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考 ▏日本皇室祖先是中國人,秦人徐福極有可能就是日本首位天皇.

2021-02-17 鑑學堂


編者按:日本大和民族,乃至皇室與中國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日本無論使用的文字,還是引以為豪的神道教、佛教、茶道,以及民族服飾、生活習慣、傳統禮儀和流傳至今的許多民間風俗,都無不滲透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影子。

日本皇室祖先是中國人,是近代人類學研究領域的熱門話題。日本皇室與名人也不乏自稱自己是中國先秦方士徐福後人。

▎1975年,「香港徐福會」成立,日本昭和天皇的御弟三笠宮在賀詞中如是說。「徐福是我們日本人的國父」。

▎日本前首相羽田孜曾公開承認自己是徐福的後代,是第65世孫。到處炫耀「我的祖上是姓秦的」。


近代更有中日史學家推出「日本皇室祖先是中國人」的論斷,中國先秦方士徐福奉秦皇之詔,率領三千童男童女及隨行兵馬自山東沿海東渡蓬萊諸島,尋求長壽不老仙藥無果,不敢返回故土面聖,因此留在了日本列島開疆沃土,繁衍生息。有學者推斷,一去不復返的先秦方士徐福,極有可能就是日本首位天皇。


日本的古代史是一本糊塗帳,一半是無稽的神話,另一半是捏造的偽史。其實捏造史實並不稀奇,很多國家都有類似的行為,自稱是神的直系後代,更是人類常有的誇耀,不過硬著頭皮要與中國比古老,把自己的祖先一直追述到公元前千餘年,就未免有些荒唐。

現代的日本人,恍然於編纂偽史的無聊,才漸漸敢於說真話,不過有時又過火,認為他們的歷史都不可信,尤其不願意承認他們的皇室是由中國傳流下來的。但是我們的學者衛挺生博士,在他不朽的大作中,確實證明了神武天皇就是徐福。


日本有正史始於第四十代的天武天皇。在壬申之後,這位君主認為當時所傳的史實誤謬頗多,真實的情形常常過了一段時期之後,便走了樣,必須制訂正史。他於是命令了一位二十八歲的稗田阿禮,根據史料《帝紀》、《舊辭》等,重加整理,去偽留真,來制訂一部正史,以傳後世。

但是經過三十餘年後,稗田阿禮並沒有能完成他修史的大業,而阿禮已經老邁不堪,到了元明女帝時代,不能不另外敕諭一位文筆非常秀麗的太朝臣── 安萬侶,來幫忙阿禮共同續寫那未完成的著作,這就是所謂的《古事記》,公元712年完成。

在古事記之外,天武天皇還創立了一所歷史編纂館,任命了一大批編纂委員,要他們仿效中國的《史記》、《漢書》的纂寫方式,廣搜數據成為一部完備的國家紀錄。經過整整四十年的工夫,這部巨作完成了,就是現今還流傳的用漢文寫下來的《日本書紀》,公曆720年完成,共三十卷,一、二兩卷是神話,第三卷是日本正史的開始 ──《神武紀》。

《神武紀》是神武天皇本紀,其中最重要的描述,是東徵的一役,雖然很像是一篇神話,但敘述的行蹤忽東忽西、忽行忽止,尤其他在不同地區留滯的期間忽長忽短,不像是故意的虛構。據衛博士的考證,根據《神武紀》的記載:

一、「可確知神武天皇不生長於日本,乃乘天盤船自高天原飛降者。天盤船謂航海之樓船。『飛降』謂操縱風帆而來,『高天原』乃指海外之一地而言。」

二、當時日本文化的程度,停留在繩文文化時代,並沒有任何衝擊,能使日本忽然飛躍到青銅的彌生文化。據衛博士的研究:「近年,自筑紫至遠賀川口,出土青銅器時代之刀劍戈矛鎔範甚多,與《神武紀》所云,居『吉備』數年以蓄兵食之語相應,『兵』即兵器。神武東徵途中先折而西行,停駐遠賀川口多日,因其地為其兵器製造區,故親往視察製造情形,從已出土之兵器而言,其形式與先秦之大陸中原之刀劍戈矛無異,可見神武兵工之技工來自大陸。

日本產銅之各地,多在伊豫安藝以東,而當日製造兵器之場所,反集中九州島的西北,去礦場甚遠,顯然當時日本銅礦尚未被發現,不得已乃自大陸齊楚沿海運銅入倭,銅礦笨重,故將其冶鑄集中於日本去齊楚海岸最近之港灣,因而自唐津以至岡田皆成其冶鑄之工業區。」以上說明了神武東徵武器的來源。

神武是誰呢?衛博士肯定地說,他必然是徐福。徐福到了日本之後,為了避免秦始皇的追蹤、偵訪,甚至於討伐,他利用了語言的隔閡來保持他的秘密。

他禁用當時通用的中國語言,甚至採用了秦始皇的愚民政策,認為人民有了知識之後,便會興風作浪,「以古而非今」了。文字是罪魁,是知識思想最可怕的媒體,所以他根本廢棄了文字,在文字還沒有流布很廣的時候,便扼殺了它。那時其手下還有幾千名由齊楚各地徵調而來的童男女,他不授以中國文化,反而讓他們倭化。

這時大局已平定,他這批青年戰友,一個個也已長大成人,便讓他們和當地土著男女婚配,創立家業,斷絕他們思鄉的念頭。他為了示範,娶了原始居民木族中的賀茂氏的女兒──媛蹈鞴五十鈴媛為正妃,翌年並立她為皇后。他自己在辛酉年即位於橿原宮,稱帝了。

以上是衛博士根據《神武紀》,再考證了我國各書類中有關徐福的記載而推斷的,合情合理。顯然的,神武確有其人,確有其事,唯獨有一點不能符合的是神武即位之年。照《神武紀》中明確的記為辛酉之年,為紀元前660年,約當春秋齊桓公葵丘之會一匡天下的時候,距離徐福之生,四百有餘年,所以徐福似乎不可能就是神武。

不過神武時代,日本根本尚未記年。日本本來無歷,是從欽明天皇時代,由百濟的歷博士一位名叫觀勒的高僧傳授得來,到了推古女帝九年辛酉,才由當時主政的聖德太子推行曆法於全國。除了曆法之外,聖德太子還制訂了冠位、朝儀、憲法,確實應了中國讖緯家的預言,辛酉是個革新之年。聖德太子為了修史,不能不訂一個大吉祥的日子,作為日本的開國之期,因此他認為辛酉年最能象徵革故鼎新,而為了表示日本是與我國相埒的古國,於是訂了推古九年辛酉以前的第二十一個辛酉,為神武即位之年。

是神武千餘年後,他四十餘代的子孫硬替他裝上去的,焉能可信?不過辛酉每逢六十年必有一次,假定真的是辛酉年,如若不是第二十一個,而是第十七個辛酉,那可能就吻合了。

總之衛博士的研究,解答了歷史上的大謎。為什麼徐福三次出海?三千童男女的蹤跡何處去了?日本何以忽然由繩文時代一躍而到了青銅器時代?不過這並不能使得我們與日本之間更密切,徐福的本意似乎就是想隔絕日本與大陸中國的關係的。

姑不論日本的學者有沒有雅量來承認這一事實,日本的第一位君主的來源,我們總算是清楚了。神武以後,根據《古事記》與《日本書紀》,有八代帝王,而無事跡。據日本學者水野佑的研究,這八代帝王根本無其人,名字是虛構的,這當然可能。那是因為把神武的存在提前了四百年,當然產生了很長的空隙,為填這四百年的空檔,至少需要八代以上的君主,當然只能是有名而無事跡的闕史時代了。由於把神武提前了四世紀,日本的古代史的真偽難辨了,成了一本糊塗帳。

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條件下,要弄清日本民族的沿革變遷和皇室宗脈傳承並不是難事,只要日本史學家具有正確的人類學史觀,皇室有開放皇家靈寢科考的胸襟,相信人類學日本民族懸而未決的課題都會找到答案。

日本古代史剪不斷理更亂。徐福被認為是日本的始皇帝,雖無史可考,也缺乏現代科考實證,但日本民族與中國的淵源卻深遠悠長。日本最崇拜的幾位中國人看看都是誰?其中先秦方士徐福名列首位。

▎徐福

徐福,字君房,是中國秦朝著名方士,道家名人、曾擔任秦始皇的御醫,出生於戰國時期的齊國。

秦始皇時期,徐福上書說海中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有神仙居住,可以求得長生不老仙藥。於是秦始皇派徐福率領童男童女三千及隨從兵馬數千人,攜帶提前儲備的三年糧食、衣履、藥品和耕具乘坐蜃樓入海求仙,耗資巨大。

徐福率眾出海數年,並未見到仙山,也沒尋到所謂長生不老仙藥。傳說徐福唯恐返回被暴虐的秦始皇治罪殺害,於是滯留「平原廣澤」(日本列島)稱王不歸。至此,徐福及隨行數千秦人在日本開疆沃土,繁衍生息。

徐福一行遍及韓國南部與日本列島,成為歷史上中日韓文化交流的一段佳話。幾千年來一直是人們研究和探討的一個熱門話題,至今已成為先秦史、秦漢史、中外關係史、航海史、民俗學、宗教學、考古學等綜合性多學科研究課題,具有極為重要性的學術價值。

日本幕府時代畫的徐福抵達日本時的情景圖

在現今日本多地留存有徐福活動遺蹟與紀念館所,徐福在日本深受敬仰。如果用一句話概括日本人多崇拜徐福,那就是:日本人把徐福當開國先皇。

位於日本和歌山縣新宮市的徐福公園

日本有徐福登陸傳說的地方有二十八處,最有名的是和歌山縣新宮市,那裡有徐福登陸紀念碑、徐福墓、徐福公園。徐福公園內更有銷售「徐福天台烏藥」、「徐福壽司」、「徐福酒」,或是千年前傳說的不老仙藥。

徐福登陸遺蹟

據日本徐福七世裔孫秦福壽著文載,日本第七代孝靈天皇之時,徐福渡來日本列島,先後抵筑紫(九州)、南島(四國)、不二山(富士山)。徐福把7個兒子改為日本姓氏,長子姓福岡,次子姓福島,三子姓福山,四子姓福田,五子姓福畑,六子姓福海,七子姓福住,然後把他們分別派往7個地方。從此,徐福的子孫遍及日本各地,逐漸繁衍起來。

▎諸葛亮

三國時期一個非同凡響的傑出人士,是智慧的化身,如果放在中國有著很多崇拜者,那是情理之中,然而在日本諸葛亮也有很多敬仰者。

《周刊文春》曾對日本最崇拜的100名人做了調查,中國只有諸葛亮和孔子上榜。其中,諸葛亮排名28,而孔子排名87。並且,諸葛亮是很多日本中學生心目中的大英雄。諸葛亮之所以如此受崇拜,是有他的原因的。

首先是《三國志》中對諸葛亮的描寫,《三國志》這本書在日本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甚至被推薦為企業幹部與政界人士的必讀書。但是日本的《三國志》並非是中國的正史《三國志》。而是以《三國演義》為原本創作的傳奇小說。日本的三國熱其實大半部分都是諸葛熱。日本人評價說:中國人喜歡關羽,日本人喜歡孔明,西方人喜歡曹操。

其次就是諸葛亮所展現的思想。日本人之所以最推崇諸葛亮,跟日本獨特的文化與國民性有很大關係。諸葛亮所展現的忠孝觀念、道德涵養正是日本所極大推崇的。

▎王陽明

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弘治十二年(1499年)進士,歷任刑部主事、貴州龍場驛丞、廬陵知縣、右僉都御史、南贛巡撫、兩廣總督等職,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亂軍功而被封為新建伯,隆慶年間追贈新建侯。諡文成,故後人又稱王文成公。

有人說,中國歷史上立德立功立言最傑出的有兩個半,分別是:孔子、王陽明和半個曾國藩。有人說中國歷史上文人用兵最傑出的有三個人,分別是:諸葛亮、王陽明和毛澤東。由此就可以看出王陽明的重要影響力了。

王陽明對日本人的影響可以說是歷史性的。日本人僅靠王陽明一部《心學》,就推翻了500多年的封建幕府統治,成功實現了明治維新,完成了向資本主義的過度。這也許就是為什麼日本人為什麼如此崇拜王陽明的原因。


▎朱舜水

明清之際的學者和教育家。字楚嶼,又作魯嶼,號舜水,漢族,浙江餘姚人,明末貢生。因在明末和南明曾三次被皇帝特徵,未就,人稱徵君。

清兵入關後,流亡在外參加抗清復明活動。南明亡後,東渡定居日本,在長崎、江戶(今東京)授徒講學,傳播儒家思想,很受日本朝野人士推重。著有《朱舜水集》。


朱舜水在日本20餘年,他積極傳播儒學思想,並廣收門徒。舜水的忠君愛國思想和高尚人格感化了日本知識界,被日本學者私諡為「文恭先生」。

朱舜水漂泊海外的命運改變了日本的歷史,他把理學傳播到日本,為日本明治維新提供了文化思想。1644年,江戶(今東京)首相德川光國朱舜水為師。

相傳,朱舜水的本名,朱之瑜。德川光國想為其取個名號,朱之瑜想了想,說道:「就叫舜水吧,因為家鄉有一條河,叫做「舜水」。」起這個名字,意思就是不忘故國。由此,朱之瑜便改名為「朱舜水」。日本三大古典名園之一「後樂園」,便是德川光國在朱老70壽辰時贈送給他的。

▎鄭成功

明末清初軍事家,民族英雄。鄭成功一生,抗清驅荷,以趕走荷蘭殖民主義者、收復祖國領土臺灣的業績載入史冊,海峽兩岸均立像樹碑紀念。

明天啟四年(公元1624年),荷蘭殖民者侵佔中國臺灣。清初,鄭成功下決心趕走侵略軍。清朝順治十八年,鄭成功親率2.5萬兵將,風乘百艘戰船,從金門出發。他們冒著風浪,越過臺灣海峽,在澎湖休整幾天準備直取臺灣。

康熙元年初,侵略軍頭目被迫到鄭成功大營,在投降書上簽了字。至此,鄭成功從荷蘭侵略者手裡收復了淪陷38年的我國聖神領土臺灣。

很多人知道鄭成功是個民族英雄,有著英勇的戰績,但很少人知道,其實他還是中日混血兒。鄭成功7歲前由母親田川松一手撫養長大,父親鄭芝龍長年在外經商。7歲後,鄭成功隨父親離開日本,母親留在了日本。所以,鄭成功自幼過著「單親家庭」般的生活。直到1645年,一家人才在中國泉州安平團聚。然而,不幸的是,團聚不久,清軍就攻到了城下。城破之際,母親選擇了自殺殉節。

日本長崎縣平戶市鄭成功紀念館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長崎縣平戶市不僅是鄭成功的出生地,也是當年的日本遣唐使的出發地。七歲前,鄭成功一直生活在日本長崎縣平戶市,這裡建有鄭成功的紀念館、誕生石、紀念公園等。每年7月14日(鄭成功誕辰),還會舉行祭典活動,鄭成功儼然成了這個城市的一部分。並且被稱為「日本出生的亞洲英雄」,深得日本人的崇拜。

後記:現今日本皇室如若真是中華民族的後裔。那麼,近代日本發動的慘無人寰侵華戰爭,除了應背負戰爭之責,受到國際道義譴責之外,還應背負大逆不道,滅宗犯祖,手足相殘不義之罪孽。遺憾的是,日本皇室及政府至今尚未對那場令人髮指的侵華戰爭,向中國人民徹底謝罪,取得中華民族的真正諒解。中日友好基礎從何而談?交往又何以為繼?民族仇恨又何以消融和解?其實,日本要撫平侵華給中國人民帶來的戰爭創傷,取得中華民族真正諒解。很簡單,那就是勇敢承擔戰爭責任,向中國人民謝罪!認祖歸宗,跪祈中華民族的原諒與合解。

本文部分內容摘自:《日本史話》  作者:汪公紀   

聲明:我們敬重和感謝原創作者,凡未署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無法查獲來源所致,敬請原作者見諒!如有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或版權人告知,我們將及時糾正刪除。同類微信公眾號轉載本刊發布文章,敬請註明出處。謝謝合作!


相關焦點

  • 日本天皇為何不願公開皇陵?英專家:日本天皇是中國人後裔
    當然,這個傳說雖有史書記載和墓穴的考證,但關於是否成為了天皇這個問題,並未得到科學的認證。只能側面說明日本對第一任天皇,也就是神武天皇的身份存在爭議。除此之外,英國的《泰晤士報》不僅對日本天皇是中國人作出假設,同樣也對朝鮮人做出設想。
  • 日本的祖先到底是不是中國人日本專家說:我們的祖先是韓國人
    ——歌德(德)文章分類|歷史奇聞文章字數|2165字,閱讀約5分鐘自古以來,日本的最高統治者和國家象徵就是「天皇」。「天皇制」是世界歷史上時間最長的君主制。人們常說:「日本第一代天皇是神武天皇,其實他是一個叫徐福的中國人。」眾所周知,秦始皇派徐福帶領三千處女出海東,到海上仙山尋找長生不老藥。徐福最終沒有回去,而是來到了日本島。之後,一切都變得更加撲朔迷離。讓我們暫且不談這個問題。再來說說關於日本血統的另一種說法。
  • 日本人的祖先到底是誰?
    所以一直有著一種說法神武天皇就是出海求藥的徐福。 在日本國內,有不少學者認同此種觀點,甚至於日本前首相都自稱徐福後裔。日本國內也有許多有關徐福的遺址。 說法二2:日本人的祖先是朝鮮後裔。天皇來自朝鮮,80年代日本考古學家為依據出土的古代日本人的骨骼進行了DNA測定,得出了兩人驚詫的結果,這具骨骼得出的數據與現代日本人的差異很大,反倒是更加接近朝鮮人的數據。日本天皇明仁也曾發表過先祖的母親是朝鮮王族的言論。 說法3:日本人祖先是遊牧民族。考古事實表明,古代得日本曾經和東亞的遊牧民族進行過碰撞與融合。
  • 【初心專欄】日本天皇的象徵——三神器
    (圖為伊勢神宮正宮皇大神宮,內部供奉天皇祖先天照大神)劍和勾玉合稱劍璽(剣璽:けんじ),通常一起出現。劍的全稱為草薙劍(草薙剣:くさなぎのつるぎ),一般認為真正的草薙劍被供奉於愛知縣的熱田神宮內,複製品位於皇居內。勾玉全稱為八尺瓊勾玉(八尺瓊勾玉:やさかにのまがたま),一般認為如今安放於皇居中勾玉即為真正的八尺瓊勾玉。
  • 中國民間致函日本天皇 首次向日本皇室追討文物
    央廣網北京8月11日消息(記者丁飛 實習記者於子卉)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中國民間對日索賠聯合會近日通過日本駐華大使木寺昌人,致函日本天皇明仁和日本政府,要求日本歸還所掠奪中國文物「中華唐鴻臚井刻石」。這是中國民間首次向日本皇室追討文物。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流失海外文物超過1000萬件,每一件文物的回家之路都將異常坎坷。
  • 日本人乃何許人也?他們真是中國人後代?挖掘天皇墳墓被嚴格禁止
    日本皇室成員,昭和天皇與明仁天皇 二戰結束之前,日本天皇已經發表《人間宣言》了,即承認自己是人,不是神的後代,按照道理來說,日本的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
  • 親口承認自己的祖先為亂臣賊子,日本天皇是啥意思?
    對於唐朝後繼君主來說,「玄武門之變」必須定為正義舉動不過,我們的鄰國日本卻有奇葩事兒:現任天皇親自承認自己的先祖是亂臣賊子,先祖的敵人才是正統。這就是日本南北朝問題,這個正統性出現了爭議,明治維新後,日本政府決議,明治天皇親自裁定:日本南朝是正統。
  • 日本天皇為何要趕走皇室公主?真的是養不起嗎?
    日本皇室收入年四一這個數字的準確性我不知道,但是日本皇室每年所獲得的錢款足夠自己的開銷。而且日本皇室也並沒有因為財政上的吃緊而趕走所有公主。這兩件事其實沒有任何關聯。日本成立君主立憲制,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經過美國的政治改革日本天皇已經不再掌握實權,但是日本政府依然給天皇大筆錢財。
  • 日本天皇與皇室傳承良久,支撐皇室延續的是什麼?已經消失的貴族
    摘要:日本天皇與皇室傳承良久,支撐皇室延續的是什麼?已經消失的貴族日本皇室傳承良久,在如此長的時間裡,無論是天皇還是皇室能夠得以順利延續,除了機緣巧合外,還有一個關鍵的支持群體——公家,也就是貴族。對於天皇和皇室而言,公家的存在相當重要,幾乎可說是沒有公家,皇室就無法成立。公家的發祥起源,是古墳時代仕於朝廷、身份世襲化的豪族。這些豪族一一沒落後,合稱「源平藤橘」的公家,也就是源氏、平氏、藤原氏及橘氏開始崛起,其中以藤原氏的勢力最大。
  • 他是第一位訪問中國的日本天皇,國宴要求撤換一道菜,慘遭拒絕!
    說到日本這個國家,相信很多和小編一樣的國人內心都是充滿了敵意,恨不得能夠此生老死不相往來。但是對於日本軍國勢力來說這些對他們不痛不癢。我們今天不說那段讓人銘記的歷史,我們來說一說代表著上天旨意的日本天皇。對於日本民眾來說,天皇是神的代表,對於皇家有著無限的憧憬和嚮往。
  • 日本200年來首位退位的天皇:明仁天皇剛過87歲生日,健康狀況不佳
    本周三,在東京的官邸低調度過新冠疫情的日本前明仁天皇迎來了他的87歲生日。 這是前天皇自退位後的第二個生日,去年4月30日,明仁天皇成為日本200年來首位退位的君主,其長子德仁於第二天繼位,今年十一月,他的次子文仁被正式宣布為皇位第一順位繼承人。
  • 中國皇帝後宮妃子成群,為何日本天皇只娶一妻,裕仁天皇揭秘
    日本不僅走出蕭條,而且還一躍成為了世界第二大資本主義國家,這期間裕仁天皇起到了很大的鼓勵作用,在皇室成員的私生活方面,裕仁天皇也起到一個很好的帶頭作用,堅持一夫一妻制。在裕仁天皇之前的天皇就提出過要求天皇一夫一妻制,但是並沒有嚴格的去執行遵守,在裕仁成為天皇之後,他堅持只娶一個妻子,就是自己從小到大的同學良子,兩人互相愛慕,最終步入婚姻殿堂。
  • 她是拒絕嫁入日本皇室的平民,為夢想放棄富貴,天皇卻非她不娶
    日本從古至今就只有一個皇室,那就是菊花王朝的傳承者們。 這麼說吧,如果日本天皇沒有允許,日本皇后甚至連在人前說話的權利都沒有。更重要的一點是,日本皇族的妻子,基本也都是貴族。 日本皇室因為自詡是神的後代,所以對血脈傳承看的尤其重要,有專門的幾大貴族家庭跟日本皇室進行通婚,這也是為何日本皇室出現遺傳病的概率特別大。這貧民女子嫁入日本皇室,幾乎是不可能出現的事,但偏偏近現代就出了兩位日本平民皇后。
  • 日本歷史上的8位女天皇,第8位號稱日本最美女天皇,而且很有才
    昨天我們說了日本的飛鳥和奈良時代集中出現了6位女天皇。日本歷史上一共有8位女天皇,而6位集中出現在飛鳥、奈良時代。主要是當時日本各大豪族與豪族之間、豪族與皇室之間較量的必然結果。
  • 日本天皇繼承人僅剩2位,為保證血脈延續,繼承人只能分開坐飛機
    不過由於日本皇室特別看重血統問題,因此日本天皇的妻子基本也是出自皇室,眾所周知近親結婚的危害,日本天皇也已經傳了100多代(從神話傳說的神武天皇到令和天皇共126代),近親結婚所帶來的影響已經相當明顯。
  • 日本最長久的一個家族,到如今已經歷了126代,卻說祖先是中國人
    但是,日本天皇家族的可憐之處就在於,以前的人就算完全用語言分析,都分析不出來他們來自於哪裡,因為,他們的語言是少有的「孤立語言」,太可憐了,正如日本這個孤島一樣,他們的語言也沒有親戚,這讓我們很長時間都分析不出來日本天皇的祖先到底是哪裡來的。
  • 日本天皇也曾退位,1817年之前,天皇也並非是日本的信仰中心
    日本政府接受任何處罰,任何賠償,只有一個要求,那就是必須保留「天皇」體制。  然而,1817年,日本第119代天皇——光格天皇,在位37年之後,突然宣布退位,成為日本歷史上,唯一的「生前退位」天皇,在其之前,也有58位天皇退位。
  • 日本為什麼有了首相還要設天皇,天皇主要管什麼?
    日本天皇明仁天皇在2016年做了一個罕見的視頻講話,暗示他已經準備好退出這個職位。雖然全球各地的皇室領導人都沒有退位,但這位82歲的老人能否在明仁還活著的時候放棄他的頭銜並將其傳給兒子的問題引起了人們對皇帝及其功臣意義的質疑,在現代日本的當前角色。
  • 日本200年來首位退位的天皇:明仁剛過87歲生日,健康狀況不佳
    本周三,在東京的官邸低調度過新冠疫情的日本前明仁天皇迎來了他的87歲生日。這是前天皇自退位後的第二個生日,去年4月30日,明仁天皇成為日本200年來首位退位的君主,其長子德仁於第二天繼位,今年十一月,他的次子文仁被正式宣布為皇位第一順位繼承人。據皇室事務所稱,結束了這一系列複雜的皇位繼承程序後,前天皇看上去如釋重負。
  • 日本人祖先究竟來源於哪裡?並不是徐福後代,很多日本人難以接受
    近代以來鄰國日本一直是中國人關注的焦點之一,兩國之間的情感極為複雜,從東漢初期到元朝初年,日本對中國人極為恭敬,對漢文化的崇拜甚至到了盲目的狀態。元明清三朝時期,日本對中國的態度就出現了極大的轉折,兩國平等的理念日漸深入日本人心。而近代以來,尤其是侵華戰爭期間的日本暴行,中日之間的仇恨濃得化不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