘤治療的終極目標是祛除癌毒,這樣容易延誤病情,加速腫瘤進展。

中醫腫瘤治療辨病與辨證的有機結合,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狀,提高治療效果。但武漢國粹認為,僅僅這樣還是不夠的,因為中晚期癌症患者會出現各種呼吸道或是胃腸道的併發症,如咳嗽、噁心、嘔吐、出血,或是黃疸、腹水、疼痛等等,此時臨床上應首先解決這些急症,否則患者就會面臨著生命危險。就是在方藥中加入針對性的中藥,比如咳嗽的,就要加入治咳嗽的藥;食欲不振的,就要加入利於脾胃的藥;噁心、嘔吐、咳血、便血的,也要加入相應的中草藥。這種對症用藥治療,就是中醫的辨證施治。

臨床實踐表明,準確把握病、證、症關係,遵循辨病、辨證、辨症的「三辨療法」,可以抑制腫瘤的復發與轉移,提高患者生存質量,延長患者生存周期,實現帶瘤生存的目的。

相關焦點

  • 成都御生堂羅應權:中醫治腫瘤須解決「兩個矛盾」
    四川省名老中醫、成都御生堂中醫腫瘤專家羅應權認為,中醫治腫瘤應著重解決好「主要矛盾」與「突出矛盾」,如此才能真正發揮中醫治腫瘤優勢,實現標本兼治目標。  羅應權通曉諸科,尤其專精於中醫腫瘤治療,對於腫瘤病因病機和治法治則有獨到的見解,認為腫瘤不是局部性疾病,而是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現,從本質上說是一種全身性疾病。臨床上宜遵循扶正祛邪這一根本大法,重視腫瘤的整體性、動態性,在治療上著力解決「主要矛盾」與「突出矛盾」,實現急則治標,緩則治本,標本兼顧,治病留人。
  • 四川省排名好中醫腫瘤醫院_成都中醫腫瘤研究院講中醫治腫瘤食慾不...
    四川省排名好中醫腫瘤醫院_成都中醫腫瘤研究院講中醫治腫瘤食欲不振療效更好?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食欲不振,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都是一個不小的問題,何況是對於腫瘤患者呢?試想一下,腫瘤患者吃不下東西,但每天消耗的能量又從哪裡來呢?本就虛的身體還能承受病痛的折磨嗎?對於這個問題,不僅僅腫瘤患者自己會擔心,患者家屬也發愁。
  • 中醫治癌如何獲效?中醫治癌,須解決兩個矛盾!
    中醫治癌已經被越來越多的患者所接受,其優勢也獲得了國內外醫療專家廣泛的認同。 中醫治癌如何獲效? 南京太乙堂中醫院腫瘤名家戴春海主任認為:中醫治癌要取得滿意效果,關鍵在於解決好兩個矛盾。
  • 楊傑博士:中醫治胃癌,以胃氣為本,需要護陰精、保血髓
    中醫治胃癌,以胃氣為本《脾胃論》說:「人以胃氣為本。」「脾胃為氣血陰陽之根蒂。」脾胃虛弱證者細胞免疫功能下降,NK細胞活性降低,細胞免疫調節因子失衡,以致全身免疫功能下降,機體抗癌能力降低。中醫治胃癌,需要護陰精中老年人是腫瘤發生的主要人群,其基本特點就是腎精虧虛,正如《內經》所言「年四十,陰氣自半」。熱毒內結是腫瘤發生的主要原因。然而,熱毒的化生主要是因為腫瘤病灶亢盛的代謝,熱毒耗精。
  • 成都御生堂盧少華:中醫治腫瘤既要扶正氣,也要破聚結
    盧少華主任出身於中醫世家,熟諳中醫經典著作,臨床功力與理論功底厚實,學術思想自成體系,處方配伍精當,深得陰陽變化之妙;秉承先師名家之精要,潛心基礎理論並與臨床實例結合研究,師古不泥,專研創新,提出「腫瘤關鍵在正邪相爭,
  • 戶足不出戶可獲專家諮詢 醫養結合智能慢病管理平臺發布
    日前,勁膳美智能慢病管理平臺會議在杭州舉辦。由杭州勁膳美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聯合浙江中醫藥大學杭州濱江中醫門診部等全國優勢醫療資源,攜手西部控股共同打造的大有醫網/勁膳美醫養結合慢病線上管理平臺,正式上線運營。
  • 專家:推行中醫治未病 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
    會上,各位專家、學者一致認為,中醫藥對基層疾病預防和慢病調理有促進作用,並就如何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建言獻策。「脾胃虛則生百病。」廣西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院長謝勝稱,脾胃之於健康,以及脾胃專科的醫生對脾胃疾病的診治能力非常重要。體質是疾病發生發展以及維護健康的關鍵因素,故推行並深入開展中醫治未病意義重大,希望得到基層和廣大醫生的關注。
  • 【學會專稿】國醫大師葛琳儀:中醫治未病與體質辨識
    會上,國醫大師葛琳儀做了《中醫治未病與體質辨識》專題講座,現將其講課文稿整理推送,以供大家學習、分享。一、學術觀點中醫臨證思路的要點,主張辨體、辨病、辨證為一體的多元思辨模式,所謂「辨病」就是對「病」的個性判斷,而「辨證」則是對中醫「證」的共性綜合。
  • 帕金森的中醫治療效果好,那是因為「對症對因」!
    中醫治「帕」病,有必要詳細了解西醫診斷之各期內臟損傷情勢,以及做出針對性方案,「中西結合」僅此而已。其他辨證要領,要另起爐灶,獨立辨證。 總的趨勢是,火不生土,土不伏火,出現「風」證,及早用孫真人續命煮散,可標本兼顧。 歷來中醫辨證側重肝腎,吾意當為脾腎。寒、溼、虛為本病之主因。中晚期重用生芪有卓效。少數病例用馬錢子粉,可控制危化。本病少陰,太陰虛寒至極,若妄用滋水涵木,則反助溼傷陽,實助紂為虐。治本之要,切切不可弄錯!
  • 治未病做預防,廣東印發新冠肺炎中醫治未病指引通知
    中醫將疾病分為「未病」「欲病」「已病」三個層次,「治未病」是中醫治病、養生的主要指導思想,又是中醫學的特色和精髓,涵蓋未病先防、有病早治、既病防變、愈後防復四個方面。針對目前新冠肺炎無疫苗、無特效藥的實際情況,應充分發揮中醫藥治瘟疫經驗和「治未病」優勢。
  • 疫情期間 腫瘤病人需牢記「三八六五」
    面對疫情,腫瘤病人需學會自我保護,褚倩建議大家做好三方面措施。  第一要戴好口罩。一般如棉布口罩、海綿口罩、活性碳口罩等,抵抗病毒是無效的。可阻擋新型冠狀病毒的口罩有兩大類,一類是醫用的外科口罩,第二類是N95口罩。在新冠肺炎防控的情況下,為什麼戴口罩如此重要?
  • 長於臨證,名噪金陵:記中醫胃腸病名家杜忠濤
    中國醫師協會會員、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中醫藥傳承發展工作委員會委員、中醫胃腸病名家杜忠濤主任,日前正式坐診南京太乙堂中醫院。杜忠濤主任在學術上博採眾長,融會諸家,悟本求真,知新達變;臨床上以藥簡效宏,膽大心細,屢起沉痾而馳名。在中醫消化肝膽疾病尤其胃腸病治療上長於臨證,名噪金陵,深受患者歡迎和業界肯定。
  • 麻黃湯《中醫治法與方劑》
    【證析】此為外感風寒所致。肺主氣、屬衛,外合皮毛、主表。風寒外襲,衛陽被遏,不能外達則惡寒,不能外散則發熱。寒邪束表,毛竅閉塞,汗液不能外洩則無汗。寒邪束表,血絡因寒而攣,營衛運行被阻,水液通調失度,則頭痛身疼,肢體酸軟。肺氣之宣發於表和行於腠理者為衛氣。風寒束表,影響肺衛正常宣降,表鬱而肺氣亦鬱,加之氣管因寒而李,故肺氣上逆而喘。
  • 葉天士的雜病證治經驗
    但東垣的益氣昇陽法只適合治療脾失健運之證,而不適合治胃。葉氏在繼承東垣脾胃學說的基礎之上,結合臨床實際,創造性地提出了胃陰學說,彌補了東垣脾胃學說的不足。葉氏指出:「脾胃之論,莫詳於東垣」,而「東垣之法,不過詳於治脾,而略於治胃」。他認為:「脾胃當分析而淪,蓋胃屬戊土,脾屬己土,戊陽己陰,陰陽之性有別也。髒宜藏,腑宜通,臟腑之體用各殊也。」
  • 北京中醫院醫院聯合承辦2020年燕京中醫腫瘤論壇暨中西醫結合腫瘤...
    近日,由北京中醫藥學會腫瘤專業委員會主辦,北京中醫醫院腫瘤科等單位聯合承辦的「2020 年燕京中醫腫瘤論壇暨中西醫結合腫瘤診療新思路、新方法」會議以線上形式舉辦,會議邀請了多位中醫腫瘤領域專家講授相關知識。
  • 關於對中華中醫藥學會《痛風和高尿酸血症病證結合診療指南》擬發布團體標準項目公示的通知
    由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牽頭制定的《痛風和高尿酸血症病證結合診療指南》已通過專家組審查,經研究,中華中醫藥學會標準化辦公室對擬發布團體標準項目《痛風和高尿酸血症病證結合診療指南
  • 這種罕見病極易被誤診為腫瘤,深圳第一次發現
    9月,高女士進行了手術治療,但令人驚訝的是,高女士的病理樣本中,卻並未發現腫瘤細胞,這也意味著她所患疾病並非腫瘤!11月,高女士來到深圳市三院,富有經驗的肝病四科主任陳軍立刻敏銳地意識到,高女士的病一定不同尋常:「CT檢查結果非常像是肝癌,但病理結果和一些症狀並不符合肝癌的特徵,這一定不是常見的疾病。」為此,他找到了深圳市三院病理科主任周光德,想要弄清楚高女士究竟患了什麼病。「我們必須要替患者負責,不能放過任何一個線索。」陳軍說。
  • 中醫治發作性睡病
    中醫治發作性睡病 發作性睡病可以用中醫治療,中醫治療效果比較好,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 一、痰溼困脾型 多見於形體肥胖之人,表現為胸悶、納呆、大便不爽、痰多泛嘔、口中粘膩、身重嗜睡、舌苔白膩、脈濡緩。
  • 少隂為病咽中痛 通陽開結半夏散
    少隂為病咽中痛  通陽開結半夏散 江蘇省無錫市華源中醫養生堂 王曉雷主任 【原文】少陰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湯主之。(313)【注】本條是少隂客寒咽痛的證治。本條敘證簡略,僅提「咽中痛」一證,但從方藥來看,有半夏、桂枝、甘草三味,為辛溫之劑,若咽痛無風寒鬱閉,不得用桂枝;無痰溼阻滯,不得用半夏,是知此咽痛當屬於風寒客於少隂,兼痰溼阻絡,咽雖疼痛,必不紅腫,苔必白而滑潤,且必伴有惡寒、氣逆、痰涎多等證,所以宜用半夏散及湯治療,以散寒通陽,滌痰開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