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容乃大——容庚捐贈展」系列報導(1):勤於治學 矜慎不苟

2020-12-22 東莞陽光網

東莞陽光網訊 (全媒體記者 馬慧敏)莞籍學者容庚是我國著名的古文字學家、考古學家和收藏家。他一生潛心治學,學術著作甚豐,成就斐然,畢生收藏悉數捐贈國家。「有容乃大——容庚捐贈展」目前正在中國美術館展出,圍繞容庚先生的學術、藝術成就和貢獻精神,東莞廣播電視臺欄目《東莞新聞》推出系列報導,講述這位莞邑大家的故事。

容庚先生1894年生於東莞莞城,在良好的家庭環境薰陶下,幼年飽讀詩經,對古文字學、金石學產生濃厚興趣。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研究生畢業後,容庚先生先後任教於燕京大學、北京大學、嶺南大學、中山大學,一生出版專著30餘種,所著《金文編》《商周彝器通考》等為該領域扛鼎之作。其中,《金文編》是我國第一部專科性的金文大字典,而《商周彝器通考》更被學術界譽為我國古代青銅器及其銘文研究的奠基著作。

容庚學生、華南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廣東書法家協會主席張桂光:「全書分20章,對整個銅器方方面面都做了研究,所以無論從銅器的分類,還有銘文的研究,時代的斷定等等方面,怎麼辨偽這些,它都有很系統的論述,所以涉及到每一個方面都比較有科學性,一般都是把它理解為銅器研究由舊金石學,向近代考古學邁進的一個裡程碑。」

容庚先生從青年時期到滿頭白髮,不論時勢如何,個人處境順逆,數十年如一日,堅持埋頭學問,每天伏案工作超過10小時。他博覽群書,手不釋卷,孜孜於古文物的探索之中。容庚先生一生治學嚴謹周密,為我國的學術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容庚助手、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曾憲通:「他每天6:30他就起床,伏案寫日記,看新的出土材料,看別人的文章,所以他每天6:30以後伏案工作大概兩個小時以後他才去做運動、吃飯,做其他的工作,早上這個是雷打不動的,所以他給我們的精神是非常執著,鍥而不捨。」

容庚先生還是一名誨人不倦的教育者,他傾盡所有傳道受業,為國家培養好幾代文字學、歷史學和考古學的專門人才,如今已是桃李滿天下。

容庚再傳弟子、中山大學古文字研究所所長陳偉武:「好多一流的學者都是容老的學生,他不光是為廣東培養人才,他過去因為幾十年是在北京從事教學和研究工作,在燕京大學、北京大學任教的時候就已經培養了很多著名的學者。」

版權聲明:

1、凡註明來源為「東莞陽光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版權均屬東莞陽光網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否則以侵權論,依法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2、在摘編網上作品時,由於網絡的特殊性無法及時確認其作者並與作者取得聯繫。請本網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權人直接與本網站聯繫,商洽處理。

聯繫郵箱:tougao0769@qq.com

相關焦點

  • 中國美術館舉辦「有容乃大——容庚捐贈展」藝術沙龍
    「有容乃大——容庚捐贈展」藝術沙龍上,觀眾聆聽嘉賓介紹容庚的學術造詣與藝術成就。(中國日報記者 姜東 攝)「有容乃大——容庚捐贈展」藝術沙龍上,觀眾聆聽嘉賓介紹容庚的學術造詣與藝術成就。(中國日報記者 姜東 攝)中國日報12月5日電 (記者 姜東)2020年12月5日,「有容乃大——容庚捐贈展」藝術沙龍在中國美術館三層展廳舉辦,嘉賓從容庚的學術成就、治學理念、社會交往和展覽解析等多方面展開分享與交流,讓聽眾更全面地了解容庚的學術造詣與藝術成就。
  • 「有容乃大——容庚捐贈展」在中國美術館延展至明年1月
    「有容乃大——容庚捐贈展」藝術沙龍現場 杜洋 攝中新網北京12月5日電 (記者 應妮)「容庚先生曾說:『聚實不易,散則何難?與其身後任其散失,不如現在就完整地獻給國家,讓更多的人在前人的基礎上做出更好的成績來。』
  • 預告|「有容乃大—容庚捐贈展」展廳藝術沙龍
    題目:「有容乃大—容庚捐贈展」展廳藝術沙龍時間:2020-12-05 15:00 至2020-12-05 16:30羅兵,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有容乃大--容庚捐贈展」展覽項目代表、容庚先生家屬。就職於廣東省博物館藏品管理與研究部,中國畫碩士、書畫家。參與收集整理《容庚先生年表》《容庚先生藏品捐贈清單》等工作。
  • 學者解讀金石大家容庚「有容乃大」令人景仰一生
    這是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評價金石大家容庚先生之語。展覽現場 杜洋 攝正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有容乃大——容庚捐贈展」共5個展廳近300件展品,包括中國國家博物館藏一級文物青銅器欒書缶、故宮博物院藏《蘭亭八十刻》、中山大學藏《金文編》手稿等。
  • 有容乃大 一個老派藏家的操行評語
    《秋樹聚禽圖》 林良 明欒書缶 青銅 戰國 ◎辛酉生展覽:有容乃大——容庚捐贈展時間:2020.10.31-12.5地點:中國美術館《有容乃大——容庚捐贈展在製作印譜的過程中,還有後輩學者王貴忱參與,也可見容庚始終在傳承著廣東文脈,他與畫家吳灝的交往亦是如此。在容庚治學、創作、收藏中無不體現出他傳統文人的一面。但另一方面,相對於傳統士大夫們喜歡刻上一枚「子孫永保」印章,希望自己的收藏能夠世代傳承,他又有著很現代的理念。
  • 中國美術館舉辦「容庚先生金石學成就漫談」講座
    2020年11月28日,結合「有容乃大——容庚捐贈展」,中國美術館邀請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陳英傑,為聽眾帶來「中國美術館藝術講堂:容庚先生金石學成就漫談」的講座。陳英傑重點圍繞容庚先生所著《商周彝器通考》和《金文編》兩部書展開講述,系統梳理了容庚先生青銅器和金文研究的學術成就,為聽眾呈現了容庚先生絢麗多彩的金石世界。
  • 大收藏家容庚捐贈的精品國寶文物
    本組圖片為收藏家容庚及家屬捐贈各收藏機構的部分精品國寶文物。>戰國 曾壬女鍾 廣州博物館藏周 息伯卣 廣州博物館藏周 刺鼎 廣州博物館藏▲欒書缶 青銅 通高40.8cm 口徑16.5cm 足徑17cm 戰國 國家博物館藏▲欒書缶 青銅 通高40.8cm 口徑16.5cm 足徑17cm 戰國 國家博物館藏剌鼎 青銅 通高19cm 口徑17.3cm 周 廣州博物館藏容庚
  • 人生似水,有容乃大
    所謂人生似水,有容乃大。快樂就像平淡生活中的一杯茶水,只要你細品,就能品出生活的清香。人生,也因此而回味無窮。人生本是一場修煉,要懂得面對世間無常。堅持和忍耐的過程很痛苦,但熬過之後,之前所付出的一切便會獲得加倍回報。
  • 有容乃大,大即為「道」
    人類之所以成為萬物之靈長,是因為心胸能容天地,有容乃大。自古及今心胸寬厚之人常被人津津樂道。春秋時的鄭莊公就是如此之人。鄭莊公因為"寤生「也就是倒生,打小被母親姜氏認為不祥之人而厭惡。也因此姜氐溺愛其弟共叔段,三番兩次亟請武公廢鄭莊公欲立共叔段。
  • 有容乃大---兼論中美的文化優劣
    《秋水》一篇開頭,就寫了黃河之神河伯在秋水泛濫的季節看到自己管轄的黃河一片汪洋,遠不見邊,於是欣欣然自以為大。當他乘風破浪隨著河水來到北海時,卻被眼前波瀾壯闊,無邊無涯的海洋驚呆了。深深為自己的夜郎自大感到羞愧。北海若於是對河伯說了一段話。「井鼃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曲士不可以語於道者,束於教也。今爾出於崖涘,觀於大海,乃知爾醜,爾將可與語大理矣。」
  • 「有容乃大」萬妮達,她彬彬有禮,有教養
    到之前為止,我仍然記得她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呂燕和NickiMinaj的組合,她看起來有點像舒淇,她是「有容乃大」和小編最喜歡的美女,所以我立刻在網上搜索有關她的所有消息,並了解了一些關於她的信息萬妮達,籍貫是福建省福州市,出生於小姐姐,但她從13歲起就接觸到了Hiphop文化,可以算是說唱OG,大學時,萬妮達開始嘗試創作,並加入福建當地地下說唱團體freedom他在發行了自己的第一張個人專輯
  • 知名校友向中國人民大學捐贈壽山石大方章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在線記者楊海琴)9月30日,福信集團董事長吳迪博士作為中國人民大學傑出校友,向母校捐贈壽山石大方章,揭幕儀式在北京舉行。此次捐贈的大方章,選用一整塊天然壽山石,選聘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心雕刻而成。
  • 高考作文全民寫作大賽:有容乃大的胸懷
    有容乃大的胸懷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每次班級讀書會都讓我增長了不少見識,這次讀書會,我也想談談自己的感受。我們談論齊桓公春秋稱霸大業,當然離不開對齊桓公、管仲和鮑叔三個人物的評價。在我看來,齊桓公的霸業固然值得稱道,但他那種有容乃大的胸懷更令我欽佩。沒有他的這種寬廣的胸懷,管仲和鮑叔的作用也就難以實現。齊桓公的寬廣胸懷,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善於傾聽別人意見。心胸狹窄,你就容不下別人的意見。
  • 臺灣8位縣市長登陸攬客 新竹縣長:盼大陸有容乃大 都是一家人
    蔡英文政府上臺後,兩岸關係急凍,陸客人數銳減,臺灣觀光業叫苦不迭,12日逾萬人走上街頭大遊行。昨日,藍營與無黨籍八縣市首長赴北京參訪,力圖自救,爭取更多陸客到有「九二共識」的縣市,把各縣市農、特產品銷往大陸各地。
  • 有容乃大
    「絲綢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網」是跨國系列文化遺產,線路跨度近5000公裡,沿線包括中心城鎮遺蹟、商貿城市、交通遺蹟、宗教遺蹟和關聯遺蹟等5類代表性遺蹟共33處,申報遺產區總面積絲綢之路跨國系列申遺歷經1998年至2005年「醞釀」、2006年至2011年「啟動與推進」,以及後來「深入推進」三個階段,內容複雜,涉及面廣,申請難度極大。自從2011年決定聯合申報之後,中、哈、吉三國就展開了密切合作。三國專門成立申遺工作組,每個國家派出一名政府官員、一名考古專家和一名遺產專家組成。
  • 鄧拓捐贈的傳蘇軾《瀟湘竹石》亮相,中國美術館為捐贈者辦展
    1月19日,「向捐贈者致敬——中國美術館藏捐贈作品展」在中國美術館以新年展的方式亮相,中國美術館現珍藏有11萬件藏品,其中3萬餘件是以捐贈的形式獲得的。這些捐贈,使中國美術館有了更為完整和豐富的收藏序列,構成了以20世紀以來中國美術作品為主,還包括極為珍貴的中國古代書畫以及國際美術大家的作品。
  • 福信集團獻禮中國人民大學 並捐贈運動器材助力體育文化建設
    9月30日,福信集團暨吳迪博士向中國人民大學捐贈壽山石大方章揭幕儀式在北京舉行。章,乃是信物;方章,則更體現著責任與胸懷,有容乃大、金石為開。福信集團所捐贈的壽山石大方章將永久立於中國人民大學八百人大教室前,寄託學子之深情,見證母校之榮光。中國人民大學誕生於抗戰時期,前身為陝北公學,以及華北聯合大學和華北大學。1950年10月3日,以華北大學為基礎合併組建為中國人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