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探奇】螢詩-升庵詩話

2020-12-22 騰訊網

READ

螢詩

唐劉禹錫《秋螢引》云:「漢陵秦苑遙蒼蒼,陳根腐葉秋螢光。夜空寂寥金氣淨,千門九陌飛悠揚。紛綸輝映半明滅,金爐星噴燈花發。露華洗濯清風吹,攢茅不定招搖垂。高麗罘罳過蛛網,斜歷璇題舞羅幌。曝衣樓上拂香裙,承露臺前轉仙掌。槐市諸生夜對書,北窗分明辨魯魚。行子東山起徵思,中郎騎省悲秋氣。銅雀人歸自入簾,長門帳空來照淚。誰言向晦常自明,見童走步嬌女爭。天生有光非自衒,遠近低昂暗中見。撮蚊妖鳥亦夜飛,翅如車輪人不見。」宋張文潛《熠熠行》云:「碧梧含風夏夜清,林塘五月初飛螢。翠屏玉簟起涼意,一點秋心從此生。方池水深涼雨集,上下輝輝亂凝碧。幸因簾卷到華堂,不畏人驚照涼夕。漢宮千門連萬戶,夜夜熒煌暗中度。光流太液池上波,影落金盤月中露。銀闕茫茫玉漏遲,年年為爾足愁思。長門怨妾不成寐,團扇美人還賦計。避暑風廊人語悄,闌下撲來羅扇小。已投幽室夜分明,更伴殘星天未曉。君不見建章宮殿洛陽西,破瓦頹垣今古悲。荒榛蕪草無人跡,只有秋來熠熠飛。」劉禹錫張文潛二集今不傳,餘家有之,兼愛二詩之工,故錄之於此。昔年餘寓居大理三塔寺,榛莽滿目,飛螢數萬如白晝。餘戲相從諸生曰:「車胤見此,不必囊螢。隋煬帝見此,不必下詔搜索矣。」因作《流螢篇》。何仲默枕藉杜詩,不觀餘家,其於六朝初唐未數數然也。與予及薛君採言及六朝初唐,始恍然自失,乃作《明月流螢》二篇擬之,然終不若其效杜諸作也。如予此篇,明珠按劍及鯤鵬斥鷃,皆與流螢無效涉,可以知詩之難矣。

作者簡介

《升庵詩話》又名《樂府詩話》,明代中國詩論專著。共十四卷(另有附錄)。楊慎撰。書中主要為詩人品評與詩歌品鑑,主張向歷代詩歌學習,特別是向六朝、三唐優秀詩歌學習,批評盲目尊唐,對宋詩亦予以肯定。論詩主「天然」、「清新」,推崇王維、韋應物,看重詩歌之「言外之意」與「含蓄蘊藉」,不滿「直陳時事」,強調詩必有出處。其考訂詞章韻律、用字得失較為精當。

楊慎(1488-1559年)字用修,號升庵,四川新都(今四川新都區)人,祖籍廬陵(今江西吉安市)。其父楊廷和官至少師大學士,當首輔近10年,叔父楊廷儀也官至禮部尚書。這樣的家庭使楊慎受到了高質量的教育,而他本人又異常聰慧,學習自覺而刻苦。7歲時所作《古戰場文》便為時人所稱。正德六年(1511年)辛未科他奪魁時年僅24歲。入仕後,他不計厲害,敢於諫爭。嘉靖三年(1524年)「大禮議」起,他堅持反對「以外藩入嗣大統」的世宗推尊其生父為「皇考」的主張,跟許多臣僚一起挨了「廷杖」。他不僅被打得半死,而且被充軍雲南,終身不得赦免。

品讀好詩詞

品讀經典 品讀好詩詞

品讀、鑑賞經典詩詞歌賦

分享、交流精美原創文學

相關焦點

  • [ 詩話 ] - 定庵詩話 卷下
    漁洋採入詩話中,嘆為不愧古作者,而比之學究、打油,何紕繆乃爾!青門素嫉虞山,故不自知其詆斥之謬也。」 宋吳曾《能改齋漫錄》,考證詳確,諸家多徵引之。(錢蒙叟注杜詩屢引其書。)顧其第八卷「沿襲類」,自「桃花亂落如紅雨」至「太液披香」共四十六條,全錄吳拜(正仲)《優古堂詩話》,即次第亦仍其舊。蓋其書雖系雜記,辨正經史詩文,而詩話特多,恐餘類中鈔襲他種詩話,亦不少也。
  • 【古文探奇】一夜山風歇 僧掃門前花-隨園詩話
    未幾,以詩見投,長篇不能盡錄。記《竹枝》云:「送郎下揚州,留儂江上住。郎夢渡江來,依夢渡江去。」「若耶湖水似西泠,蓮葉波光一片青。郎唱吳歌儂唱越,大家花下並船聽。」又夢中得句云:「澗泉分石過,村樹接煙生。」皆妙。邵名帆,字無恙,山陰人。
  • [ 詩話 ] - 定庵詩話續編 卷下
    與升庵因議大禮,同時被杖者尚有給事中滇人毛公玉。毛公即昆明之高蟯人,升庵謫戍,常講學於此。而毛公已喋血明廷,一瞑不返矣。滇人即高蟯建毛楊二公祠以祀之。後乃徑稱為升庵祠,幾忘毛公之死事尤烈也。詩云:「經言為人後,為子無明文。後者主繼統,本來為君臣。衰麻三年喪,君父禮可援。子者屬天親,昭穆所必分。《公羊》為之子,蛇足增三言。兄弟變父子,此義不敢聞。譬如唐宣宗,武宗其侄孫。乃使禰武宗,於理殊不倫。
  • [ 詩話 ] - 隨園詩話 補遺卷三
    諸公詩,《詩話》中已採入矣。近又得俟園《遊邢園》一絕云:「一溪春水一橋橫,寵柳嬌花夾岸迎。儂自過橋閒處立,放開來路讓人行。」此所謂詩外有詩也。俟園因餘愛誦其詩,故見贈云:「水惟善下能成海,山不矜高自極天。」又云:「誰雲智慧能消福不信窮愁始著書。」 七 王春溪明府在濟南,三月三日與李子喬諸人,夜泛大明湖,分得「南」字。
  • [ 詩話 ] - 臺陽詩話 卷上
    今春適登其樓,得其詩稿及所著詩話,讀而忘倦。紀其梗概於簡端,謂為友竹序也可,即謂為友竹傳也亦無不可。 戊戌寒食節,北郭園老人鄭如蘭撰。 邱序(原題「贈王友竹處士序」) 嗟乎!吾蓋觀於古今來才人、學人以詩聞者,其平日之才、之學固皆甚有餘於詩之大者乎?
  • [ 詩話 ] - 王直方詩話 上部
    是書諸家稱引用名頗不一致,有《歸叟詩話》、《蘭臺詩話》、《歸叟詩文發源》、《詩文發源》等異名;《郡齋讀書志》著錄於子部小說家類,作《歸叟詩話》;《遂初堂書目》著錄於文史類,亦作《歸叟詩話》。《王直方詩話》,約成書於直方晚年退居城南之時。《郡齋讀書志》稱:「元祐中,蘇子瞻及其門下士,以盛名居北門東觀。直方世居浚儀,有別墅在城南,殊好事,以故諸公亟會其家,由是得聞緒言餘論,因輯成此書。
  • [ 詩話 ] - 雕蟲詩話 卷一
    雕蟲詩話 民國 劉衍文 ●自序 詩話者,論詩用筆記體以出之者也。其名稱濫觴於宋歐陽公《六一詩話》,同時而起者,有司馬溫公《續詩話》、劉貢父《中山詩話》。其後流風所扇,大振芳塵,如明之李西涯、清之王漁洋,本以詩為一代宗工,出其心得,自足凌駕一代;而章實齋先生則曰:「詩品、文心,專門著述,自非學富才優,為之不易,故降而為詩話。」
  • 劉禹錫的《楊柳枝》是詩還是詞?與樂府詩《折楊柳》有何不同?
    據孟棨的《本事詩·事感》記載:及宣宗朝,國樂唱是詞,上問誰詞,永豐在何處;左右具以對之。遂因東使,命取永豐柳兩枝,植于禁中。白感上知其名,且好尚風雅,又為詩一章,其末句雲:「定知此後天文裡,柳宿光中添兩枝。」
  • 張興泰:鴻碩詩話
    文/張興泰01詩與歌的關係《尚書·堯典》一段話中舜帝已有精闢的闡述:「詩言志,歌詠言」(詠,唱也。)「詩」和「歌」是兄弟,同出於共同的親緣血脈,這個血脈就是它的音樂性。當初,「歌詩」是唱的,後來,歌與詩分了家:歌是唱的,詩是誦的;歌依樂譜(律),詩依詩律。儘管如此,歌與詩依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 [ 詩話 ] - 忍古樓詩話 (清·夏敬觀)
    忍古樓詩話 民國 夏敬觀番禺梁文忠公鼎芬(節庵)先生遺詩六卷,為龍遊餘紹宋所編。公歿後,餘氏撿其鈔存之稿不可得,乃取龍氏《知服齋叢書》稿本,得二百五十二首。復遍從朋遊鈔集,得七百四十餘首,多由公往所書賤扇錄出,詮次校警,可謂勤矣。公詩孤懷遠韻,方駕冬郎,而身世亦相若。近人詩可與公比類者,惟曾剛甫京卿習經,公詩較剛甫疆宇為大也。子得公遺詩四首,蓋餘氏所未及搜得者。
  • [ 詩話 ] - 詩史閣詩話(民國·孫雄)
    陳子言布衣詩所著《紅柳盒詩話》甄錄是詩,謂散原先生蓋深有慨於改革以來,孔教廢棄,學術淪喪,冀復彰明之,以維持世教世。 今大總統項城袁公於戊中歲冬間,以足疾歸田,居於彰德府別業。時遊蘇門,以吟嘯自遣。周玉山年丈馥嘗以袁公詩稿寄示,屬餘錄入《詩史》。茲復謹錄數首於《詩話》中,俾爇林學子得誦名賢鴻著,且以見吟詠之事,不可廢棄也。
  • [ 詩話 ] - 臺陽詩話 卷下
    固知吾臺孤懸海外,雖有新詩佳句,湮沒居多,餘所以有詩話之輯也;若雲翕張風雅,軒輊人才,則吾未之有得。 選詩易招人謗。然人之謗者,必其詩不足選,抑亦選家不知選。否則,一二殘篇斷句,且為披沙揀金,登諸梨棗,是知己之恩,當沒齒不忘矣,豈又饒舌不休耶? 吾鄉彭雅夫拔元(延選),善書畫,工詩賦,受前學使彭蘊章相國之知,著有竹裡館集。
  • [ 詩話 ] - 娛書堂詩話(宋·趙與虤)
    娛書堂詩話 宋 趙與虤提要 《娛書堂詩話》一卷,宋趙與虤撰。虤字集韻音牛閒切,說文訓為虎怒,故其字為威伯。以《宋史宗室表》連名次第考之,蓋太祖十世孫也。書中多稱陸遊、楊萬裡、樓鑰晚年之作,又稱宗人紫芝,是寧宗以後人矣。其論詩源出江西,而兼涉於江湖宗派。
  • [ 詩話 ] - 隨園詩話 卷一六
    一九 近日十三省詩人佳句,餘多採錄《詩話》中。惟甘肅一省,路遠朋稀,無從搜輯。戊申春,忽江寧典史王柏崖光晟見訪,貽五律四首,一氣呵成,中無雜句。餘洒然異之,問所由來。云:「幼講詩於吳信辰進士。」吳詩奇警。詠《蠟梅》云:「陽春如開闢,盤古即梅花。牡丹僭稱王,富貴何足誇群芳訴天帝,鵝雁紛喧譁。乃呼羅浮仙,冒雪詣殿衙。帝曰諮爾梅,首出冠群葩。
  • 晚唐成就最高的詩人,名氣比肩王維,這首詩真不愧是絕唱
    宋嚴羽《滄浪詩話》、明楊慎《升庵詩話》、清王士禎《帶經堂詩話》等,鹹推馬戴成就在晚唐諸人之上。葉矯然至稱「晚唐之馬戴,盛唐之摩詰也」(《龍性堂詩話》續集)。
  • 文物詩話:說鍾以及詠鐘的詩
    白居易早年寫的一首題壁詩《書天竺寺》就寫到了鐘聲下的宗教情緒。詩如下:一山門作兩山門,一寺原從兩寺分。東澗水流西澗水,南峰雲起北峰雲。前臺花發後臺見,上界鐘聲下界聞。遙想吾師行道處,天香桂子落紛紛。這首詩連珠回還,寫得俏皮活潑,流暢可喜,雖然缺少一點深度。
  • [ 詩話 ] - 石遺室詩話 卷21-22)
    詩本刻意六朝,與鍾、譚善,乃擂染楚派。後竟陵風力衰微,流寓金陵,往來揚州,王阮亭極與周旋。所有舊作,經鍾伯敬、譚友夏丹黃者,阮亭為刪削殆盡,只存風華近六朝之作,與曹能始、吳非熊唱和者。許甌香(友),侯官人。錢牧齋有《吾炙集》,一時名流皆止選一二首,惟甌香選至十九首。石幢名方城,荔鄉(方坤)兄,兄弟有《掃齋倡和集》。荔鄉所著有《五代詩話補》、《全閩詩話》、《國朝詩鈔小傳》。
  • 《竹韻詩話》付梓專刊(一)
    落日長河     2018年7月28日深夜於長沙嶽麓山     《竹韻詩話》序    好詩詞不是誇出來、捧出來的,而是批出來、鬥出來的。《竹韻詩話》的內容就是「鬥詩批詞」,落日長河在竹韻詩社首創「鬥詩批詞」欄目的初衷,就是一掃吟壇廉價點讚、違心吹捧的不良風氣,而開針砭時弊、褒貶客觀、真誠交流之先河,繼承傳統,領異標新,以期揚葩振藻,弘揚大雅。南朝·梁·劉孝標《廣絕交論》有云:「雌黃出自唇吻,朱紫由其月旦。」人物固然可以品評,詩詞品評未為不可,要在能中肯綮耳。吾嘗語人曰:「胸中有丘壑,筆下見波瀾。」
  • 【乾社詩話】後學詩話 | 卷六
    《謁鞏義杜甫墓》:「偃師落雨尚於身,轉瞬車臨康店村。四墓四瓶同樣酒,千年千裡共鳴心。奉儒容易無官守,行路艱難有筆尋。每到一方君總候,才知成聖便如神。」 二古今詩人,餘最愛少陵、放翁、仲則之詩。而詠放翁之詩作,餘又獨愛家師褚寶增先生之《紹興古城》二首,詩云:「冬雨飄疏步亦慵,無朋無友伴蒼穹。石青水碧尋覓盡,誰是當年陸放翁。」
  • [ 詩話 ] - 今傳是樓詩話 351-400
    此詩在君為信筆之作。近見君《癸丑詩存》內有贈餘一律,更為工整,詩云:「從古英雄具熱腸,淮淝況是偉人鄉。救時欲比大隈伯,好客還過小孟嘗。兵五萬餘談杜牧,(君著《近邊建置要略》,深切時勢。)國三十六畏陳湯。(君棄追士學陸軍,又棄統制遊二十五國。)杜陵感激慚衰朽,青眼高歌屬望長。」推挹太過,娩不敢當。又君有詩贈餘,今只記「揖唐身如大願船」一句,其全文當覓得,實吾《詩話》也。君有《琴志樓編年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