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未成年人當網紅?專家:別讓「曬娃」透支孩子的童年

2020-12-11 都市現場

來源 | 都市現場綜合中國教育臺

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如刪除來源必究

拍視頻、做直播可以賺錢,一些家長就開始為流量「啃小」。現如今,大家經常能看到很多萌娃博主的視頻,而背後往往是用來吸金賺錢的一場場精心策劃。

近日,一則家長打造未成年網紅的新聞引發輿論關注。韓大鵬是一名全職視頻博主,他給兩個女兒開通了短視頻帳號,主要拍攝兒童短劇,才一年多的時間就已月入15萬起,其中主要是廣告收入。

在各類視頻平臺上,萌娃類帳號已經成為主要類別,而這類博主的吸金能力也早已超過其他博主。對於這些未成年網紅是否應該被毫無保留地曝光在鏡頭前、家長拍娃賺錢成為啃小族、把孩子當作「工具人」的現象也引發熱議。

有市民認為,如果是單純展示才藝的還好,搞怪或其他的就不是很合適。還有市民覺得不太認同這種行為,因為小孩是未成年,有很多事情他是無法自己決定的,不一定知道對自己的未來有怎樣的影響;家長站在成年人的角度,不應該為了一時的娛樂效應,犧牲自己的孩子,做一些可能對未來造成不良影響的採訪。

作為與「啃老族」相對應的一個詞語,「啃小族」指的就是這類在平臺依靠分享子女視頻吸引粉絲,進而通過帶貨等方式實現流量變現、獲利的人群。

這類家長一般是全職視頻博主,拍攝內容不再是單純欣賞、分享孩子的童真之趣和成長之樂,而是利用直播視頻平臺等進行包裝操作和生產,形成一條龍式的「小網紅」生產線,孩子也一度成為工具人。更有父母為了讓孩子錄吃播視頻,把三歲的女兒餵到70斤。

專家認為,為了能夠掙點外快,不惜把自己的孩子以及孩子的隱私曝光在網上,首先家長就缺乏保護孩子的的安全意識;其次,他們只看到了短期的和近期的利益;長遠來看,對於孩子的教育,家長應該去呵護,並對孩子的人生觀、價值觀去進行一系列的引導。而不是快速地用孩子去掙錢,因為這種價值觀本身對孩子就是一個非常不好的負面示範。

事實上,專家認為, 「打造小網紅月入幾萬」讓孩子成為「有商業價值的工具」,從法律上講也很難站住腳。

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律師何永萍表示,近年來,為了保護未成年人安全用網,國家一直在推進相關的政策法規出臺,部分地市已經出臺了相應的法律規範,比如2016年,北京市網絡文化協會與多家從事網絡表演的企業,共同發布了《北京網絡直播行業自律公約》,2018年武漢新修訂的《武漢市未成年人保護條例》也明確規定禁止使用童工,如果利用孩子直播賺錢,有使用童工之嫌,家長不僅失責,還會導致孩子價值觀的偏差。

而對於未成年網紅、兒童直播等現象,有關部門早有針對性的法律限制。今年7月,國家網信辦發布通知,嚴厲打擊直播、短視頻網站平臺存在的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嚴格排查後臺「實名」認證制度,嚴禁未成年人擔任主播上線直播。

專家表示,在這種語境下,仍需要平臺發力,利用科學有效的甄別手段,及時識別利用兒童視頻進而獲利的帳號,建立主播黑名單制度,從埠堵上「啃小族」、「小網紅」現象存在的漏洞。而家長也應該端正態度,切實負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監護責任,正確對待未成年「小網紅」,允許展示法律範圍內的視頻內容,但不可以過度消費 「小網紅」,特別是不能將其作為賺錢工具。

專家建議,首先家長應該考慮孩子個人的隱私,做到尊重孩子;其次,儘量的保護好孩子的隱私,應該認真反思一下:如何正確去教育孩子,應該承擔什麼樣的責任和義務,給孩子提供什麼樣的教育環境,讓孩子能夠長期的成為一個社會的棟梁之才。作為家長,應該做到從這些角度去考慮教育孩子的初衷和目的和手段。

相關焦點

  • 「曬娃族」曬的是娃還是自己?心理專家:頻繁曬會適得其反
    原標題:「曬娃族」曬的是娃還是自己?心理專家:頻繁曬會適得其反 漫畫王志超  中國江蘇網5月20日訊 一些已為人父母的朋友,整天在微信、微博上忙著曬孩子,甚至每條發言和分享都跟自家娃有關!
  • 萌娃熱舞做吃播,兒童網紅令人堪憂,短視頻直播請放過孩子
    記者調查發現,隨著直播短視頻行業發展,越來越多的兒童被父母推到鏡頭前,小小年紀便成為網紅。100年前,魯迅在《狂人日記》裡發出吶喊:救救孩子!而100年後的今天,部分父母淪為 「啃小族」,不惜透支孩子的人生牟利。
  • 「別發了,你的孩子真的很醜」,寶媽曬娃到朋友圈,好友忍不住了
    對於孩子的成長她更是一點都不想錯過,為了保留住孩子成長的美好瞬間,她常用的方式就是照片記錄,並且還經常將照片曬到朋友圈分享給親朋好友一同快樂。普通人曬娃基本都是三四天一次,可是小張卻是個出奇的曬娃狂魔。在她的朋友圈裡幾乎都是關於曬娃的動態,有時候甚至一天就有四五條的日常分享,而且鮮少有過一天中斷。
  • 生於網絡社交時代的兒童,該如何面對「成為網紅」
    有調查顯示,三成小學生視網紅為未來理想職業,不少家長也贊同孩子做網紅, 「童星閃耀」似在全球掀起風潮。 不可否認,在當下人人皆網紅的時代,兒童不可避免地會參與其中。那麼,這一代生於社交網絡的兒童,究竟該如何認識網紅?幾年後,長大的他們又該如何面對童年的轉型呢?專家表示,不必用異樣眼光看待網紅這個新興職業,年少成名不是壞事,關鍵是如何引導孩子正確認識並看待自己。
  • 別曬了,你家娃不優秀!寶媽經常曬娃遭人厭煩
    自己家的寶寶,自己喜歡,那是很正常的事情,自己覺得自己娃優秀,也無可厚非。現代信息社會每個人都有一部手機,隨時給孩子拍些照片,錄製一些視頻,記錄下孩子的生活,給孩子留下紀念,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有些寶媽們偏偏喜歡曬朋友圈,有這樣一類寶媽,沒事就曬,以曬娃為樂,吃飯曬一曬,遊玩曬一曬,換件衣服也要曬一曬,要是取得了什麼成績或者是增長了什麼技能,那就更是必曬無疑了。
  • 危險的網紅……
    究其封殺原因,還是因為她的爆紅對未成年人傳遞出的不良影響:上不上學不重要,只要當網紅就能賺大錢。卻往往忽略了,能夠成為頭部的網紅全都有靠得住的實力做支撐,更多的網紅只是曇花一現便再無聲息。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資深教育專家葛楠表示:短視頻平臺為用戶生成的內容缺乏引導性且邊界較為模糊,缺乏判斷力的孩子,很可能誤解學習、成長與成功,甚至盲目追求物質主義、拜金主義。不可否認的是,越來越多的孩子想當網紅了。
  • 「別再曬醜八怪了謝謝」,寶媽曬娃被好友「內涵」,引家長熱議
    於是很多當了爸爸媽媽的人的朋友圈就變成了「寶寶生活直播間」,這些父母幾乎每天都會曬娃,而且沒有「底線"地曬娃,吃飯也曬睡覺也曬拉臭臭也要曬,反正在家長眼中沒有不能曬的娃。家長在曬娃的時候肯定滿心歡喜,甚至刷屏也完全不覺得不妥,但其他人什麼感受呢?曬娃有沒有要注意事情呢?今天我們針對曬娃就好好討論一下。
  • 寶媽「曬娃」是什麼心理? 專家告訴你
    寶媽「曬娃」是什麼心理? 專家告訴你時間:2018-03-29 09:42   來源:360問答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寶媽曬娃是什麼心理? 專家告訴你 俗話說孩子是父母的掌上明珠,這話一點也不假。
  • 全職帶娃一年後,這位網紅奶爸離婚了
    前不久,網紅@奶爸小強在全職帶娃一年半後,曬出了自己的離婚證。很多人都表示大跌眼鏡,印象裡幸福美滿的三口之家怎麼突然崩了呢?隨後,@奶爸小強表示沒有第三者,只是生活裡的雞零狗碎消磨,難以接受。如何維持好有孩子之後的婚姻?作為一個自認基本合格的過來人,爸爸想給你講一講。02「再牛的996,也剛不過全職帶娃」還記得那個網紅奶爸嗎,因為體諒妻子的辛苦,決定辭職帶娃。
  • 你是如何看待農村的網紅?
    隨著網際網路的興起,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了網際網路大軍中去,這些人當中有著各種各樣的身份,其中就有農民朋友,農民朋友在網際網路當中從事最多的職業就自媒體,有的農民朋友通過自媒體把積攢的農產品給賣了出去,還有的農民通過自媒體把自己變成了網紅,這類農民被稱為農村網紅。
  • 「孩子那麼醜,還天天曬朋友圈」,寶媽曬娃被懟,是非對錯引爭論
    而最近她就迷上了給寶寶拍照,各種各樣的POSE幾乎試了個遍,為了能把這些照片留存下來,作為以後的紀念,也為了讓親朋好友了解最近自家孩子的動態,她便把這些圖片都發到了朋友圈裡。本來就是一個簡單的曬娃,大家也都表示理解,有時還會評論一下「這小寶寶真可愛」。
  • 12歲少年直播賺錢養家 未成年人直播亂象何時休?
    未來網北京9月4日電(記者 李盈盈)新學期伊始,當別的孩子背著父母買的新書包開開心心上學時,靠直播賺錢養家的12歲少年小奧(化名)還要盤算放學後的直播。無獨有偶,3歲「小網紅」佩琪被父母餵到70斤,「吃播」當賺錢工具的消息一樣令人唏噓。未成年人直播亂象屢禁不止。
  • 如何破解未成年人沉迷網遊困局?有專家建議分類管理
    如何破解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困局 專家認為落實各方責任線上線下齊發力□ 本報記者 朱磊12月10日,中國網絡空間安全協會和中國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會聯合舉辦「未成年人網絡安全保護評議會」,圍繞「如何有效破解未成年人網路遊戲沉迷困局」議題展開討論。
  • 家有寶寶,再喜歡「曬娃」也別發這三種朋友圈,會讓人很反感
    文|文兒我一個朋友,自從生娃後真的「活在了朋友圈」。每次打開朋友圈,不出五條準能翻到她「曬娃」的信息,有時是寶寶的小腳丫,有時是寶寶大臉盤子,還有一次大中午曬了一坨粑粑,引得朋友們對她一通狠批。其實,家有寶寶,再喜歡「曬娃」也別發以下這三種朋友圈,真的會讓人很反感。讓孩子模仿「網紅風」的朋友圈現在,各種視頻軟體層出不窮,如果是工作之餘當一個消遣刷刷也無可厚非,大家也需要放鬆一下。
  • 部分未成年人主播淪為父母賺錢工具,「娃娃兵」們該管管了!
    近日,國家網信辦會同有關部門起草的《網際網路直播營銷信息內容服務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提出,「直播營銷人員或者直播間運營者為自然人的,應當年滿十六周歲。」受訪專家認為,徵求意見稿為保護未成年人主播提供了法律遵循,同時,保障未成年人主播的合法權益,還需要家長反思自己的價值觀,以及學校、平臺、政府相關部門等的共同努力。
  • 看《未成年人保護法》如何護航青少年網絡生活
    延伸閱讀如何提高未成年人及家長網絡素養 聽聽專家學者來支招編者按: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指出「應當加強未成年人網絡素養宣傳教育,培養和提高未成年人的網絡素養」,還特別提醒「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提高網絡素養,規範自身使用網絡的行為,加強對未成年人使用網絡行為的引導和監督
  • 寶媽朋友圈曬娃,一天發個不停,朋友怒懟:「你家孩子並不好看」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人們常說孩子是母親的心頭肉,其實不止是心頭肉更是寶貝疙瘩。媽媽們看自己家孩子是怎麼看怎麼可愛、漂亮,所以有時候就想把這份開心和喜悅分享給親朋好友,不過曬娃可以,過度曬娃不可取,因為可能會引起別人的反感。
  • 8歲女孩當比賽評委引起網友質疑,被提前「透支」的童年令人悲哀
    隨著人們對娛樂的要求不斷提高,大量的明星、網紅也就應運而生。他們大多都有著過人的才藝或樣貌,從而收穫大批粉絲。而且這也會讓參賽選手尷尬,一群成年人被一名孩子指點,肯定有些不妥。另一方面,一般來說八歲的孩子應該在上小學,即便是假期裡也要做一些能提升自己綜合素質的事。雖說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做什麼的權利,但很明顯,這名女孩來當這個所謂的「評委」肯定有父母的意思。這兩方面原因讓很多網友批評節目方的做法,同時也為女孩這個被「透支」的童年感到遺憾。
  • 朋友圈曬娃險遭勒索170萬:孩子這4種照片別再亂發了
    李先生常年在朋友圈曬娃、曬車,其微信好友由某心生歹意,給李先生寄了一份含有李先生成長經歷、經濟狀況、家庭成員情況的勒索信。信中還涉及李先生兩位孩子在哪讀書,甚至連孩子即將參加夏令營的具體時間都一清二楚。
  • 被觀看的未成年網紅:靠娃月入15萬元 「小網紅」是不是個好詞?
    隔著屏幕,孩子的表演被多數成年觀看者認為是童言無忌。評論區裡,更多的人誇孩子伶牙俐齒、長大了不得了,僅有極少數觀眾提出了質疑:這樣的話該從孩子口中說出嗎?靠娃月入15萬元萌娃類帳號如今成為各視頻平臺上的大類,兒童博主的吸金能力超過成年人已經不是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