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間致函日本天皇 首次向日本皇室追討文物

2021-02-08 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8月11日消息(記者丁飛 實習記者於子卉)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中國民間對日索賠聯合會近日通過日本駐華大使木寺昌人,致函日本天皇明仁和日本政府,要求日本歸還所掠奪中國文物「中華唐鴻臚井刻石」。這是中國民間首次向日本皇室追討文物。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流失海外文物超過1000萬件,每一件文物的回家之路都將異常坎坷。民間追討,成功的機率會有多大?這又是不是最好的選擇呢?

  中國民間對日索賠聯合會會長童增,被稱為「中國民間對日索賠第一人」,在對日本索賠這條道路上他已經走了24年。中國之聲記者丁飛和實習記者於子卉對童增進行了專訪。

  國寶「中華唐鴻臚丼刻石」,重量超過90噸,單體10立方米有餘,駝形天然頑石,成碑於唐代,是唐冊封管轄東北的見證。甲午海戰後被日軍作為戰利品掠走,至今,沉睡在日本皇宮超過一個世紀。中國民間對日索賠聯合會近日致函日本天皇和政府,要求日本歸還「中華唐鴻臚丼刻石」,這是我國民間首次向日本皇室追討文物。

  童增:上個星期四我們給日本大使館大使寫了一封信,要求他轉交給日皇明仁先生和日本國政府。日本大使館已籤收,我們從下周開始會向大使館詢問送給日本皇室沒有。曾經也有中國人到日本皇室去過,也發現了這塊碑。從我們和日本打交道二十多年的經驗來看,日本皇室跟日本政府還不太一樣。當他知道在自己家裡面有中國戰利品,他們一定會反思這個文物到底會怎麼樣。這個文物歸還的可能性是極大的。

  被稱為「中國民間對日索賠第一人」的童增,在這條路上已經走了24年。選擇什麼樣的文物、向誰追討、有無證據,這一次他都做足了功課。歷史上,1970年,韓國民眾曾經強烈要求日本歸還日俄戰爭期間掠走的「北關大捷碑」,直到2005年韓國政府正式出面,要求日本歸還,同年日本將此碑歸還韓國。童增也坦言,最重要的不是「日本皇室的良心回歸」,而是社會推動力和政府出面追索。

  童增:我們主要是邁了第一步,僅僅是把這個問題提出來了,向日本的皇室、向日本政府正式道出了我們的訴求,要能夠成功還需要社會的關注支持、海外華僑的團結一致,還有中國政府出面才能最終得到解決。

  流失文物「回家」的方式,主要有三種:回購、捐贈和追討。目前,國際上海外文物流失回流超過90%主要是依靠回購,也就是拍賣。而對於回購這種方式,原國家文物局局長、現任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曾經公開表示反對。

  單霽翔:我們不會用國家的錢來回購被掠奪的文物,道理很明顯,今天再在我們的創口上撒鹽,再叫我們用錢買回來,無疑是第二次的掠奪,我們不贊成國內的企業或個人去購買被掠奪的文物,應該通過法律追索,不應該幫助掠奪者銷贓。

  我們再來說「追討」。追討,是追回文物中唯一不用花錢的方式。它主要有民間、法律和政府三種途徑。單霽翔提到的「法律」手段,也是不少民間律師團隊多年來一直在努力的。然而,由於訴訟主體性和各國對文物所有認定差異等問題,法律方面總是「使不上勁」。多年堅持通過法律途徑追索流失文物的律師劉洋告訴記者,他們其實也一直在思考,有沒有別的方法。

  劉洋:我們想是不是能採取一些積極斡旋的辦法,一些非法律途徑使它另外一種方式回歸。比如交換,就是用收藏的歐洲文物把文物換過來。有時候我們考慮用支付保管費方式,以合適的價錢把它贖回。

  民間追討,會是一個重要的補充嗎?據不完全統計,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有超過1000萬件中國文物流失到歐美、日本和東南亞。1931年到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被日本掠奪的文化財產共計1879箱,文物至少360萬件。文物的流失只在一時之間,文物的追索卻是步履維艱。中國政法大學國際法學院副院長霍政欣說,民間追索只能起到輿論和道義的支持作用,還需政府出面。

  霍政欣:我們國家的文物法規定文物屬於國家所有,所以從法律上講只有國家,或者是政府是提起文物追索的主體,民間追索只能起到輿論和道義的支持作用,體現中國民眾的訴求。政府和民間形成一個良性互動的關係,為政府提供決策的基礎。今後要真正推動文物的追索,還需要中國政府出面,在中日兩國政府之間通過談判來解決問題。

  20年前,吉林教授王仁富踏上國寶「唐鴻臚井刻石」的追討之路,也是希望通過民間力量,促成石碑回歸。如今,老人已經73歲,他在自己的墓碑上刻著「1941至2014」,是擔心有生之年再難見石碑,也是再向世界傳遞一個信念。今年,中日甲午海戰120年。那些身在海外的國寶,中國沒有忘記。

相關焦點

  • 日本天皇也曾退位,1817年之前,天皇也並非是日本的信仰中心
    日本政府接受任何處罰,任何賠償,只有一個要求,那就是必須保留「天皇」體制。  然而,1817年,日本第119代天皇——光格天皇,在位37年之後,突然宣布退位,成為日本歷史上,唯一的「生前退位」天皇,在其之前,也有58位天皇退位。
  • 日本天皇與皇室傳承良久,支撐皇室延續的是什麼?已經消失的貴族
    摘要:日本天皇與皇室傳承良久,支撐皇室延續的是什麼?已經消失的貴族日本皇室傳承良久,在如此長的時間裡,無論是天皇還是皇室能夠得以順利延續,除了機緣巧合外,還有一個關鍵的支持群體——公家,也就是貴族。對於天皇和皇室而言,公家的存在相當重要,幾乎可說是沒有公家,皇室就無法成立。公家的發祥起源,是古墳時代仕於朝廷、身份世襲化的豪族。這些豪族一一沒落後,合稱「源平藤橘」的公家,也就是源氏、平氏、藤原氏及橘氏開始崛起,其中以藤原氏的勢力最大。
  • 1992年:日本明仁天皇成為首位訪問中國的日本天皇.
    1959(昭和三十四年)年與正田美智子結婚,後育有浩宮德仁親王(現為日本第126代天皇)、禮宮文仁親王(現為秋篠宮文仁親王)、紀宮清子內親王(現為黑田清子)兩男一女。1975年7月17日明仁夫婦以日本皇太子和太子妃身份首次訪問衝繩,當時前往衝繩「姬百合之塔」悼念衝繩戰役犧牲者。
  • 日本天皇可以傳承2680年,為何中國皇室每隔300年就要洗牌?
    2019年5月1日,日本德仁天皇正式即位,改元「令和」,成為了第126代天皇。本期【列國傳】我們就來聊一聊日本皇室的三大優勢。在封建帝國時代,任何一個君主都想著能夠江山永固,尤其是中國的皇帝,司馬遷的《史記 秦始皇本紀》中記載道:朕為始皇帝。後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於萬世,傳之無窮。
  • 日本天皇為何要趕走皇室公主?真的是養不起嗎?
    日本皇室收入年四一這個數字的準確性我不知道,但是日本皇室每年所獲得的錢款足夠自己的開銷。而且日本皇室也並沒有因為財政上的吃緊而趕走所有公主。這兩件事其實沒有任何關聯。日本成立君主立憲制,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經過美國的政治改革日本天皇已經不再掌握實權,但是日本政府依然給天皇大筆錢財。
  • 日本明仁天皇退位
    日本明仁天皇退位劉秀玲日本明仁天皇4月30日正式退位,平成時代宣告結束。明仁天皇在位30多年間,日本多次經歷天災,沒有戰爭。平成最後一天講話,明仁寄望下一個時代依然和平。【結束公務】30日清晨,日本多地降雨。
  • 2020年了,為什麼日本皇室還在堅持皇位「傳男不傳女」?
    前段時間的一條新聞,想必大家都記得:德仁天皇的弟弟、秋筱宮親王文仁被立為皇儲,成為天皇之位的第一繼承人,還舉行了儀式。這個情況非常罕見,是日本憲政史上的首次。 翻看家譜可以看到,德仁天皇膝下無子,和皇后只有一女,愛子公主。德仁的弟弟文仁有三個孩子,除了兩位公主,還有一個兒子悠仁親王。
  • 揭秘日本天皇御用座駕 開了40年才換-日本,天皇,座駕, ——快科技...
    其中,皇1主要為天皇和皇后出席各種活動時使用,皇2則作為靈車為皇室成員服務,皇3和皇5主要用來接待外國領導人。2008年,胡錦濤主席訪日時,乘坐的就是天皇的Century Royal。上一代:日產 PRINCE Royal1967年開始,日本皇室採用了日產的PRINCE Royal車型作為皇室御用車,這是日本皇室首次採用日本本國生產的汽車作為御用車。
  • 日本天皇侄孫女下嫁平民
    原標題:日本天皇侄孫女下嫁平民  日本明仁天皇的侄孫女典子5日與一座知名神社主持的長子舉行婚禮。這是自明仁的獨生女清子2005年嫁給東京都公務員黑田慶樹以來,日本皇室女性成員首次與平民結婚。   據報導,26歲的典子7年前陪同母親參拜島根縣出雲大社時,與神社宮司的長子千家國磨一見鍾情。
  • 平成三十年:日本天皇從「神」到「人」的孤獨戰爭
    「時任首相的伊藤博文等人試圖抬舉天皇的權威,但真正的權力操作實際上是來自於內閣和軍部,天皇一般不會幹涉或作出重大決定。」徐靜波說道。因此,儘管在戰後,裕仁天皇首當其衝,被當做戰爭「禍首」,還發表了《人間宣言》,稱自己也是「凡人」,並非是日本神道教中所稱的「現人神」,但跌下「神壇」的天皇並沒有太大的心理落差——和中國封建君主制中的帝王不同,天皇更多時候是虛權在握。
  • 日本天皇登基大典迎來空前外交盛宴
    在日本現行憲法下,與天皇即位相關的系列典禮於平成時代首次實施,本次幾乎完全沿襲了當時的做法。舉行即位禮正殿之儀時,天皇夫婦身穿傳統服飾,登上被運到宮殿的「高御座」和「御帳臺」,天皇宣布即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宣讀了表示祝賀之意的「壽詞」,並三呼萬歲。
  • 日本愛子公主未來有沒有可能成為日本女天皇
    首先要說的是愛子登基的可能性極小,日本《皇室法典》明文規定只有男性可以繼承帝位。公主不僅沒有權利繼承帝位,甚至一旦嫁人連皇室身份都無法保留。
  • 日本天皇為何不願公開皇陵?英專家:日本天皇是中國人後裔
    從地理位置上來說:日本祖先是誰這個問題在中國與朝鮮之中誕生較大,畢竟三者距離較近,且歷史上交往比較密切頻繁。甚至據現今的考古證據,古代的日本是由眾多的部落國家以及自東北亞遷來的遊牧民族融合演變而成。這更加佐證了日本天皇並非當地人的猜想。
  • 他曾是日本第一位訪華的天皇,明仁天皇200年來生前退位第一人
    是昭和天皇(名為裕仁)和香淳皇后的第五個孩子,而且是第一個男孩,因而受到了日本國民盛大的祝福,是第125位天皇。根據正式家譜,天皇祖先可以上溯到2,600年前,這顯示日本皇室是世界上歷史最長的連續世襲皇室。圖為1934年,由母親香淳皇后抱著的明仁親王。1945年12月,明仁去他的學校學習。
  • 日本天皇首次訪華,歡迎宴會上日方提出換掉一道菜,被中國拒絕了
    明仁天皇,日本現任天皇。裕仁天皇結婚後,皇后良子接連生了四個女兒,造成了日本皇室的繼承危機。1933年12月,裕仁迎來了自己的第五個孩子,這是一名男孩。這是裕仁的第一個男孩,他非常高興,取名「繼宮明仁」, 繼宮為號,明仁為名。
  • 史考 ▏日本皇室祖先是中國人,秦人徐福極有可能就是日本首位天皇.
    編者按:日本大和民族,乃至皇室與中國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日本無論使用的文字,還是引以為豪的神道教、佛教、茶道,以及民族服飾、生活習慣、傳統禮儀和流傳至今的許多民間風俗,都無不滲透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影子。
  • 唯一來過中國的日本天皇正式退位
    儀式在宮殿「松之間」舉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代表國民致辭,明仁天皇發表了在位時的最後講話。儀式持續約10分鐘。明仁天皇在退位儀式上發表最後講話稱:「對於接納、支持作為象徵的我的國民,由衷表示感謝。」日本明仁天皇宣告退位,結束日本自1989年1月8日開始的「平成」時代。
  • 日本皇室低調慶祝新年,天皇戴口罩皇后不戴頭飾,公主光鮮亮麗
    她甚至表示,如果歲末年初疫情失控,不排除向國家請求發布緊急事態宣言。日本媒體引述專家的分析認為,東京都醫療機構可能面臨崩潰。雖然東京都很多新年祝賀、娛樂活動可以取消,但日本皇室的「新年祝賀之儀」卻不能不舉行,這是新年第一天在日本東京皇宮進行的祝賀活動規模縮小了很多。當天,日本天皇德仁和皇后雅子在皇宮宮殿內接受了皇族和三權之長的祝賀。
  • 詭譎的日本近代天皇制,明治天皇究竟是一代雄主還是傀儡?
    明治時期日本皇室如果按照中國絕大多數人的想法:明治天皇應該屬於一代雄主吧,擊敗清俄,奠定霸權,成就一代帝國,日劇《坂上之雲》中,明治時代日本蒸蒸日上的國運令人嘆服,雖說是「彼之英雄我之仇寇」,但從宏觀歷史角度來說,也算是敬服這位日本大帝。
  • 日本皇室的菜單
    首先,宮內省(戰後則為宮內廳)的公文史料是本文的主要依據之一,依據日本法律,經歷一段時間的公文有向大眾公開的義務,宮內的公文自然也不例外。日本宮內廳書陵部下屬的宮內公文書館中,保存了包括宴會菜單在內的許多宮中大膳寮的公文資料,是了解明治到昭和時期宮中宴會的最重要的一手資料。