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質文化遺產混元太極第三代傳承人釋永麟祖師簡介和拳譜、刀譜

2020-12-14 釋延龍混元太極

釋永麟(原名婁相利1909-1997),字靈雲,祖籍湖南瀏陽,晚年隱居浙江台州,混元太極第三代掌門人。釋永麟祖師自幼奢武,膂力過人,從小跟隨釋行覺師父(混元太極第二代掌門人)習武修道。混元太極在釋永麟祖師手中繼續開創發揚,不單單繼承了混元太極是拳法、更是功和道的兼容體,而且更好地闡述了人天混融、天人合一的真諦;同時,也把中國古老文化和近代文化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指導人們通過科學的鍛鍊獲得身心健康。

一、創新混元太極的過程

釋永麟祖師從小跟隨釋行覺師父習練少林武術、混元太極和丹道修煉,深得師父真傳,九十九式混元太極拳練得剛柔並濟,出神入化。釋永麟祖師雅量豁然、安詳謙恭、秉性溫和、博愛仁慈、聞融敦厚、從不恃拳傲揚,有極高的武德。釋永麟祖師在繼承釋行覺師父「九十九式混元太極拳」和「混元太極十大要領」等理法的基礎上,進一步編創了四十六式混元太極拳(老架)、三十八式混元太極刀(老架),混元太極十八要訣、混元太極內功十二層等重要理論心法,流傳至今。釋永麟祖師晚年隱逸浙江台州修煉,專心研究混元太極和少林易筋洗髓內功心法,是一位大成就的武學大師,為混元太極的發展和傳承立下不朽功勳。其名下高徒有釋延龍、釋延麗、釋延城等。

二、四十六式混元太極拳(老架二路)拳譜

1.混沌無極 2.太極起勢 3.劃弧轉體 4.右攬雀尾

5.左攬雀尾 6.弓步單鞭 7.開步雲手 8.弓步單鞭

9.右僕步下勢 10.左右獨立 11.左右倒卷肱 12.弓步斜掤

13.右虛步推掌 14.左虛步亮掌 15.左摟膝拗步 16.虛步插掌

17.弓步閃通背 18.左弓步衝拳 19.纏絲撇身捶 20.進步搬攔捶

21. 獨立右蹬腳 22.轉身左蹬腳 23.左摟膝拗步 24.右摟膝拗步

25.左攬雀尾 26.弓步單鞭 27.左右搶手 28.右攬雀尾

29.弓步單鞭 30.開步雲手 31.弓步單鞭 32.四方推掌

33.左攬雀尾 34.右攬雀尾 35.弓步單鞭 36.僕步下勢

37.虛步交叉拳 38.左右雙推掌 39.轉身雙擺腳 40.馬步開弓

41.虛步搶手 42.進步搬攔捶 43.弓步雙推掌 44.捧球上升

45.太極還原 46.一炁混元

三、三十八式混元太極刀(老架)刀譜

1.混沌無極 2.太極起勢 3.劃弧轉體 4.左弓步推掌

5.右獨立架掌 6.右丁步提刀 7.右獨立藏刀 8.右弓步刺刀

9.左獨立反撩 10.左僕步藏刀 11.並步扎刀 12.左丁步架刀

13.左弓步劈刀 14.右獨立展翅 15.左弓步合刀 16.右弓步斬刀

17.歇步截刀 18.螺旋馬步架刀 19.右弓步刺刀 20.右獨立架刀

21.跳步坐盤壓刀 22.右獨立劈刀 23.左旋纏頭劈刀 24.左右退步格刀

25.左獨立扎刀 26.螺旋馬步架刀 27.右弓步刺刀 28.左獨立下截

29.右丁步提刀 30.左右攔撩 31.左弓步刺刀 32.叉步反刺

33.右弓步藏刀 34.右獨立背刀 35.左弓步藏刀 36.震腳並步抱刀

37.左虛步亮掌 38.一炁混元

四、混元太極十八要訣

旋之於足 行之於腿 縱之於膝

松活於腰 靈通於脊 神貫於頂

流行於氣 開之於竅 外合於內

練之於骨 斂之於髓 融之於髒

息之於心 呼吸于田 往來於體

精化於炁 凝神於虛 脫換於道

五、混元太極內功十二層

存心凝神 凝神聚津 聚津成精

煉精化炁 運行周天 煉炁化神

開關通竅 煉神還虛 人天混融

煉虛入道 天人合一 返璞歸真

相關焦點

  • 非物質文化遺產混元太極歷代祖師延續至當代主要傳承人
    二、第二代掌門人釋行覺祖師簡介釋行覺(1880-1966),混元太極第二代傳承人(掌門人)。三、第三代掌門人釋永麟祖師簡介釋永麟(1909-1997),混元太極第三代傳承人(掌門人)。釋永麟祖師在繼承師父釋行覺祖師九十九式混元太極拳(老架)和十大要領等理論的基礎上,進一步編創了四十六式混元太極拳(註:四十六式混元太極拳老架「拳譜」詳見輔助材料3)、「三十八式混元太極刀」(註:三十八式混元太極刀老架「刀譜」詳見輔助材料3);同時又編創了「混元太極十八要訣」、「混元太極內功十二層」等重要理論心法,為混元太極的發展和傳承立下不朽功勳。
  • 非物質文化遺產混元太極第二代傳承人釋行覺祖師簡介和拳譜
    釋行覺(原名婁鶴春1880-1966),字清虛,湖南瀏陽人,中國嵩山少林寺第三十二代弟子,混元太極第二代掌門人,混元太極武學文化繼往開來的開創者。釋行覺祖師自幼酷愛武術,從小跟隨恩師婁雲慶將軍(混元太極始祖)習武修道,專於少林武術、混元太極和丹道修煉,繼承了「儒釋道」之精華,從「人天混融」至「天地人合」;由「混元一氣」到「一炁混元」的大道境界。
  • 非物質文化遺產混元太極第一代掌門人婁雲慶始祖簡介和拳譜
    他博通經籍,通文達藝,嘔心瀝血,在晚年解甲歸田(隱居期間),編創了三十六式混元太極長壽拳(老架)流傳至今,是一位大有成就的武術家和長壽養生家。一、《清史稿》的記載《清史稿》卷四百九列傳一百九十六,記載:「雲慶,湖南長沙人。初入水師,累功至都司,尋充霆軍營官。鹹豐十年,小池驛之戰,功最,擢參將。
  • 釋延龍九十九式混元太極拳簡介、拳譜與動作名稱
    畢業於河南大學少林武術學院,中國嵩山少林寺第三十四代弟子、少林禪武醫傳承人、少林易筋洗髓內功傳承人,非物質文化遺產混元太極第四代掌門人。先後榮獲全國中醫養生傑出人才獎,武術家貢獻獎,混元太極最有影響力社團獎,國際健康健美長壽運動養生金獎,優秀裁判員、最佳裁判長,世界混元太極宗師等榮譽。從教四十餘年,培育出數千名武術太極運動員、輔導員、教練員和裁判員。出訪 20 多個國家和地區,弟子、學員遍布海內外,為國家體育健身和中醫康復養生事業做出了傑出貢獻。
  • 熱烈祝賀中國太極拳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圓滿成功——釋延龍
    太極拳,是在中國古代哲學思想「太極」理論指導下,依據武術的形體運動而形成的拳術。它不僅有「以柔克剛」、「四兩撥千斤」的技擊特點,更具有健身、養生之功效。太極拳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瑰寶之一,隨著中華文明的偉大復興,在中國和世界的傳播日益廣泛。
  • 非物質文化遺產魏門武學
    2020年12月13日,由臨清市文化和旅遊局、臨清市教育和體育局主辦,臨清市文化館、臨清市非遺保護中心、魏門武術學會承辦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魏門武學發展論壇暨第五代傳承人魏星授徒儀式》在臨清市三和新宴會廳隆重舉行!
  • 混元太極第四代傳人釋延龍簡介
    曾在祖庭白馬寺受菩薩戒、三壇大戒,中國嵩山少林寺第三十四代弟子、禪法武學傳人之一;曾任中國嵩山少林禪寺武術氣功學校校長;國際少林武術研究院院長;青島市民俗體育協會四方區分會主席、青島市民俗體育協會武術培訓中心主任;青島市北區全民健身太極培訓中心主任等。
  • 關於蚌山區第二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推薦名單的公示
    為了有效保護和傳承我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隊伍建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蚌埠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蚌山區開展了第二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的申報和評審工作,確定了第二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推薦名單
  • 羈絆與蛻變: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視角下的螳螂拳百年口述史
    (二)太極螳螂拳師承關係上承鼻祖王郎和俠盜、李秉宵、趙珠、梁學香各代螳螂拳祖師。五代:宋子德,傳六代崔壽山、王玉山、李崑山、宋福亭、趙式亭、姜吉和、宋聚奎等。螳螂拳雖然在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但從其單個項目說來看,並沒有形成橫向的保護體系,非物質文化遺產立項後也未能發揮其潛在的價值和功能。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的核心應該是傳承人的管理和保護,但現在的社會狀態是很少有人關心傳承人的生活狀態、真實心願和遭遇的無奈。
  • 釋延龍八式、十二式少林混元太極拳拳譜與動作名稱
    混元太極自編創以來,歷經數代,傳承、發揚和創新已逾百年;混元太極是繼承和發揚中國佛、道、儒三家精髓的基礎上衍生發展而來的,是「混元」、和「太極」融合、發展、迭代創新的歷史產物;混元太極不單單是拳法,更是功和道的兼容體,包括「混元太極拳」、「混元太極功」和「混元太極道」三個層次,即混元太極主要拳法
  •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平樂郭氏正骨法」25名傳承人出師
    5月30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平樂郭氏正骨法」傳承人出師儀式,在深圳平樂骨傷科(深圳市坪山區中醫院)隆重舉行。25名師從「平樂郭氏正骨法」傳承人的醫生們經過多年的拜師學習,今日正式出師。截至目前,深圳平樂骨傷科醫院共有「平樂郭氏正骨法」傳承人34名,形成了老中青三代的平樂郭氏正骨醫術傳承梯隊。據了解,此次出師儀式是由深圳市羅湖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主辦,深圳平樂骨傷科(深圳市坪山區中醫院),廣東省深圳市郭春園中醫發展基金會承辦的「第三屆平樂正骨醫術傳承與發展高峰論壇」的一項重要內容。
  • 太極拳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就在今晚8點35分,在通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審議後,太極拳被正式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這是我國第33項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的項目,也是河南省第3項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的項目。
  • 喜訊| 甘肅省5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記錄工作項目...
    近日,在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公布的關於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記錄工作2017年支持項目驗收結果中,由西北民族大學西北民族民間美術研究所所長牛樂教授擔任學術專員、負責訪談工作的「希熱布(甘南藏族唐卡)」獲評優秀項目。
  • 武山旋鼓舞傳承人代三海榮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新天水訊【記者 劉蕾】近日,文化和旅遊部公布了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記錄工作2017年支持項目的驗收結果,由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實施並提交工作成果的14個項目中有5個項目被評為優秀等級,武山縣旋鼓舞傳承人代三海位列其中,其餘四個項目分別是甘南藏族唐卡希熱布、永昌縣卍字燈俗陳永清、松鳴巖花兒會馬金山和甘南藏族民歌華爾貢
  • 天津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手腳並用霍氏練手拳(圖)
    霍元甲去世後,其弟霍元卿、次子霍東閣、其徒劉振聲將迷蹤藝易名為霍氏練手拳,並將拳譜改寫為易念、易記、琅琅上口的歌訣,傳承至今已有百餘年歷史。2007年,霍氏練手拳入選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霍元甲去世後,其弟霍元卿、次子霍東閣、其徒劉振聲將迷蹤藝易名為霍氏練手拳,並將拳譜改寫為易念、易記、琅琅上口的歌訣,傳承至今已有百餘年歷史。2007年,霍氏練手拳入選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日前,記者在天津商業大學見到了霍氏練手拳代表性傳承人、商業大學武術隊教練、國家一級套路裁判員、霍元甲的玄孫女霍靜虹。
  • 第九屆混元太極文化學術交流會圓滿成功——釋延龍
    2019年12月25日,混元太極申報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圓滿成功;2020年12月17日,太極拳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圓滿成功。在這喜慶日子裡,2021年1月1日,第九屆混元太極文化學術交流會暨社會體育指導員、武術套路教練員培訓班在蘭溪六洞山混元太極健身館隆重舉行,經過三天的交流,大家認真學習混元太極理法、共同研究、探討人體生命科學,在不同的層次中功夫都得到了提高,交流會於今天下午圓滿結束。
  • 南京市秦淮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甘鳳池武術第六代傳承人 每天公園義務...
    (資料圖片)  中國武術七段位、甘鳳池武術第六代傳承人、武當雜誌社理事、國家一級社區體育指導員、南京趙堡太極拳研究會暨甘鳳池武術研究會會長、南京市玄武區武協副會長、南京市太極拳研究會顧問……對於85歲的葛瑞麟老人來說,他並不看重這許許多多的名頭。8歲習武至今,他授徒近萬人,至今仍然堅持每天在明故宮午朝門公園義務教授武術,這是他最大的快樂!
  • 釋延龍二十二式、二十八式混元太極拳拳譜與動作名稱
    混元太極自編創以來,歷經數代,傳承、發揚和創新已逾百年;混元太極是繼承和發揚中國佛、道、儒三家精髓的基礎上衍生發展而來的,是「混元」、和「太極」融合、發展、迭代創新的歷史產物;混元太極不單單是拳法,更是功和道的兼容體,包括「混元太極拳」、「混元太極功」和「混元太極道」三個層次,即混元太極主要拳法(十套)、主要樁法(九套)、主要器械(八套)、內功心法(三十六套)、
  • 大成混元功和養生樁簡介
  • 釋延龍六十四式混元太極拳簡介、拳譜與動作名稱
    混元太極的習練既是動中求靜,亦是靜中有動,即雖動而靜,視動猶靜。待招勢動作純熟、通順、連貫、協調以後,要平心靜氣地用意運氣,輕輕開始,慢慢運行,默默停止。靜心想著,陰陽開合,靜心聽著天機流動,靜心看著浩氣旋轉,周身上下渾然不覺,四肢百骸,蕩然無存。「不知身之為我,我之為身」,惟有心中一片覺明景象,逐漸達到始於無形,歸於無跡的無極、太和之原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