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羽毛球愛好者,在打羽毛球握拍時,一般都是怎麼舒服怎麼來,握拍的姿勢也是大不相同,那麼這樣的握拍方式真的有問題麼?聽樂羽健給你分析一下。
1.發現自己的風格、特點
一般都認為「握拍法應是東方式的握法」。西方式握法像是握著炒鍋把兒一樣,與此相對應,東方式的握法是把球拍的柄當做菜刀的把兒一樣握著。因為像是與對手握手一樣握拍,所以,東方式的握法又被稱為「握手式握拍法」。這種握拍法,拍面與地板是垂直的,不是正對來球的方向。也就是說,打球的瞬間手腕必須旋轉,否則,拍面就不能正對來球。
西方式的握拍法就像張開的手掌一樣,拍面朝向對手的來球,而東方式握拍法則像立起來的手掌一樣,拍面與地板是垂直的。例如,在公園裡打球的人們幾乎都是西方式握拍法,因為西方式握拍法簡單。而與西方式握拍法相比,像立起來的手掌一樣的東方式握拍法,其手腕動作更加自由自在,可有豐富多變的打法。因此,基本的握法是東方式的握拍法。
然而,日本名將田兒賢一的握拍法與其說是東方式握法,倒不如說更接近西方式握法,他是把東方式握法按鐘錶時針轉動那樣稍微向正時針方向轉動了握法。如此,擊球時,手腕不用轉動很大就能擊球。而從手腕轉動中,對手可以判斷出球的線路,為了避免這一點,我就自然而然地選擇了改造過了的東方式握法。
而且,這樣的握法有一個好處,即在轉換成換手時,拍子在手中輕輕轉動就能完成。這種握法在無數的擊球中自然地就掌握了。大家也不要被「東方式握拍法」的固定觀念束縛,只要發現最適合自己的握拍法就可以了。
2.握拍不要太緊
我的握拍法就偏離了基本的握法,所以,我不想跟人說「一定這樣做」。身體的狀況和肌肉力量因人而異,即使握拍法再好,如果擊球後拍子觸網,也是不行的,但擊球能得分就好。姿勢不標準還能使對手不容易判斷打法。
當然,基本的握拍方法仍然是東方式握法,而且不要握得太緊。拇指和食指要輕鬆,只有擊球一瞬間在用力握緊球拍。想像一下手握錘子釘釘子的情景,手不是一直僵硬地握緊錘子把兒。錘子握得過緊,反而不好控制。
反手擊球時,要變成拇指指腹貼在球拍柄的寬面上,而且靠拇指發力推拍柄。在場地中等待時,要在手中轉動球拍,找轉換握拍法的感覺。水平提高以後,正手、反手握拍就會自然而然地變化了,不需專門考慮轉換。
關注【樂羽健體育】百家號,樂羽健專注羽毛球培訓和羽毛球教練職業資格鑑定,還有更多羽毛球技巧與新鮮事,想要分享給您聽。
中國羽毛球為什麼不如桌球?這堂羽毛球培訓課,幫你答疑解惑
羽毛球實戰中腳步如何運用?羽毛球教練幫你解決,親測有效!
羽毛球培訓教練告訴我們:敗者也能為王,第二名也能做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