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帖乾貨丨臨王羲之的《十七帖》,竟然還能學日語?

2020-12-26 掌上碑帖

《十七帖》是王羲之的草書代表作,因卷首「十七」二字而得名。

唐蔡希綜在《法書論》中說道:「晉世右軍,特出不群,穎悟斯道,乃除繁就省,創立制度,謂之新草,今傳《十七帖》是也。」

唐宋以來,《十七帖》一直作為學習草書的無上範本,被書家奉為「書中龍象」。它在草書中的地位可以相當於行書中的《懷仁集王羲之書聖教序》。

王羲之《十七帖》

《十七帖》主要講述了蜀中風情人物,是王羲之寫給益州刺史周撫的信禮,從這些帖中,可見羲之對川中人物、歷史的濃厚興趣。

該帖用筆方圓並用,寓方於圓,藏折於轉,簡潔練達;風格衝和典雅,不激不厲,與一般草書的狂放之氣不同,透出一種中正平和的氣象。

01溯源假名與漢字的關係

有意思的是,讀《十七帖》,除了有助於臨習書聖的草書,我們還可以從這一經典的帖子中學習日文中的平假名。

眾所周知,草書是漢字的一種字體,形成於漢代,是為了書寫簡便在隸書基礎上演變出來的。

在公元7世紀初至9世紀末約二百多年的時間裡,日本為了學習中國文化,先後向唐朝派出十幾次遣唐使團。中國的許多律令制度、文化藝術、科學技術以及風俗習慣等,在這一時期通過他們傳入日本,對日本的社會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約在公元10世紀,日本人利用漢字的草書創造了日本式字母——平假名,利用漢字楷書的偏旁創造了片假名,從而逐漸形成了漢字與假名相結合的日語文字書寫方式,一直沿用至今。

02讀《十七帖》,識平假名

接下來,我就簡單地講一講如何在學習草書的同時又習得日語的小方法。讓我們先欣賞幾幀書帖。

從這一頁中,可以學到三個平假名,分別是「保」、「安」、「也」對應的日文平假名「ほ」(ho)、「あ」(a)和「や」(ya)。

而這一頁除了假名「や」(ya)外,還有很典型的一個例子,即「衣」字對應平假名「え」(e)。

在這裡,「計」、「於」和「不」分別對應平假名「け」(ke)、「お」(o)和「ふ」(fu)。

03從草書到假名的演變規律

那麼,從漢字草書到日文平假名的演變,是否有規律可循?細究一番,大致有以下幾種演變方式:

1.直接演變

即平假名基本還原了漢字草書的寫法,如:に(ni)——仁,た(ta)——太,め(me)——女等。

2.局部演變

即某些平假名是取了漢字草書的其中一部分變化而成,如:み——美,り——利。

文徵明《行書千字文》單字
王鐸《琅華館學古帖》單字

3.簡化演變

即某些平假名是將漢字草書簡化變形而成,如:わ(wa)——和,を(o)——遠。

最後,讓我們再來欣賞一下王羲之的《十七帖》,除了以上提到過的假名ふ外,這一頁中還有某個漢字的草書對應了日文中的某個平假名,你知道是哪個字嗎?

相關焦點

  • 學王羲之《十七帖》,最好和這兩種法帖一起練
    《十七帖》,王羲之草書的代表作之一,我們學草書的範範法帖;而《十七帖》這本古帖,雖是碑刻,但也絕對是現如今被學習的眾多碑帖中最熱門的法帖之一,或沒有之一。董其昌臨《十七帖》等等從上述這麼多古人所臨的《十七帖》,我們是可以鑑賞出一絲意思的,他們雖都臨的是《十七帖》,但他們用筆風致幾乎是不同的且都沒有明顯帶他們自己的個性化用筆風致。
  • 「書中龍象,不激不厲、風規自遠」淺談如何臨習王羲之《十七帖》
    在臨習王羲之的《十七帖》時,我們要講究方法,因草書有其自身獨特的藝術特點,這對我們的學習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們在臨習《十七帖》時不能照搬臨習楷書和行書的方法,而是要重視讀帖。要將讀帖放在對《十七帖》整個學習的最重要位置。要先讀後臨,讀懂了再臨。我之所以強調讀帖的重要性,強調先讀帖,是因為對草書的學習,讀帖可以解決很多非常重要的問題。
  • 啟功臨王羲之《十七帖》,被專家認為:差之毫厘謬以千裡
    《十七帖》是王羲之草書代表作,因為卷首由「十七」二字命名。真跡已經遺失,現在傳世的這件十七帖是刻本。唐朝名士張彥遠在《法書要錄》中記載了《十七帖》原墨跡的情況:《十七帖》長一丈二尺,即頁觀中內本也,一百七行,九百四十三字。是煌赫著名帖也。
  • 王羲之《十七帖》,永遠的經典!
    然而今天我要向諸位書友推薦另一位草書大師王羲之。書聖王羲之的草書與其行書、楷書一樣,特出不群,氣象超然,對後世同樣影響深遠。 《十七帖》是王羲之草書的代表作之一,唐宋以來,《十七帖》一直作為學習草書的無上範本,被書家奉為「書中龍象」,它在草書中的地位可以相當於行書中的《懷仁集王羲之書聖教序》,因此成為了學草書者必臨的神貼。
  • 無田臨晉王羲之草書《十七帖》
    《十七帖》是東晉王羲之草書代表作,因卷首「十七」二字而得名,共二十九帖。原墨跡早佚,現傳世《十七帖》是刻本。
  • 歷史上,誰臨寫《十七帖》比較到位?明代朱大有,學王羲之的高手
    王羲之的《十七帖》,是由王羲之寫給友人的29件書信手稿組成,1100多字,篇篇經典,算得上是書法史上草書屆的一篇寶典。這樣說吧,如果你想學草書,如果你想學好草書,《十七帖》是不容忽視的法帖之一。從書法學習角度來講,《十七帖》好在哪呢?
  • 今日讀:王羲之《十七帖》之郗司馬帖
    關於王羲之《十七帖》《十七帖》是一部匯帖,以第一帖首二字「十七」名之。凡27帖,134行,1166字。其中的一些帖尚有摹本墨跡傳世,如《遠宦帖》、《遊目帖》等。唐宋以來,《十七帖》一直作為學習草書的無上範本,被書家奉為「書中龍象」。
  • 讀不進碑帖,寫不好書法!
    因為日本人學的高,非晉唐法帖不寫,所以不俗,法乎上也。2、寫字建議從唐碑入手,推向魏漢;再從漢魏回到唐。3、對碑帖看不進去的人,肯定學不進去。4、宜學六朝碑版,繼學二王,再進而入漢魏,其氣自古不俗。草書宜學大王《十七帖》精印本;行書宜學僧懷仁《集聖教序》,有步可循,自然入古不俗矣。5、學近代人,學唐宋元明清字為適用。
  • 今日讀帖:王羲之《十七帖》之龍保帖。筆下有親情,章法見欹正
    《龍保帖》簡介《龍保帖》為王羲之《十七帖》叢帖第三通尺牘。草書,僅3行,共20字。是王羲之與朋友互敘親情的一封信札。《龍保帖》在褚遂良《右軍書記》有記錄,惟「耳」作「早」字。王羲之十七帖龍保帖龍保等平安也
  • 大師臨帖 | 康裡巎巎 草書臨《十七帖》
    (元)康裡巎巎臨《十七帖》冊頁 《臨十七帖》是康裡巎巎節臨晉代王羲之草書《十七帖》中的五帖。帖前楷書題籤「康裡承旨巎」。無題跋。此有漢時講堂在,是漢何帝時立此?知畫三皇五帝以來備有,畫又精妙,甚可觀也。彼有能畫者不,欲因摹取,當可得不?信具告。
  • 十七帖最好的版本王羲之十七帖釋文及譯文十七帖字跡放大高清兩種...
    十七帖最好的版本王羲之十七帖釋文及譯文十七帖字跡放大高清兩種版本
  • 書法字帖 @ 米芾臨《十七帖》
    初師當時某位秀才,後是歐陽洵、柳公權,字體緊結,筆畫挺拔勁健,後又轉師王羲之、王獻之,體勢展拓,筆致渾厚爽勁,自謂「刷字」,與蘇軾、黃庭堅、蔡襄並稱宋代四大書法家。其繪畫擅長枯木竹石,尤工水墨山水。以書法中的點入畫,用大筆觸水墨表現煙雲風雨變幻中的江南山水,人稱米氏雲山,富有創造性。
  • 王羲之:淳化閣帖 (上)
    王羲之書法藝術作為中國書法的主流,跨越了一千六百多年的歷史時空,其影響已經不僅僅限於書法藝術領域。羲獻書法所蘊含的巨大藝術魅力,使其與中國書法藝術一同永葆著青春的光輝與活力。王羲之被尊為「書聖」的地位,某種意義上已經與書法等同起來。不幸的是,羲獻已無一件可信的真跡存世。能見到的墨跡都是後人的摹本或臨本,大量的作品主要集中在各種拓本帖系。
  • 關於《<十七帖>漫說》的聲明
    《十七帖》自劉宋入禁中,歷梁代內府,其餘流傳序第不能詳考,至李唐淹有四海,而天佑神物,輝光重現,我以為這便是張彥遠「煊赫名帖」的真正意義。  詭詞異說,晚近方孳。   包世臣說「《十七帖》初刻于澄清堂,其本未見」,誤「澄心」而為「澄清」,已屬不慎之甚,以澄心堂刻為初刻,更是失之眉睫。所以張伯英譏笑他於帖後勑字「熟視無睹」。
  • 每日書 草書界龍象之作——《十七帖》王羲之
    《十七帖》是著名的王羲之草書代表作,因卷首由「十七」二字而得名。原墨跡早佚,現傳世《十七帖》是刻本。唐宋以來,《十七帖》一直作為學習草書的無上範本,被書家奉為「書中龍象」。《十七帖》風格衝和典雅,不激不厲,而風規自遠,絕無一般草書狂怪怒張之習,透出一種中正平和的氣象。
  • 王羲之《十七帖》背後的秘密,不愧為草書的巔峰之作!
    這是王羲之在《十七帖·積雪凝寒》帖中的一段。拿來說我寫這個讀《十七帖》的專欄也真是合適不過了,查了下起首第一篇的寫作時間是在去年七月的上旬,那一段得閒宅家,日日裡是聽窗外的林間樹杪上,蟬鳴一聲要比一聲高,便是覺得這光陰蕩蕩,歲月迢迢。寫到第二十篇時,已是去年九月的中旬,忽又忙亂起來,自後便停寫,一擱到如今,如今已是陌上花開,當可緩緩續寫矣。
  • 王羲之《十七帖》29篇高清合集,草書必學,難得一見
    今天這篇文章我們來分享一下,王羲之《十七帖》。此帖是王羲之草書傳世作品之一,由二十九通書信組成。此帖前人評價甚高。如宋黃伯思說:「此帖逸少書中龍也」。朱熹說「玩其筆意,從容衍裕,而氣象超然,不與法縛,不求法脫。所謂一一從自己胸襟中流出者。」如果您學習二王草書,此帖是必由之路。
  • ...書法碑帖大全電腦版官方下載【含安卓模擬器】-太平洋下載中心
    功能貼心:提供字帖大圖預覽、專門為行書草書提供原文對照功能,方便讀貼臨習;?書友會功能:書法愛好者學習交流平臺;如果您喜歡書法,喜歡練字,那麼請直接下載吧!!內容介紹【隸書精選】《曹全碑》《乙瑛碑》《張遷碑》《禮器碑》《石門頌》等【鍾繇】《宣示表》《薦季直表》【王羲之】《蘭亭序》《小楷黃庭經》《初月帖》《平安何如奉橘三帖》《快雪時晴帖》《喪亂得示二謝帖》《遊目帖》《十七帖》《聖教序》《興福寺半截碑》《姨母帖》《孝女曹娥碑》等【王獻之】《保母貼》《洛神賦十三行》《
  • 谷川雅夫 | 近現代日本王羲之書風的展開
    這些是他仿王羲之書風所寫作品,從這兩件作品可以窺見貫名菘翁於五十多歲時採用王羲之的行書進行創作。在他五十六歲時的書法作品《若衝居士墓表》的拓本中,也可以看到其受王羲之影響濃厚。而且當時菘翁收藏了三井本《十七帖》,所以還留有《十七帖》《蘭亭序》的臨書。
  • 何紹基:臨古,無非兩條道
    何紹基的取法之廣突破了當時書壇盛行的書分南北與碑帖之爭的思想籠罩,對被劃為南派與帖派的王羲之的《蘭亭序》、《聖教序》與《黃庭經》等臨習有加,顯示出了超凡的膽識與眼光,馬宗霍嘗嘆服其臨作曰:「然餘嘗見其臨《懷仁集聖教序》,風化韻流,直造山陰堂奧,始知大家無施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