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紅博:3歲看大,7歲看老,關鍵期看什麼?如何培養?

2020-12-17 中國網

中國幾乎人人皆知「3歲看大,7歲看老」,這是中華民族千年文明和教育精髓的核心代表之一。「3歲看大」是指,孩子3歲時所具備的綜合素質決定了他的發展趨勢,可以預知孩子十至二十年後的綜合素質所能達到的智慧水平和成功水平。「 7歲看老」是指,孩子7歲時所具備的綜合素質決定了他一生的發展水平,可以預知孩子一生的綜合素質所能達到的智慧水平和成功水平。但是這句話有科學的證明嗎?「3歲看大7歲看老」關鍵看什麼呢?這是人們多少年來最關心的學術問題和教育實踐問題。

就此問題,記者採訪了國際人類大腦發展關鍵期多維度理論創始人、國際著名兒童心理與兒童關鍵期教育學專家殷紅博教授。殷教授開展人類大腦發展關鍵期研究37年,開展兒童關鍵期教育成功系統教學實踐23年,殷教授指出:「3歲看大,7歲看老」是非常正確的,人才成長理論和人生發展理論的科學論斷,是中華民族高超智慧和民族文明水平的傑出成就之一。我們37年的人類大腦發展關鍵期研究表明:人類50%的發展關鍵期在3歲之前,70%的發展關鍵期在7歲之前,7歲也許不到人生的10%,卻幾乎決定了人生的100%。這是對「3歲看大,7歲看老」的最核心證據之一。另外,人類的重要的興趣、習慣、語言能力、記憶能力、思維能力、創造能力、運動能力、藝術能力,以及獨立、自信、合作、勇氣、毅力、感恩、利他、是非觀、價值觀、以及綜合學習能力和個性心理品質,都是在3歲前開始發展,7歲時逐漸成熟起來並持續人的一生。決定了一個人生存能力、學習水平和綜合智慧水平,從而也決定了事業成功的高度。

人們都很關注孩子在3~7歲有很多能力需要發展,「3歲看大,7歲看老」的關鍵是看什麼能力呢?這些能力在關鍵期如何培養呢?殷教授告訴記者:從0~7歲每個年齡段孩子都需要各種能力的綜合全面的系統培養。但是這種全面的培養需要集中一個核心要素進行環繞型重點培養。例如,3~4歲孩子的獨立發現問題的能力是其核心要素;4~5歲孩子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是其核心要素;5~6歲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其核心要素;6~7歲孩子獨立完成的能力是其核心要素。

也就是說,3~4歲獨立發現問題的能力是孩子智慧水平的核心表現;4~5歲孩子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是孩子智慧水平的核心表現;6~7歲孩子獨立完成的能力是孩子智慧水平的核心表現。對此,殷教授做了進一步的解釋。

3~4歲孩子獨立發現問題的能力是指:

(1)獨立發現事物的特徵

(2)獨立發現事物的變化

(3)獨立發現事物的聯繫

(4)獨立發現事物的真理事實

4~5歲孩子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是指:

(1)獨立分析事物的變化原因

(2)獨立思考交流方式

(3)獨立獲取所需信息

(4)獨立探究事物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5~6歲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指:

(1)獨立發現解決問題的核心要點

(2)獨立找到問題解決方法

(3)獨立建立解決問題的條件要素

(4)獨立評價解決問題的效果

(5)獨立選擇解決問題的工具

6---7歲孩子獨立完成能力是指:

(1)獨立策劃一項活動

(2)獨立制定活動目標

(3)獨立設計完成過程和步驟

(4)獨立計劃所需人員以及每個人的分工

(5)獨立計劃所需物資以及物資的獲得渠道

(6)獨立管理活動的流程

(7)獨立評估活動的效果

(8)獨立評估活動中每個人的業績和能力

記者了解到,在殷紅博教授創立的《人類發展關鍵期智力建構創維理論》中指出:獨立完成能力是7歲左右孩子綜合智力水平以及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整合能力,通過對孩子獨立完成能力的評估,能夠預測孩子未來的智力發展水平所能達到的高度。而獨立完成能力由獨立思考能力、獨立發現能力和獨立解決能力構成。

殷紅博教授科研團隊研發了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3~4歲關鍵期幼兒獨立發現問題能力培養課程》、《4~5歲關鍵期幼兒獨立思考問題能力培養課程》、《5~6歲關鍵期幼兒獨立解決問題能力培養課程》、《6~7歲關鍵期幼兒獨立完成能力培養課程》。

1997年殷紅博教授創辦北京博凱智能全納幼兒園,一心一意打造民族精品教育,不搞加盟不搞連鎖,至今只辦一家。博凱幼兒園全面運用殷紅博教授研發的上述四種課程。博凱的孩子們經過獨立發現問題、獨立思考問題、獨立解決問題能力的綜合培養,6歲左右獨立完成能力基本形成,這就為進入小學打下了最核心的智慧基礎和創新學習基礎。

幼小科學銜接問題也是殷教授重點科研項目之一,他研究表明,孩子從幼兒園進入小學要遇到八大難關,80%的孩子不適應。這八大難關分別是第一關:生活節律適應關,第二關:非興趣適應關,第三關:非習慣適應關,第四關:獨立完成適應關,第五關:作業適應關,第六關:挫折適應關,第七關:知識爆炸適應關,第八關:學習的自我認知適應關。不少孩子不能適應這八個關,從一年級就落後,很多孩子要家長陪讀、請家教,孩子和家長痛苦不堪、身心疲憊。

博凱畢業生大都能夠順利渡過這八大難關,進入小學後學習輕鬆、主動,成績名列前茅,不用家長陪讀,不用請家教,家長省心。並且隨著年齡的增長,這些孩子的智商、情商、學習能力、創新能力、交往能力越來越超出同齡人。他們獨立、自信、多才多藝,行動力強,勇於挑戰同齡人不敢完成的各種困難任務。博凱畢業生十九分之一以優異成績考進美國哈佛大學、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美國史丹福大學、英國牛津大學等世界前三十名大學。在這些大學中,他們也是佼佼者,令外國專家驚嘆。

相關焦點

  • 殷紅博:七歲前是培養頂級人才的關鍵期
    可以預見,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和全球化進一步的深化,人才資源在國家全面發展中的作用必將越來越重要,未來國家之間的競爭其核心必將是人才的競爭和人才培養能力的競爭。一個國家能否成為自主創新、經濟可持續性發展的新型國家,人才戰略才是發展之本、強國之本。而在人口老齡化壓力增大、人口結構變化的背景下,各個國家更加需要大師級的人物,對國家的發展起到中堅力量。
  •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李玫瑾:擁有這幾項能力,成功機率更大
    老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12歲定終生。」「三歲看八十」表面看意思是說:「一個人三歲時候的樣子就是他長大之後的樣子,等到七歲時候的樣子就是老了之後的樣子.」實際意思是:看到一個人小時候的智力,行為,性格,人格都可以基本預測這個人的未來。是不是聽起來覺得很玄乎,真有這麼神奇嗎?
  •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在孩子嬰兒期的表現,將會對應相似性格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在孩子嬰兒期的表現,將會對應相似性格關於孩子的作為,老人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句話真的有用嗎?孩子在嬰兒期也就是2-3歲的時候,這個時候是孩子的第一個敏感時期,這個時期孩子開始有了自我意識,慢慢的開始叛逆,會做一些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不如爬、跑、搶東西。這個時期的孩子比較注重自我,如果孩子的自我沒有得到滿足的話,很容易會不開心,產生情緒問題。
  • 如何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抓住2-8歲關鍵期,多做這幾個練習
    如何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應該是要從小培養的,尤其是在2-8歲的關鍵期之間。因此,想培養兒童大腦、訓練思維能力,一定要從早期開始。」2歲之前大腦飛速發展,但因為基礎能力不足所以在邏輯思維方面的訓練效果一般,而2-8歲則是邏輯思維能力發展的關鍵期,8歲後思維能力的增長開始變得緩慢。那麼具體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呢?
  • 「3歲看大」有沒有科學道理?美國馬裡蘭大學:定型期比3歲更早
    經常聽老一輩的人說一句話: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結果表明:5歲前是智力發展最為迅速的時期,如果把17歲的智力水平看作100%,那麼孩子在4歲前就已經獲得了50%的智力,其餘的30%是在4~7歲間獲得的,剩餘的20%則在7~17歲間獲得。那麼,「3歲看大」這句話是否真的有科學道理呢?
  • 抓住3-7歲語言發育關鍵期,習得完美母語
    孩子從出生到掌握語言,一般需要3-4年的時間,而語言發育的關鍵期是2-4歲。專家認為,9個月到24個月(2歲)是理解語言的關鍵期,2歲到4歲是表達語言的發育關鍵期。此時學習語言效果最佳,而且獲得的語言習慣最容易長期保持下去。一、語言準備期:又稱語言的預備階段(1—3歲幼兒前期)。
  • 不給3歲半娃看《灰姑娘》《海的女兒》,這位媽媽曾獲奧斯卡提名
    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動畫呢?今天,我們從歐美女星被稱為「英國野玫瑰」凱拉·奈特莉的視角出發,她的硬核教育也許會給我們全新的解答。3歲時,在她的要求下,父母同意她暑假在劇組工作。9歲時出演了首部電影《鄉村情事》。
  • 「3歲看大,7歲看老」:孩子未來好不好,早有這些徵兆
    其實在孩子入學之初,通過父母的督促引導,培養孩子好習慣並沒有什麼問題。不過咱們中國還有句俗話說「3歲看大,7歲看老」,孩子的很多習慣、品質、性格,是在7歲之前就形成的。我曾看過一個紀錄片《關鍵的7歲》,是澳大利亞一所研究機構,跟蹤觀察11名孩子7年成長過程的紀錄。
  • 3——6歲的孩子怎麼教?大師教你怎樣做父母,看看你做得怎麼樣?
    只不過在具體的時間上不完全一樣,有人認為五歲前很關鍵,有人認為七歲前很重要,有人則認為十二歲前最敏感。但是,在什麼時候應該教育什麼的問題上,幾乎所有的教育家都特別強調:幼兒時期的品德習慣教育最重要。華德福的創始人斯坦納就認為,人生的第一個七年,是「善」的教育的關鍵時期。
  • 北大學霸3歲看史記,早學歷史的孩子,人生「開掛」,格局不一般
    不少人向胥文豪的家長求助,是如何培養出這樣的學霸孩子呢?胥文豪的媽媽接受採訪表示,兒子從3歲開始就看《史記》和四大名著,每天都及時關注新聞。為了專心學習拒絕了姐姐送的智慧型手機,堅持好幾年用老舊手機。對此,不少網友都表示「3歲就看《史記》?是神童吧?」
  • 居家8個月,帶娃看了1000+繪本,發現最適合3-6歲孩子看的是這些
    孩子進入3歲以後,看繪本的狀態和以前有了很大的不同,認知能力、理解能力、想像力和觀察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在讀繪本的過程中,我們的互動也越來越好。孩子到了3歲,很多家長已經開始給孩子做系統的啟蒙,更加側重給孩子看一些功能性書籍,單純以閱讀為目的的繪本時間被壓縮了很多。
  • 寶寶3歲前,我為什麼要給他看「洞洞書」?建議父母一讀
    之前我在網絡上看過一則美國教育機構的研究,裡面講到0-3歲是培養孩子閱讀興趣的關鍵期。這件事我一直記在心中,於是從二寶出生以後,我就開始買各種書。而購買「洞洞書」完全是出於對名字的好奇,這是一種什麼書呢?
  • 2歲寶寶的專注力和運動能力培養?
    2歲寶寶的運動能力現在的寶寶已經是個運動全能的小健兒了,走、蹲、坐、摸、爬、滾、登高、跳下、越過障礙物等,無所不能、無所不會,閒在家裡,他總是一刻也不停歇,爬到這裡爬到那裡,想抓都抓不住,寶寶總有一身使不完的力氣。
  • 三歲看老,從小有這3種特點的孩子,未來事業發展不會差
    三歲看老,從小有這3種特點的孩子,未來事業發展不會差我們有一句老話說:三歲看老,指的就是從一個小孩子的小時候的行為舉止,就可以看出他以後的發展是什麼,有沒有出息其實從這個小孩子他的秉性就可以看出來了。還有一個表姐,她從小就是那一種不愛學習的孩子,見人也是不怎麼說話,怯生生的,比較的自卑,比較的膽怯,說話的時候也是支支吾吾的,成績也不怎麼好,連高中都沒有考上就直接去讀了中專,畢了業之後就跑到一家電子廠打工,為人處事也還是小時候的那個樣子,沒有什麼變化。他們兩個人有著明顯的差距,三歲看老在他們身上也能夠得到一定的體現。
  • 抗老的女人真「可怕」,肌膚近看乾淨又緊緻,看52歲周濤就知道
    那些看上去比女兒還年輕的女人,多半有這3個特點,佔一個都顯嫩對於很多女生來說,想要保持和養護自己的容貌是一生都在努力的事業,但是很多女生卻沒有找到合適的方向,看著那些四五十歲了還就青春依舊的女明星,我們是不是也非常的羨慕呢?今天就和本寶一起來看一看那些抗老的女明星都有著怎樣的特徵吧!
  • 3-6歲是性格形成關鍵期,這4方面「使勁管」,孩子將來更出色
    他們很聽話,很可愛,但是到了2歲,就露出了本性。他們化身為小惡魔,調皮淘氣,挑戰父母的權威。3歲就更過分了,3歲寶寶的自我意識越來越清晰,不管爸爸媽媽說什麼都不聽。根據專家的解釋是,孩子在3歲左右是進入了性格形成的關鍵期,有了初步的思維能力和自我意識,也就是有了自己不那麼容易上當受騙的小九九。所以,假如想要孩子養成良好的性格,在這個時間段,這四方面要使勁管了!
  • 如何抓住智力開發的「關鍵期」,讓孩子變聰明?哈佛教授這樣說
    科學研究表明:要開發孩子的智力,3歲以內是黃金時期。美國人類潛能開發專家葛蘭道門教授認為,每個正常的嬰兒,出生時都具有像莎士比亞、莫扎特、愛迪生、愛因斯坦那樣的潛能,聰明和愚笨同是環境的產物。根據這種種的研究與事實證明,對於一個孩子來說,是否聰明並不在於他的天賦如何,而是取決於家長是否能夠抓住大腦智力開發的關鍵期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教育。但是大多數父母對聰明都有一個錯誤的理解,覺得聰明是天賦從小遺傳的,所以無一例外,忽略了孩子智力開發的關鍵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