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與新時代左翼文化精神」 紀念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90周年

2020-12-26 上海市人民政府

  為迎接「建黨百年」,同時紀念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90周年,進一步發揚左翼文化精神,左聯會址紀念館將於2020年魯迅文化周期間,舉辦「魯迅與新時代左翼文化精神——紀念左聯成立90周年座談會」,以「左聯與中國左翼文化」「左聯與20世紀中國」兩大主題,邀請國內知名專家學者,帶來一場左翼文化學術盛會。會議將採用「線上+線下」同步直播方式進行。
    會議主題
    魯迅與新時代左翼文化精神
    會議時間
    2020年10月23日(周五)13:30
    會議地點
    海派文化中心(上海市虹口區四川北路1468號)
    內容簡介
    第一場
    13:40~15:00
    主題:左聯與中國左翼文化
    左聯是中國左翼文化的旗幟,他的成立為二十世紀以來的中國左翼文化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黨的領導下,左聯不斷領導和推動中國左翼文化向縱深發展,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國民黨的白色恐怖下取得了豐滿的成績,為之後的抗戰文藝和建國之後的人民文藝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
    主持人
    王錫榮
    上海交通大學訪問特聘教授
    交流嘉賓
    吳海勇
    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一處處長
    李斌
    中國社科院郭沫若紀念館研究員
    中國郭沫若研究會秘書長
    鹹立強
    華南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
    樂融
    上海魯迅紀念館副館長、研究館員
    陳紅旗
    廣東嘉應學院文學院教授
    黃蓉
    湖南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周欣
    左聯盟員丁玲外孫
    丁言昭
    作家
    第二場
    15:15~16:30
    主題:左聯與20世紀中國文學
    左聯成立及其領導和開拓的左翼文學,給五四以來的中國文學發展帶來了一股全新的文學潮流。他高舉馬克思主義文化旗幟,以筆為槍,積極倡導無產階級文學文化,引領了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的發展方向。左翼文學作為二十世紀中國先進文化的一部分,他的文化精神一直是近百年來中國文學的文化精髓,彌足珍貴。
    主持人
    羅崗
    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
    交流嘉賓
    黃昌勇
    上海戲劇學院院長
    朱鴻召
    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特約研究員
    王翠豔
    中國勞動關係學院文化傳播學院教授、副院長
    蘇永延
    廈門大學中文系副教授,中國丁玲研究會副會長
    鄭莉
    西安石油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
    豐傑
    湘潭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鄭鵬飛
    寧夏師範學院文學院副教授
    周七康
    左聯盟員周文之女
    參與方式
    直播
    長按二維碼選擇「識別圖中二維碼」即可觀看

  
    電話預約
    現場邀約10位觀眾 021-65403661
    友情提醒
    疫情期間,參加活動,請您攜帶有效身份證件、隨申碼(顯示綠碼),配合測溫。須全程正確佩戴口罩,請配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相關焦點

  • 紀念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90周年《作家在地獄》今晚首演
    今晚,話劇《作家在地獄》迎來在上海話劇藝術中心·D6空間的首演,這部紀念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90周年的話劇,一瞬間把觀眾拉回到那個風雨飄搖的年代。《作家在地獄》為上海文化發展基金會資助項目,是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後浪新潮演出季劇目。
  • 中國左翼作家聯盟述論四則
    1930年3月2日,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在上海成立,魯迅、馮雪峰、柔石等40餘人出席了中國左翼作家聯盟的成立大會。其時,左聯下設馬克思主義研究會、文藝大眾化研究會等機構。從創立至1936年解散,左聯在存續的六年時間內,團結了一大批進步作家,在理論、創作以及社會活動等多個方面,推動了中國現代文學的大發展,並且為中國現代革命文學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 左聯90周年:黨領導左翼文化運動的光輝旗幟
    今年是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左聯)成立90周年。左聯是波瀾壯闊的中國左翼文藝運動的一面光輝旗幟,它在從建立到解散的六年中,領導中國左翼文學界寫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頁。但左聯並不是無源之水,它是在中國共產黨中央的直接領導下建立起來的,而具體領導它的就是直屬中宣部的中央文化工作委員會。
  • 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會址紀念館,革命與文化並重
    戰爭的形式多種多樣,在混亂的舊中國,意識形態的不同而引發的鬥爭,在不見血的文化陣線上顯得尤為激烈,中國左翼作家聯盟的出現讓這場鬥爭變得更加全面、清晰而系統化,以魯迅先生為首的一大批無產階級作家對以胡適、徐志摩、陳西瀅等為首的留歐資產階級作家的一場曠日持久的筆戰引得當時中國文壇腥風血雨,今日看來
  • 蕭紅:沒有參加中國左翼作家聯盟的左翼作家(圖)
    蕭紅的左翼作家朋友圈(圖片來自電影《黃金時代》)1936年,美國記者斯諾訪問魯迅,當問及當時中國最優秀的左翼作家有哪些時,魯迅列舉了茅盾、丁玲、張天翼、田軍(即蕭軍)等人,又說:「田軍的妻子蕭紅,是當今中國最有前途的女作家
  • 左翼文化運動中的興寧力量
    其中尤以上海「中國左翼作家聯盟」(簡稱「左聯」)和「中國左翼文化界總同盟」(簡稱「文總」)的成立為代表,在全國掀起了左翼文化運動的浪潮。  據史料記載,左翼文化運動在具體開展過程中,先後成立了多個文化團體。除「左聯」外,還包括中國左翼社會科學家聯盟、中國左翼美術家聯盟、中國左翼戲劇家聯盟、中國左翼世界語聯盟、中國左翼新聞記者聯盟、中國左翼教育工作者聯盟、「電影小組」「音樂小組」等。
  • 左翼作家金劍嘯 以筆為劍嘯破敵膽
    他就是上個世紀 30 年代哈爾濱左翼文學的引領者、革命者 , 集小說家、詩人、畫家、劇作家、導演於一身的金劍嘯。他犧牲時年僅 26 歲,蕭紅為其撰寫悼念詩;今年是他誕辰 110 周年;近日,央視紀錄頻道播出大型紀錄片《血色雪原》之《開花的土泥》再現了金劍嘯的革命事跡。
  • 當代作家談左翼作家:紅色起點系列專場之《鏗鏘序曲》篇
    紅色起點系列專場,是左聯會址紀念館與上海市作家協會合作,結合「四史」教育,左聯90周年之際,邀請上海人民出版社「紅色起點」書系作家,結合自身的著作,展開對於本書以及左翼文化、左翼作家等話題的探討。沙龍主題90年的相遇:當代作家談左翼作家紅色起點系列專場之《鏗鏘序曲——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篇內容提要以黨領導工人運動的第一個機構「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為主題,記錄了鄧中夏和李啟漢兩位湖南少年,從瀟湘橘子洲頭到北大未名湖畔,再到上海蘇州河邊
  • 廣東推出系列精品展演獻禮中國共產黨成立99周年
    信息時報訊(記者 陳川 通訊員 粵文旅宣)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9周年,自6月起,由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指導或組織策劃的多個精品展覽和演出陸續與觀眾見面。從珍貴的革命文物、史料圖片出發,以展覽、戲劇、研學活動等多種形式展現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上奮勇前進的圖景。
  • 中共黨史研究|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左翼文學為何興盛?
    魯迅即曾說:「到了大革命的時代,文學沒有了,沒有聲音了,因為大家受革命潮流的鼓蕩,大家由呼喊而轉入行動,大家忙著革命,沒有閒空談文學了。」這還可以從曾任中共中央宣傳部秘書的鄭超麟的回憶文章中得到印證。他寫道:「中國共產黨中央,從成立到一九二八年底我卸去宣傳部秘書職務為止,根本沒有列為專項的文化工作,更加沒有成立『文化工作委員會』,『文化黨組』,或類似的機構。」
  • 周玉婉丨激進左翼政黨的執政經驗探析——以希臘激進左翼聯盟為例
    作者簡介丨周玉婉,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博士研究生金融危機以來,隨著政治分歧與階層分化加劇,激進左翼政黨表現活躍,面臨選舉機遇的同時,也受到其他類型政黨的挑戰。目前學術界對於激進左翼政黨的研究領域非常廣泛,從概念界定、類型與特徵到具體政黨的選舉突破,不一而足。
  • 李零|當左翼,不容易
    1977年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參加金文資料的整理和研究。1979年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考古系,師從張政烺先生作殷周銅器研究。1982年畢業,獲歷史學碩士學位。1982-1983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灃系西隊從事考古發掘。1983-1985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業經濟研究所從事先秦土地制度史的研究。1985年至現在任教於北京大學中文系。
  • 吳舒潔|世界的中國:「東方弱小民族」與左翼視野的重構 ——以胡風譯《山靈》為中心
    國民黨官方繼續把希望寄託於「民族國際」,意圖在共產國際與國際聯盟之外建立起所謂保障弱小民族主權的普世性聯盟。而左翼陣營則在列寧主義的脈絡下展開了全面的「世界知識」討論,這種「知識」不僅僅是概念術語的集合,更是通過對世界史的時空關係的重組,形塑新的政治共同體意識。 胡風所提及的《世界知識》即在這場知識實踐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 酈菁紀念沃勒斯坦︱左翼知識群體的過去與未來
    再則,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因反越戰和一系列新社會運動的興起,在美國和西歐催生了一批激賞左翼思潮的新知識分子,即所謂的「六八」一代。他們從激進的學生運動中走出來,有相當部分進入了學術體系和文化生產體系,成為馬克思主義和廣義上左翼思想的新聽眾。而沃勒斯坦,還有例如《民主與專制的社會起源》的作者巴林頓·摩爾(Barrington Moore Jr.)
  • 魯迅是如何與「二十不惑」「三十而已」的青年相處的?
    「魯迅先生是一本讀不完的書,是一幅看不盡的畫。通過這些美術作品,可以發現魯迅是豐富而多元的人,有著非常深厚的精神世界來供現代的藝術家去探索。」正在上海魯迅紀念館舉辦的「願有英俊出中國——上海魯迅紀念館藏美術品展」上,看完了55件(組)館藏美術品和17件(組)文物及複製品,館內的相關專家這樣解讀。
  • 攜手講好真理故事 上海紅色紀念地青年志願服務聯盟成立
    新民晚報訊(記者 陸梓華)上海青年志願者協會第五屆會員大會今天下午舉行,會議現場,由上海團市委、上海市青年志願者協會指導,團中央機關舊址紀念館和黃浦團區委率先發起,上海市檔案館、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中共四大紀念館等33家紅色紀念地共同參與的上海紅色紀念地青年志願服務聯盟正式成立
  • 在日本唱《義勇軍進行曲》:松山芭蕾舞團與日本左翼文藝
    而當十月革命為中國帶來了馬克思主義和逐漸插遍國土的赤旗之外,日本的進步勢力和左翼思潮同樣得到了來自俄國革命的鼓動。學者劉柏青認為,雖然中國在上世紀30年代的左翼文藝思潮並非是日本無產階級運動的「支流」,但的確受到日本左翼思潮的影響。在1921年的發刊《播種者》標誌著「日本無產階級文化運動的濫觴」,以這份刊物為基礎的各類文化活動陸續展開,傳播馬克思主義思想。
  • 日本左翼與右翼之源流
    ……三島認為,根據戰後的「雅爾達·波茨坦體系」,日本的民族精神正在逐漸消融,自衛隊淪落為美國的傭兵,事關國家生死的防衛問題在投機主義的法律解釋下被敷衍。導致日本人精神腐敗、道德淪喪的根本要因正在於此。因此,他滿懷激憤地高呼:「建軍的精神,只在於捍衛以天皇為中心的日本歷史、文化與傳統。」三島事件,給謳歌和平與民主主義的「昭和元祿」時代疑帶來了巨大衝擊。
  • 希臘,一個沒有經激進左翼聯盟歪曲的故事
    然而,通常說自己要建立一支獨立的反資本主義組織的派別,也在實際上在希臘支持激進左翼聯盟,甚至與他們希臘支部的立場相悖。儘管國際社會主義傾向(IST)的希臘支部(希臘社會主義工人黨)參加到了反資本主義左翼陣線中,且從來沒有參加或投票支持激進左翼聯盟,但很明顯,英國社會主義工人黨成員直接或間接表達過他們對激進左翼聯盟的支持。
  • 這家咖啡館裡誕生左聯,是魯迅的「第二客廳」,丁玲常在這閱稿
    上半年在網上看到一則消息,位於上海虹口區多倫路上的中國左翼作家聯盟紀念館,在完成了修繕改建和展陳改版工程後重新對公眾開放。其中特別提到「左聯」誕生的搖籃——公啡咖啡館,將通過一個做工精緻的建築模型加以呈現。公啡咖啡館是舊上海一家頗為出名的咖啡館,地處北四川路和多倫路的交界處,是一幢三層磚木結構的街角樓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