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播電影《八佰》講述了1937年8月13日日軍進攻上海的故事。戰役後期,10月26日晚,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的「八百壯士壯士」在副團長謝晉元的帶領下,孤軍奮戰了4個晝夜。
大家想不到的是湘西兵也參加了淞滬戰役,有著更悲壯的戰鬥。
1937年11月,淞滬戰役進入後期。日軍主力第18師企圖佔領嘉興,切斷淞滬軍後方路線,入侵南京。在佔領嘉善途中,中國陸軍128師、109師等1.5萬餘名官兵緊急調遣,抵抗日寇進攻。128師大多是湖南招的兵,這支部隊的將軍和士兵大多是湘西鳳凰城的孩子。
湘西人歷來有為國而戰,有著強烈的「民族感」。抗日戰爭時期,湘西鳳凰縣每一批新兵出發為國而戰時,家鄉父老都會蜂擁而至,在城門前打出「竿軍出徵,中國不亡」的橫幅歡送自己的親生兒女上戰場,希望他們繼承竿軍的威名打好仗。
這批部隊大多數使用土槍和風造槍。老舊程度可以用128師顧家齊的話來說,「比道臺衙門口的石獅子年齡還要老一點」。
對面的日軍,戰鬥力強的主力,配備了飛機和大炮。在這種嚴峻的形勢下,湘西子弟大開殺戒,白刃戰對白刃戰,與來犯的日軍血肉相拼,白天隱蔽,夜間白刃戰,南星橋見戰而戰。在南星橋的激戰中,一天之內就有幾十場肉搏戰被殺,地上布滿了屍體。日軍第18師曾號稱在一個上午攻佔新加坡,被稱為緬甸「叢林之王」,在嘉善戰場上遇到了真正的對手。
1937年,128師5000餘人用劣質武器與日軍作戰7天7夜,他們比《八佰》四行倉庫阻擊多打了3天,他們擊退了日軍精銳師團無數次的猖獗進攻。這場激戰遏制了日軍的進攻力量。日軍在7天7夜的時間裡前進了11公裡。一個日本人曾經說過:以這樣的速度,中國被佔領至少需要96年。
奉命撤退時,該師犧牲了3000多人,多達四分之三的師官兵陣亡,這些人幾乎都來自湘西鳳凰。一夜間,鳳凰縣城家家掛白幡、戶戶戴孝帕。
後來被稱為「巨匪」的張平參加了這場血戰。他從沅陵招募300名壯士,組成763團團部直屬通信連,奔赴前線。嘉善全軍陣亡。戰鬥結束後,只剩下沅陵桐木溪的張平和李善子。七八個日軍在背靠背地刺刀作戰。他們甚至砍倒了幾名日軍士兵,嚇跑了其餘的人,奇蹟般地回到了車站。入伍時,他們穿著草鞋,裹著手帕,手裡拿著火槍,鉤鐮刀。
害怕湘西的日本人,在經歷了四次艱難的長沙會戰後,選擇了繞道從長沙過湖北再進重慶,目的就是希望避開湘西。
1945年的湘西戰役是中國軍隊戰勝日軍的唯一戰役。最後一支日本侵略隊,在湘西被殲滅。在湘西雪峰山戰役中,一個湘西苗族人組成的一個連抵擋了日軍一個旅團四千人三次衝鋒,他的士兵都來自湘西苗族。他們的連長因右手長有6個指頭,大家都叫他「龍六指」的龍鱗,率領他們勇敢地面對著日本的槍林彈雨。只因為他可以為祖國而戰。
一天一老去的故事,若喜歡請關注@侗家那個阿牛,您的一個關注,就是我阿牛哥創作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