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高稱讚蒙恬天下無敵,秦始皇哈哈大笑:這三句話能讓蒙恬死三次

2021-01-10 半壺老酒半支煙

趙高不是太監,但卻比很多太監還狠毒。之所以這樣說,沒有貶低太監這個行業的意思,因為太監在古代並不是一個行業——不是所有的閹人都有資格被稱為太監,有資格被稱為太監的也不全都是閹人。趙高不是閹人,一輩子也沒當過太監,他的職務是中車府令和丞相。

趙高在《史記》中沒有列傳,他的事跡多數見於《秦始皇本紀》和《李斯列傳》《蒙恬列傳》。咱們今天要說的,就是秦始皇與蒙恬趙高的關係:趙高曾經笑裡藏刀地對秦始皇稱讚蒙恬的三十萬大軍天下無敵,結果秦始皇哈哈大笑著回答了四個字——如果不是秦始皇而是劉邦趙匡胤朱元璋胤禛,聽了這三句話,就能讓蒙恬死三次了。

按照《史記》和《東周列國志》的記載,趙高和秦始皇嬴政的武功都不弱:「秦王(嬴政)聞高彊(強)力,通於獄法,舉以為中車府令。」「秦王勇力不弱於荊軻,匕首尺餘,止可近刺,劍長八尺,可以遠擊,秦王劍在手,其膽便壯,遂直前來砍荊軻,斷其左股。」

秦始皇長達八尺的鹿盧劍太長不好往出拔,《史記》中說是左右侍從提醒他把寶劍推到後背上拔(「王負劍」),而《東周列國志》則指明了那侍衛的姓名:「有小內侍趙高急喚曰:『大王何不背劍而拔之?』」

事後秦王嬴政論功行賞,首功之臣是拿藥口袋打荊軻的夏無且,「以黃金二百鎰賜之,曰:『無且愛我,以藥囊投荊軻也!』」

第二個接受獎賞的,就是小內侍趙高:「賴汝教我背劍而拔之,賜黃金百鎰!」

荊軻刺秦王差點成功,中庶子蒙嘉是有責任的(荊軻持千金之資幣物,厚遺秦王寵臣中庶子蒙嘉,嘉為先言於秦王),這個蒙嘉跟蒙恬是什麼關係,咱們本文不去討論,接下來咱們直接進入正題,看看趙高是怎麼笑裡藏刀要除掉蒙恬的。

因為表現機智,而且身手也不錯,又精通刑名,嬴政稱帝之後,就提拔趙高為中車府令,這個職位類似於專職司機兼貼身保鏢,而且還經常替秦始皇起草一些詔書。

「疆(強)力」的趙高也想掌握兵權而不是只給皇帝趕大車,但是趙高的從軍之路有兩個大障礙——將軍蒙恬和上卿蒙毅:「始皇甚尊寵蒙氏,信任賢之。而親近蒙毅,位至上卿,出則參乘,入則御前。恬任外事而毅常為內謀,名為忠信,故雖諸將相莫敢與之爭焉。」

要除掉蒙氏兄弟,曾經差點被蒙毅處死的趙高是不敢硬碰硬的,他想出來的辦法就是「捧殺」,讓秦始皇感到蒙家兄弟尾大不掉。

趙高是不敢當面說蒙氏兄弟壞話的,因為他親自駕馭的馬車上,不但坐著始皇帝嬴政,上卿蒙毅也經常蹭車,讓趙高羨慕得口水洇溼了下巴,也瞪紅了眼睛。

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趙高終於找到了蒙氏兄弟的突破口——手握三十萬精銳秦軍的將軍蒙恬。

奸臣害人,往往在不知不覺之間。趙高收到蒙恬的邊關奏捷文書,馬上意識到機會來了。

趙高「興高採烈」地把蒙恬的奏報呈送給秦始皇,並先後說了三句意味深長的話:「秦國不能沒有蒙恬將軍」,「對蒙將軍應該有有求必應」,「蒙將軍的隊伍天下無敵」!

這話看起來是在誇蒙恬,但實際上是在下絆子。這要是換了漢太祖高皇帝劉邦或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聽了第一句話,肯定會想:「不能沒有蒙恬將軍,你的意思是他比我還重要了唄?」

不但劉邦和朱元璋難以接受,就是清世宗憲皇帝胤禛,也會暗起殺心,撫遠大將軍年羹堯,可不就是因為太過重要,最後落得個賜令自盡?

說起來蒙恬當時的身份,跟後來的韓信藍玉年羹堯還真有幾分相似之處。

趙高的第二句話,是針對蒙恬在奏疏中要求封賞有功將士和討要軍餉糧草的。讀者諸君都知道,打仗打的就是後勤,秦始皇之後的漢武帝和清世宗,都曾經為國庫緊張而煩惱。趙高表示應該對蒙恬有求必應,實際是暗示秦始皇過於寬容軟弱:蒙恬獅子大開口,國庫早晚要被他掏空。

兩句惡意滿滿明褒實貶的話說出來,秦始皇微笑點頭,可把趙高急壞了,他祭出了殺手鐧:「蒙將軍的隊伍天下無敵!」

這句話要是宋太祖英武聖文神德皇帝趙匡胤聽了,也會打一個冷戰:「蒙恬無敵於天下,我的禁衛軍能打過他嗎?」

但是秦始皇畢竟是秦始皇,手下大將越能幹他就越高興,屬下有要求,更是他求之不得的事情,於是他哈哈大笑著說了四個字,就讓趙高的全部如意算盤都落了空:「卿言是也!」

「卿言是也!」趙高聽了這四個字,就像三九天被當頭潑了一盆冰水,從腦瓜頂到腳底板都涼透了:只要始皇帝在位一天,蒙氏兄弟的地位就不可動搖,我還是夾著尾巴裝人吧。

祖龍死,蒙氏滅,秦國亡。秦國滅亡,罪魁禍首是趙高和李斯,如果秦始皇多活十年二十年,公子扶蘇成熟起來,那麼史書中就不會留下劉邦和項羽的名字了——我們從趙高與秦始皇的對話中,不但看到了奸佞小人的用心險惡,也能看到一代英主的博大襟懷。

先有昏君然後才會有奸臣,正所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楚王愛細腰宮人多餓死。在秦始皇面前,趙高李斯都只能夾著尾巴當能臣;在朱元璋面前,李善長胡惟庸只有發抖的份兒。

所以我們說:朝中出了奸臣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皇帝把奸臣當忠臣,並相信他們笑裡藏刀的讒言——君昏臣奸,是有因果關係的。

不管別人怎麼說,也不管史料怎麼抹黑,秦始皇在世的時候,沒有殺過一個功臣,反而放心地把最精銳的部隊交給他們,至於良田美宅,更是要多少給多少。這一點,劉邦趙匡胤做不到,朱元璋胤禛也做不到。

氣吞山河,胸襟如海。千古一帝,首推秦皇。不知讀者諸君以為然否?

相關焦點

  • 趙高為何要處死蒙恬蒙毅兄弟?
    秦始皇打算巡遊天下,需要修築一條路經九原郡,直達甘泉宮的通道。就抽調主持修長城的蒙恬為他築路。從九原(今內蒙包頭市西南)到甘泉(今鹹陽淳化南),打通山脈,填塞深谷,全長1800裡。可惜,這條通道沒能修竣完成。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冬天,抽調蒙恬的弟弟蒙毅隨御駕外出巡遊會稽。秦始皇依傍著大海向北直奔琅邪。誰知在半途得了重病,便派蒙毅轉回禱告山川神靈。蒙毅還沒有返回。
  • 秦始皇死後,蒙毅、蒙恬為何沒有支持太子扶蘇,反而束手就擒?
    「至平原津而病。始皇惡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秦始皇在第六次巡遊到平原津時已經患病,但是始皇帝忌諱提到死,跟隨巡遊的大臣們也不敢提到死的事情,之後始皇帝的病情日益加重,於是寫了一封蓋有皇帝璽印的詔書準備送給公子扶蘇,遺詔的內容就是讓扶蘇將兵權交給蒙恬,回鹹陽主持喪事,秦始皇的意思就是讓公子扶蘇繼承帝位,但是詔書雖然寫好並封好,但還沒有送出去,是放在中車府令趙高代替符璽郎掌管印璽符節事務的地方,還沒有送給負責傳送詔書的使者
  • 秦始皇死後,蒙恬對胡亥大喊:我雖被囚,但我30萬兵仍可反叛!
    秦始皇愛遊山玩水,他想去看看自己打下的大好河山,第一次遊山玩水,第二次遊山玩水,第五次遊山玩水,他病了。病好後,希望永生的秦始皇便派他最信任的人蒙毅到會稽山祈禱,希望神能使他早日康復。早在蒙毅回來之前,秦始皇就已經去世了。隨後,一場名為「沙丘政變」的政變悄然而至。一路上跟著趙高找到李斯一起密謀,想幫助秦始皇的小兒子胡亥奪取王位,於是暗中修改了秦始皇的詔書。
  • 蒙恬蒙毅之死:手握三十萬精銳也無力回天?
    秦始皇死後,趙高等人偽造遺詔要賜死扶蘇。遠在軍中的扶蘇接到詔書,哭著到內室,要自殺。將軍蒙恬有戒心,勸道:「陛下在外巡遊,還沒立太子。臣帶領三十萬精銳守邊,陛下讓公子你來監軍,這是託付天下的重任啊。現在來了一個使者,讓你自殺,怎麼知道不是有詐呢?懇請去查實一下,再死也不遲。」
  • 探析秦二世為何殺戮大秦功臣,蒙恬之死是影響大秦動蕩的原因?
    或許秦二世還覺得,蒙恬一死,他的皇位還更穩當了呢?而蒙恬之死,更能顯示出,秦二世殺戮大秦帝國的原因。咱們就從蒙恬之死入手,探析秦二世殺戮大秦帝國功臣的原因!前言有的朋友可能會問了,秦二世可是大秦皇帝,怎麼會殺戮大秦功臣呢?這是不是太傻了?
  • 歷史懸案:為什麼「胡蘇蒙恬PK胡亥趙高」,會輸?歷史如何翻盤!
    曾因力諫始皇,不可「焚書坑儒」,而被趕到邊疆,和蒙恬一起數羊。(實為秦始皇,苦心歷練他,沉穩莫衝動)蒙恬,手握30萬戍邊大軍,深得秦始皇信用。且蒙家三代有功於秦。祖父蒙驁(音「敖」),原是齊人,後投靠秦國。作為秦將效力秦昭襄王,功韓趙魏,下城池七十餘座。
  • 蒙恬是怎麼慘死的
    歷史上著名的秦王有秦穆公,、、秦孝公(此人勵精圖治,重用商鞅改革創新,史稱「商鞅變法」,從此使秦國位列諸侯一流強國)、 秦昭襄王、秦始皇(此人已不必過多介紹,千古一帝,開創華夏兩千年政治格局)。還有,唐太宗李世民在稱帝之前,也被他的父王李淵封為「秦王」,所以不知你指 的是哪位秦王
  • 秦始皇駕崩後,蒙恬手握三十萬大軍,可否幫助公子扶蘇即皇帝位?
    秦始皇在巡遊到沙丘時突然染病身亡,趙高與李斯篡改詔書,賜死公子扶蘇。公子扶蘇不疑詔書有假,立即自殺。三代忠良之蒙恬與蒙毅,忠心擁護之公子扶蘇已經死亡,失去了支持的對象,為忠孝節義之名,也為數千族人計,只能束手就擒。
  • 扶蘇身邊有蒙恬,還有三十萬大軍,為何見了趙高的矯詔就自殺了?
    在沙丘突然暴亡後,野心家趙高圖謀不軌,他說服李斯合謀矯詔讓胡亥繼位,而讓扶蘇和蒙恬自殺。蒙恬鎮守邊疆,擁兵三十萬,出人意料的是他竟然選擇了不反抗,和扶蘇竟雙雙自殺身亡,這背後究竟是什麼原因呢?秦始皇后宮佳麗無數,他還是個多產之人,子女有二三十個。而扶蘇就是秦始皇的長子。
  • 秦始皇駕崩後,若扶蘇不死,蒙恬的三十萬秦軍能否擁其為秦二世?
    談秦說漢(347)秦始皇駕崩後,若扶蘇不死,蒙恬的三十萬秦軍能否擁其為秦二世?歷史沒有假如,但可以分析。在當時的情況下,公子扶蘇與蒙恬率領大秦30萬精銳開進鹹陽城,在得到嬴姓宗親、外戚及朝臣的支持下,胡亥矯詔自立為二世皇帝的真相將會大白於天下。公子扶蘇於南面稱孤,大事可成矣。
  • 秦始皇死後,蒙毅、蒙恬為什麼沒有支持太子扶蘇,反而束手就擒呢?
    趙高、胡亥、李斯迅速行動,扣押秦始皇遺詔,秘不發喪,並且以秦始皇的名義命令扶蘇自盡,已決後患。為了保證計劃的成功,趙高派人在代郡攔住了正在歸途中的蒙毅,並就此將其囚禁。在扶蘇自盡、蒙恬被殺後,蒙毅也被殺死。蒙毅如此窩囊的退出歷史舞臺,其關鍵就在於秦始皇在最不合適的時候,讓蒙毅出的那趟最不合適的差。
  • 蒙恬自殺前說了這樣兩句話,後來成為千古名言,讓曹操逢讀必哭!
    秦始皇半路去世然而說到蒙恬就不得不說他的君主秦始皇了,也正是因為秦始皇的忽然離世,才造成了蒙恬後面的自殺。在公元前210年,登基已有37年之久的秦始皇開始了他第一次出宮巡遊,然而讓人沒想到的是,這不僅僅是第一次,卻也永遠地變成了最後一次。
  • 忠於秦國的蒙恬為何被逼飲毒自盡?若其不死,秦朝未必滅亡!
    秦始皇自然是千古一帝,而秦二世胡亥卻是一個暴君,導致了秦朝滅亡,胡亥最大錯誤就是聽信奸臣讒言錯殺蒙恬,蒙恬錯不死,定可以幫助秦國再續再傳。蒙恬,出生在秦國軍事家庭蒙家,蒙家從蒙恬祖父就一直跟隨歷代秦王打天下,時代追隨秦王。始皇帝一統天下後,蒙恬率領秦國最精銳的軍隊去北方抵禦匈奴。秦始皇更是派出公子扶蘇和蒙恬一起抵禦匈奴,可見對蒙恬的信任。
  • 秦始皇陵有沒有守陵人?如果有的話,是蒙恬後人還是王翦後人?
    古代帝王陵墓一般都會安排守陵人守護,作為千古一帝,秦始皇追求厚葬,無論從皇陵到兵馬俑的豪奢設置,都可以證明他的驕縱心態,其陵墓有守陵人這一點也可以確認,但守陵人到底是誰,史書未見記載,民間則說法不一。有人考證說,守陵墓的人是大將蒙恬的後代;有人不同意這種說法,說守陵墓的人是秦始皇大將王翦的後人。
  • 中國歷史上各個時期最頂級的戰神之秦國最忠義的名將蒙恬
    公元前210年冬bai,秦始皇趙政遊會稽途中患病,派身du邊的蒙毅去zhi祭祀山川祈福,不久秦始皇在dao沙丘病死,死訊被封鎖。中車府令趙高想立公子胡亥,於是就同丞相李斯、公子胡亥暗中謀劃政變,立胡亥為太子。因早先趙高犯法,蒙毅受命公正執法,引起趙高對蒙氏的怨恨,因此,黑手就首先伸向了蒙氏。
  • 蒙恬是怎麼死的 這位臨沂老鄉最後選擇吞藥自盡
    提起蒙恬這個人,相信許多了解歷史的人應該都會很熟悉,畢竟,蒙恬不僅發明了毛筆,作為一名將軍,他還立下了許多的功勞。但就是這樣一位優秀的將軍,最後卻換來了一個並不好的下場。那麼蒙恬到底是怎麼死的呢?
  • 大將蒙恬戰功彪炳,一生忠勇,為何結局悽涼?
    蒙恬正式走進人們視野,是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考慮到蒙恬的家世,就派他跟隨大將王翦之子王賁攻打齊國,結果俘虜齊王建,滅掉齊國。蒙恬得益於在次滅齊的戰功,被秦始皇拜為內史。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北部地區面臨少數民族匈奴的威脅,這就為蒙恬永留青史提供了機會。
  • 秦朝大將蒙恬忠肝義膽,卻死得悽慘,你知道發生了什麼嗎
    大家都以為這是一個虛構的人物,其實不然,他的原型就是秦朝被稱為中華第一勇士的蒙恬,而且蒙恬的弟弟就叫做蒙毅。蒙恬作為秦朝的猛將,為秦朝立下了汗馬功勞,但卻死得非常的憋屈。下面我就帶大家來認識認識這位生的偉大,但是死的憋屈的大將軍。
  • 蒙恬臨死前所說的一段話,讓曹操「愴然流涕」,亦讓後人肅然起敬
    蒙恬在外擔當著軍事重任而蒙毅經常在朝廷出謀劃策,被譽為忠信大臣。其他的將相們沒有敢和他們爭寵。蒙氏家族戰功顯赫,到了蒙恬這一代更達到了事業的頂峰。公元前221年,蒙恬大將軍率大軍攻破齊都,實現了秦始皇夢寐以求的全國統一。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以蒙恬為帥,統領30萬大軍北擊匈奴。
  • 秦朝名將蒙恬戰功彪炳,一生忠勇,為何結局悽涼?
    蒙恬正式走進人們視野,是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考慮到蒙恬的家世,就派他跟隨大將王翦之子王賁攻打齊國,結果俘虜齊王建,滅掉齊國。蒙恬得益於在次滅齊的戰功,被秦始皇拜為內史。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北部地區面臨少數民族匈奴的威脅,這就為蒙恬永留青史提供了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