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逼朱仝上山,李逵害死了小衙內,但真兇卻另有其人

2020-12-18 年叔讀水滸

朱仝是個有情有情義的人,他私放了宋江和晁蓋,為了自己的兄弟雷橫,甚至把自己也搭了進去。在放了雷橫之後,朱仝被刺配到了滄州牢城。來到了滄州後,受到了知府的賞識,留在了府衙內幫知府帶起了孩子。

但梁山為了讓朱仝上山,卻狠心將知府四歲的孩子殺死,絕了他的後路。這樣的做法是梁山招攬人才的主要手段,秦明、盧俊義都是用這種手段被招攬上山的!

柴進、宋江、吳用等人的不同說法

最為讓人不解的是,吳用、李逵說是宋江的命令,而宋江卻說是吳用的主意。那麼,誰才是狠心殺死小衙內的兇手呢?

雷橫替梁山前來招攬朱仝,遭到朱仝的婉拒,之後小衙內直接被李逵害死了。影視劇中將這一段情節,演繹為李逵失手殺死了小衙內。但實際上,在原著中李逵的任務,便是殺害小衙內。

朱仝為了給知府一個交代,也是為了給自己一個交代,畢竟是自己沒有將孩子看管好,所以便一路追趕李逵,想要將他繩之以法。李逵跑到了柴進的莊上,柴進說,宋江寫了一封密信,讓讓吳用、李逵、雷橫前來請朱仝上山。因為朱仝的婉拒,所以故意殺害了小衙內,先絕了朱仝的後路。

從柴進的話來看,是宋江讓三人前來招攬朱仝的,還讓他們故意害了小衙內,以此來斷絕朱仝後路。很明顯,柴進認為這是宋江的主意,並且還說出了一個證據,那就是一封「密信」。

再看雷橫和吳用的說法,他倆的說法也和柴進如出一轍,都說是「宋公明哥哥將令」。而李逵也說「晁、宋二位哥哥將令」。

出門辦事兒的三個人,外加此時還是梁山編外人員的柴進,都說是宋江的主意。

但是宋江卻有自己一套不同的說法!

朱仝上山之後,為了消除朱仝的怨氣,李逵暫時寄居在柴進莊上。柴進誤陷高唐州之後,李逵上山求救。朱仝發現了李逵,便要尋仇。這個時候,宋江給了朱仝一個說法,他說殺了小衙內,其實不關李逵的事情,主要是因為吳用覺得朱仝不肯上山,於是便定下了殺害小衙內,用來逼迫朱仝的計策。

誰才是真兇?

朱仝此時也有所疑慮,這件喪盡天良的事情,到底是誰的主意呢?

依我看,宋江的嫌疑很大!

首先,宋江有前科,當初在清風寨的時候,為了讓秦明加入到他們的陣營中,宋江就定下了,偽裝成秦明,然後去燒殺搶掠。那個時候,宋江說出自己的此番計謀來,那可是得意洋洋的。並且,為了將秦明和自己捆綁在一條戰船上,還將花榮的妹妹嫁給了秦明。可見,宋江一點都不認為自己的行為給那些平民帶來了怎樣的傷害,甚至秦明的家人在他眼中都是一種可以交易的對象。

其次,當我們仔細捋一捋事件的始末,便不難發現真正的兇手!

柴進、吳用、雷橫、李逵四人的說法是相同的,而且當時他們也沒有串供的可能。當吳用和雷橫引走朱仝的時候,小衙內也是在同一時間內消失。可見,抓走小衙內是必然事件,並不取決於朱仝是否答應上梁山,無論朱仝給梁山的答覆是什麼,小衙內的命運都是一樣的!

如果朱仝直接答應了上山,那麼小衙內的生死,他自然不會關心;如果朱仝不答應,那麼小衙內便可以作為逼迫朱仝上山的工具。

由此可見,劫掠小衙內的主意,一定不是像柴進所謂的「因見足下推阻不從,故意教李逵殺害了小衙內」。

從這兩點來看,真兇必然是宋江無疑了。

宋江和晁蓋相比差遠了

宋江的這些做法,一方面算是強大的梁山,另一方面卻也暴露出了他的本質。和晁蓋比起來,宋江更像是一個賊匪,而晁蓋卻更像是一個俠客。

晁蓋上梁山之後,便改變了王倫以往殘害梁山周邊百姓的做法,甚至下令不要傷害無辜性命。但是宋江卻不同,宋江為達目的什麼事情都可以做出來,嘴上說的是「替天行道」,但實際上行的卻是賊寇的作為。劫掠州府,殘害平民,洗劫村莊等等,都是在宋江手底下發生的事情。

與晁蓋相比,宋江雖然將梁山帶上了一個高峰,但卻失去了底線!

相關焦點

  • 李逵斧劈小衙內賺朱仝上山,他只是執行,最可恨的是他
    可在盂蘭盆節七月十五這天,宋江讓雷橫,李逵和吳用前來報恩了。方式就是帶朱仝上梁山,但朱仝說:自己還要掙扎著回去做良民。讓他們快走。最後的結果就是,小衙內的帽子被李逵戴著,但腦袋已經分做兩半,歪在那裡了。這裡最令人氣憤的不光是宋江,李逵。
  • 李逵斧劈小衙內:朱仝無奈上梁山,幕後主使是吳用
    以當下的眼光來看,朱仝充其量只是一個連排長,中尉或上尉級軍官,所以軍銜並不高。其工作搭檔,步兵都頭雷橫,打死了新任知縣的相好流行歌手白秀英,被打入囚牢,解赴濟州時,由已改任當牢節級的朱仝解押,在途中將其放走了。朱仝承擔了私放雷橫的責任,自回縣衙自首,斷了二十脊仗,雖然命是保住了,卻因此丟了公職的飯碗。
  • 水滸中,李逵斧劈小衙內疑霧重重,誰才是隱藏的幕後主使?
    為斷朱仝退路,滅絕人性的李逵便製造了斧劈滄州小衙內的大慘案——「朱仝便把手去扶時,只見頭劈做兩半個,已死在那裡。」最終,朱仝不得不就範上山。還原整個事件,李逵的罪惡行徑固然可惡,但這起慘案的幕後主使,才是真正的罪大惡極。然而在《水滸傳》中,李逵究竟受誰指使,卻一直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真兇至今逍遙法外。
  • 為什麼朱仝因李逵殺了小衙內暴怒,而扈三娘全家被殺卻無動於衷?
    李逵是天殺星下界,用兩把板斧,堪稱是人命收割機,梁山很多提不上檯面的事都讓李逵去做。賺朱仝上山、哄騙盧俊義這些缺德事,都有李逵的身影。甚至為了請公孫勝出山,李逵連公孫勝的師父羅真人都要砍。更不用說為了救宋江,在潯陽江邊大開殺戒,殺得晁蓋都看不下去了。
  • 梁山好漢十大仇恨(六):朱仝與李逵的殺小衙內之仇
    一生總體順風順水的朱仝,想必永遠揮之不去的夢魘便是因己而慘死的小衙內。小衙內那天真無邪的容顏和充滿童趣的「我只要這鬍子抱」之言,如同兩把飛舞的皮鞭,時刻拷問著朱仝寢食難安的良心。
  • 羅貫中寫的水滸傳:魯智深拎著棍子,殺小衙內的不是李逵是吳用?
    放下魯智深,咱們再來看看滄州小樹林裡那場命案:絕大多數版本裡,都是小衙內的頭被李逵一斧子砍成兩半,這也坐實了李逵就是一個殺人不眨眼的惡魔。但是在「羅本水滸」中,關於這段故事的記載,卻有很多不同之處,讓人懷疑這件事其實是吳用把李逵坑了。
  • 美髯公朱仝與混江龍李俊的沉默
    滄州知府見朱仝身逾八尺,貌如重棗,美髯過腹,一表非俗,有關公的貌相,又得知他是因為私放雷橫而獲罪的,就很欣賞。知府不讓朱仝去牢城服刑受苦役,把他留在了府邸聽候使喚。知府的親生兒子小衙內是個四歲的萌娃,生得端嚴美貌。小衙內也喜歡朱仝,一見面就想親近他。知府吩咐朱仝早晚都抱著小衙內到街上去玩耍。
  • ...梁山上心最黑的人,表面看似忠義善良,卻在其他好漢落難時原形畢露
    對於被他救過的人來說,他是好人,他也一直都在救人。雖然他也曾做過惡,但相對來說,還是比大多數梁山上的人要好的。 沒錯,梁山的好漢們並不都是好人,甚至可以說是壞人比好人要多得多。許多人印象中,李逵天真單純,可他其實也殺人不眨眼。為了製造混亂,可以亂殺無辜平民,曾經更是烤人腿來吃,這樣一個人如何能說他是好人呢?
  • 朱仝名氣、武功遠不如魯智深、武松,為何排在此二人前面?
    想必很多朋友都知道,朱仝與宋江都是山東鄆城縣之人。而且朱仝與宋江關係很好,可以說如果不是朱仝等人放水,宋江事發後早就被抓一命嗚呼了。而宋江以仁義立身,有「及時雨」「呼保義」等美譽。必定不能虧待了自己的老兄弟,救命恩人。
  • 虛偽的宋江,口口聲聲「替天行道」卻為了私利不擇手段
    熟悉《水滸》的人都知道,梁山上108好漢,真正是心甘情願上山的沒有幾個,大部分人都是被宋江、吳用等人使用各種手段走投無路,被逼上山的。那麼宋江、吳用為了匡人上山所用的手段主要是什麼呢?我們從宋江上到梁山之後的所作所為來看,使用最多的手段是使用各種手段斷其後路,逼人上山。
  • 梁山108好漢的忠厚悍將,水滸傳中的天滿星,美髯公朱仝!
    老是為了友情惹禍上身,別人上梁山還是落草為寇,大部分都是為了自身的問題,他只是不希望看到自己的朋友受難。後來好朋友雷橫得罪了知縣的姘頭白秀英,並且痛打了其老父,但事情的原因卻是這對父女先惡言相向的。見了兄弟落難於心不忍,餵食了酒肉後,朱仝不顧自己的官職立場,直接就把雷橫給放了。他想使用苦肉計用拿木棒打破自己的頭,製造一堆其他的傷,來證明人不是他故意放的。但畢竟人還是在他手裡跑的,所以知縣非常的生氣,想要對朱仝處於極刑,可是他在官府德高望重,有很多衙內中人替他求情,眼見眾怒人難犯,只好用其他的處理方法,於是就把他發配到了滄州,從此變成犯人的身份。
  • 梁山好漢大半被殺,宋江也被毒死,為何只朱仝成節度使,得善終
    宋江殺人,又是朱仝假裝沒看見,放過宋江,宋江得以生還。雷橫枷打白秀英,在押送途中,朱仝不忍兄弟落難,私放囚徒,為此背上失職罪名,刺配滄州。 朱仝三次釋放朋友,真是濟人危難,急公好義。真朋友!好兄弟!朱仝如此重情重義,不論是在梁山,還是在朝廷,都為人稱道,受人敬重。
  • 此人在梁山排名第十二,救過晁蓋和宋江,卻被自己人逼得走投無路
    關於美髯公這一綽號的含義,在小說第十三回朱仝出場時,有一段非常詳細的介紹:「這馬兵都頭姓朱名仝,身長八尺四石;有一部虎鬚髯,長一尺五寸,面如重棗,目若朗星,似關雲長模樣,滿縣人都稱他做美髯公
  • 李逵上應天殺星,做了這三件事可以說天殺非他莫屬
    說起李逵,給人最深印象的應該就是他的性格,李逵此人在故事中的刻畫非常鮮明,非常有特色,心粗膽大,忠誠率直,但又非常魯莽,將一個「憨傻大汗」演繹得非常完美。料想梁山任何一位好漢都不會有此視人命如草芥的行為。而且已經是投降之人。
  • 黑旋風李逵天不怕地不怕,除了害怕宋江,為何不敢惹武松?
    譬如,在扈家莊將扈三娘全家都剁了,為了拽取朱仝上梁山,將毫無過錯的小衙內一斧頭剁成兩半,這位老兄做事情是沒有任何緣由的,只要老子高興,先剁了再說。不過呢,俗話說得好,一物降一物,陽世上不管多無所忌憚的人,總有懼怕的主,即使不是天敵,也有讓他時常脊背發涼,提心弔膽的人。
  • 水滸李逵算不算英雄好漢?看看他做了啥
    水滸裡李逵雖說性格粗獷,嫉惡如仇,卻算是一個悲情人物。在徵方臘後,李逵是為數不多存活下來的人物,後蔡京,高俅用毒酒害宋江,宋江因怕李逵為了報仇再度嘯聚山林,便使李逵也一併喝了毒酒。李逵對宋江真的是死心塌地,死都願意跟隨那水滸裡李逵算真的英雄好漢嗎?按照我們一般對英雄的定義,英雄是為社會為人民的利益做過很大貢獻的人,我們對其敬佩,稱為英雄,李逵在水滸中出現到結束,做的事情是否為英雄好漢所為?看看李逵性格和做所的事情,李逵也並非英雄好漢
  • 作為梁山四大都頭,武松、朱仝、雷橫和李雲,結局都怎麼樣了?
    武松:享年八十而善終武松,在家裡排行老二,所以也叫「武二郎」,他有一位大哥,名叫武大郎。武松身長八尺,儀表堂堂,在其年輕時候,因「打死」了人而投奔滄州,到柴進府中避禍一年有餘。有一次,宋江因殺死閻婆惜而害怕吃官司,便連夜逃到柴進府中。
  • 錯了,實則為「梁山逼人上梁山」
    有人或許會說武松不也是被人陷害而落草為寇麼?對啊,可是林衝最初並沒有上梁山,而是在二龍山當頭領,後來才攜人馬入夥梁山。要說除了林衝之外,被逼上梁山者也不是沒有,不過並非被朝廷逼迫,而是被梁山泊總瓢把子宋江逼迫,所謂被「逼上梁山」,實則為梁山「逼人上梁山」。逼人上梁山的主謀就是宋江,而吳用就是策劃者。
  • 朱仝武功不高,憑什麼排在魯智深和武松前面?
    比如朱仝。朱仝綽號美髯公,鄆城縣人氏,在上梁山之前擔任鄆城縣的巡捕馬兵都頭,與巡捕步兵都頭一起上班,專門擒拿賊盜,維護本地治安。在《水滸傳》裡,朱仝武功不顯山、不露水,雖然名列馬軍八驃騎之列,但應該屬於比較靠後的位置。朱仝在宋江率部徵伐河北田虎時,朱仝曾經與田虎麾下武將董澄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