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林——最高級別的關廟

2021-02-07 網易河南

凡有華人聚居之地,皆有關廟。

全國最著名的有三個:河南洛陽關林、湖北當陽關陵、山西運城關帝廟。

為啥?不為啥!皇帝封的。


關林廟大門

百姓墓稱「墳」,王侯墓稱「冢」,皇帝墓稱「陵」,聖人墓稱「林」。關公是「武聖」,所以關墓稱「關林」 ,是級別最高的關廟,也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既然是「帝」,就該有帝王氣派。舉目望關林:只見峻宇聯翩,古柏森然,樹陰遍灑,院落井然。


廟早-石坊石亭、關冢

先儒有言:入廟知敬。

凡是廟宇,都有森然肅然之氣氛,這是揮之不去的精神統攝,平時再怎麼邋遢輕慢之徒,一旦入了廟,進了香,多半也會收斂一些。


甬道


廟碑

廟宇裡呈現的紅色,是那種鮮亮鮮亮的紅,是視覺加上感覺後,凸現出來的風景。這是一種寓意,是從關公身上溢出來的忠義色彩。

先是所有殿宇的對聯,都用紅色板材書寫,從儀門,到大殿,再到二殿、三殿,一律是長達三四米的平滑板材,油漆一新,鮮紅鮮紅,上寫金色大字。

其次是立柱,根根都是紅色圓滾之身軀。

紅色無處不在,在我眼前縈繞,連石獅子的脖子上,也都繫上了紅綢,紅綢都是百姓拴上的,信眾來祈願、祈福,許上一個心願,拴上一條紅綢,日子長了,幾十個石獅上就都戴上紅飄帶了。」


石獅御道西側石獅


石獅御道東側石獅


位尊-關聖帝君主像

 想那關公的紅臉,本是一個符號,是赤膽忠心的意思——關公一心匡扶漢室,心是紅的,膽是赤的,當然血也是紅的。這種激情太飽滿了,胸腔裡憋不住,也就憋到臉上來了。

這張紅臉,若是平常漢子的臉,恐怕就是一種病了,需要到韓國整容。但長在關公臉上,竟是那樣有魅力,老百姓好喜歡!舞臺上看都看不夠,正所謂「黃臉的典韋,白臉的曹操,黑臉的張飛叫喳喳……」,這臉譜,就是戲劇的法律,誰敢擅改?若在舞臺上把關公畫個白臉,觀眾非把這臺戲砸了不可!這便是民俗的力量,是紅色的力量。紅色是正義的象徵,不但代表忠義,還能驅邪避兇。


位尊-二殿神像

關林中除了紅色,便是青色了:青色的磚,青色的牆,青色的石碑,青色的地……青青的院落,加上紅色點綴——「 丹青」便在其中了!我猜想這是關林的顏色主題:兩種顏色,一部春秋!丹青書寫的歷史,都在這青色和紅色之中瀰漫了。


焚香爐


敕封碑亭內南側仰視圖

關林建築仿帝王宮殿,布局嚴謹壯觀。南北中軸線上,依序為舞樓、大門、儀門、大殿、二殿、三殿、牌坊、墓冢、後門。廟中其他建築,皆沿此線左右對稱,錯落有致。

  這種布局級別很高,此等榮耀,怕是在明代才可以實現。所謂「漢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儒稱聖,釋稱佛 ,道稱天尊」,從歷代對關公的追諡看,明朝給的榮譽最高。明萬曆十年(公元1582年),關羽被封為「協天大帝」,第一次進入「帝」的行列。據吳健華介紹:明萬曆二十年(公元1592年),關林在漢代關廟原址上擴建,佔地200餘畝,院落四進,殿宇廊廡150餘間。


關林俯視圖


關聖帝君聖跡圖志

從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起,這裡就成了中國品級最高的關廟

  按說,關公晉級當了聖人,各地關廟也都是聖人級別了,湖北當陽那個葬關公身軀的墓,洛陽這個葬關公首級的墓,都該稱為「關林」了吧?

  不中!朝廷規定:只有洛陽關墓,才可稱「關林」。

  為啥?有來頭呢!關林鎮上的老百姓說得有鼻子有眼——

  傳說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康熙帝南巡,回京時路過洛陽,來憑弔關羽。時值仲夏,大雨剛過,他在大門口停下來,觀看嶽飛親繪的「漢壽亭侯畫像」。畫中的關公提刀跨於赤兔馬上,身著甲冑鐵衣,長髯飄飄,刀光寒寒。康熙看了感嘆:「真乃英雄蓋世,千古一人也!」

一路看過來,當康熙來到春秋殿,看到關公讀《春秋》塑像時,欽佩關公的儒將風範,便對隨行說:「武能馳騁疆場,文能治國安民,文武皆備,則四海昇平,百姓安樂矣。」當看到明代太監胡濱所書「漢壽亭侯墓」幾個大字後,康熙深為不滿。說:「前朝已於萬曆十八年敕封為『協天大帝護國真君』,後又累加『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封號,現仍書舊號,是為不敬!聖人陵寢,應遵林制,宜加封關聖后裔為博士,奉祀林廟!」

因當時剛下過雨,千餘株古柏蒼翠欲滴,如詩如幻,康熙詩興大發,即景吟道:

古柏千章翠色深,

高冢有幸棲英魂。

忠義仁勇蒸嘗遠,

關林聖域俎豆新。

  由於最後一句點出「關林」二字,便是欽點御封,所以此地從此稱「關林」。這樣一來,湖北當陽人不樂意了,尤其是當地文人咬文嚼字,說:「關公身軀埋在當陽,頭顱埋在洛陽。身軀好比山脈,頭顱好比山峰,沒有大山,何來山峰?應把當陽關陵叫做「關林」。

  其實當陽「關陵」,已是帝王級別了:關羽遇害,身首異處,頭枕洛陽,身臥當陽,魂歸故裡(今山西運城市),這三大關廟,都有來頭,都很「正宗」。

但「關林」的級別,比「關陵」級別更高。前者是聖人,自古以來中國只有兩個;後者是帝王,自古以來帝王多的是——所以當陽人不糊塗,一定要爭這個名分。 但洛陽文人更會講道理,說:自元代以來,湖北、湖南、乃至福建、臺灣等地的關廟,都來洛陽關林「附靈」,這說明洛陽的關林是「老大」。


歷屆朝聖大典

啥叫「附靈」呢?就是各地信眾,捧著他們那裡的關公塑像,來到洛陽關林,燒香上供,舉行隆重的儀式,讓關公的靈魂附到他們帶來的關公塑像上去,然後虔誠地帶走,奉於當地關廟裡。

  頭者,首也!靈魂之所也!中國人認為靈魂是在頭顱裡,不在軀幹上。所以中國傳統文化以頭為尊,民間稱「頭目」,國家稱「首腦」,可見「頭」的重要性。洛陽關林,埋葬的既是關老爺的「頭」,那不是關廟中的「老大」是什麼?

當陽文人一聽——洛陽文人說得有道理,於是默認。


歷屆朝聖大典

於是,從康熙五十八年起,這裡就成了中國品級最高的關廟。但「關林」之謂,是否與康熙這首詩有關,我覺得這只是民間傳說,正史沒有記載。專家一般認為「關林」叫法始於清道光元年,即公元1821年。

大門兩側是八字紅牆,各框出一白色方塊,分寫「忠義」、「 仁勇」,點出了關林關鍵詞。


西側八字牆


東側八字牆

大門前廣場上,最南有舞樓。

  所謂舞樓,就是戲臺。戲臺正對著關林大門。明白人一看,就知這舞樓是關公的宣傳工具。你想啊:舞臺上鑼鼓喧天,還不是為了招人?況且唱的多是關公戲,不是讓大家來向關公學習嗎?

舞樓呈「凸」字狀,前臺歇山式,後臺硬山式,不設山牆,舞臺完全伸出來,三面觀眾都可看到演員。建築頂部,宛如鶴姿,作騰躍狀,蔚為壯觀。微風過時,銅鈴作響,似在懷想過去,又像是搖醒紅塵。


戲樓全貌

轉身看便是關林大門。不待看清門額題字,兩尊高大的明代石獅,便來搶眼。大門兩側是八字紅牆,各框出一白色方塊,分寫「忠義」、「 仁勇」四字,點出了洛陽關林關鍵詞。

大門往北是儀門,取「有儀可象」之意。上懸「關林」二字,乃神筆王鐸所寫;門額上寫「威揚六合」四字,乃慈禧太后所題。儀門往北是一條平直甬道,長30餘米,寬4米,42根望柱分立兩旁,柱頂蹲石獅,共104尊,或站或蹲,形態可愛,被譽為「洛陽的小盧溝橋」。


儀門

甬道盡頭是月臺,月臺之後為大殿,又稱正殿,面闊7間,進深3間,高近20米。上懸「氣壯嵩高」牌匾。門板上雕「桃園結義」、「水淹七軍」等12幅關羽故事。


財神殿

大殿後是二殿,二殿又稱「財神殿」,建於明萬曆二十年(公元1592年),是關林始建最早的建築。其面闊5間,進深3間。再往北是三殿,又稱春秋殿,內有關公讀《春秋》塑像。穿過三殿,迎面是兩座石坊,石坊後面,便是關帝冢——關公的首級便埋葬於此。

相關焦點

  • 洛陽關林與解州關廟比較,哪個是中國最牛的關廟?
    說關林關廟繞不開關羽,雖然我們對關羽很熟悉,但還是先介紹一下。關羽(公元160-220年),字雲長,河東謝良(今山西運城)人,是三國時期蜀漢名將。近日,筆者和幾位朋友到關聖故裡山西運城,專程去參觀了中國三大關廟之一的解州關帝廟(以下簡稱關廟)。在回洛的路上,我心裡有一個結:哪個先,哪個後,哪個大,哪個輕,為什麼洛陽有關林,又有解州關帝廟?相信有同樣疑問的朋友不會少,讓我們靜靜地捋一捋。
  • 唯一敢稱「林」的關廟,求什麼靈驗?一起來看看吧
    人們敬他重他,所以民間一直都有紀念關羽的習俗,而後來人們更是將他神化了,認為關羽成了神仙,成了「關聖帝君」。今天小編就要和大家介紹唯一一個敢稱「林」的關廟,求什麼靈驗?一起來看看吧。關林廟關廟不僅存在於某一個地方,在我國有很多地方都有關廟,由起初的個別地方修建發展到遍布大江南北,幾乎隨處可見關廟。
  • 世界分布最多的關廟,構成龐大的關公信仰網絡
    古時雖有不少先哲賢達被譽為兵聖、書聖、詩聖、畫聖、藥聖、茶聖等等,但墓被稱為「林」者,僅有文聖孔子、武聖關羽。因關公又曾被封諡為帝君,故其墓還能同時以「陵」謂之。歷代統治者,對修建孔廟向有嚴格規定,文廟只能建矗於縣以上的城鎮。因信仰關公的善男信女多如恆河沙數,這就使得當權者對關廟事極難作出硬性規定。
  • 【齊觀】定襄關王廟——中國現存最古老關廟建築之一
    關王廟位於縣城北關,建於宋徽宗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另說建於金代),元至正六年(公元1346年)、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清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多次修葺,但均未改變宋代木構特點和風格。
  • 關林市場,永不說再見...
    有些地方有些人總要等真正消失的那天才會真正的去懷念這兩天到處都充斥著「關林關林北依隋唐故城,南臨龍門石窟,西接洛龍大道,東依伊水清流。千百座關廟中唯有這裡獨稱「林」,那可見關林的歷史地位相當之高。關林市場借關林之名,受關羽之護。四通八達的道路奠定了關林市場交通樞紐的重要地位。
  • 祭拜關二爺的聖地——洛陽香火最旺盛的寺廟之一
    世界上三大關廟分別是洛陽的關林,山西運城的解州和湖北的當陽,其中洛陽的關林是中國唯一的冢、廟、林三祀合一的經典建築。關林始建於明萬曆年間,清乾隆時加以擴建,現存建築主要為明代,是一處保存完整的古建築群。關林的建築規格按照宮殿形式修建,布局嚴謹壯觀。廟前有戲臺,中軸線建築依次有大門、儀門、甬道、拜殿、大殿、二殿、三殿、石牌坊、林碑亭、關墓。
  • 虎牢關,關公成神之路的起點? 豫記
    關羽成名和成神的一個重要節點,是在河南滎陽的虎牢關。鳴鹿 | 文虎牢關三義廟,又稱關帝廟,位於河南省滎陽市市區西北部16公裡的汜水鎮境內。四海內外,關帝聖廟不勝枚舉,其數量規模遠遠超過了孔子的文廟。僅河南省境內,知名的就有四座。洛陽關林,許昌霸陵橋,周口南關帝廟,滎陽三義廟。
  • 關廟財政所築牢黨建工作「主陣地」
    今年以來,廣水市關廟財政所黨支部進一步落實黨建主體責任,堅持黨建工作與財政工作同步謀劃、同步安排、同步落實,著力實現「硬體」提檔、「軟體」升級,力促黨建工作再提升、支部力量再增強、全盤工作再突破。 該所始終堅持以黨建工作為統領,充分發揮把方向、謀大局、議大事、強引領作用,細化出臺《關廟財政所黨支部2020年黨建工作計劃》《關廟財政所黨支部2020年黨風廉政建設工作計劃》《關廟財政所2020年崗位責任制考核辦法》等規範性制度文件,保證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兩手抓、兩不誤。
  • 關廟小學:觀看數字電影 接受文化薰陶
    為豐富學生課餘文化生活,11月17日上午,樂山市農村數字電影放映組走進關廟小學,為關廟小學的師生帶來兩場不同的「視覺盛宴」。早上9點,放映車抵達關廟小學,開始了搭棚調試設備,學生看到這個場景,欣喜地歡呼:「要看電影啦!」。
  • 關二哥簡史
    湖北當陽玉泉山「天下第一關廟」 唐貞元十八年(802年)的《重修玉泉關廟碑記》,稱玉泉寺西北三百步,「有蜀將軍都督荊州事,關公遺廟存焉」,隋朝建寺的智顗(讀「蟻」)禪師(不是普淨)既然地方官開到口,依賴官府保護的玉泉寺,對關廟重修工程也表示支持,畢竟擴大了群眾基礎,利好香火。關二哥的好運只是剛剛開始。一百多年後,荊南的地方官,成了北宋的第三個皇帝——宋真宗。
  • 共指蒼山路,來朝白帝祠——消失的古蹟:白帝山下鎮江王廟、瞿塘峽口老關廟
    瞿塘峽口老關廟說起老關廟,人們首先想到的是瞿塘峽口的老關廟信號臺,以及1994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的「老關廟文化遺址」。一般而言,「老關廟」指敬奉關羽的寺廟,各地鄉野常見。位於瞿塘峽口北岸的老關廟,史料記載全無,僅僅是當地人約定俗成的地名稱謂。九十年代,吉林大學考古系在此地進行發掘,發現的新石器遺存被命名為「老關廟下層文化」、「老關廟文化」。考古發掘成果命名以及這張外國人拍攝的極為珍貴的老照片,是目前我們能夠找到的老關廟的唯一記憶存在。
  • 久煮不爛、Q彈爽滑【真】手工曬制的正宗臺南關廟面上架了!
    臺南的嘉南平原和新化丘陵的交界處,是熱帶季風氣候的關廟區,那裡有三寶,鳳梨、竹筍、關廟面。
  • 明神宗朱翊鈞為何要封關羽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
    漢後主追諡關公為壯繆侯;北宋徽宗追封關公為忠惠公、崇寧真君、武安王、義勇武安王;南宋高宗封關公為壯繆義勇武安王;元文宗封關公為顯靈義勇武安英濟王; 明太祖朱元璋明令拜關公,並敕建南京關公廟;明神宗封關公為協天護國忠義帝、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在明神宗之前關羽在官方和民間的地位本身已經很高漲了,但是都沒有達到「帝」這個級別。那麼明神宗朱翊鈞為何如此鍾情於關公呢?
  • 解州關帝廟——關廟之祖
    解州關帝廟總面積22萬平方米,共有房舍200多間,分為正廟和結義園兩部分,是現存規模最大的宮殿式道教建築群和武廟,被譽為「關廟之祖」、「武廟之冠」。結義園氣肅千秋坊   穿崇寧殿而出,入後宮南門,進寢宮,過花圃,有中軸線上最高大的木牌坊——「氣肅千秋」坊。東側有印樓,內有「漢壽亭侯」玉印模型,西側是刀樓,裡面列青龍偃月刀模型。
  • 每日一景 | 走進當陽關陵風景區
    關陵,原稱「大王冢」,位於湖北當陽城區西北3公裡處,坐西朝東,面臨沮水,和景山遙遙相望,國家AAA級旅遊區。與山西運城解州關帝廟、河南洛陽關林並稱中國三大關廟,已有1700餘年歷史。關陵是為紀念三國蜀將關羽而建,乃關羽之陵寢,2006年05月25日,關陵作為三國時期古墓葬,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中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時,也是「靈秀湖北」十大旅遊名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