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是當紅炸子雞的共享單車,如今似乎極少進入公眾的視線;曾經的「黃橙」之爭也開始淡出了角鬥場;曾經充滿理想主義的80後、90後創業者如今卻「勞燕分飛」,各赴前程……
我希望每一位ofo人都能認同並堅定信念:不逃避,勇敢活下去,為我們欠著的每一分錢負責,為每一個支持過我們的用戶負責!
——戴威
身系千萬人押金的ofo,最近又有了一些新消息。09月19日消息,小黃車ofo搬離了眾多網際網路企業雲集的中關村,甚至連去向都沒有對外公開披露。從2014年創立至今,此番已是ofo第五次搬家。
據悉,ofo現在還有200餘名員工,除了原有的業務,還在積極嘗試智能電動車等新業務,謀求出路。查詢發現,截至9月18日,仍有超1500萬用戶在排隊等待退押金。
前兩年在共享經濟的風口下,共享單車憑藉其方便、低價的優勢迅速收攬大批用戶,也贏得了資本的青睞。許多廠家紛紛加入,最頂峰時共有77家共享單車企業,目前已經倒閉半數。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莫過於ofo和摩拜了。
經歷過多次洗禮,如今的ofo仍在倔強的掙扎,但其實ofo已經欠債高達5000多萬元,其法人代表戴威已成「老賴」,被限制消費和出境。
「還活著」的摩拜也不好過,雖然被美團以155億元收購,但是卻給美團帶來巨大虧損。近期有媒體發現,摩拜創始人胡瑋煒已經不再擔任摩拜單車的法人代表,摩拜的所有業務的法人全部變更為美團點評高級總監李洋。而在此之前,摩拜單車更名為美團單車,車身被全部刷黃。可以說,摩拜已經全部「美團化」了。在可預見的未來,共享單車的新舊交替將不斷加速。
一代退場,二代登場,共享單車換車潮正在上演。那些創業初代共享單車的創始人們,如今何在?
ofo:90後北大聯創團隊 「散落在天涯」
ofo最初有5位聯合創始人,他們以90後戴威為核心,其餘4位分別為薛鼎、張巳丁、於信、楊品傑,5人均畢業於北大。
據公開報導,張巳丁在北大自行車協會與戴威相識,薛鼎是戴威的大學室友。5個北大聯創成員中,張巳丁和薛鼎最早跟隨戴威創業,曾一起創立了ofo小黃車的前身——「ofo騎遊」。
戴威曾是北大學生會主席,而於信便是他在北大學生會的副手。2013年畢業後,戴威曾在青海支教一年,楊品傑和他便相熟於二人相同的青海支教經歷。後來ofo成立後,於信和楊品傑便選擇加入團隊。
另一位聯合創始人張嚴琪是2016年底從外部引入,曾是Uber最年輕的區域總經理,在滴滴宣布收購Uber後,他加入滴滴。此後2016年11月加入ofo任COO。
加上張嚴琪,ofo形成了6位聯合創始人的格局。
巔峰時候的ofo,融資不斷,瘋狂採購單車,曾花千萬請鹿晗當代言人,員工曾超過3000人。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隨著資金鍊斷裂,ofo在一夜之間陷入千萬人退押金的尷尬處境。ofo想改變世界的目標可能變得非常遙遠了,而當初要實現這些目標的年輕人終究還是走散了。
今年1月初,ofo創始人戴威名下公司北京拜克洛克技術服務有限公司發生股東變動,ofo聯合創始人薛鼎、張巳丁退出。公開資料顯示,兩位股東退出後,「跪著也要活下去」的戴威持股70%、聯合創始人楊品傑持股20%,ofo聯合創始人於信持股10%。
日前有消息稱,ofo早期聯合創始人之一張巳丁已經脫離ofo,開始自己獨立創業。張巳丁的新公司名為「空無一悟(北京)商業有限公司」,註冊資本100萬元,成立於今年7月19日,但工商資料中並沒有張巳丁的名字。據悉,該公司運作的新項目名為「BLANK」,主營快消品,首批涵蓋沐浴露等洗化用品。
除了張巳丁自立門戶外,薛鼎也已成立自己的新公司,註冊資本100萬元,主營共享民宿,為酒店提供全自動化房間管理解決方案。據說他也在做電子門鎖項目。
經歷了大幅裁員、管理層劇變、資金鍊緊張一系列沉浮之後,曾在烏鎮大會上聲稱「ofo要做一家百年企業」的張巳丁,和立志「以共享單車科技創新回饋家鄉」的薛鼎,最終還是選擇了與戴威和ofo分手。
另一位聯創張嚴琪,早在2018年6月份就有消息稱已離職。當時報導指出,ofo大幅裁員,同時COO張嚴琪等多位管理層離職,海外部門解散。
儘管當時於信否認稱,COO和PRD離職以及海外業務解散不實。但到了2019年2月,據香港媒體報導,Uber前CEO特拉維斯?卡蘭尼克(Travis Kalanick)和ofo前COO張嚴琪合作將CloudKitchens(雲廚房)引入中國市場。坐實了張嚴琪出走創業的事實。
值得注意的是,張嚴琪進入的行業是共享廚房,同樣也是共享經濟再創業。
除了戴威以外的另外兩位聯創於信和楊品傑並未有再創業的相關消息。據媒體報導,於信在近期曾透露過其內心想法:在ofo開完高管半年會後,高管們每人提交了500字的總結,於信寫道「又是碌碌無為的一年,但是怎麼辦?就是放不下」。
還記得戴威一開始的時候說,ofo會在未來的一天成為世界級的品牌,並且可以改變全世界。倔強的戴威,一路倔強。在內憂外患之中,戴威仍表態自己和團隊「不逃避,為我們欠著的每一分錢負責」。然而由於拖欠供應商、渠道商款項,戴威被法院列為失信被執行人,被限制出境以及限制消費。
從當時的風靡一時,到現在的匆匆收場,還欠下了無數的押金,對於戴威來說可能就像一個很甜美的夢,現在卻必須要接受醒來的現實。
關於戴威的近況,除了6月時有網友碰見他在ofo總部網際網路金融中心一街之隔的中國電子大廈中喝咖啡之外,在公開報導中,已很難見到戴威的身影。
曾經的創業合伙人,同窗校友,如今創始人成「老賴」,聯合創始人已經「散落在天涯」,不免讓人唏噓。
摩拜「美團化」,創始人各奔前程
說到摩拜的創始人,大家會想起胡瑋煒。但其實,光靠胡瑋煒一介女子是無法創立摩拜的,她身後還站著好幾個幫助她的男人。他們分別是聯合創始人兼CEO王曉峰、聯合創始人兼CTO夏一平和投資人李斌。
2018年4月,美團與摩拜聯合宣布,籤署美團全資收購摩拜的協議。當時王興在內部信中保證,摩拜將繼續保持獨立品牌、獨立運營,除了自己擔任董事長之外,摩拜的管理團隊保持不變,王曉峰繼續擔任CEO,胡瑋煒繼續擔任總裁,夏一平繼續擔任CTO。
但這個許諾似乎只是權宜之計。僅過了17天,王曉峰卸任CEO,他並沒有解釋太多,只在朋友圈留下這樣一段文字:「 陪伴是最好的愛,過去這些年一直虧欠家人太多。」
據熟知王曉峰的人士透露,「王曉峰是主動離職的,事實上在股東表決的第二天他就想走了,現在主要是幫助過渡一下,而對於下一步還沒想好,當下主要想陪伴下家人。」
今年1月23日,美團聯合創始人、高級副總裁王慧文發布內部信,宣布摩拜全面接入美團App,未來摩拜單車品牌將更名為美團單車,美團APP將成為其國內唯一入口。
即是說,摩拜從此不叫摩拜了,許多媒體驚嘆「世間再無摩拜」。對此,前CEO王曉峰在朋友圈發文,感慨「Sigh」。
在很多眼中,王曉峰對於摩拜的作用比之胡瑋煒更加重要,當初王曉峰為了摩拜單車的運營,曾經每月只領6000元工資,他傾注了心血,賦予了極大的期望……這份心思與這份感慨——Sigh呼應,便是這位前CEO最後的感傷。
自王曉峰辭職後,創始人胡瑋煒出任摩拜CEO,並任命劉禹為摩拜總裁,向CEO匯報;原摩拜CTO夏一平擔任新成立的智慧交通實驗室負責人,向美團高級副總裁王慧文匯報。
據摩拜的員工透露,夏一平在團隊裡是出了名的有親和力,每到過年過節都會在工作群裡應員工的號召發紅包。在人們眼中,這一調任幾乎約等於「出局」。
去年11月底,摩拜單車的運營主體北京摩拜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完成了股東工商變更,李斌、胡瑋煒、王曉峰、夏一平均從股東中退出。王興成大股東,持有95%股份,另外5%的股份由美團點評高級副總裁穆榮均持有。
據悉,夏一平曾透露過自己將來的規劃,他很看好區塊鏈技術,以及衣食住行這些服務和工具背後的大數據的價值。有消息稱,他現在去了OYO。據知情人士稱,因為某些業務上的相似性,摩拜的人大概有四分之一都去了OYO。
2018年12月23日,曾稱不會離開的創始人胡瑋煒也卸任了CEO,這意味著全部創始成員最終出局。
她在公開信中說:「摩拜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的愛,但最好的愛不是捆綁在自己身上,而是在合適的時間放手讓其更快成長,現在就是我放手的最好時機。」
大家都知道的是摩拜被收購後,胡瑋煒套現15億後華麗轉身離開,但她離開摩拜之後去了哪裡呢?
有離職員工表示,胡瑋煒從摩拜離開時,就帶走了一些曾負責產品和技術的摩拜員工,其中包含了做電子鎖的人。坊間對胡瑋煒的去向多有猜測,但是總歸偏向於出行領域。
2018年12月29日,胡瑋煒出任WKUP單車董事。 從WKUP單車相關信息來看,胡瑋煒似乎打算繼續深耕單車品牌。
5月13日,天眼查數據顯示,胡瑋煒出任上海考瑞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監事。該公司成立於2019年5月9日,法定代表人為摩拜單車原CEO、總裁劉禹,註冊資本為1000萬美元,經營範圍包括:計算機軟體科技領域內的技術開發、技術諮詢、技術服務、自有技術轉讓,計算機軟體開發,工業產品設計,計算機系統集成等。
繁華落盡,一地雞毛。初代共享單車在寒冬中已經逐漸退場。
「我家住在共享山坡,大風從坡上刮過,不管是西北風,還是東南風,都是我的歌,我的歌」……對於摩拜、ofo甚至其他初代共享單車的創始人而言,這首歌已經不在了。
(文章來源:時代財經)
(責任編輯:DF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