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炮聲聲
慄旭晨
時光清淺,歲月瀲灩,轉眼又是一年。端坐窗前,我不禁想起了宋代大文豪王安石的那首詩:爆竹聲中一歲除,東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有酒才開宴,無炮不過年,在兒時的記憶裡,過大年是萬家團圓的盛典,放鞭炮是響聲震天的匯演,炮聲如滾滾的春雷,預示著又一個嶄新的春天的到來。
小時候,父親經常給我講過年的來歷和傳說,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尖角,兇猛異常,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來糟蹋莊稼傷害人畜。有一年除夕,人們忙著收拾東西逃往深山,這時候來了一位白髮老人對大家說,只要讓他住一晚,就能幫助他們將年獸驅走。當年獸闖進村裡準備行兇作惡時,身著紅衣的白髮老人點燃爆竹,年獸渾身顫慄,落荒而逃,原來年獸懼怕紅色、火光和炸響。第二天,當人們從深山裡返回村裡時,發現所有的一切完好無損,這才恍然大悟,原來白髮老人是幫助他們驅逐年獸的神仙,人們同時發現了驅逐年獸的三件法寶。從此,每年的除夕,人們都要貼對聯、掛燈籠、燃放爆竹,守更待歲,這個習俗越傳越廣,成了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過年「。
小時候,家家戶戶都窮,但過年卻簡約而不簡單。可能是禿小子的緣故,與穿新衣服、吃餃子、掙壓歲錢、走親戚相比,我更喜歡放鞭炮。每到臘月,每每看到那些家境相對好一點和父親在外地上班掙工資的孩子,耀武揚威拿著一掛鞭炮在開心地燃放,我就羨慕得不得了。甚至連晚上做夢也在想,如果能有幾串鞭炮該有多好,那紅色紅的晃眼,那響聲響的悅耳。走在路上,聽到遠處傳來稀稀落落的鞭炮聲,我就朝著那個方向駐足觀望,覺得這是世界上最動聽的聲音了。等啊盼啊,到了臘月十九,學校放寒假了,我坐在家裡的小馬紮上,當著父母的面專心致志地做寒假作業。我心裡有個"小九九",提前把老師留的作業完成了,父母就認為我懂規矩愛學習,他們一高興,就會答應給我買鞭炮。同時,我還主動幫大人做家務,表現得既聽話又積極。三四天後,寒假作業提前完成了,得到了父母的口頭表揚,我趁機提出了我要購買鞭炮的要求,父母連頭也沒抬就答應了。
過了臘月二十三,父親要到奇村集鎮上置辦年貨,並答應帶我去買鞭炮。我們村供銷社也有鞭炮賣,但父親為什麼要捨近求遠呢?父親告訴我,集鎮上的供銷社紅火熱鬧,東西又好又便宜,那時候覺得父親真摳門,為了節省幾塊錢,非要來回步行十幾裡到集鎮上買東西,再說這鞭炮都是瀏陽產的,到哪裡買還不是一樣。畢竟是集鎮,供銷社要比村裡的大好幾倍,不像我們村只有老陳老趙兩名售貨員,至少有七八個站櫃檯的。父親不慌不忙地選購年貨,我跟在父親屁股後邊,生怕人多擠丟了。大約過了個把鐘頭,年貨買的差不多了,父親才帶著我來到鞭炮櫃檯前。哇,這麼多,櫃檯貨架上擺滿了各式各樣的鞭炮,琳琅滿目,目不暇接。父親買了十個大麻炮和三掛響鞭,五百響二百響一百響各一掛,還有20根起火。我是打心眼裡喜歡響鞭的,所以當父親問我餓不餓時,我說了謊話,其實早已飢腸蠕動了。父親仿佛看出了我的心事,把小手絹裡包著的零錢拿出來,又給我買了兩掛一百響的響鞭,父子倆有說有笑地踏上了回家的路。
回到家,父親鄭重其事地對我說,這些鞭炮要節約著燃放,從除夕放到二月二,比如安神放一個大麻炮,接神放兩個大麻炮和五百響的響鞭,初一中午、破五、正月十五、大小填倉一直到二月二。我不愛見大麻炮,我關心的是響鞭,能否全部歸我所有,由我支配。父親很嚴肅地把那兩掛一百響的響鞭拿出來在我眼前晃了晃說,這是你的,我一聽像洩了氣的皮球,委屈得快哭了。更要命的是,父親告誡我年前只能放半掛,剩下的正月裡放。迫於無奈,我只好點頭應承下來。事後想想也就釋然了,我居然還有二百響響鞭的擁有權和支配權,集鎮這一趟還真值。這一夜,我睡得真踏實。
父親把所有的鞭炮放在一隻竹籃子裡,掛在房梁上,這樣既防潮又不怕老鼠咬,我還夠不著。好在辦法都是逼出來的,年前的這幾天,我偷偷地搬個高凳子,踩上去看看那些躺著睡大覺的鞭炮,尤其是那兩掛屬於我的一百響。兩掛一百響像親兄弟一樣,並肩躺著,紅紅的像極了幾個月大的小娃娃臉蛋,讓我愛不釋手。終於等到大年三十了,父親把籃子取下來,把所有的鞭炮擺放在打掃得乾乾淨淨的窗臺上曬太陽。他拆開一掛一百響,用剪刀剪開一半遞到我手裡。我小心翼翼地接過來,快速攥在手裡,生怕父親一不高興收回呈命,那豈不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了。我趕緊找個沒人的地方蹲下來,把炮一個一個地拆開來,悉數裝進口袋裡。我向父親要了一柱土香,在爐子點著,飛也似的朝大門外跑去,母親在身後吆喝道:慢點,別摔著碰著!
我家一條街上的玩伴有五六個,寶珍和貴平的父親都是工人,福年的父親是隊裡的保管,他們的生活都要比我家好,自然他們的鞭炮也比我的多。我親眼看見貴平的口袋裡鼓鼓的,他變戲法似的掏出兩掛還沒有拆封的響鞭,都是二百響的,就連福年拿著的也是完整的一百響。羨慕歸羨慕,但聽起響聲來是一樣的。我點燃了第一個響鞭,「啪一一"的一聲,又響又亮,把糞堆上正閉目養神的老母雞嚇了一跳,雞冠子直豎了起來。接著,我一連放了十來個。他們都沒拿火,只有我有,他們表示要借我的土香一用,條件是每人給我十個響鞭。我覺得很划算,就答應了,這樣我口袋裡的響鞭雖然燃放了十個,卻一下子又多出了三十個。福年把兩個響鞭的捻子連在一起來放,寶珍點燃半掛,而貴平則是把一掛全點著。劈哩啪啦的鞭炮聲此起彼伏,硝煙瀰漫,吸引了幾個同齡的女娃娃跑過來看個究竟。遇到點不著的小鞭,我們也不會扔掉,而是撿拾起來,從中間掰開,將裡面黑色的火藥全倒在平平的石頭上,然後找一根引火捻子來點著。看著一團烈焰騰空而起,再看著石頭上的黑色痕跡,別提心裡有多高興了。那些大街上口袋裡鞭炮多的孩子,也學著我們的樣子,一個一個拆開來放,都說效果真不錯。
除夕晚上零點左右,是放鞭炮最熱烈最集中的時候。隨著安神和接神時分的交迭,劇烈的鞭炮聲由遠而近,震天動地,各色煙花也騰空而起,五顏六色,點綴了整個夜空。這是幸福的夜,這是喧囂的夜,這是熱情似火的夜,這樣無與倫比的夜,一年當中只有這麼一次。震耳欲聾的鞭炮聲密密麻麻,人們都在這一刻團聚在家裡,享受這世界上最盛大的聽覺與視覺的盛宴,把辭舊迎新的心情澎湃到極致,把心中美好的祝願和期盼推向了高潮。從凌晨兩三點開始,一直到五六點鐘,人們在接神的鞭炮聲中,拉開了過年的帷幕,彈奏出春天的序曲,又是新的一輪鞭炮雨,點亮了廣袤的夜空,也點亮了每個人心中的希望。父親永遠是家中起的最早的人,點燃院當中的旺火,喚我們起床,出去烤旺火。父親負責放大麻炮,把炮立在地上,我雙手捂著耳朵,離得遠遠的。"嘭一一啪一一「兩聲響,異常響亮,不一會兒,便有未炸開的紙筒從高處飛落下來,重重地砸在凍地上。父親把五百響的響鞭遞給我,示意讓我來放,我放在地上擺開一字形,用香頭點著,"劈哩啪啦,劈哩啪啦…"像電影裡看過的打機關槍,又像母親在大鐵鍋裡炒豆子,炮聲過後,空氣中瀰漫著嗆人的火藥味,地上落滿了紅色的土色的紙屑。父親又拿了一個大麻炮給了我,我學著父親的樣子,把它立在地上,拿香的手抖個不停,點了三次才點著引火捻,只聽到"咚一一啪一一"兩聲響,我平生頭一回放這種大麻炮,我一下子覺得我長大了,成了了不起的男子漢。
初一,人們吃過餃子拜完年,都要聚集到我們隊裡的議事聊天中心磚圈口,互致問候和祝福,女孩們展示自己的新衣服,男娃娃們則是顯擺口袋裡的各種鞭炮。可以說,這裡正在舉辦一場鞭炮展覽會,有大麻炮、二踢腳、滿地紅、炮打燈、起火,還有擦炮、甩炮等等。我們巷裡的比我們大的萬哥,自己動手用牛皮紙和火藥、沙子製作甩炮,用力甩到地上,聲音又脆又響。我們當中那些淘氣的,把小響鞭悄悄放在女娃娃腳下,點著,冷不防「啪一一"嚇一跳,引來一頓臭罵,我們卻作鳥獸散。當然,放炮也有燒了衣服的,點燃柴草的,還有炸了手傷了眼睛的。
伴隨著每一年過年的鞭炮聲,我離開了村莊,到城裡上了班,並結婚生子,但對鞭炮的喜愛之情一直沒有減退。每年一到臘月,當記者的我都要到土產日雜公司去採訪煙花爆竹供應情況,公司會為每位記者準備一紙箱子各種鞭炮,採訪結束後帶回去。再後來,我們還要跟隨公安局治安科的民警到各大銷售網點檢查,末了也能給一些鞭炮,那幾年不需要買炮,基本上是坐享其成。前郝村做炮有著悠久的傳統,黨支部書記潤子是我多年的老朋友了,每年臘月他總要給我們每個人備上一份,後來該村的鞭炮生產作坊被取締了,我們也因此沒有了這種福利。我的兩個女兒不太喜歡鞭炮,但愛見禮花一類的,從綻放中可以感悟到瞬間的美麗。有一年我逢九年不下樓,小女兒喜歡看燃放禮花,我就讓她拿上各種花炮,到樓下找鄰居家的高巖哥哥,一個負責放,另一個負責看,兩全其美,不亦樂乎。
過春節燃放煙花爆竹,是辭舊迎新、歡慶節日的傳統習俗,但會嚴重影響空氣環境質量,加劇霧霾天氣,產生噪音汙染,甚至會造成人身傷亡、火災事故和財產損失。2019年1月,忻州市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忻州市禁止燃放煙花爆竹規定》,以法律法規的形式禁放煙花爆竹。同時,忻州市人民政府就禁止燃放煙花爆竹有關事項發布通告,範圍劃定為東至東外環、西至西外環、南至北楊線、北至部石線區域內,號召黨員幹部帶頭實行,做禁放煙花爆竹的宣傳員、踐行者、監督者。2020年春節,忻州城區的鞭炮聲嘎然而止,人們過了一個健康、文明、低碳、綠色、祥和的春節。而在鄉村,雖炮聲不斷,但畢竟收斂了許多。山西省政府第77次常務會議決定,自2020年10月1日起,在全省禁止生產、經營、運輸和燃放煙花爆竹。電子鞭炮粉墨登場,開啟了一個全新時代。
鞭炮聲聲,成了我們小時候最美好的記憶,兒時的夢想如同煙花爆竹般放飛在遼闊的天空,讓我們的生活像聲聲鞭炮一樣,爆發出了無限的璀璨和精彩,讓人懷念一輩子。
(配圖來源於網絡,旨在傳播本土歷史文化。版權歸原作所有,向原作者致謝!)
【作者簡介】慄旭晨,山西忻府區南高村人,現任忻州市廣播電視臺專題部主任。榮獲山西省第五屆百佳新聞工作者稱號,榮獲中華新聞工作者協會金質獎章,發表新聞、文學作品一百餘萬字,著有文集《跨越》,散文集《夢裡花落》、《夢裡花開》行於世。散文《嶽母在上》、《楊胡的葡萄熟了》榮獲全國文學大獎賽一等獎。作者往期作品連結:
【忻州記憶】 難以忘卻的生日記憶
【忻州記憶】 父母的臘月
為了大地的豐收
【忻州記憶】 母親的小平車
【忻州記憶】 那些年,我還沒有長大
【忻州記憶】老父親的古城情
【忻州記憶】 餃子裡的光陰
半個世紀的忻州情緣
【忻州記憶】1992年之鬧元宵
初冬裡的鄉愁
文明風來滿城春
犟 娘
有線廣播無限情
父親與一頭牛
取燈兒
母親的一天
中秋佳節憶姑親
津津有味嗑瓜子
小臺也能唱大戲
從忻口紅到忻州魂
村寶帶我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