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四渡赤水電影,老紅軍笑:王家烈的兵,哪敢和我們拼刺刀

2020-12-12 騰訊網

作者:莫孤煙

1982年夏季的一天,貴州土城青槓坡「硝煙瀰漫,殺聲四起」。紅軍四渡赤水的前哨戰——土城戰役的一幕,在這裡拍攝還原。

這場戲,是電影《四渡赤水》中的重頭戲。為了協助拍攝,部隊特意派出了一個步兵團,分成兩批分別飾演交戰雙方。攝製組還特地租了一架直升機進行航拍,這在當時算得上大投入、大製作。

上世紀八十年代,是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片創作的黃金時期,而《四渡赤水》可以算是八一廠在《大決戰》開拍之前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儘管以現在的眼光來看,該片的敘述方式帶著那個時代的印跡,演員的表演也過於臉譜化,但該片最大的貢獻,是確定了此類影片的一種拍攝模式,即歷史人物可以操著方言集登場,還能成為影片的主角。這一手法上承《風雨下鐘山》,下啟《大決戰》,其意義不同凡響。

《四渡赤水》的劇本,早在1971年就開始創作了,幾經波折之後,到1980年才基本定稿。最初的一版劇本,不可避免地存在「主題先行」、「概念說教」等特點。因此,以劇作家黎明、王願堅等人組成的新創作團隊,便推翻原稿,另起爐灶,將主席作為全片的主人公,為全片定下了史詩的基調。

作為建軍55周年的獻禮片,《四渡赤水》的拍攝受到部隊重視,軍區派了包括步兵、舟橋、工兵、空軍等各兵種指戰員2400多人參加。軍事科學院副院長郭化若、成都軍區副參謀長丁甘如這兩位當年親歷過四渡赤水戰鬥的老紅軍為該片顧問,丁甘如還親隨攝製組到了土城,提出了大量寶貴的指導性意見。影片遵循紀實原則,在土城、婁山關、金沙江等當年的戰鬥原址實地拍攝。

攝像出身的蔡繼渭,擔任本片導演兼攝像,一人幹了兩個最關鍵的重活。在當初幹攝像的時候,《海鷹》、《閃閃的紅星》、《南海風雲》、《今夜星光燦爛》都是他的作品。之後,由於工作需要,也由於蔡繼渭藝術素質的全面提高,他「導兼攝」了《路漫漫》,頗受好評,《四渡赤水》這場重頭戲也就落到他身上了。

對於蔡繼渭來說,拍《四渡赤水》,最難的不是劇本創作,也不是戰爭場面,而是如何塑造好主席的人物形象。之所以選中演技一張白紙的古月來扮演,還是因為他確實比其他特型演員要形似的多。

蔡繼渭

古月以往在部隊機關工作,從未演過戲,是被劇作家胡可發現,推薦到八一廠培養成特型演員。來廠裡不到半年,就拍攝了《西安事變》,不過戲不多。《四渡赤水》就不一樣了,他成了第一主角,全片成敗的關鍵。這對於既沒有表演技巧,也缺乏生活體驗的他來說困難挺大。

影片中表現婁山關大捷的場景

古月為演好角色,下了很大的功夫,雖說有表演痕跡,但不乏自然生動的地方。

例如,在片中「湖南會館」那場戲的最後一段,當紅軍司令部得知方志敏被俘,項英、陳毅下落不明的消息,以及敵人將在13號向我軍發起總攻的情報時,主席在自言自語踱步中說:「為了死去的同志,為了革命的勝利,我們沒有權利再讓這3萬紅軍蒙受不應有的損失。」說完走到桌邊,略一思忖,猛擊一掌的同時說:「不和他們在這裡打!我還是老主意,三十六計,走為上。」

古月後來回憶,這擊掌的動作,事先並沒有設計,是他隨著內心感情變化,下意識做的即興動作。這一動作,反映出劇中人物此時此刻抑制不住的激動,符合人物在規定情境中的舉動。

除了古月,該片的主要演員還有扮演周副主席的廣西話劇團演員蘇林,扮演朱老總的成都話劇團演員劉懷正,扮演劉伯承的空政話劇團演員傅學誠,扮演蔣氏的八一電影製片廠演員趙恆多。這幾位後來均成為特型演員。

在其他配角中,不乏一些名角。因扮演「湯司令」和「胡漢三」而被人們熟知的劉江在片中,扮演黔軍軍閥侯之擔,雷恪生飾演薛嶽,當時還沒人知道的王學圻扮演紅軍興國團長。

雷恪生飾演的薛嶽

所有演員中,名氣最大的當屬扮演瑞金團政委盧青松的唐國強。當時的唐國強,正被人冠以「奶油小生」的惡名。為改變這一形象,盧青松的人物造型被設計成了絡腮鬍子。不過觀眾對此並不買帳,流行的說法是:儘管粘了鬍子,但還是改變不了奶油小生的本質。

唐國強飾演的盧青松

片中,僅次於主席的第二角色是瑞金團團長高翔(據說原型是耿飈),由廣州軍區話劇團演員盧志啟飾演。盧志啟濃眉大眼的形象相當正義,可塑性很強,卻不知為什麼影視作品很少,大部分觀眾並沒有記住他。

盧志啟飾演的高翔

影片拍攝前,曾有影評家告誡蔡繼渭:「千萬別搞出個《大渡河》第二。」長影廠1980年拍攝的《大渡河》(陳寶國的處女作),受批評很多。傅學誠、劉懷正、趙恆多都參與過《大渡河》的拍攝,就怕《四渡赤水》重蹈覆轍。所幸的是,影評家看了《四渡赤水》的樣片,說「美學上有突破,有新的東西」,這才讓蔡繼渭鬆了一口氣。

影片上映後得到廣泛好評,於1984年獲第四屆金雞獎特別獎。不過也有一些爭議的聲音。例如紅軍老幹部在集體觀影時就曾笑談:當年王家烈的兵哪裡敢和我們拼刺刀啊?

趙恆多飾演的蔣氏

更多的批評來自文藝評論家,主要針對兩個方面:一是影片所反映的時代背景交待不夠清楚,不了解這段歷史的觀眾根本看不懂,最終只能看熱鬧;二是影片缺乏生動故事的穿插,不太像一部故事片,倒象一部歷史紀錄片,缺乏故事片的感染力,給人留下的只有「說一陣,打一陣」的刻板印象;三是在眾多領袖人物中,除了主席的形象塑造得好,其他人物的形象顯得很單薄,不能引起觀眾的共鳴。

這些問題是客觀存在的,但這並非是《四渡赤水》的個例問題,而是這類影片共有的問題,即便到今天都沒有完全解決好。

電影《四渡赤水》為幾年後《大決戰》的拍攝積累了寶貴經驗,而該片的劇組人員後來幾乎全都進了《大決戰》劇組,並成為影片的骨幹力量。蔡繼渭擔任《淮海戰役》的總導演,黃維兵團過渦河以及中原野戰軍總攻雙堆集的兩個長鏡頭是他平生得意之作。古月、蘇林、劉懷正、傅學誠、趙恆多均在《大決戰》三部中出演,從此被國人所熟知。

相關焦點

  • 漫話四渡赤水㈠
    今天,我們就來講論一下這個四渡赤水的問題。大概是二零零七年解放軍出版社出版了我的一本叫做《毛澤東的神來之筆》的書。現在這本書已經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再版,名字更名為《非常軌跡——記中央紅軍在長徵中的四渡赤水搶渡金沙江之戰》。這裡我有一個看法要跟大家要說明一下,「四渡赤水」的這個稱謂,大概是七十年代才出現的。在此之前,一般的稱謂是「聲東擊西」,或者叫「黔滇轉戰」。
  • 被西點軍校列入教材的四渡赤水,看外國人和國民黨是如何評價的?
    而此時,蔣介石聽說,紅軍突破烏江,進佔遵義,大為震驚,急調周混元、吳奇偉、薛嶽等部和川黔滇湘及桂軍一部共約140餘個團,從四面八方向中央紅軍的集結地遵義-桐梓一線逼近包圍。為擺脫險境,中共中央、中革軍委決定北渡長江,前往川南與四川的紅四方面軍會合。然在土城、青槓坡戰役中與敵川軍戰爭膠著,未取得戰爭預期,在這樣的形勢之下,開始了一渡赤水,為四渡赤水拉開了帷幕。
  • 西進滇東與搶渡金沙·漫話四渡赤水㈥
    這個時候龍雲已經感到昆明非常空虛,他沒兵了。這個時候,中央軍一部已經入滇,已經到平彝,現在叫富源,平彝有少數民族歧視的意思,所以解放以後改了個地名叫富源。龍雲發現薛嶽的中央軍已經很靠近昆明了,於是軍閥們通常都有的小九九就出來了,他想到了王家烈的前車之鑑,王家烈就是貴陽讓人家進來了,進來了以後就主賓易位了:原來王家烈在貴陽是跺一跺腳皮子要顫三顫的。
  • 四渡赤水
    還要走很多重複的路,比如我們一路西進雲南經過某個鎮,等下返回又經過這個鎮。比如我們某一天住在某個酒店,過一段時間又來到了這個酒店,還是住同一間房子。在一個多月前我們就在遵義,前幾天我們又來到了遵義。來來回回,轉了一個多月,又回到了老地方。後來我們還是決定要去四渡赤水,長徵一路騎行,我們都是跟著紅軍的腳印在騎,如果沒有四渡赤水,那將是不完整的。
  • 貴州紅色之旅,重溫遵義會議這次偉大轉折,看四渡赤水出奇致勝
    我們的旅程來到遵義,第一站就必須先去遵義會議遺址緬懷先烈。來此首先我們必須要了解一段關於紅軍的歷史故事。  1935年離開義後,他們當中的許多人再也沒有回去過,但他們在己的講話就著述中多次談到遵義和遵義會議。
  • 赤水河畔那抹紅——四渡赤水紀念館紅色研學紀實
    立足資源稟賦建好基地,推進紅色研學有「廣度」作為全國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四渡赤水紀念館一方面深挖四渡赤水精神並作為紅色研學基地建設的靈魂與主線,一方面利用土城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歷史文化資源、生態文化資源、農耕文化資源等多元文化資源,著力拓寬紅色研學教育的「廣度」,建設了「四渡赤水研學基地訓練營,華潤科普實踐教學區、青槓坡紅色拓展體驗區、黃金灣勞動實踐教學區,親子活動園
  • 四渡赤水紀念館榮升國家一級博物館
    12月21日,經報國家文物局備案,中國博物館協會發布了第四批全國博物館定級評估結果,四渡赤水紀念館被評定為國家一級博物館。這是四渡赤水紀念館貫徹高質量發展要求,完善博物館質量評價體系,推動博物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項重要舉措。
  • 紅軍長徵遺址:婁山關、四渡赤水遊記
    聽說「四渡赤水紀念館」在鎮子的西頭,我們加快腳步,從東趕到西,到紀念館門口已是下午4點。紀念館4點半關門,有幾個工作人員在門口衝洗地板,快要關門了。我們趕緊進去。赤水河彎彎繞繞,大體上是由西南往東北方向流入長江,沿岸的土城、太平渡、二郎灘和茅臺鎮,分別是紅軍一渡、二渡、四渡和三渡赤水的地方。
  • 《長徵.四渡赤水——我們從這裡出發》新聞發布會本周末成都舉行
    川南經濟網訊(初旭)近日,小編從有關部門獲悉,《長徵.四渡赤水——我們從這裡出發》新聞發布會將於本周末(11月29)日在成都天府新區華陽大道三段中興上街166號四通大廈5樓成都古藺商會舉行,古藺老區人民用特殊的方式,向建黨100周年獻禮。
  • 四渡赤水丨3省4市媒體赤水行實錄㊼
    如果按照河流的流向,到了赤水,離瀘州距長江已經很近了,但根據採訪的安排,我們是先完成畢節、遵義的採訪,再轉戰四川。去太平古渡,我們還得從赤水河的下遊往回走,等於又走了一次元厚和土城,再渡過赤水。這種路線,有點當年紅軍二渡、四渡赤水的感覺。
  • 習水:四渡赤水展示帶 串起酒旅雙明珠
    在土城鎮與習酒鎮之間,四渡赤水一渡、二渡、四渡渡口鑲嵌期間。習水用「酒旅並舉」戰略畫上一條精緻的線段,紅得耀眼、綠得怡人、白得醇香。「紅是紅得很!」四渡赤水紀念館。習水縣融媒體中心供圖習水縣土城鎮,四渡赤水的發軔地,建立起以全國愛教基地四渡赤水紀念館為龍頭,青槓坡戰鬥遺址等4個省級愛教基地為骨架,多個市級愛教基地廣覆蓋的愛教基地體系。用17起個紀念館讓土城成為中國博物館小鎮。加上穿越千年的古鎮,讓土城紅成習水旅遊一顆璀璨的明珠。
  • 四渡赤水是如何讓敵人「窒息」的?
    四渡赤水——長徵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私以為,四渡赤水這一番操作,是毛主席軍事謀略的最高體現。「四渡赤水」的每一個決定,都是在不確定環境下做的最準確的決定。「四渡赤水」的每一次進軍,都是戰略與戰術的完美結合。
  • 土城四渡赤水紀念館裡的故事,彭雪楓將軍回憶婁山關之戰
    這裡是古鎮中心的四渡赤水紀念館的廣場,廣場一角有土城博物館的介紹。赤水河畔的習水縣土城古鎮,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千年文化歷史、四渡赤水厚重積澱與獨特的地域文化交相輝映。近年來,我們以紅軍長徵四渡赤水文化內涵為核心,以地域文化為重點,以其他文化為補充,陸續建起了四渡赤水紀念館、女紅軍紀念館、貴州航運博物館等一系列的博物館、紀念館、陳列館。
  • 百名社長總編瀘州行丨四渡赤水,三渡在瀘州
    古鎮街道全長約500m,順山勢延至赤水河邊;石梯街道兩旁,商鋪櫛比高低,青瓦木樓層疊錯落,房屋多為清代所建,極具典型的川南民居風格。積澱深厚的紅色文化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太平古鎮有著積澱深厚的紅色文化。1935年「四渡赤水」,中國工農紅軍在古藺縣境內轉戰54天,其中二、四渡赤水的主要渡口就位於太平古鎮,留下了大量寶貴的紅色遺蹟和革命文物。
  • 四渡赤水是戰爭史經典戰例,被寫入西點教材,美國人如何看待呢?
    長徵是近代史上濃重的一筆,其中四渡赤水是偉人復出的第一戰,這一戰堪稱兵法的典範,對長徵勝利有決定性意義,還被西點軍校列入教材案例,但很多人好奇,美國人是怎麼看待的呢?於是1935年1月19日中央紅軍分三路從遵義出發開始突圍,國民政府軍隊也乘機佔領遵義,與此同時,紅軍也佔領了土城,國民黨軍隊也準備增援奪回土城,一番苦戰,偉人敏銳地意識到,國民黨很快會調集重兵圍攻土城,這裡不利於轉移,於是決定放棄土城西渡赤水,伺機而動。但是到了赤水之後紅軍再次回到遵義,遵義的守軍做夢也沒想到紅軍敢回來,紅軍一鼓作氣奪回遵義城,國民政府被打個措手不及。
  • 毛澤東說:「四渡赤水是我的得意之筆。」在當時的條件下,他是怎樣...
    毛澤東卻說:「四渡赤水才是我的得意之筆。」 毛澤東當機立斷,果斷提出放棄原定渡江計劃,迅速撤出戰鬥,由土城向西渡赤水河實施機動,由此便拉開了四渡赤水的戰幕。 1月29日,紅軍分3路從猿猴(今元厚)場、土城南北地區西渡赤水河,向四川省古茼、叔永地區前進。川軍立即以12個旅分路追截,並沿長江兩岸布防;薛嶽兵團和黔軍從貴州分路向川南追擊;滇軍3個旅向貴州省畢節和雲南省鎮雄急進,企圖截擊紅軍。
  • 將成為四川長徵幹部學院瀘州四渡赤水分院
    瀘小布從市委組織部獲悉,四川長徵幹部學院瀘州四渡赤水分院(市委黨校新校區)建設已基本完成,古藺校區、敘永校區也有望在明年底全面建成。「1+2+N」分院建設作為四川長徵學院五個分院之一的瀘州四渡赤水分院,由市委組織部牽頭總攬,確定了「1+2+N」的分院建設布局■「1」即瀘州四渡赤水分院(市委黨校新校區)
  • 「空中拼刺刀」,拼出勝戰勁旅!
    陣地雄渾,秋氣勃鬱,秋風拂過「英雄鑄魂」廣場前燈箱上的遒勁大字:「敢於拼刺刀,敢啃硬骨頭」。抗美援朝的歷史底蘊在大字上凝聚。「空中拼刺刀」,一句話呈現一幅激烈且熱血的畫面。在一代代英雄人物感召下,在厚重歷史底蘊傳承中,該旅「敢於拼刺刀,敢啃硬骨頭」為內核的紅色根脈愈發繁盛。拼刺刀,拼出「最硬核」的靈魂底色 如果說烽火是它誕生的搖籃,那沙場深處便是它成長的土壤。一支英雄部隊「最硬核」的靈魂底色,總是在它初創時期就打上了深刻烙印。拼刺刀,先拼青春英氣。
  • 西南地區「最神秘」的古鎮,已有7000年之久,紅軍曾在此四渡赤水
    對於我來說,旅行不僅僅是一次出行,一次遊玩,它還是一個人生的進程、一次心靈的滌淨——從靜止到奮勇前進、從繁雜到如水平靜,讓風蕩起一輪又一輪的波紋,關於遵義,每個人都記得紅軍的歷史,當地的遵義會議的場所也是一個受歡迎的景點,但是您知道嗎,在遵義有一個神秘的古鎮,紅軍曾經四渡赤水,在遵義市的土城。
  • 遵義市文體旅遊系統體育工作業務培訓在四渡赤水培訓學院開班
    12月1日,2020年遵義市文體旅遊系統體育工作業務培訓班在四渡赤水培訓學院舉行開班儀式。遵義市文體旅遊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韋禕出席並作動員講話,四渡赤水培訓學院副院長李宛儒致歡迎辭,遵義醫科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專業理論教研室主任範洪彬以及培訓班48名學員出席開班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