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出走的年輕人:想改變世界 但終究還是走散了

2021-01-10 東方財富網

  曾經是當紅炸子雞的共享單車,如今似乎極少進入公眾的視線;曾經的「黃橙」之爭也開始淡出了角鬥場;曾經充滿理想主義的80後、90後創業者如今卻「勞燕分飛」,各赴前程……

  我希望每一位ofo人都能認同並堅定信念:不逃避,勇敢活下去,為我們欠著的每一分錢負責,為每一個支持過我們的用戶負責!

  ——戴威

  身系千萬人押金的ofo,最近又有了一些新消息。09月19日消息,小黃車ofo搬離了眾多網際網路企業雲集的中關村,甚至連去向都沒有對外公開披露。從2014年創立至今,此番已是ofo第五次搬家。

  據悉,ofo現在還有200餘名員工,除了原有的業務,還在積極嘗試智能電動車等新業務,謀求出路。查詢發現,截至9月18日,仍有超1500萬用戶在排隊等待退押金。

  前兩年在共享經濟的風口下,共享單車憑藉其方便、低價的優勢迅速收攬大批用戶,也贏得了資本的青睞。許多廠家紛紛加入,最頂峰時共有77家共享單車企業,目前已經倒閉半數。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莫過於ofo和摩拜了。

  經歷過多次洗禮,如今的ofo仍在倔強的掙扎,但其實ofo已經欠債高達5000多萬元,其法人代表戴威已成「老賴」,被限制消費和出境。

  「還活著」的摩拜也不好過,雖然被美團以155億元收購,但是卻給美團帶來巨大虧損。近期有媒體發現,摩拜創始人胡瑋煒已經不再擔任摩拜單車的法人代表,摩拜的所有業務的法人全部變更為美團點評高級總監李洋。而在此之前,摩拜單車更名為美團單車,車身被全部刷黃。可以說,摩拜已經全部「美團化」了。在可預見的未來,共享單車的新舊交替將不斷加速。

  一代退場,二代登場,共享單車換車潮正在上演。那些創業初代共享單車的創始人們,如今何在?

  ofo:90後北大聯創團隊 「散落在天涯」

  ofo最初有5位聯合創始人,他們以90後戴威為核心,其餘4位分別為薛鼎、張巳丁、於信、楊品傑,5人均畢業於北大。

  據公開報導,張巳丁在北大自行車協會與戴威相識,薛鼎是戴威的大學室友。5個北大聯創成員中,張巳丁和薛鼎最早跟隨戴威創業,曾一起創立了ofo小黃車的前身——「ofo騎遊」。

  戴威曾是北大學生會主席,而於信便是他在北大學生會的副手。2013年畢業後,戴威曾在青海支教一年,楊品傑和他便相熟於二人相同的青海支教經歷。後來ofo成立後,於信和楊品傑便選擇加入團隊。

  另一位聯合創始人張嚴琪是2016年底從外部引入,曾是Uber最年輕的區域總經理,在滴滴宣布收購Uber後,他加入滴滴。此後2016年11月加入ofo任COO。

  加上張嚴琪,ofo形成了6位聯合創始人的格局。

  巔峰時候的ofo,融資不斷,瘋狂採購單車,曾花千萬請鹿晗當代言人,員工曾超過3000人。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隨著資金鍊斷裂,ofo在一夜之間陷入千萬人退押金的尷尬處境。ofo想改變世界的目標可能變得非常遙遠了,而當初要實現這些目標的年輕人終究還是走散了。

  今年1月初,ofo創始人戴威名下公司北京拜克洛克技術服務有限公司發生股東變動,ofo聯合創始人薛鼎、張巳丁退出。公開資料顯示,兩位股東退出後,「跪著也要活下去」的戴威持股70%、聯合創始人楊品傑持股20%,ofo聯合創始人於信持股10%。

  日前有消息稱,ofo早期聯合創始人之一張巳丁已經脫離ofo,開始自己獨立創業。張巳丁的新公司名為「空無一悟(北京)商業有限公司」,註冊資本100萬元,成立於今年7月19日,但工商資料中並沒有張巳丁的名字。據悉,該公司運作的新項目名為「BLANK」,主營快消品,首批涵蓋沐浴露等洗化用品。

  除了張巳丁自立門戶外,薛鼎也已成立自己的新公司,註冊資本100萬元,主營共享民宿,為酒店提供全自動化房間管理解決方案。據說他也在做電子門鎖項目。

  經歷了大幅裁員、管理層劇變、資金鍊緊張一系列沉浮之後,曾在烏鎮大會上聲稱「ofo要做一家百年企業」的張巳丁,和立志「以共享單車科技創新回饋家鄉」的薛鼎,最終還是選擇了與戴威和ofo分手。

  另一位聯創張嚴琪,早在2018年6月份就有消息稱已離職。當時報導指出,ofo大幅裁員,同時COO張嚴琪等多位管理層離職,海外部門解散。

  儘管當時於信否認稱,COO和PRD離職以及海外業務解散不實。但到了2019年2月,據香港媒體報導,Uber前CEO特拉維斯?卡蘭尼克(Travis Kalanick)和ofo前COO張嚴琪合作將CloudKitchens(雲廚房)引入中國市場。坐實了張嚴琪出走創業的事實。

  值得注意的是,張嚴琪進入的行業是共享廚房,同樣也是共享經濟再創業。

  除了戴威以外的另外兩位聯創於信和楊品傑並未有再創業的相關消息。據媒體報導,於信在近期曾透露過其內心想法:在ofo開完高管半年會後,高管們每人提交了500字的總結,於信寫道「又是碌碌無為的一年,但是怎麼辦?就是放不下」。

  還記得戴威一開始的時候說,ofo會在未來的一天成為世界級的品牌,並且可以改變全世界。倔強的戴威,一路倔強。在內憂外患之中,戴威仍表態自己和團隊「不逃避,為我們欠著的每一分錢負責」。然而由於拖欠供應商、渠道商款項,戴威被法院列為失信被執行人,被限制出境以及限制消費。

  從當時的風靡一時,到現在的匆匆收場,還欠下了無數的押金,對於戴威來說可能就像一個很甜美的夢,現在卻必須要接受醒來的現實。

  關於戴威的近況,除了6月時有網友碰見他在ofo總部網際網路金融中心一街之隔的中國電子大廈中喝咖啡之外,在公開報導中,已很難見到戴威的身影。

  曾經的創業合伙人,同窗校友,如今創始人成「老賴」,聯合創始人已經「散落在天涯」,不免讓人唏噓。

  摩拜「美團化」,創始人各奔前程

  說到摩拜的創始人,大家會想起胡瑋煒。但其實,光靠胡瑋煒一介女子是無法創立摩拜的,她身後還站著好幾個幫助她的男人。他們分別是聯合創始人兼CEO王曉峰、聯合創始人兼CTO夏一平和投資人李斌。

  2018年4月,美團與摩拜聯合宣布,籤署美團全資收購摩拜的協議。當時王興在內部信中保證,摩拜將繼續保持獨立品牌、獨立運營,除了自己擔任董事長之外,摩拜的管理團隊保持不變,王曉峰繼續擔任CEO,胡瑋煒繼續擔任總裁,夏一平繼續擔任CTO。

  但這個許諾似乎只是權宜之計。僅過了17天,王曉峰卸任CEO,他並沒有解釋太多,只在朋友圈留下這樣一段文字:「 陪伴是最好的愛,過去這些年一直虧欠家人太多。」

  據熟知王曉峰的人士透露,「王曉峰是主動離職的,事實上在股東表決的第二天他就想走了,現在主要是幫助過渡一下,而對於下一步還沒想好,當下主要想陪伴下家人。」

  今年1月23日,美團聯合創始人、高級副總裁王慧文發布內部信,宣布摩拜全面接入美團App,未來摩拜單車品牌將更名為美團單車,美團APP將成為其國內唯一入口。

  即是說,摩拜從此不叫摩拜了,許多媒體驚嘆「世間再無摩拜」。對此,前CEO王曉峰在朋友圈發文,感慨「Sigh」。

  在很多眼中,王曉峰對於摩拜的作用比之胡瑋煒更加重要,當初王曉峰為了摩拜單車的運營,曾經每月只領6000元工資,他傾注了心血,賦予了極大的期望……這份心思與這份感慨——Sigh呼應,便是這位前CEO最後的感傷。

  自王曉峰辭職後,創始人胡瑋煒出任摩拜CEO,並任命劉禹為摩拜總裁,向CEO匯報;原摩拜CTO夏一平擔任新成立的智慧交通實驗室負責人,向美團高級副總裁王慧文匯報。

  據摩拜的員工透露,夏一平在團隊裡是出了名的有親和力,每到過年過節都會在工作群裡應員工的號召發紅包。在人們眼中,這一調任幾乎約等於「出局」。

  去年11月底,摩拜單車的運營主體北京摩拜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完成了股東工商變更,李斌、胡瑋煒、王曉峰、夏一平均從股東中退出。王興成大股東,持有95%股份,另外5%的股份由美團點評高級副總裁穆榮均持有。

  據悉,夏一平曾透露過自己將來的規劃,他很看好區塊鏈技術,以及衣食住行這些服務和工具背後的大數據的價值。有消息稱,他現在去了OYO。據知情人士稱,因為某些業務上的相似性,摩拜的人大概有四分之一都去了OYO。

  2018年12月23日,曾稱不會離開的創始人胡瑋煒也卸任了CEO,這意味著全部創始成員最終出局。

  她在公開信中說:「摩拜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的愛,但最好的愛不是捆綁在自己身上,而是在合適的時間放手讓其更快成長,現在就是我放手的最好時機。」

  大家都知道的是摩拜被收購後,胡瑋煒套現15億後華麗轉身離開,但她離開摩拜之後去了哪裡呢?

  有離職員工表示,胡瑋煒從摩拜離開時,就帶走了一些曾負責產品和技術的摩拜員工,其中包含了做電子鎖的人。坊間對胡瑋煒的去向多有猜測,但是總歸偏向於出行領域。

  2018年12月29日,胡瑋煒出任WKUP單車董事。 從WKUP單車相關信息來看,胡瑋煒似乎打算繼續深耕單車品牌。

  5月13日,天眼查數據顯示,胡瑋煒出任上海考瑞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監事。該公司成立於2019年5月9日,法定代表人為摩拜單車原CEO、總裁劉禹,註冊資本為1000萬美元,經營範圍包括:計算機軟體科技領域內的技術開發、技術諮詢、技術服務、自有技術轉讓,計算機軟體開發,工業產品設計,計算機系統集成等。

  繁華落盡,一地雞毛。初代共享單車在寒冬中已經逐漸退場。

  「我家住在共享山坡,大風從坡上刮過,不管是西北風,還是東南風,都是我的歌,我的歌」……對於摩拜、ofo甚至其他初代共享單車的創始人而言,這首歌已經不在了。

(文章來源:時代財經)

(責任編輯:DF353)

相關焦點

  • ofo出走的年輕人:想改變世界,但終究還是走散了
    張巳丁絕對不是第一個出走獨立創業的,那幫創業的90後北大聯創團隊已慢慢「解體」,離開之後他們又都到了哪裡?90後北大聯創團隊,曾經想改變世界ofo最初有5位聯合創始人,他們以90後戴威為核心,其餘4位分別為薛鼎、張巳丁、於信、楊品傑,5人均畢業於北大。
  • 有些人,終究是走散了
    如果我們走散在了人潮裡,希望你不要介意我的好久不聯繫,但是你們都在我的心裡。致遠離的親人兄弟姐妹是這個世界上除了父母以外的血肉至親。以前覺得血緣至親是無論如何也不會生疏的情緣,畢竟關係擺在這裡。可是生活會告訴你,原來再親的兄弟姐妹,也會慢慢的疏遠。小的時候,你們會爭搶一個玩具,會彼此嘔氣,但是扭頭又可以笑著一起分享零食。
  • 《匆匆那年》:青春裡的那個人,終究還是走散了
    那時候,我從未想過,世界上除了重逢,還有叫離別的東西。我一直以為,親密的人,相愛的人,就應該一直在一起的,沒有什麼能夠把他們分開,那時候的我,是相信人定勝天的。現在,我依舊相信,可是內心再無當年的純粹。那時候,多好的人吶,多好的青春時光!那個有人為她唱歌的姑娘,那個收到五瓣丁香花的姑娘,那時候的方茴,是多麼幸福,又是多麼幸運。可是殊不知,後來的劇情令人難過,遺憾。
  • 錯的人遲早會走散,對的人終究會相逢!兜兜轉轉,你還是我的
    想做的事就去做,想愛的人就去愛,錯的人遲早會走散,對的人終究會相逢。兜兜轉轉,你還是我的!最好的愛情,是你懂我的欲言又止,我懂你的口是心非。世界那麼大,如果有人對你的愛不屑一顧,那肯定也會有人將你的愛小心珍藏。
  • 北上廣深不相信電單車 共享單車終究走向"死"胡同?
    共享單車的出現讓居民生活更加便利,解決了出行最後三公裡的難題。特別在共享電單車出來後,隨處可見的共享電單車似乎有取代共享單車的意思。走在北上廣深的街頭會有共享單車,但幾乎找不到一輛共享電單車。一夜之間,北上廣深的共享電單車被據在城門外。
  • 錯的人遲早會走散,對的人終究會相逢
    錯的人吵吵鬧鬧 還是走散對的人兜兜轉轉 還在一起1我始終知道,想留的人怎麼也趕不走,想走的人怎麼都留不住。每一個離開的人總有千萬種理由,讓人不得不接受,而留下的人,沒有那麼多的為什麼,一心只想留下來。因為有太多的人,他們匆匆的來過,給過一些幻想,之後走得很乾脆利落、消失得乾乾淨淨,即便在同一座很小的城市,也再也沒有遇見過,有些人,終究是走散了。那時候,以為是自己有多麼的不好才會導致這些離別的發生,還以為是自己哪裡做錯了什麼,一直很內疚,經常讓自己胡思亂想得睡不著覺。
  • QQ二十年:我們每個人,終究會走散
    成年人的世界,每個人都有各自的難處。歲月會改變每個人的容顏,也會衝淡大多數人原有的熱情。我們註定,回不到從前的樣子。曾經,那個一起晨讀一起夜跑一起說悄悄話的姐妹,那個一起打球一起喝酒一起暢談理想的兄弟,現在在哪兒呢?
  • 致那些與共享單車一起逝去的青春
    摩拜的淚,為年輕人的奮鬥青春而流,同樣也該為資本過境後市場的一地雞毛而流。如今再回想起那段瘋狂的歲月,市場空前「繁榮熱血」,摩拜與ofo掀起的對戰燒向整個行業,彼時有多少彩色單車擠滿城市的大街小巷,後來就有多少「單車墳墓」隱秘於城郊看不見的角落。
  • 共享單車落下帷幕
    2016年4月,摩拜在上海投入了第一批共享單車,隨著網約車、O2O等共享服務的興起,共享單車市場也被資本市場所青睞,一時間,摩拜與ofo成為資本巨頭的香餑餑。
  • 共享電單車被叫停,三大難題背後,共享單車的未來在哪兒?
    越來越多的東西出現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了方便。如今我們出行除了汽車還有很多可行的方法,但是,如果是在大城市交通擁擠的情況下,相信汽車已經不是大家的第一選擇。取而代之的就是「共享單車」。相信大多數人一定聽過「哈囉單車」「筋鬥雲出行」等等之類的共享單車品牌。
  • 共享單車「騎」進世界鐵人三項賽
    新華社南寧4月1日電 題:共享單車「騎」進世界鐵人三項賽  新華社記者盧羨婷  一輛共享單車,作為交通工具,穿梭在繁華的城市道路上不足為奇;一輛共享單車,作為參賽工具,飛馳在世界鐵人三項賽的賽道上確實吸引眼球。
  • 「愛與愁」的共享單車……!?
    「共享單車」 只是從真正意義上的「共享」活動偷來了這個名詞。大家貢獻資源的同時使用資源,這種大同世界,天下為公的「共享」只停留在夢想中。這個夢想,在戴威鼓搗出共享單車的同時就分了岔兒。比起OFO,1965年阿姆斯特丹的公共自行車項目更像共享單車——無需押金,無需租金,不指定換車地點。惜乎,荷蘭人的項目垮掉的速度非常網際網路。
  • 共享單車,中國創業史上最大的騙局…
    騎自行車當然比坐出租或自己開車環保,資源得到共享也會減低每個人的「碳腳印」(carbon footprint),這對環保意識已經覺醒的中國民眾,特別是年輕人來說有相當的吸引力。這兩年來共享單車在中國的迅猛發展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人們對它的這種好印象。
  • 騎行共享單車 感受自由呼吸
    由「獨享」到「共享」,悄悄地改變了生活理念,讓人們漸漸明白「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共享」資源,方便了自己,同時也給他人帶來方便。「共享」時代,是「贈人玫瑰,手留餘香」在新時期的體現。我向來是喜歡運動的人,即便是自己一個人,也喜歡外出,我很喜歡外面的世界,不在意路途的遠近,吹吹風,呼吸一下新鮮的空氣,看看四周的景物,只有走出去,才會發現,生活中許多地方其實與自己想得並不一樣。
  • 哈囉出行的共享單車經濟學
    如果說前幾年的它更多還是在商業層面圈地運動,那麼現在已經融入城市機體的共享單車,其真正價值正在各個方面體現出來。專業移動出行平臺哈囉出行在 4 月 22 日發布了《2019 年度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就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觀察切口。
  • 對的人,遲早會相逢;錯的人,終究會走散
    何為對錯,其實在愛情的世界裡,本來就沒有對錯,對的人,只是在那段時光裡扮演這快樂的角色,錯的人,其實讓你嘗盡了悲歡離合。很多時候我們都糾結於那個愛錯的人,其實並不是不可以,只是太累了。愛你的人,你不喜歡,你喜歡的人,不愛你。
  • 網約車共享單車 老人「愛你」不容易
    在年輕人看來,使用非常便利的共享單車,在多數老人眼中使用起來卻有一些難度。  記者在和平西路和平安大街交叉口附近,見到一位老人正在擺弄一輛藍色共享單車。只見老人一直用手機掃碼,但十幾分鐘過去了,他似乎沒有租借成功。記者走近一看,原來老人用微信掃著自行車上的二維碼。「我女兒和我說,掃碼就可以騎車了,我等會要去一下菜市場,想騎著共享單車去,可不知為何開不了鎖。」
  • 共享單車「想停就停」?我市城管部門出手了!
    共享單車「想停就停」?我市城管部門出手了!但「想停就停」「橫七豎八」等亂象也層出不窮,不僅存在安全隱患,還嚴重影響交通秩序,已成為民生「痛點」。近期,我市城管部門多措並舉,規範共享單車。
  • 共享單車在安慶
    打開手機、掃描車身上的二維碼、下載APP、註冊……幾個簡單的步驟後,伴隨著「請用車」的聲音響起,一次共享單車的騎行開啟。近日,統一款式、統一配色、停靠整齊的共享單車出現在宜城街頭,清新的配色成為街頭一景,也為市民出行提供了新的選擇。安慶共享單車有何特色?騎行體驗如何?面對共享單車的共性難題,安慶如何作答?
  • 共享單車的駭人墳場
    235萬輛共享單車的北京宣布暫停新投放共享單車,至此,北上廣深一線城市完成了對共享單車的封頂。工地中所停的單車囊括了在北京投放的各個共享單車品牌,小藍、由你、酷騎······,當然,數量最多的還是摩拜與ofo。從車輪下冒出的狗尾草顯示,這些單車已經在此停放了一段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