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山大佛的起源背景是怎樣的?歷經90年才完工,看後讓人鼻酸!

2020-12-23 大咖說史

我國的傳統佛文化歷史悠久,一千多年前傳入中原大地之後,就融入到我們的漢文化中,作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文化。

在我們中華大地有許許多多的傳說,虔誠的信念賦予了佛教文化積極向上、善良樂觀的精神,歷代皇帝、各地信徒也建造了成千上萬的佛像,這些佛像背後都有一些很特別的故事,最讓人感動的是什麼故事呢?

圖片:信徒虔誠拜佛劇照

一、樂山大佛的源起

在我國古代傳說中,釋迦牟尼佛據說是從母親的腋下誕生的,這個說法得到印證是在樂山大佛身上。令全人類嘆為觀止的樂山大佛,就是坐落在一尊由三座大山形成的睡佛胸前。

這種佛中有佛的現象,讓樂山大佛的名氣更大,每年到此遊覽的遊客數不勝數,而關於樂山大佛的傳說也流傳了出來。

圖片:船隻經過凌雲山下劇照

在唐代,四川凌雲山上有位海通和尚居住於此,凌雲山下就是一處水流湍急的三江匯流地,當時人們要外出購買物品、打工的話,船隻都需要經過這裡。

可是小小的帆舟完全無法抵抗這水流,人們常常在這裡發生意外,被淹沒在這水流中。海通和尚住在這裡久了,就發現在這水底有一隻水怪,常年霸佔水域,任意奪取百姓的性命。

而破解方法最好的就是在這裡雕刻佛像,以此來降服這異類,於是,海通和尚就想在這裡雕刻佛像。請來的兩位石匠望著凌雲山的地勢,產生了分歧,名叫石虛的石匠想用山上的紅砂巖來雕刻多個佛像,而叫石成的石匠想要依山而建,雕刻一尊與山比肩的大佛。

海通和尚想了想就讓兩位石匠分開雕刻,而這無疑就要多出一大筆費用,於是,海通和尚外出化緣,為雕刻佛像募集資金。

圖片來源於網絡:海通和尚石像

兩年之後,海通和尚帶著一筆數目不小的善款回到凌雲山,石成的大佛才雕好一隻腳,於是,海通和尚請來更多石匠一起幫忙,而石虛的千尊佛由於紅砂巖容易風化,沒多久就模糊了容顏,雖然數量眾多,卻沒引起人們的注意。

周圍的村民們得知海通大師的善舉,紛紛來幫忙端茶送飯,而水底的水怪也沒有停止自己的胡作非為,但是人們現在已經不再懼怕它了。

石匠們雕刻過程中有碎片掉落到水中,水怪每到這個時刻就趕緊躲到水裡,人們發現了這一弱點,因此,當水怪又出來興風作浪的時候,他們就紛紛撿起這些雕刻時掉落的碎片扔向水怪,沒多久,水怪就在這些碎片中消失了,凌雲山下的水域也恢復了寧靜。

圖片:水底的水怪胡作非為劇照

而海通大師籌集回來的資金,讓當地的貪官眼了紅,甚至威脅海通大師,如果不交出這些資金,就要挖掉他的雙眼。海通大師二話不說,將自己的雙眼挖出放在盤子上送給貪官,表示雙眼可以不要,但是佛像要繼續雕刻。

當地的貪官極其敗壞,準備硬搶的時候,突然這雙眼睛卻在一片金光中,飛回到了海通大師的眼眶中,貪官和他的跟班們都嚇壞了,落荒而逃,因此大佛的雕刻才能夠順利進行下去。

這項工程實在太巨大了,海通大師活著的時候沒能看到竣工,經過90年的漫長作業,這尊與山比肩的大佛才建成,由於雕刻的是彌勒佛,所以人們稱它為樂山大佛。

樂山大佛也在世世代代的祈願聲中,微笑的存於萬千世界中,承載著人們無限的寄託。

圖片:樂山大佛漫畫

二、萬佛堂石窟群

北魏年間,佛教文化在中原地區火熱起來,就連當時的皇帝也是虔誠信徒,據說,當時的北魏皇帝,要求在遼寧錦州義縣建造一萬尊佛像,若是少一尊,這些當地的工匠就都要倒黴。

得到這個命令之後,義縣的石匠們都投入到緊張的雕刻當中,生怕在皇帝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不了,招來殺身之禍。大家拼著一口氣終於在皇帝規定的期限內雕刻了一萬尊佛像,第二天皇帝就要派人來核實清點了,一名小工匠被安排進行最後一次清算佛像數量。

可是,這位小工匠驚駭的發現,無論自己數多少次,就是只有9999尊佛像,莫名其妙的就少了一尊。眼看天已經灰濛濛亮了,皇帝派的人馬上也就要到了,這個時候再雕刻一尊佛像完全來不及,所有的工匠都絕望的跪在佛像前,難道自己辛苦的付出還是沒有感動佛祖嗎?真的要將大家都帶走嗎?

圖片來源於網絡:雕刻的萬佛堂石窟群

正在大家都傷心絕望的時候,小工匠想到一個主意,自己身形瘦小,如果假扮成一尊佛像,豈不是可以幫助大家渡過一劫?小工匠這個想法是當時最好的辦法了。

沒有其他方法的工匠們只好配合小工匠,趕緊重新攪拌了水泥,將這些水泥都塗在小工匠身上,小工匠盤腿坐下,雙手合十,任由大家在他身上、臉上塗上了水泥。

就這樣,小工匠幫助所有的工匠躲過了大難,可是當官員離開之後,工匠們驚詫的發現,他們居然找不到小工匠了,因為他已經真的變成了佛像。

人們認為,小工匠這種犧牲自己保護大家的做法,得到了佛祖的認可,讓他成為真正的佛像,能夠到達西方去成仙。也有一種說法是說,小工匠這種假扮成佛像的做法讓佛祖惱怒了,因此他才無法繼續存活下來。

圖片來源於網絡:小工匠成為真正的佛像

其實最大的原因還在於當時的皇帝,雕刻佛像原本是善事,可是皇帝這種野蠻粗暴的做法,不僅不利於佛文化的傳播,更無法雕刻出更為精美的佛像。

雖然義縣的這座石窟群是迄今為止,在東北地區發現規模最大的,歷史最悠久的石窟群,這些萬佛像到現在已經成為了珍貴的文物,但是這些佛像的工藝並沒有南方的精湛。

隨著時間的衝刷,也讓萬佛像被歲月摩擦掉了原來的容貌,其中有一半人們已經看不清原來的樣子了,可是,這個故事卻伴隨著佛教文化一起流傳了下來。

圖片來源於網絡:義縣歷史最悠久的萬佛堂石窟群

關於佛像的故事還有很多,除了這兩個,不知道大家還能知道哪些感動人心的佛教故事呢?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圖文由大咖說史工作室團隊製作!

相關焦點

  • 中國最美1OO個景區之【樂山大佛景區旅遊】攻略
    大佛於唐玄宗開元初年(公元713年)開始動工,當大佛修到肩部的時候,海通和尚就去世了,工程一度中斷。多年後,劍南西川節度使章仇兼瓊捐贈俸金,海通的徒弟領著工匠繼續修造大佛,由於工程浩大,朝廷下令賜麻鹽稅款,使工程進展迅速。當樂山大佛修到膝蓋的時候,續建者章仇兼瓊遷家任戶部尚書,工程再次停工。四十年後,劍南西川節度使韋皋捐贈俸金繼續修建樂山大佛。
  • 1962年維修樂山大佛,胸前卻發現「藏寶洞」,千年謎團就此揭開
    樂山大佛是一個奇蹟,能夠將之修建成功也是一個奇蹟。凌雲山位於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的三江交匯之處,這裡水勢湍急,有許多看不見的漩渦,在古代常常有往來船隻在這一帶翻船,無數人就此喪生在驚濤駭浪中。▲和尚化緣劇照海通法師就此週遊天下,歷經艱辛,四處為建造佛像而化緣。終於在他籌措了一筆資金後,海通法師回到了凌雲寺。他召集起一批石匠,樂山大佛就此開鑿。
  • 樂山大佛無人不知,但對於它的真名,31年前才意外得知
    要知道,這尊大佛修建於唐朝,在一千多年前的那個時代,花費的時間、人力和物力,都是難以想像的。開元初年時,有一位叫海通的僧人云遊至此,看到三江交匯處往往是行船兇險之地,許多船舶在此處折戟沉沙,許多家庭為此支離破碎。於是,他決定不再遊歷,發願要以化緣所得來興修大佛。
  • 一帶一路上的樂山大佛
    古之樂山,三江匯流之地,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匯聚凌雲山麓,水勢兇猛,波濤洶湧,過往船隻在此多有被顛覆。每當夏汛,江水直搗山壁,常常造成船毀人亡的悲劇。海通禪師為減殺水勢,普渡眾生而發起,招集人力、物力,於唐玄宗開元初年(公元713年)開始動工修鑿。歷經三代工匠之努力,歷時近90年時間,至唐德宗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方才完工建成。
  • 薛濤,韋皋與樂山大佛
    無雌音,韋皋看後驚為天人,薛濤遂成為西川節度使座上客。之後被發配時寫的「十離詩」,不知怎麼形容了,所以說女人最致命的武器就是溫柔和眼淚,大將軍過目此詩,立刻把她接了回來,但是她自己卻心灰意冷了,原來有些真相不能說破,更不能自己說破,「十離詩」挽救了薛濤的命運,卻點破了她的出身。(如其一:犬離主,馴擾朱門四五年,毛香足淨主人憐;無端咬著親情客,不得紅絲毯上眠。)
  • 樂山峨眉山二日遊團價格
    樂山大佛開鑿於唐代開元元年(713年),完成於貞元十九年(803年),歷時約九十年。樂山大佛和凌雲山、烏尤山、巨形臥佛等景點組成的樂山大佛景區屬於國家5A級旅遊景區,是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峨眉山-樂山大佛的組成部分。
  • 天府行之十四樂山大佛
    下車後轉坐3路公交車,半個小時就到了樂山大佛景區。淩雲寺在樂山大佛的頂上,也可以說在大佛的右肩上。相傳為唐朝所建,比樂山大佛早200年,歷經千年,是一代又一代高僧大德修煉成佛的地方。淩雲寺與杭州靈隱寺、洛陽白馬寺,共稱中國三大名寺。
  • 太原「蒙山大佛」,消失600年後神秘出現,憑什麼超越樂山大佛?
    第一次去蒙山看大佛,那還是一個偶然的機會。那是在2007年,正上大學期間。學校組織了一次植樹節活動,目的地就是蒙山大佛背後的山坡上。當時蒙山景區還沒有開始修建,道路十分簡陋,崎嶇難行,還有不少運煤的車。道路浮土有一尺多高,窄窄的小路,錯車也必須小心翼翼才能經過。
  • 它們是樂山大佛的四個小哥哥,那個仁壽大佛竟然幫助過張獻忠!
    仰視榮縣大佛重簷殿宇之上是大雄寶殿.殿內供奉的即為依山石刻的榮縣大佛,兩邊是泥塑的地藏和觀音。大雄寶殿原為單簷四層架殿式建築,昔日人們只能「遠看大佛頭。近看大佛腳」。它頭高7.7米,頸高1米,胸高4.85米,面部寬4.6米,肩寬11米,是中國大佛中唯一一尊胸佛。有趣的是,它在工程布局、人物形態上與樂山大佛極為相似,加之比樂山大佛先建成96年,因此,有文物專家曾認為它是樂山大佛的藍本之一。
  • 華西醫院院長李為民成為樂山大佛「守護人」
    四川發布客戶端消息 今年是世界遺產樂山大佛鑿成1217年。6月13日,舉行於樂山大佛景區的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四川主會場活動上,千年大佛迎來第1217位守護人——全國人大代表、華西醫院院長李為民。
  • 三江匯流「賞」佛影 怡心怡情「識」樂山
    原標題:樂山樂水總相宜樂山美景的多種姿態「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樂山、樂水,樂山之美總能讓人樂在其中。樂山,古稱嘉州,又稱海棠香國,歷史上屬古蜀國。素有「天下山水之觀在蜀,蜀之勝曰嘉州」的美譽,直接道出樂山風景冠絕天下。
  • 足球採訪日記:1994年採訪女足間隙,在史萬春鼓勵下獨訪樂山大佛
    我終於看到樂山大佛,我的1994年四川日記,原文如下。1994年3月2日,星期三,農曆正月廿一,天氣陰。我不能再這樣待在這裡了,吃早飯時我跟史萬春講,我說我想出去看一看,我說我向來都是獨往獨來的。史萬春說,你有記者的身份你怕什麼?是的,我已不是普通人了,我是記者,走到哪裡人們都會刮目相看的。
  • 樂山大佛若「洗腳」 江水將倒灌城區
    18日上午11點,洪水已淹至樂山大佛腳趾,這是近70年來樂山大佛首次被洪水淹至腳趾。  「大佛洗腳」,預示著怎樣的水情?王金才介紹,樂山城區排水,主要是通過竹公溪流入岷江,再和大渡河匯合,「當岷江水位高於竹公溪時,就會出現倒灌現象。」  岷江水位多高時,河水會倒灌呢?據樂山水文局監測數據顯示,當岷江樂山通江段水位達到海拔高度360米時,竹公溪就會發生倒灌。
  • 樂山除了大佛,有一個地方歷史更悠久,名字是漢武帝起的
    據報導,受到暴雨影響,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水位迅速上漲,樂山大佛腳趾頭被洪水漫過。據說,上次樂山大佛被淹是70年前,可見此次洪水來勢洶洶,樂山大佛也因此躋身熱搜榜。其實,樂山除了大佛,還有一個歷史更為悠久的地方,它就是犍為縣。說出來別不信,這個名字來頭很大,竟源於漢武帝。
  • 樂山大佛曆經千年不倒,秘密就藏在佛頭裡,又為何會閉眼流淚呢?
    我們中國的旅遊資源是非常豐富的,尤其是佛教文化更是因為在歷史上非常的盛行,所以在很多地方的寺廟就成了旅遊的勝地,而這次我們要講的就是我國有名的樂山大佛,它經歷千年屹立不倒秘密就藏在佛頭裡,可又為何會閉眼流淚呢?
  • 峨眉山腳,樂山大佛,海棠香國——樂山師範學院
    提到四川樂山,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樂山大佛,又或者是峨眉山,但是我們今天重在講述樂山的高校——樂山師範學院。樂山師範學院位於四川省樂山市,這是毋庸置疑的,具體地址則是市中區濱河路778號。能夠在樂山市讀書是幸福的,樂山市有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峨眉山和樂山大佛,境內國家4A級景區就有15處(很多地方可能連一處都沒有)。當然,我們讀書並不是只為了風光,我們接下來介紹樂山師範學院。
  • 逝者如斯101: 樂山大佛
    湖南人愛吃辣,對花椒卻不那麼適應,幾個人麻得直唆嘴巴。這一餐只花了二十幾塊錢,又飽又夠味,沒想到成都的東西那麼便宜。住店也不貴,到處都是塊把八毛錢一晚的旅社,我們挑了家最貴的,一個雙人間才兩塊錢。第二天轉乘汽車去樂山,一路走了四五個小時。樂山同我們永興一樣,也是丘陵地區。不同的是我們這邊的公路繞著山腳走,他們那兒的路在山頂上,汽車從這個山脊走到那個山脊。
  • 樂山大佛4次閉眼,為什麼一個石雕像也會有動作?
    炒米有幸在2012年去過一次樂山,從佛頂遊覽到佛腳,仔細看過大佛,大佛依山而建,能經歷這麼多年在於排水系統做得好。樂山大佛在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的匯流處的意義非凡。不單單只是古往今來人們對佛教的信仰,更是文化和歷史的見證。川南大佛很多,但是樂山大佛的完整性幾乎無可比擬。因此得益於歷史上人們對大佛的維護與修繕。炒米之所以講「樂山大佛」的排水以及維修的現狀。是因為近代一直流傳樂山大佛「四次閉眼」的事情。
  • 奧地利媒體:中國贈小樂山大佛的善舉卻在奧引發爭議
    【環球時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木 環球時報記者 郭芳】奧地利《新聞報》7日報導稱,該國著名的克裡朋斯坦山上7月2日將豎起一座來自中國的「迷你版樂山大佛」。這座高2.5米的雕像是由中國四川樂山市贈送的。不過,這一善意卻在當地引發爭議。奧地利上奧地利州新聞網稱,去年,擁有約350萬人口的樂山與僅有716人的上特勞恩鎮建立了「夥伴關係」。
  • 樂山大佛近期再次「閉眼」!難道又有大事發生?
    樂山大佛近期再次「閉眼」,難道又有大事發生?一向靈異的樂山大佛據說第四次「閉眼」了!聽到這一消息,無數信眾紛紛跪拜,祈求神靈寬宥世人,護佑人間太平。為什麼一聽說樂山大佛再次閉眼,人們反應會如此強烈呢?這其實與樂山大佛近年來屢次發生靈異事件有關。據當地人士反映,建國後,樂山大佛共發生過5次靈異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