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優化經營環境 促進文光旅遊的融合發展

2020-12-14 中國荷都網

原標題:全面優化經營環境,促進文光旅遊的融合發展

根據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結合《商丘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精神,市文化旅遊局以建設中華文明傳承創新區為目標,著力完善文化旅遊公共服務設施,推進公共文化設施升級,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滿意度;不斷深化「配送服務」改革,依法規範權力運行,積極營造規範有序的文化旅遊市場環境,不斷優化經營環境,促進商丘經濟社會優質發展。

夯實基礎,積極完善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努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滿意度。加快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加快市文化中心、大劇院、科技館的竣工投產,推進市圖書館、方志館等項目早日落地。改善公共文化設施服務環境,加強公共文化場館管理,完成公共文化場館免費對外開放,加大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力度,吸引社會力量參與,不斷提高公共文化服務質量和供給水平。不斷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效率,引導文藝工作者在基層開展藝術創作,推出一批優秀文藝作品,豐富和引導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轉變工作作風,不斷深化「分配服」改革,努力提高人民群眾對政治作風的滿意度。依法規範權力清單。根據「配送服務」的改革要求,對權責清單中的186項進行了梳理和整合,其中28項政務服務全部進駐市行政服務大廳,並全部在網上實施。加強平臺建設與審批業務的對接。推動基本建設項目文物考古調查和勘探審批納入平行審批項目,並制定了《基本建設工程文物考古調查、勘探審批受理通知書》 《建設用地文物行政許可證》,進一步規範了行政審批程序,方便了群眾和企業工作。優化審批服務。簡政放權,以文物考古調查和勘探審批為例,申請材料由原來的五份減少到三份;受理審批時間由原來的法定時間51天縮短為25天,受理環節限定為1個工作日。同時,實施「多元評價與整合」,減少審批流程;實現「一窗」分類驗收,積極營造規範有序的文化旅遊市場環境。

搭建平臺,打造優秀文化旅遊品牌,積極推進文化旅遊產業整合發展。促進文化與旅遊融合的政策推廣。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文化旅遊產業發展,下發《推進商丘古都城文化傳承創新發展實施專案》,推動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發展,先後建成了以「商丘好人」為主題的「商丘好人」公園和以農民繪畫為主題的民權王公莊畫虎村。改革促進文化和旅遊的創新和發展。緊緊圍繞文化旅遊領域供給側結構改革主線,商丘古城文化旅遊區、芒碭山文物旅遊區、全敏王公莊畫虎村、全敏白雲寺等一大批高品位文化旅遊景區相繼建成並投入使用。

相關焦點

  • 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
    我們要深入學習領會、認真貫徹落實,推動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相互促進,激發新動能、形成新優勢、實現新發展,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出新貢獻。  一、深刻認識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的重大意義  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是文化建設和旅遊發展的內在要求和必然結果。
  • 加快促進線上線下消費融合發展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健全現代流通體系,發展無接觸交易服務,降低企業流通成本,促進線上線下消費融合發展,開拓城鄉消費市場。市委五屆九次全會也提出,要健全現代流通體系,促進線上線下消費融合發展。消費是保持經濟平穩運行的「壓艙石」和「穩定器」,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 雒樹剛: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
    我們要深入學習領會、認真貫徹落實,推動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相互促進,激發新動能、形成新優勢、實現新發展,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出新貢獻。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文化和旅遊工作,對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特別是在推進全面深化改革進程中,作出組建文化和旅遊部,推動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和旅遊業融合發展的重大決策。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再次作出「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的戰略部署,必將開啟新時代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新徵程,為繁榮興盛社會主義文化、助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作出新貢獻。
  • 2020廣西旅遊民宿大會在大新縣召開 促進產業融合發展
    圖為會議現場  中新網廣西新聞9月29日電(楊柳)9月28日,以「促進民宿產業融合,推動鄉村旅遊振興」為主題的2020廣西旅遊民宿大會在廣西崇左市大新縣隆重召開。
  • 吉安市城投提質增效 推動文化旅遊融合發展
    吉安市城投公司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大力發展文化旅遊項目,同時將把工作的著力點放在項目提質和綠化提升上,在惠民利民民生工程和綠化環境提升工程積極作為,通過文化旅遊融合發展加快旅遊業轉型升級,有力地提升了「紅色搖籃·山水吉安」的旅遊品牌形象,推動了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
  • 「體育+旅遊」已成趨勢,跨界融合新發展,促進文化全面發展
    旅遊、文化、科技、教育,「體育+」促進多業態融合發展,有六大主題展區,一覽中國體育,拳擊、射箭等;還有九大民間項目,傳承中華體育魂;「北冰南展」「東擴西進」中國冰雪持續「升溫」;少兒冰壺進營運動等。國際智力運動聯盟創始主席稱,隨著體育賽事的發展,我們不僅推動旅遊行業的發展,我們還能改變普通大眾的生活。
  • 打造運動品牌促進文體旅融合發展
    中國山地自行車聯賽這一高規格賽事在梅州持續舉辦,是我市體育文化建設成果的有力展示,也是梅州發展綠色體育的生動實踐,對打造體育文化品牌,促進全民健身具有積極意義。舉辦此類山地自行車聯賽等體育賽事,有利於進一步提升梅州作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的美好形象和知名度,展現梅州「廣東最受歡迎自駕遊目的地」的吸引力和影響力。
  • 完善商貿基礎設施 全面優化營商環境——專訪區商務局局長遊龍奇
    區商務局局長遊龍奇說,今年以來,該局紮實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全面深化商旅融合,切實加強農貿市場整治,積極培育供銷品牌,商貿經濟實現較快增長。遊龍奇說,目前,該局正協調相關部門加快國能奧特萊斯外部環境打造,推動商旅深度融合發展。
  • 萬敏:深入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 助力構建現代文化產業體系
    在高質量發展的時代主題下,中國旅遊集團早已在全面整合中國旅遊行業全產業鏈,並明確提出打造「資本、資產、經營」三輪驅動能力,推進產業鏈一體化發展,實現產產融合、產融結合、協同發展,形成新的高質量發展動能。
  • 以數位化促進文化旅遊產業的整合與發展
    文化旅遊產業數位化是利用數字信息技術促進文化旅遊產業融合、激活文化旅遊產業創新的一個全面、多角度、全鏈的轉型過程。在數字時代,推動文化旅遊產業的數位化發展意義重大。 首先,數位化是促進文化和旅遊產業融合發展的重要起點。從產業發展的歷程和演變來看,技術是實現產業整合和創新的重要驅動力,也是實現高質量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
  • 寶雞市陳倉區旅遊產業與民俗文化融合發展的思路及對策建議
    文/莫軍煒寶雞市陳倉區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良好的生態環境、優美的山水風光和優越的地理位置。做好旅遊產業與民俗文化的融合發展,可以進一步堅定加快發展旅遊業的信心與決心,儘早實現旅遊產業興區的奮鬥目標。充分發揮網站、微博、、短視頻、抖音、今日頭條等新興時尚媒體的作用,適時推出系列旅遊專欄、專題節目,探索低成本、高性價比的"微營銷"模式。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優化投資環境,儘快建立推進旅遊資源和產品開發的市場機制,加大項目包裝和招商引資力度,吸引外資和社會資金參與旅遊資源和產品的開發,形成旅遊投資主體和投資方式多元化格局。
  • ...打造沿線經濟帶、促進文化旅遊融合發展……歷經歲月洗禮的運河...
    原標題:百年運河 生機勃勃擴建河道增加通行能力、打造沿線經濟帶、促進文化旅遊融合發展……歷經歲月洗禮的運河,仍在不斷探索如何更好開發利用,推動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造福沿岸人民生產生活蘇伊士運河不僅為埃及帶來經濟收入的增長,也為其經濟發展提供更多機遇。2014年,埃及提出「蘇伊士運河走廊開發」發展戰略,次年設立蘇伊士運河經濟區,旨在全面發揮運河的通航能力,並計劃用10至20年時間在運河沿岸地區打造出集製造業、物流和商貿等經濟活動於一體的產業集群。得益於新運河的帶動作用,過去5年間,蘇伊士運河經濟區內6個港口總收入約為6億美元,吸引超過170億美元的投資。
  • 雲浮:開展美麗圩鎮創建 促進城鄉融合發展
    、推動鄉村振興走在全省前列」的目標定位以及省長馬興瑞對雲浮建設發展的要求,為了強化圩鎮在聯結城鄉、輻射農村和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的作用,雲浮市委六屆八次全會提出「4321」工程,實施美麗圩鎮行動,大力提升圩鎮集聚度,優化構建「區域協同、梯次發展」的城鄉空間布局,促進實現「美麗雲浮,共同締造」的戰略目標。
  • 創新融合 綠色發展|2020中國休閒旅遊博覽會在長沙舉行
    11月27日上午,以「創新融合,綠色發展」為主題,由中國旅遊協會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分會主辦,湖南紅星國際展覽有限公司、北京多蒙國際旅遊文化發展集團承辦的2020中國休閒旅遊博覽會在長沙紅星國際會展中心開幕。
  • 優化營商環境,實現高質量發展
    「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優化營商環境就是解放生產力」。廣州市委常委、南沙區委書記蔡朝林說。作為國家級新區、自貿試驗區、粵港澳全面合作示範區和承載門戶樞紐功能的廣州城市副中心,南沙一直以來堅持對標世界銀行營商環境指標體系,以制度創新為核心,深化與港澳全面合作,著力提升投資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營造一流營商環境,推動航運物流、高端製造、金融商務、科技創新、旅遊健康五大主導產業集群集聚發展,促進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慧、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蓬勃發展,打造大灣區創新創業創造新高地
  • 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推進青海省全域旅遊高質量發展
    強化有利於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的改革措施,堅持擇優培優和優勝劣汰原則,借鑑新華聯國際旅遊城的成功經驗,繼續培育和引進有競爭力的旅遊骨幹企業和大型旅遊集團,讓真正具有自我發展能力的市場主體去開發優質旅遊資源。同時,建立旅遊資源開發經營退出機制,對開發經營不力造成旅遊資源長期低效利用甚至閒置或者遭受破壞的市場主體,收回其旅遊資源開發經營權。
  • 海南環島旅遊公路全面開工,交旅融合打造「國家海岸一號風景道」
    屆時,海南環島旅遊公路將作為「國家海岸一號風景道」,通過交旅融合發展,將成為海南國際旅遊消費中心的標誌性項目,也將串聯起海南島航空、鐵路、海運的重要交通樞紐,全面激活海南島全域旅遊發展。△ 海南環島旅遊公路將作為「國家海岸一號風景道」據了解,目前海南環島旅遊公路已編制完成項目工作實施方案和投融資方案,景觀提升方案和智慧交通方案正在優化之中,其中部分相關市縣路段已開展初步設計工作。
  • 開封市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提升發展核心競爭力
    這是開封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的具體體現。最近開封大街小巷的老百姓都為「一渠六河」工程三上央視、兩登黃金時段的《新聞聯播》而自豪。優化生態環境是開封市優化營商環境、打造「五大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既彰顯了開封生態環境不斷優化的軟實力,也將通過吸引更多投資、人才和消費給開封高質量發展注入新活力。
  • 優化營商環境政策服務平臺-市體育局 市發展改革委關於印發常州市...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堅持新發展理念和高質量發展要求,落實健康中國和全民健身國家戰略,深化體育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強體育市場活力,激發體育消費潛力,讓經常參加體育鍛鍊成為一種生活方式,打造長三角體育品牌賽事、健身休閒消費、運動健康產業和體育旅遊服務先行示範區,建設長三角特色鮮明的體育城市
  • 根植黃河文化 推動文化旅遊融合發展
    黨的第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建設一批富有文化底蘊的世界級旅遊景區和度假區,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鮮明的國家級旅遊休閒城市和街區,發展紅色旅遊和鄉村旅遊。黃河是河南的根脈,發展文化旅遊,河南省最有競爭力、號召力和吸引力的就是黃河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