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記憶】 鞭炮聲聲

2021-02-23 忻州記憶

鞭炮聲聲

慄旭晨

時光清淺,歲月瀲灩,轉眼又是一年。端坐窗前,我不禁想起了宋代大文豪王安石的那首詩:爆竹聲中一歲除,東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有酒才開宴,無炮不過年,在兒時的記憶裡,過大年是萬家團圓的盛典,放鞭炮是響聲震天的匯演,炮聲如滾滾的春雷,預示著又一個嶄新的春天的到來。

小時候,父親經常給我講過年的來歷和傳說,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尖角,兇猛異常,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來糟蹋莊稼傷害人畜。有一年除夕,人們忙著收拾東西逃往深山,這時候來了一位白髮老人對大家說,只要讓他住一晚,就能幫助他們將年獸驅走。當年獸闖進村裡準備行兇作惡時,身著紅衣的白髮老人點燃爆竹,年獸渾身顫慄,落荒而逃,原來年獸懼怕紅色、火光和炸響。第二天,當人們從深山裡返回村裡時,發現所有的一切完好無損,這才恍然大悟,原來白髮老人是幫助他們驅逐年獸的神仙,人們同時發現了驅逐年獸的三件法寶。從此,每年的除夕,人們都要貼對聯、掛燈籠、燃放爆竹,守更待歲,這個習俗越傳越廣,成了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過年「。

小時候,家家戶戶都窮,但過年卻簡約而不簡單。可能是禿小子的緣故,與穿新衣服、吃餃子、掙壓歲錢、走親戚相比,我更喜歡放鞭炮。每到臘月,每每看到那些家境相對好一點和父親在外地上班掙工資的孩子,耀武揚威拿著一掛鞭炮在開心地燃放,我就羨慕得不得了。甚至連晚上做夢也在想,如果能有幾串鞭炮該有多好,那紅色紅的晃眼,那響聲響的悅耳。走在路上,聽到遠處傳來稀稀落落的鞭炮聲,我就朝著那個方向駐足觀望,覺得這是世界上最動聽的聲音了。等啊盼啊,到了臘月十九,學校放寒假了,我坐在家裡的小馬紮上,當著父母的面專心致志地做寒假作業。我心裡有個"小九九",提前把老師留的作業完成了,父母就認為我懂規矩愛學習,他們一高興,就會答應給我買鞭炮。同時,我還主動幫大人做家務,表現得既聽話又積極。三四天後,寒假作業提前完成了,得到了父母的口頭表揚,我趁機提出了我要購買鞭炮的要求,父母連頭也沒抬就答應了。

過了臘月二十三,父親要到奇村集鎮上置辦年貨,並答應帶我去買鞭炮。我們村供銷社也有鞭炮賣,但父親為什麼要捨近求遠呢?父親告訴我,集鎮上的供銷社紅火熱鬧,東西又好又便宜,那時候覺得父親真摳門,為了節省幾塊錢,非要來回步行十幾裡到集鎮上買東西,再說這鞭炮都是瀏陽產的,到哪裡買還不是一樣。畢竟是集鎮,供銷社要比村裡的大好幾倍,不像我們村只有老陳老趙兩名售貨員,至少有七八個站櫃檯的。父親不慌不忙地選購年貨,我跟在父親屁股後邊,生怕人多擠丟了。大約過了個把鐘頭,年貨買的差不多了,父親才帶著我來到鞭炮櫃檯前。哇,這麼多,櫃檯貨架上擺滿了各式各樣的鞭炮,琳琅滿目,目不暇接。父親買了十個大麻炮和三掛響鞭,五百響二百響一百響各一掛,還有20根起火。我是打心眼裡喜歡響鞭的,所以當父親問我餓不餓時,我說了謊話,其實早已飢腸蠕動了。父親仿佛看出了我的心事,把小手絹裡包著的零錢拿出來,又給我買了兩掛一百響的響鞭,父子倆有說有笑地踏上了回家的路。

回到家,父親鄭重其事地對我說,這些鞭炮要節約著燃放,從除夕放到二月二,比如安神放一個大麻炮,接神放兩個大麻炮和五百響的響鞭,初一中午、破五、正月十五、大小填倉一直到二月二。我不愛見大麻炮,我關心的是響鞭,能否全部歸我所有,由我支配。父親很嚴肅地把那兩掛一百響的響鞭拿出來在我眼前晃了晃說,這是你的,我一聽像洩了氣的皮球,委屈得快哭了。更要命的是,父親告誡我年前只能放半掛,剩下的正月裡放。迫於無奈,我只好點頭應承下來。事後想想也就釋然了,我居然還有二百響響鞭的擁有權和支配權,集鎮這一趟還真值。這一夜,我睡得真踏實。

父親把所有的鞭炮放在一隻竹籃子裡,掛在房梁上,這樣既防潮又不怕老鼠咬,我還夠不著。好在辦法都是逼出來的,年前的這幾天,我偷偷地搬個高凳子,踩上去看看那些躺著睡大覺的鞭炮,尤其是那兩掛屬於我的一百響。兩掛一百響像親兄弟一樣,並肩躺著,紅紅的像極了幾個月大的小娃娃臉蛋,讓我愛不釋手。終於等到大年三十了,父親把籃子取下來,把所有的鞭炮擺放在打掃得乾乾淨淨的窗臺上曬太陽。他拆開一掛一百響,用剪刀剪開一半遞到我手裡。我小心翼翼地接過來,快速攥在手裡,生怕父親一不高興收回呈命,那豈不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了。我趕緊找個沒人的地方蹲下來,把炮一個一個地拆開來,悉數裝進口袋裡。我向父親要了一柱土香,在爐子點著,飛也似的朝大門外跑去,母親在身後吆喝道:慢點,別摔著碰著!

我家一條街上的玩伴有五六個,寶珍和貴平的父親都是工人,福年的父親是隊裡的保管,他們的生活都要比我家好,自然他們的鞭炮也比我的多。我親眼看見貴平的口袋裡鼓鼓的,他變戲法似的掏出兩掛還沒有拆封的響鞭,都是二百響的,就連福年拿著的也是完整的一百響。羨慕歸羨慕,但聽起響聲來是一樣的。我點燃了第一個響鞭,「啪一一"的一聲,又響又亮,把糞堆上正閉目養神的老母雞嚇了一跳,雞冠子直豎了起來。接著,我一連放了十來個。他們都沒拿火,只有我有,他們表示要借我的土香一用,條件是每人給我十個響鞭。我覺得很划算,就答應了,這樣我口袋裡的響鞭雖然燃放了十個,卻一下子又多出了三十個。福年把兩個響鞭的捻子連在一起來放,寶珍點燃半掛,而貴平則是把一掛全點著。劈哩啪啦的鞭炮聲此起彼伏,硝煙瀰漫,吸引了幾個同齡的女娃娃跑過來看個究竟。遇到點不著的小鞭,我們也不會扔掉,而是撿拾起來,從中間掰開,將裡面黑色的火藥全倒在平平的石頭上,然後找一根引火捻子來點著。看著一團烈焰騰空而起,再看著石頭上的黑色痕跡,別提心裡有多高興了。那些大街上口袋裡鞭炮多的孩子,也學著我們的樣子,一個一個拆開來放,都說效果真不錯。

除夕晚上零點左右,是放鞭炮最熱烈最集中的時候。隨著安神和接神時分的交迭,劇烈的鞭炮聲由遠而近,震天動地,各色煙花也騰空而起,五顏六色,點綴了整個夜空。這是幸福的夜,這是喧囂的夜,這是熱情似火的夜,這樣無與倫比的夜,一年當中只有這麼一次。震耳欲聾的鞭炮聲密密麻麻,人們都在這一刻團聚在家裡,享受這世界上最盛大的聽覺與視覺的盛宴,把辭舊迎新的心情澎湃到極致,把心中美好的祝願和期盼推向了高潮。從凌晨兩三點開始,一直到五六點鐘,人們在接神的鞭炮聲中,拉開了過年的帷幕,彈奏出春天的序曲,又是新的一輪鞭炮雨,點亮了廣袤的夜空,也點亮了每個人心中的希望。父親永遠是家中起的最早的人,點燃院當中的旺火,喚我們起床,出去烤旺火。父親負責放大麻炮,把炮立在地上,我雙手捂著耳朵,離得遠遠的。"嘭一一啪一一「兩聲響,異常響亮,不一會兒,便有未炸開的紙筒從高處飛落下來,重重地砸在凍地上。父親把五百響的響鞭遞給我,示意讓我來放,我放在地上擺開一字形,用香頭點著,"劈哩啪啦,劈哩啪啦…"像電影裡看過的打機關槍,又像母親在大鐵鍋裡炒豆子,炮聲過後,空氣中瀰漫著嗆人的火藥味,地上落滿了紅色的土色的紙屑。父親又拿了一個大麻炮給了我,我學著父親的樣子,把它立在地上,拿香的手抖個不停,點了三次才點著引火捻,只聽到"咚一一啪一一"兩聲響,我平生頭一回放這種大麻炮,我一下子覺得我長大了,成了了不起的男子漢。

初一,人們吃過餃子拜完年,都要聚集到我們隊裡的議事聊天中心磚圈口,互致問候和祝福,女孩們展示自己的新衣服,男娃娃們則是顯擺口袋裡的各種鞭炮。可以說,這裡正在舉辦一場鞭炮展覽會,有大麻炮、二踢腳、滿地紅、炮打燈、起火,還有擦炮、甩炮等等。我們巷裡的比我們大的萬哥,自己動手用牛皮紙和火藥、沙子製作甩炮,用力甩到地上,聲音又脆又響。我們當中那些淘氣的,把小響鞭悄悄放在女娃娃腳下,點著,冷不防「啪一一"嚇一跳,引來一頓臭罵,我們卻作鳥獸散。當然,放炮也有燒了衣服的,點燃柴草的,還有炸了手傷了眼睛的。

伴隨著每一年過年的鞭炮聲,我離開了村莊,到城裡上了班,並結婚生子,但對鞭炮的喜愛之情一直沒有減退。每年一到臘月,當記者的我都要到土產日雜公司去採訪煙花爆竹供應情況,公司會為每位記者準備一紙箱子各種鞭炮,採訪結束後帶回去。再後來,我們還要跟隨公安局治安科的民警到各大銷售網點檢查,末了也能給一些鞭炮,那幾年不需要買炮,基本上是坐享其成。前郝村做炮有著悠久的傳統,黨支部書記潤子是我多年的老朋友了,每年臘月他總要給我們每個人備上一份,後來該村的鞭炮生產作坊被取締了,我們也因此沒有了這種福利。我的兩個女兒不太喜歡鞭炮,但愛見禮花一類的,從綻放中可以感悟到瞬間的美麗。有一年我逢九年不下樓,小女兒喜歡看燃放禮花,我就讓她拿上各種花炮,到樓下找鄰居家的高巖哥哥,一個負責放,另一個負責看,兩全其美,不亦樂乎。

過春節燃放煙花爆竹,是辭舊迎新、歡慶節日的傳統習俗,但會嚴重影響空氣環境質量,加劇霧霾天氣,產生噪音汙染,甚至會造成人身傷亡、火災事故和財產損失。2019年1月,忻州市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忻州市禁止燃放煙花爆竹規定》,以法律法規的形式禁放煙花爆竹。同時,忻州市人民政府就禁止燃放煙花爆竹有關事項發布通告,範圍劃定為東至東外環、西至西外環、南至北楊線、北至部石線區域內,號召黨員幹部帶頭實行,做禁放煙花爆竹的宣傳員、踐行者、監督者。2020年春節,忻州城區的鞭炮聲嘎然而止,人們過了一個健康、文明、低碳、綠色、祥和的春節。而在鄉村,雖炮聲不斷,但畢竟收斂了許多。山西省政府第77次常務會議決定,自2020年10月1日起,在全省禁止生產、經營、運輸和燃放煙花爆竹。電子鞭炮粉墨登場,開啟了一個全新時代。

鞭炮聲聲,成了我們小時候最美好的記憶,兒時的夢想如同煙花爆竹般放飛在遼闊的天空,讓我們的生活像聲聲鞭炮一樣,爆發出了無限的璀璨和精彩,讓人懷念一輩子。

(配圖來源於網絡,旨在傳播本土歷史文化。版權歸原作所有,向原作者致謝!)

作者簡介】慄旭晨,山西忻府區南高村人,現任忻州市廣播電視臺專題部主任。榮獲山西省第五屆百佳新聞工作者稱號,榮獲中華新聞工作者協會金質獎章,發表新聞、文學作品一百餘萬字,著有文集《跨越》,散文集《夢裡花落》、《夢裡花開》行於世。散文《嶽母在上》、《楊胡的葡萄熟了》榮獲全國文學大獎賽一等獎。


作者往期作品連結:

【忻州記憶】 難以忘卻的生日記憶

【忻州記憶】  父母的臘月

為了大地的豐收

【忻州記憶】  母親的小平車

【忻州記憶】  那些年,我還沒有長大

【忻州記憶】老父親的古城情

【忻州記憶】  餃子裡的光陰

半個世紀的忻州情緣

【忻州記憶】1992年之鬧元宵

初冬裡的鄉愁

文明風來滿城春

犟 娘

有線廣播無限情

父親與一頭牛

取燈兒

母親的一天

中秋佳節憶姑親

津津有味嗑瓜子

小臺也能唱大戲

從忻口紅到忻州魂

村寶帶我回家

相關焦點

  • 【忻州記憶】 鞭炮聲聲
    有酒才開宴,無炮不過年,在兒時的記憶裡,過大年是萬家團圓的盛典,放鞭炮是響聲震天的匯演,炮聲如滾滾的春雷,預示著又一個嶄新的春天的到來。小時候,父親經常給我講過年的來歷和傳說,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尖角,兇猛異常,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來糟蹋莊稼傷害人畜。有一年除夕,人們忙著收拾東西逃往深山,這時候來了一位白髮老人對大家說,只要讓他住一晚,就能幫助他們將年獸驅走。
  • 專家建議全面禁止燃放鞭炮,少了炮竹聲聲的春節你會習慣嗎?
    「炮竹聲聲辭舊歲,鑼鼓陣陣迎新春」。進入臘月,聽到鞭炮聲就感受到了年的到來。放鞭炮,曾經是我們兒時最快樂的時光,土堆旁、冰面上、連牛糞上都留下過鞭炮綻放的時刻…小時候玩過鞭炮的品種很多,有五分錢一個的「摔炮」、有兩毛錢一盒的「擦炮」、還有一塊錢一個的「雷鳴」、還有「二踢腳」,砰的一聲到天空又砰的一聲震耳欲聾41。放鞭炮帶給我們太多太多的歡樂,從年前到正月十五每天都能聽到鞭炮的響聲,給過年增添了濃濃的年味。
  • 忻州古城吃住遊全攻略,建議收藏!
    一盞熱茶,茶香氤氳,泰山廟茶樓、南北大街茶樓古色古香、服務周到,有不定期戲曲演繹,好戲連臺,二人臺、北路梆子聲聲演出千年滄桑,臺上奏古韻悠長,臺下贊絕絡繹。喝茶、採耳、打牌,一個讓時間慢下來的「休閒之地」。
  • 恭賀新春 鞭炮登場
    之後過年燃放爆竹之風至唐宋時期開始尤為盛行,代代傳承至今,紅紅火火的聲聲爆竹已然成為中國農曆新年的重要傳統習俗之一。注意安全鞋盒以鞭炮的紙盒包裝為靈感,開盒位置貼有警示作用的黃色貼紙,在燃放「鞭炮」時務必要注意安全哦!
  • 蔣成忠 | 過年的鞭炮
    過年放鞭炮是中國人的傳統習慣風俗,據說已經有兩千多年歷史。南朝文化學者宗懍所著《荊楚歲時記》援引成書於西漢時期的《神異記》雲:「西方山中有人焉,其長尺餘,一足,性不畏人,犯之則令人寒熱,名曰山臊。以竹著火中,火畢有聲,而山臊驚憚」。《荊楚歲時記》又雲:「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春秋》謂之端日。雞鳴而起,先於庭前爆竹,以闢山臊惡鬼"。從「犯之令人寒熱"可推斷,所謂山臊惡鬼,即民間傳聞的瘟神。
  • 佳節將至 鞭炮登場
    之後過年燃放爆竹之風至唐宋時期開始尤為盛行,代代傳承至今,紅紅火火的聲聲爆竹已然成為中國農曆新年的重要傳統習俗之一。剝開襯紙即可看到「鞭炮」。這雙 'Firecracker'的第一層鞋面以舊時鞭炮的外包裝為設計靈感,並以生動活潑的卡通圖案和文字展現;鞋舌印有 Nike 公司信息和黃色警示標誌貼紙。溫馨提示:使用工具仔細拆開外包裝效果更佳。
  • 忻州一中北校區隆重舉行月考暨班級挑戰賽階段性成果表彰大會
    戰鼓聲聲震碧天 鬥志昂揚撼北校——忻州一中北校區隆重舉行高一年級第一次月考暨班級挑戰賽階段性成果表彰大會表彰大會激情教育結碩果,表彰先進意氣揚。忻州一中副校長、忻州一中北校區校長陳漢明,忻州一中北校區部分管理幹部,高一年級全體師生參加了本次大會。
  • 春節該禁放鞭炮嗎?禁鞭炮算不算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種損失?
    春節,中國人最隆重的傳統節日,「爆竹聲聲辭舊歲,春聯戶戶迎新春」,形象地概括了春節的習俗特色。在我國,放鞭炮的習俗由來已久,這一習俗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自此之後,千百年來,中國人過春節都已習慣放鞭炮。關於春節放鞭炮的習俗,許多文人墨客都曾作過描述,比如北宋文學家王安石曾在《元日》一文中如此寫道: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 藍之音:風骨忻州
    來源:藍之音忻州記憶風骨忻州藍之音有那麼一個時代,叫做春秋。那時,人間曾經有忠義,無比珍貴的生命可以輕相付與。你看那河東熱土,三晉故地,不知散落著多少義士祠冢。祠前至今勒石猶存,記載著春秋「趙氏孤兒」,一段鐵血悲壯的故事。我的故鄉是忻州市定襄縣龍門村,位於繫舟山腳下。村後近山二三裡,有一座依山的荒丘,名叫藏孤臺。
  • 舌尖上的忻州美食(一)
    舌尖上的忻州美食(一)來源:忻州記憶我國是具有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它的飲食文化與烹調技藝是它的文明史的一部分,是中國燦爛文化的結晶。忻州,地處晉北咽喉之處,古稱「秀容」,歷史上屬於胡漢交融地帶,美食多樣兼容並存。莜麵栲栳栳、定襄蒸肉、五寨燴菜……想想都流口水!小編從網絡上搜集整理了一組忻州各縣具有代表性的忻州美食,與您共饗!老忻州銅鍋豆腐腦豆腐腦製作的歷史久遠,相傳,漢高祖劉邦的孫子淮南王劉安,不務政事,醉心於長生不老的煉丹之術。
  • 悅讀忻州:詩裡詩外情正濃
    王維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被譜成傳唱不衰的千古名曲《陽關三疊》,也把位於甘肅敦煌的陽關,永遠留在了人們記憶裡。李白七上敬亭山,寫就「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名句,把安徽宣城的敬亭山硬生生寫出了哲學意味,寫成了江南詩山。
  • 90後媽媽陪娃過年記憶:過年都是新的
    「陽光姐姐」伍美珍的《過年都是新的》繪本,瞬間把我這個90後老母親拉回童年的記憶。90年代,大年三十,大街小巷,鞭炮齊鳴,鑼鼓聲聲,年味兒十足。那時候,我們都會守在黑白電視機前,吃著年夜飯看春晚。我的記憶中,1998年,還珠格格熱播的那一年,我們家終於有彩色電視了。
  • 1057 頭條 | 《唱響忻州》之 忻州原創音樂歌曲展播之七
    《唱響忻州》之忻州原創音樂歌曲展播之七   用歌聲讚美一座城,用歌聲抒發一段情,親愛的聽眾朋友,大家好,我是楊婧,歡迎收聽《忻州原創音樂歌曲展播》節目,在今天的節目中我們為大家選取了《深深的牽掛》《你好·忻州》《忻州古城等你來》和《今天我為大西高鐵喝彩》等歌曲,希望大家喜歡。
  • 做「鞭炮」剪春字——傳統藝術創意課
    火藥爆竹始於北宋並出現了煙花,有了專門生產鞭炮的作坊。但那時使用火藥的爆竹叫「爆仗」,與軍事行為有關聯。這種「爆仗」即是現代爆竹的雛形,如果不用火藥當原料,是不可能有「霹靂」那樣怕人聲響的。因燃放時聲響如炮,又稱之為「炮仗」。宋末元初,爆竹已成過年時必備的「年貨」,也是從這時起,中國的「爆竹文化」豐富了起來,燃放更講究,民俗目的更明確。
  • 忻州古城街巷及古建築
    今天約定俗成,城市街道除街、巷外,又有了大道、路的名稱,忻州城市一般南北為路,東西為街,街左右為巷。忻州城牆修竣後,四座城門,連同洞門八座,洞門城門重重相對,彼此相通。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同治七年(1868年)到九年又兩次重修。城牆之上增修了垛口,重修了門樓,並建堙門,城牆全部用磚石包砌。今日所見忻州老城面貌,即同治年間修葺後的遺物。解放戰爭時期,由於晉綏軍挖戰壕、修碉堡,有較大損毀。解放後,由於城區建設,城牆逐步有所拆除,東南西北四面僅剩斷壁殘垣。
  • 2020年上半年「忻州好人」|一個榜樣 一個善行 傳播忻州文明
    為總結經驗、樹立榜樣、激勵典型,市文明委組織開展了2020年上半年「忻州好人」及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的「忻州好人」的推薦工作。經個人自薦、單位推薦、各地初審、部門覆審、評審組把關、網上公示,共評選出我市2020年上半年「忻州好人」10名、抗擊疫情期間的「忻州好人」10名,共計20人。
  • 忻州古城千人餃子宴:溫暖和美味傳遞忻州熱情好客
    昨日上午,忻州古城千人餃子宴在熱鬧聲中拉開了帷幕。上午11:15分隨著一聲「餃子下鍋啦!」 據悉今年是忻州古城舉辦的第二屆千人餃子宴。忻州古城商會秘書長李滿紅告訴晨報記者:「今年的餃子宴,我們共發動了150名工作人員參與,其中光包餃子的就有100人之多。
  • 舌尖上的最全忻州美食(一)
    忻州,地處晉北咽喉之處,古稱「秀容」,歷史上屬於胡漢交融地帶,美食多樣兼容並存。莜麵栲栳栳、定襄蒸肉、五寨燴菜……想想都流口水!小編從網絡上搜集整理了一組忻州各縣具有代表性的忻州美食,與您共饗!老忻州銅鍋豆腐腦豆腐腦製作的歷史久遠,相傳,漢高祖劉邦的孫子淮南王劉安,不務政事,醉心於長生不老的煉丹之術。
  • 聲聲不息,不悔於心——致《犯罪心理》宋聲聲
    宋聲聲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他呀,他是個——」在《犯罪心理》,宋聲聲是一個令人窒息的角色。在對他不了解時,對他的印象只有一個明星。但是在讀完四聲後,宋聲聲在我心中無疑留下了經年難忘的記憶。李景天利用他的善良,把對他的強姦和侮辱一筆帶過。
  • 致忻州遊子的一封信
    親愛的忻州老鄉:金秋送爽萬裡河山披錦繡,丹桂飄香舉國上下慶輝煌在這中秋、國慶雙節連璧之日,我們代表忻州經濟開發區黨工委、管委會向您及家人致以節日的祝福和誠摯的問候!家鄉是我們的靈魂之根、心靈之所。一個人不管走得多遠、飛得多高、事業有多大,改不了的是鄉音,放不下的是鄉戀。縷縷鄉情將我們緊緊聯繫在一起,這種無法割捨的情愫久久縈繞在我們心間。家鄉的騰飛發展,是我們每個遊子的衷心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