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是每個家庭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菜品。不論是慶生,還是有什麼重大的活動,「大魚大肉」是不能少的。特別是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的年夜飯都會出現魚的身影,象徵著年年有餘,可想而知,魚在我們的餐桌上,有著重要的地位。
魚的種類千千萬萬,什麼熱帶魚呀,溫帶魚呀,淡水魚,鹹水魚等等等等,數不勝數。不但魚的種類千千萬萬,魚的烹飪方法,也是多得數不過來,比如清蒸、油炸、黃燜、紅燒,很多很多,只要你想,就可以做,但不同的魚要用不同的方法去烹飪,才能吃到十全十美的味道呢。
除此之外,魚的營養價值也非常高,每一個部位都對身體有不同的價值。魚肉,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和多種維生素,並且,他的脂肪含量也較低,特別容易被消化和吸收。
魚腦,大可不用介紹,特別有助於嬰兒大腦發育,所以,在我們還小的時候,媽媽就常常讓我們多吃魚頭,原來,是吃魚頭的寶寶可以變聰明呀。除了對寶寶好以外,老年人吃魚頭,也是一件非常有益的事情呢。
魚鰾,這可是一個好東西,在古代,還有「海洋人參」這一稱呼呢,同時它還與燕窩、魚翅齊名呢。
我們常見的魚肚,把它製作成菜餚,口感爽滑,細膩,有著濃厚感,特別受小孩子的歡迎,記得小時候,只殺了一條魚,家裡的小孩,都搶著吃魚肚呢。
魚鱗,吃魚的時候,都會習慣性地把魚鱗去掉,但有些魚大可不必這麼做,因為它含有可抗癌的6-硫代鳥嘌呤。而鯉魚,而有些人吃鯉魚,也是不去鱗的。
除了以上所說的這些部位,魚的其他部位,也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可以說是我們的廉價補品啦!
經常吃魚的你,有沒有想過,飯桌上的一種常客魚,在古代,只有皇上才可以吃呢?
這種魚,其實就是鯉魚,是不是大大的吃驚呢?鯉魚還有一些更好聽的名字,如龍門魚,鯉拐子,赤鯉等等,光聽名字,就知道它在古代的時候可沒有那麼簡單。
鯉魚個大,並且肉質鮮美細嫩,無論是在湖裡還是在池塘裡,它都能很好的存活下來,非常的好養殖。
在加上它有健脾和胃、下氣利水、通乳安胎、益智健腦等功效,特別受廣大老百姓的歡迎。最重要的是,鯉魚也有一定延緩衰老的功能。難怪鯉魚可以作為皇家「專供魚」,原來,皇后和妃子們,都靠它美容養顏呢。
時代的變遷,讓我們家家戶戶都吃上了鯉魚,都吃上了「皇上的專供魚」。要是以前的老百姓,可就難咯,他們是被禁止食用鯉魚的。
這種現象在唐朝的時候最為嚴重,為什麼呢?因為唐朝的天子姓李呀,名諱有忌,所以,百姓們不可以食用鯉魚,就算捕魚是不小心捕到了鯉魚,也得把它放咯。
看把鯉魚得意的:「你抓到我又怎麼,你也不敢把我吃了,還不快快把我放咯!」如果有人膽子大的,販賣鯉魚,可是要被抓起來重打60大板呢!看看,封建王朝的皇上權利得有多大!
可能,百年前的鯉魚們也萬萬沒有想到,百年後,老百姓居然可以隨意捕捉,隨意販賣它們,它們不是以尊貴的身份出現在皇上的金銀盤子裡,而是以一條普普通通的家常魚出現在老百姓的餐桌上。甚至,現在鯉魚的價格往往比草魚還便宜。所以「一朝天子一朝臣」,這句話用在鯉魚身上好像也合適的。
多多吃魚吧,想想我們現在天天吃的,可都是皇上的專屬魚呀,那可得多幸福呢!
小汐今天分享的「此魚在古代只許皇家食用,販賣者重打60大板,如今價格比草魚便宜」到這裡。其實個人覺和j鯉魚的味道不如草魚好吃,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