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骨折患者由於術後得不到及時和正確的康復指導和治療,往往遺留骨折部位臨近關節的功能障礙,導致關節粘連或僵硬,帶來終身的不便和痛苦。
由於很多醫院的體制問題,骨科術後的患者在住院期間通常接受不到早期的康復治療,出院時也得不到詳盡的康復指導。這裡為大家做一簡要的介紹。
術後4~6周:骨折康復的「蜜月期」
患者通常在術後4~6周回骨科門診複診。為什麼要4~6周,是因為經過這麼長的時間骨折部位基本都有一個初步的癒合。這個階段恰恰是骨折康復的「蜜月期」,患者應該密切配合康復治療,也就是跟康復「度蜜月」。
很遺憾,這個最佳時間患者基本在家度過了。由於缺乏專業的指導,加之受俗語「傷筋動骨一百天」的影響,多數患者是採取靜養、基本不動的做法。
這樣經過4~6周,當複診的時候肢體關節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活動度丟失、關節粘連。而此時大多數醫院的骨科醫生都會讓患者自行回家多活動活動多練習練習,至於詳盡的和專業的康復指導則無從談及。這是因為骨科醫生擅長的是手術而不是康復。多數情況下,患者這次複診後會被要求1~2月後再來骨科複診。
術後6周~3個月:骨折康復的「黃金期」
通常術後6周~3個月是骨折術後康復的「黃金期」,一方面骨折有了初步的癒合,另一方面此時的康復療效很顯著。然而,再次令人遺憾的是,大多數患者因為得不到骨科醫生的推薦,自己又缺乏這方面的常識,依然得不到康復科的專業治療。不可否認還是有一定數量的患者經過自身的鍛鍊可以基本恢復關節和肢體的功能,但同樣不可迴避的事實是,我們在門診看到不少因為關節周圍或者關節內骨折、複雜骨折的患者由於錯過康復的黃金期,最終留下了不可逆的後遺症。
術後3個月到術後半年,我們稱之為骨折康復的「晚期」,晚期不代表無計可施,此期康復治療依然有效,只是療效大打折扣,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跟關節粘連、僵硬作鬥爭,治療的手段也要比之前的「蜜月期」、「黃金期」複雜很多,需要依靠更多的專業人士的手法治療,以及關節鬆動術SPS支具的牽伸等方法來做最後的努力。經過3個月這樣密集高強度的康復治療,還是有機會最大可能地挽救已經喪失的關節功能。事實上能在術後3月及時來康復科接受專業治療的患者已經算幸運的了。
等到術後半年,患者才來尋求康復治療的話,通常醫生會建議患者直接去骨科接受微創或開放式的松解手術,術後再接受康復治療,因為此時的關節攣縮已經定型,保守治療收效甚微,再去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不值得,還是直接手術松解來的直接有效,當然術後更需要及時跟上康復,否則可能出現術後功能比術前的功能還差的悲劇。
最後再提醒一句,骨折術後何時來康復科就診?一般建議術後2~4周常規來康復科就診。一旦出現功能受限,應及時來康復科接受專業的康復治療。最好不要錯過術後3月的「黃金期」,至少在術後6月前來康復科治療,否則我們也回天乏力了。
本文來自《家庭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